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結構、教育理念、性別觀念、親子關係、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等。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1

1、 家庭結構變化

現代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單親家庭、異國家庭、同性戀家庭等新的家庭形式日益常見。這不同於父母年代典型的三口之家結構。

2、 教育觀念變化

現代家長的教育理念更傾向於尊重孩子的個性與興趣,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同於父母年代強調絕對的權威和統一價值觀念。

3、 性別角色變化

現代家庭中,女性地位有較大提高,性別角色也更加平等和自由。不同於父母年代中性別角色分工較爲固化的局面。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
  

4、 親子關係變化

現代家庭的`親子關係更加平等和友愛,重視彼此的交流和陪伴。不同於父母年代中親子關係較爲傳統與威嚴。

5、生活方式變化

現代家庭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主觀,注重個體的自我實現。不同於父母年代生活方式簡樸與傾向集體的思維定式。

6、值觀取向變化

現代家庭的價值觀更加開放和多元,強調個體的獨立與自主。不同於父母年代經歷社會轉型,價值觀較爲保守和傳統。

7、 經濟條件變化

現代家庭生活水準普遍較高,生活方式也較爲豐富,孩子也生活在更加寬裕的環境中長大。這不同於父母年代的經濟環境與生活條件。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2

中國家庭變遷的基本特點和趨勢

一是小型化,主要表現爲平均家庭戶規模持續縮小

從幾次普查數據來看,近幾十年來平均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比較明顯。從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開始,歷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戶規模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下降趨勢更爲明顯。1964年,平均家庭戶規模爲4。43人,到1982年略降至4。41人,到2000年已經下降至3。44人,2020年普查更是下降至2。62人。家庭戶規模的快速下降,一方面反映家庭在不斷分化之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庭規模受人口流動、住房狀況改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二是多樣化,主要表現爲家庭戶類型更加多樣

汪建華研究發現,家庭結構變化具有階段性,改革開放前,家庭類型結構變化主要體現爲核心家庭比例提高,改革開放後核心家庭(尤其是標準核心家庭)比例卻沒有增長,且在2000年後大幅下降。與此同時,一些研究觀察到家庭類型呈多樣化的變化,楊菊華、何炤華觀察到居住方式的多樣化,表現在因婚姻解體或不婚所致的單親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例穩步上升,重組家庭穩步上升,不完整的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例持續居於高位等。林曉珊觀察到出現了家庭類型多樣性和核心家庭本身的多樣化形態。

三是空巢化,主要表現爲空巢家庭增長較快

子女數量下降、預期壽命延長增加了家庭的空巢期,使空巢家庭比例明顯上升。胡湛、彭希哲通過對1982年-2010年的普查資料分析發現,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純老年戶和空巢家庭的比例出現了明顯上升。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尚未公佈相關詳細數據,還無法進行類似的`計算,但是從人口老齡化快速上升、人口流動和人戶分離加劇等數據判斷,老年空巢家庭比重將進一步上升。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因爲子女外出求學出現“中年空巢”現象,誕生大量空巢家庭。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 第2張
  

四是流動化,主要表現爲以家庭爲單位的人口流動明顯上升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流動人口爲3。76億人,較2010年增長約70%。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爲1。25億人,省內流動人口爲2.51億人,表明中國人口流動更爲頻繁。

此前的一些研究顯示,中國人口流動過程中,以家庭爲單位的流動表現出上升趨勢。周皓對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的分析已經發現,家庭遷移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人口遷移中的一個重要特徵,且以核心家庭遷移爲家庭遷移的主要形式。

吳帆對2013年流動人口監測數據的分析發現,已婚流動人口中完整家庭式流動比例達到了65.5%,呈現明顯的家庭化趨勢。史毅在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流遷時認爲,在流動方式上逐漸以家庭遷移爲主流,呈現出家庭化的趨勢。

學者們所談論的人口流動的家庭化趨勢如果從家庭的角度來解讀,可以看作是家庭的流動化,表明部分家庭已經離開了家庭的組成地,發生了家庭的遷移和流動。

五是分離化,主要表現爲家庭人口分離現象嚴重

這種分離現象不是家庭成員之間出現了真正的分家,而是由於人口流動導致家庭人口的分離。人戶分離現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家庭人口分離的嚴重性。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爲4。

