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現在分享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1

1、寶寶自身因素

寶寶在出生之後會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寶寶的性格是比較急的,他們一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會哭泣,而且爸爸媽媽總是要費好大的力氣才能夠把孩子哄好。

還有的孩子,性格是非常好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哭,爸爸媽媽特別身心。所以,爸爸媽媽總是會誇獎這些孩子比較聽話,脾氣好。

2、外界因素

除了寶寶自己的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是受後天的影響的,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所以這些外界的因素有哪些呢?

社會環境的影響

大家都覺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己的風格不太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事實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是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好的話,那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會受到影響,他們會變得比較自卑和沉默。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相反,要是孩子是在比較好的氛圍中長大,周圍也比較喜慶,孩子會比較快樂,性格自然外向,話也會比較多。

爸爸媽媽的影響

孩子的性格會比較像爸爸媽媽,同時孩子的性格還會受到爸爸媽媽言行的影響。寶寶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言行,要是爸爸媽媽不經常笑的話,孩子以後也會變得比較拘束。

要是爸爸媽媽性格很好,喜歡結交朋友,平時也經常逗孩子開心的話,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也會比較開心,性格也會比較外向。

因此,要是你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的話,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重環境對孩子的培養,讓孩子成爲一個樂觀開朗的人。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2

孩童的成長曆程,其知識的灌輸多少並不一定決定他的成功與否,家庭中起主導地位的還是在於父母,培養孩子重要的性格特性,幫助他成長。

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和諧的家庭,多是歡樂多的,在這樣一個良好的氛圍中,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無拘無束。沒有吵鬧,關係融洽似朋友,給予孩子的愛都是自然的流淌,年幼孩童們的獲得也就不歪曲,隨意而真實。

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給養培育孩子獨立的性格,關鍵是父母在家庭中不要由着自己的心情來左右他。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好的溝通與控制,他們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曉得怎樣來面對父母,更懂得在不需要父母的困境下,自己怎麼勇敢的克服眼前的一切。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第2張

父母的行爲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小的家庭是孩子心中的大世界,他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父母的正確引導,決定孩子成長的方向。看似一句簡單的讚揚,一個擁抱,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鼓勵。斤斤計較的家庭很難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

家庭給予的空間是孩子成長的支撐源泉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重要的是對他們塑造成一個健康的個性,積極的態度,堅韌的精神。他們有自己的自由時間,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眼中所看到的`事情沒有了家長的束縛,那他們的依賴性就會小的多。擁有勇敢、堅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父母的影子是孩子成長的榜樣父母的言詞,一舉一動,愛好,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營造愛閱讀的良好環境,健康的運動愛好,有規律的節奏生活,孩子們在有樣學樣的帶動下,也會步入後塵。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3

01孩子性格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中提到:兒童性格的形成,取決於他的創造潛能,以及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礙。

每個人出生後,都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這些障礙會引起我們不同的反應,造成不同的影響,然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而性格的形成,會在18歲前完成,此後基本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從出生到18歲,可以分爲3個階段:

第一階段:0-6歲

這一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礎階段。他們並沒有"好"、"壞"之分,即使有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的行爲很"可怕",但其實,他們在這一階段是沒有道德觀念的。

第二階段:6-12歲

這一段,孩子纔開始懂得"好"與"壞"的觀念,能判斷出自己的行爲到底是好是壞,也有一定的道德感。這種道德感,最後會發展成社會責任感。

第三階段:12-18歲

到了第三階段,孩子慢慢會有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他懂得要爲自己所在的集體付出。

這3個階段是緊密相連的,前一個階段會爲後一個階段打下基礎。如果前面階段發展得不好,那麼在後一個階段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特別是0-6歲的孩子,如果心理沒有發展得好,那麼性格缺陷很可能會伴隨一生,並且越大越"難管"。

02性格"偏差"表現爲怎樣?

兒童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將孩子有偏差的性格大致分爲兩類:進攻性和退縮型。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孩子,就是典型的進攻型。他自身強壯,遇到事情能依靠自己去解決。但他的解決方法很簡單粗暴,就是利用身體優勢強行使別人讓步。

這類孩子,往往還會伴隨自私、愛搶人東西、撒謊等。在課堂上也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安靜下來,喜歡打擾別人,並且貪吃。

而退縮型的孩子,則恰恰相反。

鄰居家有個小女孩,看上去"特別乖巧"。不管去哪她總是縮在角落裏,說話不敢大聲,聲音缺乏底氣和自信,走路也是畏畏縮縮的。這類孩子似乎很"省心",聽話,不調皮,不惹事。

但父母也會煩心的是,她做什麼都很被動、消極。要她接觸新事物、去到新的環境中,她總是怯弱退縮,還動不動就哭,需要安慰。

同樣是從小嬰兒長大成人,爲什麼一個人的性格卻千差萬別?

