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學前兒童正處於身心加速發展時期,在這一階段,家長是需要好好關心的呢,小編爲大家整理好了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1

是的

學前兒童屬於幼兒嗎

學前兒童不屬於幼兒,反之是幼兒屬於學前兒童的其中一部分。根據當今的國際標準,人從出生開始到幼兒期被劃分爲幾個部分。出生到1個月大時候爲新生兒期。

1個月到1歲的時候爲嬰兒期,也被稱爲乳兒期。1到2歲的時候爲早期兒童期,2到6個月的時候就是幼兒期。不過,對於這些時期的劃分各地還是有爭議的,到現在還沒有權威。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

學前兒童更多指的是進入了小學時段準備入學的兒童,一般是指0到6歲的時候,是囊括了2到6個月的幼兒期。學前兒童是塑造兒童心理的重要時期,這時候應該更加註重對兒童的培養。

協助兒童的語言能力,在上學前提高交際能力,有利於以後在上學的時候能和他人相處。除此以外還要啓發學前兒童的智力,讓兒童多做一些能啓發智力的運動。例如看一些益智的書籍和玩一些兒童益智積木,有利於兒童適應上學後的學習。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2

一般我們把學前兒童(0-6歲)年齡階段如何劃分?

年齡劃分

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爲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爲較大嬰兒。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週歲後至6歲入小學前。

學齡期:7歲~12歲。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

中國目前兒童的入學年齡規定爲6歲,所以,3~6歲前的兒童即爲學齡前兒童。一定時期內,學齡前兒童的統計信息,是國家發展幼托事業和安排保健機構的重要依據。

擴展資料

瞭解學齡前兒童的發展特徵,有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例如,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爲其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使孩子們通過直接體驗和遊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據學齡前兒童情感不穩定的特點,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兒童進行大量的社會學習和實踐。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變化是飛速的,並且是有規律的。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爲孩子的發展作好相應的準備。

1、學齡前兒童生長變化速度驚人

在這個短暫的時期裏,兒童學習語言,產生自我意識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環境意識。這一時期兒童的生長髮育是有規律、有順序的。例如,在學走之前必須先學站,學會簡單詞彙之後才能學會使用複雜句子。但是,由於環境與文化的影響,學齡前兒童發展變化的具體時間又是不同的。

營養不良會阻礙身體的發育,缺乏與外界交往會推遲語言的發展。梅雷迪恩在南亞、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經過研究也發現,經濟條件同樣優越的不同種族兒童相比較,他們的生理髮育差異並不大。疾病、營養不良等所引起的虛弱、倦怠、冷漠等狀態對兒童的成長髮展起着危害作用。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 第2張

2、學齡前兒童過認知能力有了全面的發展

由於兒童不僅個性有別,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還有待深入。斯洛賓曾對英國、芬蘭、前蘇聯等國兒童語言發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種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大約都是在開始走路的同時開始說話。3歲時已掌握了1000個詞彙,具備了正確使用語法結構的基本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用“羞澀和疑成對自由和自主”刻畫學前兒童的性格。他堅持認爲,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負。根據埃裏克森的理論,4—5歲的兒童進入了所謂‘懈怠對創造”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他們獨立行動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時期。

S·弗洛伊把學齡前兒童劃分爲“肛門期”(約18個月—3歲)和“生殖器階段”(3—6歲)兩個心理髮展時期。這兩個階段都具有很多情感衝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這些衝突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將造成兒童的人格障礙,降低他們情感上的正常發展能力。

在認知發展研究上,J·皮亞傑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亞傑認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過許多認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學齡前兒童處於前運算時期,往往憑知覺認識事物,而不是靠思維,還不能夠進行逆向思維。

3、學齡前兒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兒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過程中均體現了對周圍成人活動的模仿,而且這些活動能爲孩子提供許多與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機會。

兒童在2歲時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剛剛形成,這個時期的孩子,據人格塞爾報道,他們雖然喜歡與別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與他人一道玩耍,獨來獨往,自得其樂,還缺乏與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總是搶先佔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3歲時兒童開始結交朋友,開始獲得起碼的社交能力。他們喜歡討大人高興,對成年人在社交行爲方面的適當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應。4歲的兒童確實樂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親密、愉快。富有創造力並相互影響。

