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孩子的健康和未來的發展是父母最擔憂也是最費心的,孩子從出生開始,每一個階段都和父母息息相關,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那麼一起來看看這些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吧。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1

上個週末,我和門衛大爺在說話,出門剛好遇到鄰居,他們夫妻倆這段時間一直很忙,正準備出去好好吃一頓,犒勞一下自己。

大爺調侃他們說:不帶孩子去呀?去過二人世界嘛。

鄰居有些無奈地說,誒,在他奶奶家呢,帶孩子出去吃飯,上躥下跳的太累了。

我在一旁笑了笑,不由得想起鄰居曾說,工作太忙了都沒有時間教育孩子,但是嫌太累了吃飯不帶孩子,其實就是錯過了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

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抽專門的時間,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暗藏着機會,例如吃飯。

吃飯不僅是吃飽喝足就夠了,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教養與素質。

曾經有一次,朋友一家人出去吃飯,讓6歲的女兒珊珊點菜。珊珊第一次自己點菜,開心不已。

她認識的字不多,讓爸爸給她念菜單,一聽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忙不迭地用鉛筆在一旁做標記。很快,菜點好了,珊珊滿意地把菜單放下。

朋友假裝好奇地問她點了什麼菜,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雞翅、魚、蝦、土豆,還有芒果汁。

“都是你想吃的嗎?”珊珊高興地點點頭。

朋友又微笑着看她:“那你點了爸爸媽媽想吃的菜嗎?”珊珊沉默了一下說沒有。

朋友說,“如果媽媽只點自己想吃的,不點你喜歡的,你開心嗎?”珊珊搖搖頭。

朋友又說,你看,點的菜是大家一起吃的,有些東西,你喜歡吃,別人不一定喜歡,我們不能只顧自己喜歡呀,對吧?

珊珊思索片刻,重新拿起菜單,詢問爸爸媽媽的喜好之後,重新點了菜。

後來出去吃飯,讓珊珊點菜的時候,她都不會像第一次那樣,一股腦全點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是在點菜前都會先問爸爸媽媽想吃什麼。

每一個孩子,一生中至少都會有一次,眼裏只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能否從眼裏只有自己,到關注自己、也關注他人,父母的引導很關鍵。

帶孩子去吃飯,讓孩子在點菜的過程中,除了滿足自己的喜好,也培養爲他人考慮的意識。

點菜時能照顧別人口味,這樣的孩子,其他事情上也不會一味地只顧自己。懂得爲他人考慮的小孩,長大以後,也會是一個善良的人。

有一次和妻子在外面吃飯,旁邊座位坐了一對母子,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那天剛好是用餐高峯期,上菜很慢,小男孩似乎很餓,嘴裏一直嘟囔着“怎麼還不上菜啊”。

這位媽媽和小男孩說,要不你去問問我們的菜快好了沒。

小男孩聽了,坐在位置上,對着路過的服務員喊:我們的菜什麼時候好?

很快,服務員把菜端到桌上,小男孩抱怨了一句:你們怎麼那麼慢?

這期間,媽媽一直沒有說話,直到小男孩吃完飯,放下碗筷後,她便開始問:“以前媽媽教過你,有禮貌的孩子詢問別人時要說什麼呀?”

小男孩想了一下,說:要先稱呼別人,然後說“請問”。

“別人幫了我們,我們要說什麼?”

“說謝謝。”

這位媽媽又說,你剛纔催菜的時候沒有說“請問”,也沒有稱呼,也沒有對上菜的服務員姐姐說“謝謝”,懂禮貌的孩子是不會這樣的,對嗎?

小男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母子兩人都吃完了,這位媽媽說餐巾紙用光了,讓小男孩自己要一包紙。男孩猶豫了一下,叫住邊上的服務員,說:姐姐,請問你們有餐巾紙嗎?我想要一包紙。拿到紙巾後,脆生生地說了一句謝謝。

這位媽媽用一頓飯的機會,讓孩子重新懂得了什麼是禮貌,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叔本華說: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來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禮貌地對待他人,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基本素養的體現。禮貌是人與人交流最基本的態度,那些頤指氣使的無禮之人,終會遭受厭惡與排斥。

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吃飯,必然會與他人接觸,是一個讓孩子懂得禮貌的機會。做一個懂禮之人,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一次小李一家在外面吃飯。小李的女兒小諾一定要點脆皮香蕉,並且還要兩份。

但小李和妻子不愛吃甜食,便勸她太多了,吃不完很浪費。但小諾一直央求着,保證一定吃完不浪費。

小李再三確認:你自己說的,會吃完的,這是你自己的承諾,要說到做到啊。

小諾堅決保證,於是小李便同意了。結果,一份才吃了幾塊,小諾便說不吃了,不好吃。

小李重複剛纔小諾的保證,說:你可是承諾過,要吃完的哦,說到就要做到。

小諾依偎着爸爸撒嬌,說這次不算,下次一定說到做到。

但是小李並沒有就此略過,說:不行,這是你答應過爸爸的事,必須要做到。

於是他把剩下的脆皮香蕉打包帶回了家,吃飯的時候拿出來加熱,儘管小諾很抗拒,但小李堅決不讓步,她還是吃完了所有剩下的部分

小李和我開玩笑說:吃了好幾頓,我女兒說以後再也不會吃這道菜了。其實我知道她那天肯定吃不完,但是她既然承諾了,就得說到做到,自己要求買的,一點要自己吃完。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相比之下,感覺小李很“無情”。但他卻用這件事,讓女兒明白了,要信守承諾,自己做出的選擇,也要自己負責。

一道菜只是吃或不吃的問題,但更爲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樹立擔當與負責的態度,今後人生將會做出的選擇,避免不了酸甜苦辣,也難免不盡人意,但自己要學會擔當。

或許吃飯過程中,孩子會像前面提到的鄰居的孩子一樣,上躥下跳,讓人覺得疲憊不堪,他們的表現會讓父母覺得大失所望,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寶貴機會。

一頓飯,能夠讓孩子懂得人與人的相處之道,以禮待人,爲他人考慮;

一頓飯,能夠在孩子的心裏,埋下一顆“擔當”的種子,教給他們人生要學會擔當與負責。

教育孩子,不一定要在特定的時間與特定的地點,一頓平常的飯,就足矣。

教育孩子的情感美文2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你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也有問題。家長們常常“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他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的“開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銀幕,當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問題,那是你自己問題的外在投射。

從本質上講,不存在有問題的孩子,只存在有問題的家長。家長意味着“頭腦”,孩子代表着“心”。當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現問題時,那是“頭腦”出了問題。沒有你的角度、判定、認爲,你眼中會有有問題的小孩嗎?如果你眼中有有問題的小孩,那是誰的問題?誰製造出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你,你創造了一些問題概念,然後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塊完美無瑕的玉看成了一塊醜陋的石頭。

如果你認爲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一定先反過來,在你自己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銀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儀的鏡頭上有沒有問題。

2、你自己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如果你是一個恐懼的家長,你就會有一個有問題的小孩。你的恐懼越大,你眼中小孩的問題就越多。

恐懼導致掌控。你越恐懼,你越傾向於去把握住某種東西,以讓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頭腦,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們像水一樣流動,很難被掌控。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駕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駕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懼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問題也就越多。小孩是一個有問題的小孩,真是這樣嗎?沒有你的恐懼,沒有你的壓制或判斷,他是一個很難教育的小孩,這是真的嗎?問一問你自己。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