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白鱘這個名字其實大家應該都是不陌生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家瞭解和接觸的動物都有不少,但是因爲各種原因,也導致了很多的動物走向滅絕,以下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1

白鱘最後一次出現在長江下游,是在 20 年前的南京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佈白鱘已經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一時間引起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表示 " 好痛心 ",還有不少網友說 " 第一次聽說白鱘就要說再見了 "。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白鱘最後一次的活體記錄是 2003 年 1 月在長江上游的四川宜賓,而長江下游最後一次看到該物種是在 2002 年 12 月 11 日的南京。當時,在南京下關潛洲一帶,漁民誤捕了一條雌性白鱘,有關科學家和南京漁政人員對它進行搶救和精心照料,但由於傷勢過重,最後這條白鱘還是沒有被救活。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白鱘。姚強 / 攝

IUCN 宣佈白鱘滅絕,有專家認爲可能早在 2005 年就已滅絕

白鱘是長江特有物種,被譽爲 " 中國淡水魚之王 ",是距今 1.5 億年前的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它的體長 2 至 3 米、體重 200 至 300 公斤,主要生活於宜賓以下的長江干支流中,性兇猛、健遊,主食魚類,也食蝦、蟹等,生長迅速,曾記錄到最長體長達 7 米。

7 月 21 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的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顯示,白鱘已經滅絕。其實,早在 2019 年 12 月,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整體環境科學》發表了一篇名爲《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其中透露,長江白鱘預計 2005-2010 年時已滅絕。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2張

△《南京常見水生野生動物識別手冊》

由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南京常見水生野生動物識別手冊》今年出版。手冊顯示,白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長江中體型最大的水生生物,可以說是長江淡水魚之王,最大體長可達 7 米,由於人類活動影響,自 20 世紀 80 年代起該物種種羣數量就急劇下滑。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3張

△《南京常見水生野生動物識別手冊》中關於白鱘的內容

據報道,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 2003 年大年初一。當年 1 月 23 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復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長江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顯示,自 2003 年以來,已連續 16 年未發現白鱘活體。

20 年前,南京曾救助過一條白鱘

《南京常見水生野生動物識別手冊》記載,長江下游最後一次發現白鱘的記錄是 2002 年 12 月 11 日,在南京下關潛洲一帶,漁民誤捕了一條 3.3 米長、重 130 公斤的雌性白鱘。發現白鱘後,有關科學家和南京漁政人員對它進行了 29 天的搶救和精心照料,但由於傷勢過重,最後這條白鱘還是沒有被救活。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4張

△ 2002 年 12 月 11 日,南京積極救助白鱘的場景。姚強 / 攝

這是長江下游最後一次對白鱘的記錄。今年 56 歲的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執法總隊三支隊支隊長湯哲斌是當時參與救助的工作人員之一。2002 年 12 月 11 日下午,他在辦公室接到了一通電話,有漁民在長江下關潛洲以北的江面上意外捕獲到了一條 " 龐然大魚 "。

" 我們到現場的時候,看見白鱘正被防墜網包着,栓靠在江邊的一艘木質漁船上,形狀奇特,肚白朝上,呈灰白色。" 湯哲斌說,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頭很大,而且嘴巴特別長、特別尖,全身沒有魚鱗。整個身體有 3 米多長," 嘴巴 " 就有 1 米多,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因此,漁民曾有俗語說 " 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 ",其中的 " 象 " 指的就是白鱘。

這麼大的魚是如何入網的?湯哲斌回想說,是漁民在江面上旋網時捕到的," 當時大家都很疑惑,旋網撒開後直徑大概在 6 米左右,白鱘有 3 米多長,如果不是受傷遇困,沒有那麼容易就能入網。"

回憶救助過程:用紅黴素塗抹傷口,餵食 " 消炎魚 "

" 一開始是說要原地放生的,擔心傷勢太重,請示上級部門後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救助這條白鱘,我們就在等待專家的到來。" 湯哲斌說。

面對這麼大魚,爲避免驚擾掙扎加重傷情,每個人都很小心翼翼,花了幾個小時纔將白鱘拖到一千多米外的漁政碼頭。先輕輕摘掉白鱘體上的滾鉤,然後用紅黴素塗抹傷口,在將浴巾扯成條帶打溼,分別輕輕地裹住吻柱和尾柄,最後用相對柔軟的帶繩繫住。

據他回憶,白鱘受傷較重,從身上取下了六七隻滾鉤,吻端也有一道又大又深的口子,身體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潰爛。在給白鱘喂消炎藥時,他們將阿莫西林塞到小鯉魚肚子裏,然後把小鯉魚餵給白鱘。

" 後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們連夜從武漢趕來,還開了專用的運輸救助車。用汽車吊機把白鱘用漁網吊搬到救護車裏,專家割開了漁網,給白鱘的傷口進行了清理縫合。據說這條白鱘還有內傷,原本要送到武漢救治的計劃也只能擱置,送到了相對較近的蘇州崑山進行救治。" 湯哲斌說。

