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二十四節氣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產物,是人民用來判斷時節變化的依據。但是隨着時代變遷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節氣,下面是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1

1、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2、雨水: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3、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爲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4、春分: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爲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6、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7、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8、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裏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10、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爲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11、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12、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13、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爲秋季的開始,預示着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14、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這時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15、白露:天氣轉爲涼爽,晝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17、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19、立冬:爲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爲冷氣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22、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着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冷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2

爲節氣定名稱,是有依據有講究的。春、秋兩季,有“分”字,如春分、秋分,而不用“至”;夏、冬兩季,有“至”字,如夏至、冬至,而不用“分”。

從立春到大寒,共二十四節氣,它們各有其名稱,而這些名稱也都有來歷和依據。“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節氣。丑月即十二月結束,寅月即正月開始,這叫做“節”。

一個月之半,則叫做“中”。“二分”即春分、秋分,是指陰陽各佔一半,即陰陽二分勢均力敵的時候。“二至”即夏至、冬至的“至”,有兩個意思:從子到巳這六個爲六陽地支,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第2張

從午到亥這六個爲六陰地支,“至”是介於巳與午、亥與子之間的意思。冬至的時候,亥(十月)的陰氣盛旺到了極點,所以稱冬至爲子,子就是止,此時陰氣因盛極而停止,陽氣便開始出現,所以也稱“至”,至就是到來的意思。

夏至的時候,巳(四月)的陽氣盛旺到了極點,所以稱爲午(五月),午就是仵,這個時候陰氣開始出現,所以也稱“至”。從秋分起水開始乾涸,到了立冬水開始結冰;到了冬至的時候,水泉開始涌動,也就是陽氣萌發,萬物開始復生,到了大寒的時候,江河裏的水都結成了堅冰。

雨水的意思是:雨水起初是露,是霜,是雪,它們都是由水氣凝結而成的,寒冷之極。到了春天,暑氣開始順勢而行,又是暑天的開始。天一降水,人與萬物都開始復甦。春天屬木,而生於水,立春之後,接下來的節氣定名爲雨水,是很恰當的。

按卦氣說,正月爲《泰》卦,這個時候天氣下降,自然應當爲雨水。卦氣二月爲大壯,雷在天上轟鳴,驚醒萬物,下面的節氣自然應叫做驚蟄;先雨水和後驚蟄,如此排列,也很恰當。

驚蟄的意思是說萬物都是由於震動而生出來的,而震就是雷——在《易》卦中,震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雷。清明的意思是說是由於巽而嚴整,巽爲風,風潔淨而嚴整,所以叫做清明,

清明就是潔淨嚴整的意思——在《易》卦中,巽卦的卦象之一就是風。穀雨節在三月中,是因爲從雨水以後,地氣開始萌動,到這個時候又遇見雨水,土地便能夠滋潤各種農田作物。

小滿在四月中,先哲對此有如下說法:小雪之後,陽氣一天增長一分,經過三十天就增長至三十分,而形成一晝也就是一天,這就是冬至。小滿之後,陰氣也是這樣天天增長。

四月是乾之終,之所以說“滿”,是因爲《姤》卦的`初六爻說“贏豕孚蹢躅”,《坤》卦的初六爻說“履霜堅冰至”。這裏的“贏豕”是比喻其小,而“蹢躅”則是比喻其滿;

“履霜”是比喻其小,而“堅冰”則是比喻其滿。萬物出生之後怎樣評說都是容易的,而陰氣萌生之初就評說就不那麼容易了,可見思慮之深遠,這種深遠的思慮是爲了預先採取防範措施。

小雪之後,就是大雪,而這裏只有小滿卻沒有大滿,用意並不難理解了,那就是事物的發展忌諱滿盈。三月中的穀雨,五月中的芒種,這兩個節氣是專指谷和麥而言的。

說谷,一定要推究它初生的時候,谷是春天下種的,得木之氣——也就是得春之氣越長越壯,到了秋天成熟就衰敗了,因爲秋爲金,而金是克木的。說麥,一定要推究它成熟時候。

麥是秋天種下的,得金之氣——也就是得秋之氣,到了夏季就成熟了,這是火克金。六月的節爲小暑,六月中氣爲大暑,夏至以後,暑氣已經盛旺之極,本不應當再說“小”,卻又用了 “小”字——小暑,

這是爲什麼呢?《易經》說:寒來則暑往,署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整個上半年這一半,都可以叫做暑,整個下半年這一半,都可以叫做寒。正月是暑氣的開端,十二月是寒氣的終結,因而大暑、小暑,只不過是就上半年的暑氣而說的。

