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早期教育 > 法律作文集合八篇

法律作文集合八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法律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律作文集合八篇

法律作文 篇1

老陳:

您好!不知您現在是否心中百味雜陳:委屈,自己只是在高速公路上接了幾次電話,緣何被警方教育和處罰?鬱悶,把自己告發的竟是親生女兒,養育了她十幾年換來的竟是如此下場。我理解您的心情,但也希望您用心理解法律,用愛理解女兒。

法律向來是冰冷的鐵柵,約束着社會中所有的人和事,任何情況任何人都不能逾越一步。您認爲在高速公路上接電話是您的自由,然而盧梭在《自由論》中談到:“人生而自由,但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些枷鎖,不可觸碰,否則將代價慘重。人是社會中的人,倘若沒有法律的約束,世界將重返混沌,毀滅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阿方索·卡隆的話更發人深省:無限制的自由即黑暗。正因爲有了法律的限制,您才得以享受其他的自由。

至此,希望您已可以坦然接受教育與處罰,也更希望您能在冰冷的法律背後,看到女兒濃郁的愛和牽掛。

或許您對小陳的無奈之舉耿耿於懷,可您又是否明白,無論是她的勸告還是揭發,都是源於對您平安的希冀和擔憂。法律雖然冰冷,但卻因女兒的愛與關心滿載柔情。她所做的一切只是爲了您更加幸福、平安地生活。此時的法律雖然是她手中冰冷的武器,可她不曾鞭笞你,只是將你從生死的邊緣拉回。法律與人情,並非冰火不容,只是有時您未能懂得讓它們相融的方式。

雨果的著作《九三年》向我們講述的正是法律與人性的衝突:郭萬、德拉朗科侯爵、西穆爾丹,他們每個人一開始都在沿着自己設定的軌跡行走。突然,全部背離了原有的方向。法律讓他們服從,他們選擇了用死亡祭奠人性。法律本身無情,然而法律背後的人卻情深意重。法律對您的懲罰只不過是您的女兒愛你、關心你的另一種方式。所以,希望您心懷欣慰地收下這份溫暖的罰單,帶着女兒的孝與愛繼續行走平安之路。

其實,法律的初衷也是爲您能有更好的生活,而您女兒的行爲只是一種無奈的愛的詮釋。法律,可能死板而冰冷,但因爲您的家人,它也可以滿含柔情,打動人心。

法與情間無溝壑,您可懂得?

法律作文 篇2

法律與道德,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法律與道德法律與道德。法律承擔着維護社會善良風俗的責任,爲道德提供堅實的後盾。而道德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淵源,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律起約束作用。但是,並不表示道德就高於法律,在同一問題上,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見解的時候,總是以法律規定爲準。所謂“情、理、法”三者,以法爲先。法律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最爲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爲原則。

既然,法律與道德有如此密切的關係,我們下面以法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比較常見的道德概念——“見義勇爲”和“拾金不昧”。

首先,討論一下“見義勇爲”。所謂“見義勇爲”一般是指當他人或國家、集體、社會的權益受到損失和侵害的時候,不顧個人利益,維護非己權益的行爲。它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所侵害的權益是非己權益,即不是個人自身的權益。從廣義上看,這種行爲包括很多方面,被侵害的權益可以是人身權,財產權等等法律上所有的權利。“見義勇爲”者所採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力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見義勇爲”是屬於社會善良風俗的範疇,應該受到法律的支持。到目前爲止,它還未上升爲法律概念,但它通常牽扯到兩個法律概念。一個是正當防衛的問題。這是“見義勇爲”者採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時,常遇到的問題。正當防衛是指自身和他人的人身權益受到直接侵犯時,採取一定的防衛措施,從而造成侵害方的人身損失,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學論文《法律與道德法律與道德》。這裏就存在着一個度的問題。即,在怎樣的程度上才能算是正當防衛呢?首先,必須是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的侵害,如果不採取防衛的措施就會造成重大的損失。這是防衛的必要性。其次,根據侵害的程度,來決定防禦的程度,這是防衛的度的問題。正當防衛一般採取最小有效原則,即再保證所採取的防衛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儘量減少侵害方的損失。所以,正當防衛遵循兩個原則,防衛必要原則和最小有效原則。只有遵循這兩個原則纔算是正當防衛的行爲。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緊急避險。所謂緊急避險是指在保護自身和他人的權益的情況下,採取了一定的避險措施,造成了第三人的利益損失,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個問題上又存在着兩個要素。第一,是否存在避險的必要。即必要性原則。第二,無選擇或不可預見原則,即造成第三人的損失有兩個條件或兩種情況,一是走投無路,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爲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如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犧牲第三人的個人利益。二是在避險過程中,無法預見的,意外的侵犯了其他人的損失。第一種情況是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第二種情況包括了保護自身利益。只有符合必要性原則和無選擇或不可預見原則,才屬於緊急避險的範疇。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主要應用在刑法方面,它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見義勇爲”者的權益,對推動社會善良風俗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正體現了法律對社會善良風俗和道德的支持。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拾金不昧”的問題。所謂“拾金不昧”一般是指拾得他人財物主動交公或主動交還失主的行爲。這個問題往往是作爲道德問題來討論的,是作爲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的標準。但,它也是一個法律問題。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對於拾得之物,拾得者有歸還失主或交公處理的義務。此項義務是一種作爲義務,即義務承擔者必須做出指定的行爲,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拾金不昧”不再作爲良好道德的標準,而成爲法律義務每個拾得者必須遵守,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拾得者不交還失主或交公處理,而由自己佔有,即構成不當得利。金額較大的,要承擔刑事責任。新聞報道的某女拾獲手機SIM卡,自己使用而被拘留,就是很好的明證。“拾金不昧”的問題就反映出,社會良俗是法律的重要淵源。