湯哲斌說,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白鱘。當時有專家說,白鱘通常的活動區域在長江中上游,主要在宜賓以上的川江水域,長江下游水域不多見。推測看,它該是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掙脫滾鉤漁網後,體力下降受困於南京潛洲水域。

白鱘的滅絕不僅令千萬網友心痛,更敲響了 " 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 的警鐘。專家們曾表示,希望大家關注那些 " 極危 "、但還有機會挽救的物種,不要讓白鱘滅絕的悲劇在中華鱘等珍稀物種身上上演。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2

長江白鱘的最後目擊者:19年間再未見過,人爲因素是滅絕主要原因

長江白鱘被正式宣佈滅絕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發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佈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從此,這在地球生活了1億多年、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白鱘最後一次出現是2003年,在長江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後,給其裝上超聲波追蹤器並放流,但追蹤船出故障導致跟丟。此後經過多次尋找,也未找到白鱘的下落。至今,長江也再未發現過白鱘的蹤跡。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5張

最後一隻白鱘被發現時是什麼情況、白鱘對長江生態有着什麼作用、爲什麼會滅絕?對此,7月22日封面新聞採訪了四川省水產局二級調研員、高級工程師張志英,同時他也是最後一隻白鱘的目擊者之一。

2003年長江白鱘最後一次出現 放流後失去蹤跡

2003年春節前夕,四川宜賓南溪縣(現爲南溪區)的一個漁民誤捕了一條白鱘,他當即將情況上報給相關部門。這條白鱘長約3米多,體重200多斤,身上被鉤子劃了很多傷口,情況十分緊急。

“接到消息後,當晚我們就趕到現場。”張志英說,當時找了一個車間對白鱘進行救護。第二天一早,相關專家也趕到了現場給這條白鱘縫合處理傷口,大家一起進行救助。

“救助的這條白鱘是雌性而且已經懷卵了,當時很想留下來人工飼養,可惜條件不允許。”他說,因爲白鱘屬於大型魚類,飼養的池子要很大,需要水源製造水流,當時養殖的條件也都不符合要求。

救助完後,專家決定給這條白鱘裝上追蹤器放流,但派出的追蹤船因爲故障跟丟了,後經過多次找尋也沒有發現這條白鱘的身影。“爲了救助這條白鱘我們建了一個救護中心,但建成以後就再沒見到這條魚了。”張志英遺憾地說。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6張

白鱘在長江生活了1億多年 主要分佈在四川

根據資料顯示,白鱘體長爲2至3米,體重200至300公斤,屬於匙吻鱘科的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億多年了。它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同時也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白鱘大多分佈在長江中上游段和金沙江江段,四川是主要的棲息地。”張志英介紹,四川部分江段地理位置合適,水勢相對平坦,合適魚苗成長,是白鱘主要的產卵地。20世紀80年代白鱘還是比較常見,90年代一年能見到一兩條,之後就比較難見到了。

到了2003年,整個長江就發現過兩次白鱘,一次是在四川宜賓,另一次是在江蘇南京。“南京發現的白鱘體色偏黑,四川發現的這條是灰白色,且體型較大。”

從此以後,19年過去了,長江再也沒有發現過白鱘的蹤跡。

人爲因素是導致白鱘滅絕的主要原因

白鱘是一種大型兇猛性魚類,成魚和幼魚均以魚類爲主食,亦食少量的蝦、蟹等動物。這樣一種長江食物鏈頂層的物種爲何會滅絕呢?

“主要還是人爲因素的影響。”張志英說,在長江攔河築壩阻斷了白鱘的迴流通道,導致其無法回到原來的產卵地繁殖,它們也無法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影響了整個物種的繁衍。同時污染及過度捕撈,導致長江魚類數量整體減少,肉食類的白鱘自然就遇到了食物短缺的問題。

近年來,長江已開始“十年禁漁”,來恢復生態,保護物種多樣性。“這兩年通過禁漁效果監測評估來看,魚類資源恢復得很不錯。”他說,大的江河現在基本都看得到魚了,不像以前根本看不到影子。目前一些珍稀特有魚類恢復得可能要慢一些,但是一些以前見不到的品種現在逐步地也看到了。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3

再見:長江白鱘!“中國淡水魚王”正式宣佈滅絕,這一天還是來了

2022年7月21日,一個來自中國的物種宣告滅絕!當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正式確認長江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徹底滅絕,這無疑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消息。長江白鱘有何特殊之處?又因何滅絕?這事又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呢?