六月中暑氣達到盛極,所以稱之爲大——大暑,然而並未真正達到大的程度,其實還是小。七月中爲處暑,這個月份是暑氣的終結,寒氣的開端,大火星向西流去,暑氣在這個時候就隱藏起來,潛伏不動了。所謂“處”,就是隱,隱藏起來,潛伏不動的意思。

白露是八月的節氣,露就是九月的節氣,秋季屬金,金色是白色,金氣則寒冷,白是露的顏色,寒是露氣性。顏色先白然後氣變寒冷,本來就有一個漸變的過程。

九月中氣爲霜降,此露氣因寒冷而結成霜。立冬之後的節氣是小雪和大雪,寒氣起初是露,發展爲霜,最後變化爲雪。霜之前是露,露由白而至寒,這就是白露、寒露兩個節氣,

霜之後是雪。雪由小而至大,這就是小雪、大雪兩個節氣,都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至於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詩經·幽風》有詩句說:“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觱發是寒初起的時候,所以十一月之後是小寒;栗烈就是寒風凜冽的時候,所以十一月末爲大寒。

大致來說,上半年主長生,有雨、有雷、有風,都是生長之氣,下半年主生成,有露、有霜、有雪,都是成熟之氣。下半年只講天時,不說農時,因爲農時最緊急的季節是春季和夏季。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第3張

先哲說:“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意思是說,變是化的開始,化是變的結果。立春、雨水之後,寒氣逐漸變弱,到了立夏的時候寒氣就都化成水了。

小暑、大暑,其變化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立秋、處暑之後,暑氣逐漸發生變化,到了冬至暑氣都化爲寒了。小寒、大寒,其變化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先哲又說:“日月運行,而四時成,以其有常也,故聖人立法以步之。陰陽相錯,而萬物生,以其無窮也,故聖人指物以侯之。”意思是說,日月不停運行,從而形成一年四季,這是因爲日月運行有一定的規律,

所以聖人就制定出法則,以便遵循這種規律行事。陰氣陽氣相交,從而生成萬物,這是因爲陰氣陽氣相交無窮無盡,所以聖人就選擇一定的事物來象徵陰氣和陽氣相交,

以便認識萬物生成的情形。綜觀六氣自始至終、或早或晚的運動情況,五運(五行)的時大時小,或盈或虛的變化情況,用最根本的法則來研究它們,用最精確的數字來考究它們,從而垂訓示教千年萬載,絕對沒有差錯。

古書上說:五天稱之爲侯,三侯稱之爲氣,六氣稱之爲時也就是季,四時也就是四季稱之爲年。又說:日爲陽,月爲陰,它們的運行有一定的距離和軌道。

日運行一度,月運行十三度左右,所以大月小月加起來共三百六十五天而構成一年,如果積氣有餘——也就是時間有餘的時候,可以做閏月。古書上說:日在通常情況下在一晝夜運行一週天的一度,這就是一天,總共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天,

這樣運行一週天就是一年。通常五日爲一侯,三侯構成一氣,一氣就是十五天。三氣構成一節,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節,三八二十四氣,分別主宰四季,這樣一年就形成了。

春分、秋分的“分”,是就六氣而說的,就是二月六氣的初氣終結,與二氣相交,八月中四氣終結,與五氣相交。如果就四季而言,那麼陰陽寒暖之氣,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區分開了。

一晝夜分五十刻,也是按陰陽區分。所以古書上說,“分則氣異”,就是這個意思。冬至、夏至的“至”,也是就六氣而言的,五月中的時候,司天的氣到了它的位置,十一月中的時候,在泉之氣到了它的位置。

如果就四季的時令而言,陰氣、陽氣到了這個時候,達到極盛狀態。夏至那天白天時間最長,也不超過六十刻,陽氣到了這時達到頂點。冬至那天白天時間最短,不超過六十刻,陽氣到了這時達到頂點。

冬至那天白天最短,不超過四十刻,陰氣到了這時達到頂點。不論是夏至還是冬至,天侯都沒有改變,所以古書上說“至則氣同”,指的就是這一點。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3

古代24節氣雅稱:

1、立春,正月節。

2、雨水,正月中。

3、驚蟄,二月節。

4、春分,二月中。

5、清明,三月節。

6、穀雨,三月中。

7、立夏,四月節。

8、小滿,四月中。

9、芒種,五月節。

10、夏至。五月中。

11、小暑,六月節。

12、大暑,六月中。

13、立秋,七月節。

14、處暑,七月中。

15、白露,八月節。

16、秋分,八月中。

17、寒露,九月節。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古代叫 第4張

18、霜降,九月中。

19、立冬,十月節。

20、小雪,十月中。

21、大雪,十一月節。

22、冬至,十一月中。

23、小寒,十二月節。

24、大寒,十二月中。

24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着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