生活中常見的兩個道德問題,深刻的反映出法律與道德的相輔相成的關係,道德是法律的重要淵源,法律爲道德提供堅實的後盾和基礎。

法律作文 篇3

當我還在小時候剛懂事時,父親母親就經常教我不要做壞事;當我和父親母親碰到警察時,他們就會嚇唬我:“不要做壞事,否則會被警察抓起來。”那時,我不知道做壞事是什麼概念,也不知道做壞事爲什麼會被警察抓。直到我上學時,我才明白父母對我說的話。這時,除了父母,我的老師也在不停地教育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是犯法的。”那時,我明白了做壞事的嚴重性,卻不知道什麼叫“法”。

法律在我心中,法律在你心中,法律在我們大家心中。我漸漸長大,明白法就是法律,犯法便是觸犯法律。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增加,閱歷的豐富,我對做壞事和法律這兩個概念理解得越來越透徹。我漸漸明白,做壞事並不是只給警察抓這麼簡單,做壞事還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害人害己,給別人做壞事,自己也將受到懲罰。

法律,這個熟悉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回憶。我記得,在我小學一本思想品德課本上就有過一幅關於法律的圖畫:其中一個人說道:“小孩子可以犯法,犯了法也不會被抓。”另一個人就反駁道:“小孩不能犯法,雖然不會被抓,但會進行其他教育。”這幅圖畫令我思緒萬千,我不由得想起我的一個同學說的話:“小孩子可以做壞事,做了壞事也不會幹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那個同學竟然說出那種話,這真是讓我後怕無窮。所以,我們要做到法律在我們心中。要時時心中有法,知法不犯法,這樣纔不會走上犯罪道路,爲我們的人生提供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便是我們成爲方圓的規矩,希望大家都遵守法律,不要知法犯法,鑄就美麗人生。 . 你記住了嗎? ^^

法律作文 篇4

法,你一如巍峨青山的莊嚴;你亦如古老長城的宏偉;你更如凡爾賽宮殿的輝煌與肅穆;你……

從青天衙門到人民法院,從古至今,不變的是法,不變的是刑。法律是人類爲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實施衆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法律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規範,以正義爲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爲其實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一般限於憲法、法律。()法屬於上層建築範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併爲經濟基礎服務。法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着階級、階級鬥爭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法律將隨着階級、階級鬥爭的消滅而自行消亡。

當我們駐足回望歷史時。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律法息息相關。正如古代至聖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爲本,這也是我們當代人所追求的思想。仁是思想核心,是法的基礎,而法就是仁的外在表現,二者相輔相成。從而實現“創建一個和諧的法制社會”的目標!法律是人類社會實踐智慧的結晶,是爲了維護人類正義道德和利益而制定的。就我們個人而言,我們的生活中時刻與法律打交道,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這是我們法律意識薄弱的體現。比如我們在商場中購買物品時,遇到一些不合格產品,常常有類似於“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的想法,而不是去撥12315這個即熟悉又陌生的號碼來扞衛自己的消費權益。不由得感嘆道,我們公民實在缺乏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也許,這是我們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商家們對法律存在鑽空的惡劣思想。

做爲當代的少年,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的認知,積極扞衛法律尊嚴,以身作則,努力成爲一個“四有”青少年!