長江白鱘又稱中華匙吻鱘,因爲體色較淺腹部發白而被稱爲白鱘,是長江獨有的一種魚類,它們一般體長2至3米重約二三百公斤,最大個體可達7.5米重一噸左右,是中國淡水魚中個頭最大的,被稱爲“中國淡水魚王”,同時因其嘴巴長如象鼻,因此又稱象魚。

這種魚長得而非常有個性,長梭形的身體前部扁平後部稍微側扁,也就是前方橫向發展尾部縱向發展,最奇特的是嘴部長度占身體一半左右,長而尖猶如一把長劍插在頭部。在生物學上歸類爲匙吻鱘科魚,最早出現在白堊紀,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億五千萬年。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7張

最初它們在地球上分佈廣泛,後來因爲第四紀冰期導致地球氣候劇烈變化,大部分地區的匙吻鱘科魚滅絕,僅在長江流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少數族羣留存,引起數量稀少,在我國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白鱘主要棲息於長江干流中下游區域,從第四季冰期中劫後餘生的它們,卻沒能躲過人類捕撈和生態環境惡化,最終走向滅絕。

生活長江流域的人應該都聽過“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這個“萬斤象”就是長江白鱘,曾經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它因爲又大又好吃而被大量捕撈。因爲它又是長江流域的特產魚,經濟價值極高,一段時間一直都是捕魚者的重點關注對象。在人類的'專業捕撈工具之下,再強大的魚也只能俯首就擒,直至後來被列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才逐漸擺脫了被人類捕食的命運。

雖然國家明令嚴禁捕撈,但只要有人在江上打魚,長江白鱘就總會遭遇意外。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他第一次見到長江白鱘是在1984年,那是一條在葛洲壩下的死亡白鱘。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8張

此後在1984至1993年間,他和同事先後救護過4條被誤捕的長江白鱘,但因爲當年通信和交通條件不便,他們接到消息趕到現場時,大多白鱘已經傷勢嚴重奄奄一息了,只有一條被成功救活並放回長江。

2002年12月,一位漁民在長江南京段發現一條被網住的白鱘,它體長3.3米大約130公斤,是50多年來在長江下游發現的最大的一條。專家到達現場後將白鱘打撈出水,割開漁網併爲它清理並縫合傷口。在搶救過程專家還發現,它身上還有魚鉤造成的傷勢,下顎處有一條又大又深的劃痕,腹腔內存在大量積水內傷嚴重,救治29天后宣告失敗。

而在2003年大年初一,在四川南溪專家們又遇到一條被誤捕的雌性白鱘,它體長4米重150多公斤,年齡約30歲,體內有大量魚卵。經過三天三夜的精心救治,白鱘終於恢復健康被重新放回長江。當時在放生前,危起偉還在它身上安裝了電子追蹤儀,此後便24小時不斷追蹤它的動向,直到後來船隻觸礁擱淺導致信號丟失。

長江白鱘滅絕,除了人類大量捕撈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河流污染及棲息地破壞,因爲環境污染,白鱘的個頭和分佈區域越來越小,數量也逐年減少,而產卵和棲息地的破壞,更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

白鱘屬於半溯河洄游性魚類,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區域,生殖季節約在三四月之間,對產卵場所要求極高,以水流急水深10左右的岩石或鵝卵石河段爲宜,類似的河段主要集中在江安縣附近的長江河段和四川宜賓柏樹溪附近的金沙江河段,尤其是宜賓柏樹溪對岸約500米的江段,是鱘魚最喜歡的天然產卵場。但受到水壩、河底砂石採掘等影響,白鱘的產卵場和棲息地受到很大影響。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9張

因爲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鱘在長江中越來越少,自2003年放生白鱘之後,危起偉和同事們6年之內在長江上尋找8次,卻始終未能發現蹤影。爲此很多專家認爲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但危起偉一直不願意接受這種說法,他盼着能有奇蹟,希望多尋找幾次就能發現白鱘身影。

不過這樣的奇蹟始終沒有出現,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組在上海召開會議,與會專家認爲應該宣佈長江白鱘滅絕,而危起偉最終接受了這一評估結果。當年底,他發表論文稱,預計早在2005至2010年間長江白鱘就已滅絕,而早在1993年前後,就出現功能性滅絕,即種羣無法自然繁殖。

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針對專家組觀點,表示“後續還需要討論”。直到2022年7月,該聯盟更新《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宣佈長江白鱘滅絕。既然它越來越少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爲何不能像熊貓一樣進行人工繁殖養育呢?危起偉對此解釋稱不是不想,而是沒來得及。

南京發現特大白鱘 第10張

以前科研條件有限,而白鱘對養殖環境要求很高,需要直徑至少20米的水池,而且水質和含氧量等要求嚴格,當年根本實現不了如此條件。後來條件允許有能力去了解和幫助它們了,但長江白鱘卻杳無蹤影了。從此以後,長江上再無白鱘,“千斤臘子萬斤象”已成絕唱,這無疑是巨大的遺憾。

與長江白鱘滅絕一同發佈的,還有長江鱘在野外滅絕,長江中華鱘極度瀕危,這兩種狀態距離種羣滅絕已經近在咫尺,如果再不加以保護,必將重蹈長江白鱘覆轍。不過亡羊補牢未爲遲也,2022年5月,危起偉等人發起成立武漢中華鱘保護中心,再加上長江“十年禁漁”措施的實施,類似中華鱘等瀕危物種可能迎來轉機,希望這個夢想能夠成真,讓它們可以一直在長江上自由遊弋。

永別了,長江白鱘!最近一百餘年來,因爲認領微活動而滅絕的物種越來越多,這無疑給我們敲響警鐘,如果人類再不收斂自己的行爲,只顧自己發展而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必將對地球生態圈帶來巨大影響,由此帶來的惡果也將會作用到人類自身。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