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中華長江白鱘

中華長江白鱘

來源:秀美派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華長江白鱘,白鱘和長江鱘都是中國長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種,數量急劇減少,不再適應如今的環境,因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環境變化而滅絕,那麼一起來看看中華長江白鱘。

中華長江白鱘1

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約2/3的鱘魚種羣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它們曾與恐龍同時代生活

鱘魚族羣是進化樹上的獨特單元。大熊貓祖先始熊貓化的地質年代才800萬年,鱘魚化石則可追溯到中生代三疊紀,也就是說它們曾與恐龍同時代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現存鱘形目魚類多數形體碩大,曾經的“世界最大淡水魚”白鱘最長可達7.5米,中華鱘體長可達4米。鱘魚大部分是“溯河產卵洄游型”,分佈於北半球的大江大河和近岸淺海地帶較廣闊的水面。作爲海洋與河流信息和物質交流的重要紐帶,它們成爲生態狀況的指示性物種,也是衡量北半球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可靠指標。

中華長江白鱘

“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羣”

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活動不斷加劇,鱘魚自然種羣急劇衰退,瀕臨滅絕,被稱爲“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羣”。

全球範圍內,鱘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野生魚子醬和魚肉非法貿易帶來的捕撈,水壩阻斷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採破壞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

IUCN鱘魚專家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將白鱘和白鱀豚進行了對比:“白鱘和白鱀豚生態習性不同,一個在長江上游繁殖,一個棲息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但是它們滅絕的命運與時期卻差不多,這並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訓,其它長江水生生物萬不可重蹈覆轍。”

中華鱘怎麼樣了?

長江旗艦物種中華鱘,近年來種羣數量也在持續衰退,1988年就被列爲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爲極度瀕危物種。

中華長江白鱘 第2張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華鱘物種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包括中華鱘研究所在內的多個機構,30多年來共放流中華鱘700萬尾以上。

2019年5月22日宜賓的長江鱘野外種羣重建活動。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珍稀特有物種的恢復十分艱難,他們仍在與時間賽跑,儘量緩解野生資源衰減對中華鱘種羣繁衍的不利影響。

“目前,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連同配套建設的中華鱘精子和組織細胞儲存庫運行日趨良好。可以基本確保中華鱘不走白鰭豚滅絕的老路,物種永遠延續。

中華長江白鱘2

白鱘已經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老物種,本身是比較喜歡較爲涼爽的環境,因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環境變化而滅絕。

白鱘是生活在長江等水域中的大型淡水魚,是世界十大淡水魚之一,最長可以長到七八米,重達萬斤,體型如此之大對所在水域的魚類資源的需求就比較高,只有龐大的魚類種羣才能維持它們的種羣,除了水生的各種以魚類爲食物的,還有人類。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是讓任何一種物種都無法比擬的,人類創造的文明就是靠地球出產的生物、礦產等資源下維持的,長江作爲我國第一大水域,自古以來就養育着兩岸的居民,很多人以江爲生,進行捕撈漁業。

中華長江白鱘 第3張

這勢必影響白鱘的食物來源,也會影響它們生存的場所,導致它們的生存領地進一步縮小。而且長江的水域較深,也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船運交通運輸通道,輪渡等大型船隻吃水更深,螺旋槳也可能在行駛過程中絞死白鱘;而且近現代人類發展國與迅速,水體的質量以及水溫等也在變化,白鱘不能適應這些變化而滅絕。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很多物種的滅絕都是因爲生不逢時,恰好遇到了人類,像劍齒虎生存的時代,環境逐漸改變導致它們的食物減少,而減少的食物還有人類來競爭,劍齒虎不能抵抗被火和武器武裝起來的人類而滅絕;

猛獁象也是這樣滅絕的,在一萬多年前地球經歷過環境突變,草原的範圍北移,猛獁象被迫遷徙,而人類也遷徙,並且猛獁象出肉多毛皮厚長,除了被人類捕捉吃肉,它們的毛皮也被用來製作獸皮衣服。

在人類遷徙的道路上有大量的.大型哺乳動物滅絕,這說實話也怨不得人類,換做是別的某種物種取代瞭如今人類地位,人類可能也會落得差不多的下場。步入文明的人類還會有意識地改變自然環境,高峽出平湖等等人類工程也卻是對一些魚類的洄游產卵有一定影響,曾經中華鱘的瀕危也和此有關。

中華長江白鱘3

有着“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佈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北京時間2022年7月21日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名錄顯示,長江特有物種白鱘(Psephurus gladius)已經滅絕,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滅絕。全球範圍內,裸腹鱘多瑙河種羣(Acipenser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滅絕。紅色名錄同時提升了其他7種鱘魚的保護等級。

IUCN全球鱘魚再評估結果顯示,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其中約2/3的鱘魚種羣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樣性對於人類和自然至關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卻在持續喪失,河流生態不斷退化。IUCN鱘魚專家組主席艾納·路維(Arne Ludwig)表示,“結果令人震驚和悲傷的,但卻在意料之中。評估表明鱘魚仍然無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羣’這一頭銜。”

中華長江白鱘 第4張

白鱘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

此次被提及的三種亞洲鱘魚包括白鱘、長江鱘和西伯利亞鱘自然種羣,前兩種都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種。白鱘2003年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而長江鱘(達氏鱘)則是因爲未能發現除增殖放流種羣外的幼魚而被評估爲野外滅絕。

長江流域分佈着多達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擁有白鱀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

其中白鱀豚是世界上所有鯨類中數量最爲稀少的一種。2007年,白鰭豚被宣佈功能性滅絕。但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更新發布,暫未確認白鱀豚滅絕,保持原定評級“極危”。

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刊發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研究論文(pre-proof):預計2005年-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此迴應表示,目前IUCN官方還沒有發佈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後續還需要討論”。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博士,同時也是IUCN鱘魚專家組中國唯一成員,他將白鱘和已經滅絕的白鱀豚進行了對比:“誠然鱘魚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羣,但是白鱘滅絕仍然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白鱘和白鱀豚生態習性不同,一個在長江上游繁殖,一個棲息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這並不是偶然事件,其它長江水生生物萬不可重蹈覆轍。”

中華長江白鱘 第5張

全球拯救淡水生物多樣性迫在眉睫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力度。中國農業農村部陸續發佈了《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5- 2030)》《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 (2016-2025)》《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8—2035)》。計劃中對於中華鱘的現狀描述是“產卵頻率降低、洄游種羣數量持續減少、自然種羣急劇衰退”,對於長江鱘則是“自然繁殖終止、野生種羣基本絕跡、人工羣體亟需保護”。

危起偉表示,“長江鱘和中華鱘不應該只有滅絕一種未來。它們的人工繁殖已經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羣體,但自然種羣的恢復任重道遠。所幸‘長江大保護’已成中國共識,‘十年禁漁’、《長江保護法》等利好政策已陸續開始實施。”

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項目)周非表示,“這次紅色名錄更新結果提醒我們需要通過搶救性保護來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更需要規劃和實施系統性保護措施解決長期威脅,我們需要更多機構和社會力量的參與與支持,幫助長江鱘早日‘降級’,更好地守護江海洄游的中華鱘,共創江海生態系統的美好未來。”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