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裏購置的電氣化設備也越來越多。稍不注意可能會有電器短路或是引發火災的危險。那遇到火災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家庭防火常識普及供大家參考。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1

一、家庭防火一般包括:火柴、火機、電子爐竈等明火;雷電、靜電等造成的自然火源;傢俱、衣物、牀褥等可燃固體;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體;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髮膠、空氣清新劑等可燃氣體。

二、不可隨意將菸蒂、火柴桿扔在廢紙簍內或者可燃雜物上,不要躺在牀上或沙發上吸菸。

三、不私接亂拉電線,不超負荷用電,插座上不要使用過多的用電設備,不用銅、鐵、鋁絲等代替刀閘開關上的保險絲。

四、離家切斷電源,入睡前,應對用電器具、燃氣開關及遺留火種進行檢查,用電設備長期不使用時,應切斷電源或拔下插頭。

五、使用煤氣、液化氣,要先開氣閥再點火。使用完畢,先關氣閥再關爐具。不要隨意傾倒液化石油氣殘液。煤氣泄漏要迅速關閉氣閥,開窗通風,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切記不要在燃氣泄漏場所撥打電話。

六、火勢不大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溼的衣服或裹上溼毛毯,溼被褥勇敢地衝出去,但千萬不要披塑料雨衣

七、在濃煙中避難逃生,要儘量放低身體,並用溼毛巾捂住嘴鼻。

八、不要盲目跳樓,可用繩子或把牀單撕成條狀連起來,緊拴在門窗框和重物上,順勢滑下。

九、當被大火圍困又沒有其他辦法可自救時,可用手電筒,醒目物品不停地發出呼救信號,以便消防隊及時發現,組織營救。

孩子防火教育:

1、不要玩火,不玩弄電器設備。

2、不亂丟菸頭,不躺在牀上吸菸。

3、不亂接亂拉電線,電路熔斷器切勿用銅、鐵絲代替。

4、爐竈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爐灰完全熄滅後再傾倒,草垛要遠離房屋。

5、明火照明時不離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

6、離家或睡覺前要檢查電器具是否斷電,燃氣閥門是否關閉,明火是否熄滅。

7、利用電器或竈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發現燃氣泄漏,要迅速關閉氣源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並迅速通知專業維修部門來處理。

9、對液化氣鋼瓶,嚴禁用開水加熱、火烤及日曬。不準橫放,不準倒殘液和劇烈搖晃。

10、家中不可存放超過0.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1、切勿在走廊、樓梯口等處堆放雜物,要保證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暢通。

12、不在禁放區及樓道、陽臺、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煙花爆竹。

滅火器使用方法:

1、乾粉滅火器:使用時,先拔掉保險銷,一隻手握住噴嘴,另一隻手握緊壓柄,乾粉即可噴出。

2、1211滅火器:使用時,先拔掉保險銷,然後握緊壓柄開關,壓桿就使密封間開啓,在氨氣壓力作用下,1211滅火劑噴出。

3、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時,先拔掉保險銷,然後握緊壓柄開關,二氧化碳即可噴出。

注意:

1、乾粉滅火器屬於窒息滅火,一般適用於固體,液體及電器的火災。

2、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屬於冷卻滅火,一般適用於圖書,檔案,精密儀器的火災。

3、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爲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到8.5 %時,會使人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當含量達到 20 %時,人就會呼吸衰弱,嚴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狹窄的空間使用後應迅速撤離或帶呼吸器。其次,要注意勿逆風使用。因爲二氧化碳滅火器噴射距離較短,逆風使用可使滅火劑很快被吹散而影響滅火。此外,二氧化碳噴出後迅速排出氣體並從周圍空氣中吸收大量熱量,因此使用中防止凍傷。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2

家庭防火常識普及2

教你做防火裝修

1 、材料的選擇

家庭裝修中,牆面、地面、住戶在選材時不僅要考慮實用性、環保性、美觀性,還要考慮其安全性。

如果一些材料在燃燒時容易產生大量煙霧或有毒氣體,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將火災負荷降至最低。

2 、電線

作爲家居裝修最重要的一環,在佈線的時候要找到正常的電氣安裝。

同時選擇電線,也要選擇優質阻燃絕緣銅線。

特別是在安裝家用電器時,大功率電器使用的高溫插座和照明燈具應遠離易燃材料,並有隔熱和隔熱措施,同時應避免隱患。

3、天然氣管道

家裏裝修,很多家庭家裏已經通了水、電、氣。

但是,有些家庭經常爲了美觀而更換燃氣管道,這是火災的危險先例,不可行。

在裝修過程中,會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首次修改,比如諮詢專業人士。

此外,應注意不要損壞管道、閥門、開關等。施工時靠近煤氣管道,以免煤氣泄漏,造成火災、爆炸等事故。

4 、施工方法

在施工過程中,除了線路的鋪設和粘合劑的使用,固件的尺寸有嚴格的規範,這仍然需要考慮。

比如損傷修復後,平均線變化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