03性格缺陷,與養育方式有關

《童年的祕密》一書中指出:"孩子性格的差異,大多與父母不同的養育方式有關。"

出現性格缺陷的孩子,家庭中往往有這些養育方式:

① 傷害孩子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讓人特別揪心的視頻,視頻中一男子手持衣架用力抽打三個孩子。他不顧孩子們的跪地求饒和大聲尖叫,高高揚起手重重落了下去,把衣架都抽打變形,而孩子們也疼到身體都扭曲了。

很多家長堅信,懲罰能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換位思考,如果工作沒做好,領導也以我們懲罰孩子的那一套用在我們身上。第二天我們還會充滿陽光、朝氣蓬勃地去上班嗎?

不會!

孩子的性格好壞是怎麼形成的 第3張

大人如此,更何況小孩。在童年時期受到家長暴力對待的孩子,性格往往會出現偏差。要麼堅信自己"確實很壞",處處表現出來就是個"壞孩子"。要麼堅信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時刻討好於人,膽小自卑。

② 忽略孩子的內在需求

小侄子每次在家,他媽媽總是念叨:"一天到晚就知道發呆,也不知道自己找點事做。"這時候,侄子就會情不自願走進房間打開書,但第一行還沒看完,他就坐不住了,東張西望。而媽媽自己,則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大腦也在快速發育。如果父母不能陪孩子找到興趣所在,讓大腦得到填充。那麼他就會出現"精神飢餓",表現出無所事事,反應遲鈍等。

③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我們常會看到,有些家長會特別"好心"。幫孩子做好了一切事情,家務、整理房間、背書包等。孩子對自己的事、對家裏的事不聞不問,只管吃喝享受就行。

其實,大腦的內在活動,體現在手的外在表現中。孩子只有通過手的創造,才能發展出對周圍環境的熱情很興趣來。當他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時,他的心理纔會得到滋養,變得自律。否則,他就會通過手去破壞,達到要創造的目的。

04養育一個好性格孩子,我們該怎麼做?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陽光開朗、大方自信、善解人意的孩子,相信他未來也不會太差。作爲父母,我們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着懂事、善良、體貼、溫潤如玉這樣的優秀品質。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能讓孩子有着良好的性格,而避免出現偏差?

1、 讓孩子有事可做

孩子只有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時,他的大腦纔不會遊離,去想一些脫離現實的東西。最簡單的,就是從小允許孩子參與到我們生活中來。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不斷模仿。模仿我們說話、走路、穿衣、做事等。他要通過模仿來學習,也通過模仿展現自己的智慧和融入到我們大人的生活中來。當孩子想要幫你洗衣、掃地、摘菜的時候,不要"爲了愛"趕走他們。

讓他加入進來,即使他做得慢且效率不高,還經常"幫倒忙"。多一些包容和鼓勵,多給一些機會,慢慢地,他就能獨立做好了。等大一點,就適當讓他做一些家務活,他會明白,作爲家裏的一份子,也能貢獻一份力量和價值。

當孩子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時,他的精神才能得到發展,並且完善個性、健全人格。他也會堅信自己是有個有價值、有能力的人。

2、 不要打斷"連續"行爲

不打斷孩子的連續行爲,就意味着我們要避免成爲"操心重"的家長。

你會發現,當孩子在認真思考一件事情時,你走過去替他分析一通,告訴正確答案。這時,孩子不但不會感激你,還可能大發脾氣。明明是爲他好,爲什麼他還會生氣呢?

這是因爲,你的介入打斷了他的連續行爲。這讓他有挫敗感,認爲自己無能、不被信任。

當我們看到孩子全神貫注在做某一件事時,最好在旁邊等他,不去打擾。能連續完成自己行動的孩子,當他做完那一刻,精神會特別滿足。覺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從而產生出勇氣和自信。他也能逐漸能理解不同行爲間的關係,正確判斷出自己行爲的意義。

3、 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

一個精神飢餓的孩子,他的思想往往會變得漫無目的,不知道該怎麼來發展自己的個性。一個童年期被父母傷害的孩子,他們會變得敏感自卑,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孩子的感情非常細膩,特別容易受到親近之人的影響。當孩子做錯事,避免使用懲罰、指責、羞辱等方式來解決。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明白自己行爲帶來的後果。

另外,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與他共情。當孩子傷心的時候,不要否定他的感受,認爲他是錯的、不好的。感同身受,去理解並接受他。讓他相信,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並學會依靠自己去面對和解決。

還可以通過發展孩子的興趣,來滿足他的精神需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對某一方面的熱情。多鼓勵他們嘗試,並且深耕。做着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往往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心靈昇華,並且生出很多美好的品質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