93億人,比2010年增長88。52%。流動人口中的非家庭流動實際上都意味着背後有家庭成員的分離,由於人口流動規模在擴大,家庭的流動化趨勢和分離化趨勢並不矛盾,前者表明有更多的家庭整體發生了流動,後者表明有更多的家庭出現了成員的分離。

在家庭變遷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變的特徵。李樹茁、王歡認爲在家庭變遷的過程中,雖然不同時代和階層佔主流地位的家庭結構會不同,但主幹家庭(直系家庭)貫穿始終並存在於各個階層,保持一定的比例並穩定發展,“家本位”價值觀占主導地位。楊菊華、何炤華認爲,中國家庭結構、家庭功能的延續大於變遷:家庭仍基於婚姻;核心家庭和主幹家庭依然是最主要的家庭模式;子女生養、社會教化和老人贍養依舊主要由家庭承擔;家庭功能的再生產特徵依舊被續寫和傳承下來。

因此,總體上中國的家庭變遷過程是“變”與“不變”的結合,在急劇的社會轉型中,中國家庭雖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變的同時也保留了中國傳統家庭的某些特徵。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3

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變化

一、衣

以前,由於收入低,大多數家庭都得緊衣縮食,穿戴很簡陋,一年四季有棉單兩季服裝的就算富豪了,爸爸說:“過年時,家裏才添一件新衣裳。”媽媽說:“那時家裏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給老二,老二給老三??最後在撕成小碎片當補丁。”如今,現在的衣服至少一兩百元,而且五彩斑斕,做工技巧提高了甚多。現在的商店到處都是,還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褲子專賣店等等。

80年代初,棉布衣已經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纖面料:的確良,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種面料的衣服應有盡有,退了休的棉織衣料也成爲最舒適的面料。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爲年輕人喜愛的影片。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戴太陽鏡、留長頭髮、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爲年輕人的時尚。

喇叭褲也因此流行一時。當然,那時候最普通的還是類似於中山裝的的褂子。現在人們的衣服樣式多了,挑選起來更自主了。當時,雖然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沒有更多的錢花在衣服上,衣服的質量也不高,常常是開了線,撕裂了布,洗一洗,鮮豔的顏色也掉了下來。人們的生活好了,在衣服方面也就更不用愁了,甚至出現了衣服氾濫的情況,看看現在的孩子,哪一個不是一櫥子衣服?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爲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爲一種時尚。

二、食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爲生活的最低標準,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爲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記得在一個小品裏,一位老爺爺向他的孫子講述糧票的'故事。可見糧票是當時解決溫飽的重要物品。因爲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糧票還在使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爲歷史的必然。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爲收藏家手裏的珍品。當然,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蔔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爲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到了90年代,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經不單單是生活的溫飽品,漸漸變成了一門藝術,一門文化。

家庭生活變化有哪些 第3張
  

三、住

改革開放初期,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舊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只有牀、桌子、椅子等基本傢俱,看上去簡樸整潔,洋溢着和諧寧靜。但住房仍是一個大問題。

90年代開始,國家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爲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這種房屋有獨立廚房、廁所,有上下水道的,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複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住,也成爲人們最基本的生活條件。

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豪情。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爲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四、行

在坎坷不平的鄉村道路上,一位父親騎着自行車,前邊橫樑上坐着一個或兩個孩子,車後座上坐着孩子的母親,這樣的情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很常見的,自行車是那個年代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

中國也被稱爲是自行車王國。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國人口衆多,坐火車出現了“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並且,速度也非常慢。於是,國家開始興修鐵路。

隨着社會的進步,汽車越來越多,於是開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主要標誌。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爲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

現在我們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羣涌動,車流穿梭。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火車中也加入了新夥伴:d字頭列車,磁懸浮列車也研製出來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不僅如此,車多了起來,道路也更平坦更寬闊了。出行的方便快捷,只是旅遊業也迅速發展起來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