4、學齡前兒童的育兒教育

學齡前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科學家發現,學齡前兒童大腦裏的神經系統是由無數個突觸組成的,兒童在學齡前見到的事物越多,突觸就越發達。這些事物的顏色、形狀、動作等特徵對學齡前兒童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我們可以通過做遊戲、講故事等方法教給寶寶一些常識性知識。比如與寶寶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告訴寶寶老鷹是什麼?小雞是什麼?玩過家家的遊戲告訴寶寶爸爸媽媽都非常地愛他。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3

兒童心理問題的界定

學前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指處於6、7 歲以前的兒童行爲在持續時間上和嚴重程度上偏離了大多數兒童的正常行爲標準。關於兒童期心理問題應該認識到以下兩點:第一,兒童心理內化水平很低,其行爲異常可以視爲心理異常所致。第二,沒有妨礙到正常生活的程度較輕的異常行爲不能視爲心理問題。兒童心理問題種類比較多,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兒童自閉症

又稱兒童孤獨症,是一種較爲常見的,對幼兒的社交、語言、感知覺、認知等方面會產生全方位的嚴重影響的疾病。其產生原因很複雜,可能涉及到遺傳、病毒感染、疾病、環境污染、輻射等。

臨牀表現:

1、語言障礙

患兒語言發育遲緩、開口說話較晚,有的患兒甚至終生不語。患兒只能機械地模仿別人的語言,對別人的提問不能回答。如別人問:“你叫什麼名字?”患兒也會說:“你叫什麼名字?”別人叫他的名字,患兒也不會做出應答。有的患兒不會運用代詞:把“我的”說成“你的”。說話時很少看着對方,甚至把頭扭過去。

學前兒童是0到6歲嗎 第3張

2、社會交往障礙

患兒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往。與別人沒有目光對視,沒有與他人擁抱、親吻的意願;被愛撫時也不會表現出溫情。不區分熟人、陌生人,對家人和對其他人的態度是一樣的。父母只是患兒生活起居的依賴,並非是情感的依賴,只有餓了纔會找媽媽,然後又不理媽媽。經常獨處,不願意和同伴一起玩耍。看見別的兒童玩遊戲,也沒有參與的願望或觀看的興趣。

3、重複刻板的行爲模式

患兒反覆做一些沒有意義的行爲,如玩弄自己的手掌、反覆拍手、轉圈等。很多患兒拒絕接受變化,行爲刻板,如玩具一定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回家要走相同的路線,一旦這些行爲被制止,會出現敵意或反抗行爲。

4、興趣狹窄、奇異

患兒對周圍事物不敏感、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周圍環境所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於其他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或卡通動畫從不關注,反而喜歡一些單調乏味的東西,如會盯着旋轉的電風扇一連看數小時,或對某個電視廣告特別衷情,經常性地背誦某句廣告臺詞。

5、智力障礙

在自閉症兒童中,智力水平發展存在很大差異,少數患兒智力正常,大多數患兒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還有一部分患兒甚至在某個領域智力超羣,遠遠超出其他正常人,堪稱天才,令人驚歎。關於這一現象,目前心理學界還無法解釋。

矯正措施:

1、行爲療法

該療法源於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對於患兒病態、刻板行爲不予關注,更不要制止,對於偶爾出現的意義行爲馬上給予表揚鼓勵,及時強化,以提高意義行爲出現的頻率。

2、寵物療法

即給患兒撫養一些寵物,這種方法是針對患兒的情感淡漠、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聯繫提出來的,患兒在撫養寵物的過程中,需要承擔起照顧小動物的責任,會逐步培養出他的愛心,使他產生愛的情感。

3、藝術療法

藝術活動可以撫慰人的心靈、宣泄人的負面情緒,如:繪畫、舞蹈、音樂等,通過患兒所繪的圖畫可以反映他的潛意識內容,成爲進一步治療的重要依據;而音樂可以提高患兒的感知能力,訓練他對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患兒在音樂的激發下所產生的無意識反應也可以反映患兒內心的情感,有利於更好地觀察瞭解患兒。

4、遊戲療法

兒童在遊戲活動中,不僅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鬆,遊戲對兒童的心理問題還可以起到改善和促進作用。在遊戲中可以模擬社會生活領域的真實情景,使兒童在遊戲中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培養實際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生活技能,促進他們社會認知的發展,提升社交能力。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又稱“幼兒多動症”,是一種以注意力不集中、行爲容易衝動、情緒不穩定和活動過多爲主要症狀的心理髮展障礙。其產生原因有:神經系統病變、母親孕期高熱、社會文化影響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