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寶寶的這種意識是要從小抓起的,未來的發展是現在的每一步累積起來的,寶寶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看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1

教育,從來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和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係。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每個人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在這個家庭裏面長輩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很多父母將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怪罪於學校,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回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爲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爲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對於初中、高中的孩子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家長和孩子難以溝通。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衝突更多,不僅是因爲處於內在的心理動盪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裏的真實意思。

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裏應該給予建議。

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着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着問題成長的,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夠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意志、胸懷、品德等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等“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爲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裏的。讓孩子養成大襟懷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讓孩子多讀名著,多讀偉人的傳記,讓孩子從小學會用偉人的眼光來看社會和自己。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2

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三歲時,媽媽第一次去給他開家長會,幼兒園老師關切地對媽媽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

回家路上,兒子問老師說了什麼?媽媽鼻頭一酸,差點流下眼淚,因爲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對自己的兒子老師表現出擔憂。

可此刻媽媽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家長都羨慕媽媽,因爲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媽媽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又說: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在40名,他可能在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查查。老師再次提示媽媽。

回到家裏,看着有些忐忑不安的兒子,媽媽說,老師對你有信心,說你不是笨孩子,只要細心一些,就會超過你的同桌,他的同桌是全班的21位。

說完,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沮喪的臉上也舒展了。

兒子上初中後,又一次開家長會,媽媽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師點孩子的名字。因爲每次家長會上,兒子的名字都會在差生行列中被點到。

可這一次,直到會議結束,都沒有聽到兒子的名字,媽媽有些不習慣去問老師,老師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此刻的媽媽有些詫異,她懷着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兒子就在門口等着,路上媽媽扶着兒子的肩膀,心裏說不出的甜蜜。

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兒子高中畢業了,第一批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媽媽預感到兒子被清華大學錄取了,因爲報考前他跟兒子說過,她相信兒子能考取這所大學。

當兒子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字樣的快遞交到媽媽手中時,孩子突然跑到自己房間大哭起來。

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是個笨孩子,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媽媽是最疼我、最欣賞我的。

相信這個故事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大體上大家都聽過。

但故事裏傳遞出來的那份心痛,那份驚喜,那份對孩子寄予生生不息的希望,一直凝結在我們心裏,久久不能忘懷。

但願,我們每個人能把希望的種子根植在自己心裏,並把這顆種子無限的播種下去,傳遞給每一個人。

  永遠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教得好的!

永遠堅定的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無盡的寶藏。是的!這一點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講完這個故事,接下來,有三句肺腑之言分享給大家:

  第一句:成長比成才重要。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成長是本,成纔是果。

正如故事中的孩子,在媽媽一點一滴的鼓勵中成長,走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勇往直前,很坦然的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認可或不認可,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並有十足的信心開發自己。

  第二句:紮根比生髮重要。

我們都希望兒女早早成名成才,但是今天我們說,先不着急。

陽明先生教誨我們,“花之千葉者無實”。當先生的侄子要考狀元時,先生爲此十分擔憂,說:“萬一考中怎麼辦?”

意思是說,年輕人如果沒有厚德,一旦擁有了功名,必然生起驕嬌二氣,有了驕嬌二氣,必定難成大器!

聖賢講大器晚成,是要我們晦養厚積。天地間萬物的規律都是以收斂爲主,發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如此。

由此可見,紮根比生髮更重要。如何紮根?有兩個要點:

一是:鏈接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

古聖先賢的諄諄教誨,使我們懂得孩子在小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在成長的路上怎樣晦養厚積。

從小在孩子的心田裏種下正知正見的種子,根深葉茂,方能茁壯成長。

第二個是:紮根,紮下因和果的根,明白人生真相,從小懂得善人終有善報,惡人蒼天不饒。

  第三句: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我們要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首先要成爲自己的貴人。

幾年前,一位企業家捧着一本厚厚的中華文化的書籍,看了好幾遍。裏邊密密麻麻的劃了很多,而且重點內容旁邊都做了標記,這是太太要做的,這是兒子要學的,這是弟弟妹妹的,可就是忘了自己。

是的,我們忘了對自己好一點。家長天天擔憂孩子,所想的問題基本都是孩子的問題。孩子的成長,我們馬虎不得,但在關愛孩子的同時,也別慢待了自己。

成爲最好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你值得擁有的更好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