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陪孩子長大相信是每個做媽媽都希望的事情,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一起來看下吧。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1

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青春期時父親不要離開孩子……昨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爲家長們提供了許多家庭教育的具體建議。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在對大量個案進行詳細調查後,發現孩子出現行爲或心理問題多在12歲至18歲,而且大多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由此,專家提出了“心理撫養”的概念,即孩子初生時母親要親自撫養。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家教最佳期是12歲以前

心理撫養比物質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關鍵是教育家長。,心理撫養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李玫瑾說,這樣的孩子時時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份愛又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爲有原則的人。她介紹說,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爲關鍵。可是,現在很多家長不太重視孩子“依戀情感”的發展。“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到孩子上學時再接回來,這個孩子和母親可能會有終身的隔閡,而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就很難管教。”李玫瑾建議孩子出生時由母親親自撫養,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如果在早年沒有良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又缺乏正確的性格培養,這類孩子到了18歲心理就可能會出現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問題。

“我認爲孩子在6歲之前,依戀的對象就應該是母親。讓孩子真正依戀父親,應該是在青春期前後。”李玫瑾說,父母兩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親更多是生活照顧,父親更多是行爲榜樣。比如,媽媽換尿布是一對一的,有很多語言的嘮叨和身體的接觸,而保姆換尿布是機械式的。“6歲到12歲,父母要同時發揮作用。12歲之後,父親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她認爲,孩子開始青春期走向社會的時候,更需要父親的影響。而對父親的依戀,主要體現在尊重上,父親要在孩子心中有權威感。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2

母親正確教育孩子影響他們一生

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國民的命運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從宏觀方面看,這話說得非常正確。

嬰幼兒的成長中,母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嬰兒到兒童的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是戀母的。在孩子出生後的3年時間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母教,可以說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關鍵。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第2張

目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體現出意志和性格,因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母親性格和品德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孩子人生最初的印象,其烙印是十分深刻的,每一位母親的偶應該特別注意這方面,不要讓孩子受到負面的影響。

當哈子進入兒童期後,母親更應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因爲每一位母親都知道,母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多,孩子遇到問題時,通常都是向母親提出的,受到委屈也會向母親傾訴,孩子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等,也主要是受母親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在童年時期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母親塑造了他們。

作爲一個母親,只關心孩子的健康, 忽略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是絕對不行的。一個合格的母親應該使孩子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母親勇敢和樂觀的精神會深深地影響自己的孩子,母親應學會用堅強去武裝孩子的精神,並給予他愛與智慧。只有這樣,孩子纔會在步入社會時,不感到害怕;遇到困難時,不會退縮;遇到失敗時,不會因失望而灰心喪氣。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