法律作文 篇5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 何爲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爲和社會關係爲調整對象的,以權利和義務爲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範體系。 何爲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係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的總和。

通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通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着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爲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通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係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着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爲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範疇。法制屬於制度的範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範疇。法律規範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範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爲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範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爲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範性文件;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範性文件,道德通常表現爲一般社會意志;法律着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爲及後果,道德着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持。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儘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爲,而在法沒有規範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衝突時,總是以法的規範爲準。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係的最爲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爲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 ,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爲,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通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爲。二者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爲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範。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爲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範爲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範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爲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範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範圍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爲,只關注行爲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爲。道德塑造人 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啓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範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爲 ,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範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誌。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 ,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爲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纔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着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法律作文 篇6

我們每天能夠快樂的上學,幸福的生活是因爲在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一把標尺,它規範着我們的行爲,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它像一把大傘時刻保護在我們的身邊。

就說每天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吧,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我們唱兒歌:“紅燈亮,停一停,綠燈亮,向前行。”我們就懂得了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能酒後駕車等。這樣我們的出行纔有安全保障,可是總有一些人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規則,造成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今年暑假的時候,我和媽媽去上補習班就看見一位20歲左右的叔叔從公交車上一下來就往馬路對面跑,這時一輛出租車飛奔而來將橫過馬路的叔叔撞飛好幾米,當時叔叔流了很多血,被120送到了醫院如果那位叔叔能遵守交通規則,按信號燈行走,這場事故就不會發生。媽媽說:“過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因爲生命無比珍貴,家中有愛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其實,遵守交通規則很簡單,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小做起,從我做起,就不會發生這麼多的交通事故了。

法律作文 篇7

法律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有人不遵守法律,不把法律當回事。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違法的事,以下就是我親眼見到的幾件違反法律的事情。

一天晚上,我和媽媽散步回家,來到一處斑馬線時正好是紅燈,我們便站在路口等綠燈過馬路。這時一個阿姨騎着電動車來到我們身邊,她沒等幾秒就不耐煩了,準備直接過馬路。一旁等過馬路的叔叔就勸她別闖紅燈,不安全。可那阿姨不但不聽,還叫叔叔別管閒事,然後看都不看就過了馬路。這看似平常的闖紅燈,卻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還有一次,我聽對面鄰居家傳來陣陣哭聲,還夾着打罵聲。我仔細一聽,原爲是鄰居家剛上二年級的小妹妹因爲一個題目沒聽懂,阿姨就罵她笨蛋等一系列不好聽的詞語。另外一次,我家曬的衣服掉到樓下了,我去撿衣服,看到小妹妹站在陽臺上哭,阿姨一直在打這個可憐的女孩,還不許她哭,我看到小妹妹的膀子上有幾處明顯的發青了。我越看越氣憤,阿姨怎麼能這樣呢,打自家的孩子也是犯法的呀!

還有我們在生活中會碰到的酒後開車,在機動車道上騎電動車,偷採公園裏的水果等等都是違法的行爲。這些事情在一些人眼裏看來都是小事、無所謂,但事實上都已經觸犯了法律,我們要堅決抵制這些行爲,要勇於同這些違法行爲作鬥爭。法律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法、守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法律作文 篇8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從小就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也只有這樣,祖國的天空纔會更加湛藍!花朵纔會更加鮮美!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已經年滿十二週歲了,我們長大了、長高了、也很懂事了,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剛剛發芽的祖國花朵的幼苗,我們也有了自己的道德要求,法律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遵守的一種行爲規範。

記得一天放學時,有些同學拿着零花錢去購買新文具,有些同學在等待着自己的獎章一起回家。就在這個時候,聽到一個婆婆怨恨的對着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吼着:“你!不知好歹!婚都離了,就各過各的!不要老是糾纏着孩子!”後來才知道,那個孩子的父母親離婚了,孩子歸男方撫養,當天是奶奶接孩子回家,但是媽媽來接孩子了,奶奶覺得媽媽不講理,孩子明明是歸男方撫養,媽媽不應該來接孩子。

其實那位婆婆理解錯了,即使他們離婚了,孩子還是兩個人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因爲他們的婚姻中斷而中斷的。

那位婆婆的蠻橫不講理只是因爲她不懂法,不知法,使得大夥兒們看她的笑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38條第1款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老人不懂法,卻並不能導致當今社會的年輕人不知法,更不能讓我們青青幼苗不學法、用法。

當然,全球各地有許多人知法犯法。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羣體中也存在着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結幫犯罪的惡劣現象。新聞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其,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1%。犯罪,無疑永遠威脅着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要學會捍衛它!

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爲“現在違反一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後悔呢?所以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爲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中國的法律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斷,法治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治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我們的法律,爭做法律忠實的守護者。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