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都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爲大家分享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1

1、父母應該多讀書,成爲孩子的榜樣

我想分享所有的媽媽們的第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書。

據我調查和了解,喜歡讀書的媽媽與不喜歡讀書的媽媽相比,愛讀書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學習上的興趣、知識水平的提高、情緒的管理上都要高一籌。

那麼父母要讀書爲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爲家長讀書,就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當父母都在讀書的時候,孩子是不可能不讀書的,而且當家長安靜地讀書時,就給孩子創造了比較安靜的環境,孩子做作業的時間也會延長,不開小差,不會分心。所以我特別主張媽媽們認真地去讀書,最好是跟孩子一起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習慣,在孩子不認字的時候,就讀童話故事給他聽。如果你沒時間讀的話,可以讓他用手機聽。但是你不能把手機扔給孩子,自己跑了,這不行。

如果每天有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連續四五年,他會自動形成一種閱讀習慣。如果你定好每天都去讀書半小時的規矩,孩子就會遠遠超過半小時,原因是他自己進入故事中後,是放不下來的。所以,父母讀書對孩子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2、父母要管理好情緒,保持一個平和的情緒和心情

不管有多忙,千萬不要匆匆忙忙地和孩子交流,當你一匆忙,心裏一煩躁,和孩子說話的口氣各方面就不平緩了,慢慢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和煩燥心理,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一個母親能夠做的很偉大的事情,是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間,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情。我最怕看到這樣的事情:就是母親急得不得了,對孩子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對孩子指責。孩子反過來跟你也非常地急躁,是不是?母親一直保持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這樣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以後,他會非常願意跟你多說話。因爲他有安全感,他知道如果他考試考了零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考了四十分回來,你也不會罵他;他跟別的孩子打架,你也不會罵他。你就可以好好地跟他溝通了。

比如,如果十二三歲的孩子談戀愛了,我們大部分父母會擔心,甚至會認爲這個肯定不行。其實我們要跟他分析,他爲什麼喜歡這個人,再分析爲什麼這個年齡談戀愛並不是好事。自始至終,一定要保持一種心平氣和的狀態,讓他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而不只是他的父母,這個特別重要。如果你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沒法預料告訴你這件事情他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會有什麼後果的.話,他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藏着掖着,他就什麼事情都不告訴你了,那你作爲父母就非常地失敗。由此可見管理好你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是多麼重要。

3、父母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熱愛

很多的父親說,我晚上也待在家裏。但有的父親是在看電視,有的父親在打麻將,儘管人在家裏,但實際上跟孩子沒有真正的交流,甚至在某種層面上在做反面角色示範。

如何才能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我常常鼓勵家長們帶着孩子出去玩,這種玩不是瞎玩,不是帶他們去坐過山車,也不是帶他們出去吃一頓飯那麼隨意和簡單,高質量地玩是在培養孩子的心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能背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樣的詩詞,我們要想孩子能從中感受什麼?可不可設計些什麼?比如說,帶孩子到湖邊或者海邊,靜靜地坐兩個小時,去看看月亮從東方升起來是什麼感覺。這其實特別地重要,因爲你把他學習的內容跟大自然融合了,所以帶孩子玩絕對不是瞎玩的。通過高質量的陪伴,你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心情和脾氣,從胸懷到眼界,這特別的重要。

我在清華大學碰到一個家長,他本身不是研究昆蟲的,可是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已經認識了大概4000多種昆蟲,他也許是世界上研究昆蟲最小的孩子。而這個起因特別簡單,有一次他家裏有兩隻蒼蠅落在了飯上,我們一般家長的反應,就是用蒼蠅拍把它打掉就行了(笑聲)。可是父親對當時還只有五六歲的孩子說,你看,這兩隻蒼蠅不一樣的,世界有多少多少種昆蟲,光蒼蠅就有上千種,而且它每個形狀不一樣,而現在你把昆蟲比較以後,你會發現昆蟲世界其實非常的美麗。後來父親帶着孩子在網上搜昆蟲,結果把這個孩子引導到昆蟲的研究世界中去了。

毫無疑問,這個孩子即使未來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昆蟲學家,他也很可能成爲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因爲他研究精神已經被培養出來了!這實際上是一種引導——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持續不斷地引導。

4、父母要給孩子定原則和規矩,培養好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會慢慢地感覺管不住孩子,管不住孩子主要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你從小到大沒有給孩子設立規矩,這個規矩可能在你的心裏,但是你從來沒告訴孩子,你不舒服就把孩子罵一頓,說一頓,孩子也不知道這是一個規矩,他會很迷茫。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定規矩定得太晚了,我們給他定規矩的時候,孩子的習慣已經養成了,所以就特別麻煩。就像我培養我孩子的刷牙習慣,培養了好幾個月,每天盯着,早上起來叮囑一句,晚上睡覺叮囑一句,才讓他養成刷牙的習慣,光這個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重複幾百次,他才能形成自然的行爲

