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怎麼養魚不容易死

怎麼養魚不容易死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養魚不容易死,衆所周知養魚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徵,但是對於一些沒有養魚經驗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難度和技巧的,那麼大家知道怎麼養魚不容易死嗎,下面就來看看有哪些方法養魚比較好吧!

怎麼養魚不容易死

如何養魚不容易死1

設備

養金魚講究淺盆大口,因此要選擇如果用水族箱養金魚,一般養大魚的水族箱最好水深在25~30裏面之間,養魚苗在20~25釐米之間,其他硬件還有虹吸管、增氧泵和照明設備。

金魚放養的密度

家養的長方形水族箱因體積較小,千萬不可多養,宜少不宜多。如在長爲40釐米、寬25釐米、高30釐米的容器內,可飼養5~7釐米長的小金魚6 ~8尾。如直徑爲26釐米、高爲13釐米的圓形玻璃缸,可養4~6釐米的小金魚4~6尾。魚體身長超過8釐米的成魚,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飼養,而需在大玻璃缸中或的陶瓷缸中飼養,並配以小型充氧機備用,以防缺氧。這些放養密度只是參考數字,還要看水溫的高低、魚體的強弱和水質的好壞來決定,不能機械行事。一般說來,魚體大,養數少;冬季多養,夏季少養;水溫低時可多養,水溫高時要少養。家養金魚,如掌握了上述要點,就一定能夠使金魚保持健康活潑,色彩鮮豔,遊弋水中,受人喜愛,使您百看不厭,其樂無窮。一定能養好的,祝你成功。

入缸前進行消毒

一般用一個較小的容器,取部分晾曬好的水,加入3%——5%的專用鹽,然後把裝魚的塑料袋連同原水放到裏面,塑料袋要開口,避免金魚缺氧致死,半小時後,用手試探塑料袋內的水和塑料袋外的'水溫度一致時,可把金魚撈出,放到食鹽水裏。如果水溫仍有溫差,可繼續等待,知道溫差用手感覺不出後再撈魚。這一步十分重要。

養水

養金魚之前要先養好水,養金魚的水是非常關鍵的。養金魚最適宜的溫度是20~28度,PH值最好的範圍是7。5~8。5,自來水要經過約24小時的曝曬或晾置2~3天后使用。

水質

水質是養好金魚的關鍵,及時換水和清洗過濾棉,一般夏天是三四天換一次、春秋是一週一次、冬季是半個月一次,每次換1/3即可,打撈過剩的餌料和排泄物以減輕水質的污染。

餵食定時定量

金魚是不知道飽飢的小動物。如果食物充足,它會不停吃。有的可能會飽脹而死;如果長時間吃不完,殘留的食物會敗壞水質,導致金魚得病。總而言之,要少喂,勤喂,但不能不喂。每天至少喂一次,最多不超過三次。偶爾有事兒不在家,一週左右不喂也不會出問題。但是小金魚沒有足夠的食物個體不會長大。

給金魚換水

要經常換水,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換水時只能換去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能一下子換去很多,魚兒不適應。保持水族箱中水質澄清至爲重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魚才能生長,長的快。否則就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什麼時候換水,沒有定論,可根據水質而定,水質混濁的多換,否則少換。

要保持水的清潔。金魚進食量大,消耗大量氧氣及排出大量廢物對水產生污染並滋生病菌。爲了保持水的清潔,應該安裝過濾器,每天還要利用從缸底部抽除排折物和殘餌的同時換去十分之一的舊水,特別是夏天一定不能忽視。最好採用帶充氣設計的過濾,讓過濾和充氣同時進行,既使水體得以淨化又補充了氧氣。

如何養魚不容易死2

養魚知識——養魚的方法

1、選擇

選任何種類的魚,都要選魚體闊壯,胸、腹、尾鰭齊備,尾巴開暢大者。無背鰭的魚,背脊要選滑膩、無殘破背鰭或結節的。而魚的顏色要選紅者嬌紅,白者純白,藍者蔚藍,黑者墨黑,花者顏色和諧,斑紋詳盡,一定要有藍色者纔可稱爲五花。有的魚體是半紅半黑或是身紅而鰭的邊沿黑者,眼下很美,實在不久就會釀成全紅,要有預感。

2、健康狀況

察看魚體表能否具有寄生物,長白毛、白點,出血,潰爛。

3、挑選魚齡

野生魚的壽命大多在4—6年,2—3年是最佳觀賞魚齡,此階段魚種類身材健旺、遊動自若。4—6年就屬於老齡魚,體色褪去,懶於遊動,食慾削弱,極易生病。而6個月以內的魚因爲身材發育剛開始,種類特點不明顯,色彩沒有定型,不良品比率很高,並且限於家庭養殖前提,不易養大。所以挑選6—18月齡的魚最爲適合,這一階段魚,食慾興旺,遊動自若,種類特點初步閃現,並且價格合理,能夠在家中持續豢養2年擺佈。

4、飼料

不論人工合成飼料的形狀如何,其成分必須滿足魚生長的需要。好的魚飼料成分應包括:蛋白質不低於40%,粗纖維不高於4%,粗脂肪不低於4%,還要增加自然蝦紅素、螺旋藻、水質污染菌類,以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而且在購買時要注重保質期和選用正規生產廠家。

養魚知識——養魚的數量

從風水方面看,家庭養魚的數目不在多少,關鍵是適合的數字,只有這樣,纔可以把效果發到極限,一般情況下,家庭內養一、四、六、九,四種數字的條數爲好。因爲風水中,一六爲水,四九爲金,所以這些數目最爲旺財。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