定規矩最好是在八歲以下,在十歲以前定規矩,孩子還是願意聽你的,爲什麼呢?因爲在十歲以前,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依靠就是父母,離開父母他是活不下去的。但是到十歲以後,他覺得離開父母還是可以活下去的(笑聲)。他會逐漸發現,和父母對着幹,父母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有些規矩是特別重要的,長大以後對他的生活影響會特別地大。舉個簡單例子,到孩子開始懂事以後,要求孩子必須收拾乾淨自己的牀和房間。當然這個前提條件是,父母自身也能夠把房間收拾乾淨,如果父母的牀一年都不疊被子,而一定要孩子疊被子,這個孩子是做不到的(笑聲)。收拾房間、把東西歸位表面上看上去是一件小事情,但是實際上是養成了孩子一輩子有條不紊的習慣。而有條不紊的習慣是提高生活效率和工作效率一個最好方法。

我是農村出身,我現在做事情還算是有條不紊,就是因爲我從一開始記事開始,我母親就給我定下兩個規矩:第一、早上起來以後,必須把牀全部整理乾淨。第二、就是你想去上學,必須先把家裏打掃乾淨。我跟大我五歲的姐姐有分工,我是早上起來必須掃地,我姐必須是吃完飯洗碗。

後來我就形成了一個特別好的習慣,我習慣把房間弄得相對比較整潔比較乾淨。

還有一個習慣大家其實也是可以做的,當孩子在七八歲以後,其實可以或多或少地鼓勵孩子做做飯,炒炒菜。中國炒菜不像德國,廚房裏一大堆的天平,他要稱的。中國人靠什麼,手抓一下剛好(笑聲),其實這個東西很重要,讓孩子逐步地學會憑着自己內心去感覺,做什麼樣的東西剛好。這個再延伸到生活中間去,慢慢他就會形成,我如何做事,如何與人打交道?所以你別看小東西,小東西中間有大學問。

5、父母要給孩子創造環境,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們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就要想辦法給小朋友建立圈子的條件。上下不超過兩歲的同班同學和社區裏小朋友都可以成爲孩子的朋友。我常常覺得我的孩子好孤單,因爲我老搬家,老搬家就不太容易給他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很長久的朋友圈。

現在要做一件事情,組織同學的家庭一起在週末聚聚,你就會發現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而且一定要男孩要跟女孩混合着玩。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對於異性的交往,也開始自然地熟悉起來。一個社區的家庭也可以相約帶着孩子一起出來玩玩,這樣孩子可以在一起成長。

孩子的成長,一開始成長的軌道設對了,以後的長勢就不用你太擔心了。就如一棵樹,前幾年你特別關注枝葉的繁茂,土壤的健康,以後它自己長,就不會長彎的。

如果孩子這棵樹十歲以前如果已經長“彎”了,要給他弄“直”會是一件特別艱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實際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握好孩子出生到十歲這個時間段,給孩子打好基礎,後面他自己一路會成長得非常好。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2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一個好的家長,卻足以改變孩子的人生。

《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無論多好的老師,多好的學校,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位置無人能夠替代。

父母負責,孩子出色

《奇葩說》中,顏如晶曾說過一番話,讓人記憶深刻: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衆,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衆。”

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最重要的陪伴。

然而,許多父母常常怕麻煩,圖省事,把孩子交給學校,把問題推給老師。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得了知識卻養不成習慣,講得了道理卻訓不成人格。

良好的習慣、讀書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崇高的人格、長久的幸福感,是孩子在成長中必須具備的。

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家中幫助孩子一點點養成。

不要等到孩子出現問題,等到孩子與你漸行漸遠,才後悔莫及。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

世界上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麻煩,越耗費功夫。

父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更加用心,才能用你的“不怕麻煩”換來孩子的“真正優秀”。

父母嚴格,孩子自律

教育是公平的,幾乎所有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都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不厭其煩的耐心換來的。

當父母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孩子的人生才能不留遺憾。

就像楊晨煜,高考雙科滿分,打破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的最高分記錄。

他的優秀,離不開母親自始至終的嚴格教育。

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手把手教他養成習慣,時時刻刻地盯着他。

害怕打擾孩子,她就放下了手機,放棄了娛樂,把全副心思放在兒子身上。

“監督的過程很痛苦,但等到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父母”犧牲了無數的娛樂、休息時間,傾心陪伴、嚴格教育出來的。

沒有父母的嚴格和努力,就沒有孩子的自律和上進。

父母要先苦後甜,也要讓孩子先苦後甜。

有時候狠心“逼”孩子一把,纔會知道孩子有多優秀。

父母嚴格不是壞事,孩子的成長需要讚美的陽光,也需要批評的雨露。

父母管教,孩子優秀

遠古記載:“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責牛。”

牛不好好耕地,舜爲什麼要鞭打自己,而不是鞭打牛呢?

因爲牛走得不對,是人沒有引導好,它自己是不知道的,但人知道該怎麼引導它。

由此推出:孩子不聽話,責任在家長,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管教出來的。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任性的階段。

可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強,父母教他規則,他就知進退,父母教他善良,他就懂人情,父母教他禮儀,他就識大體。

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不妥協、不包庇、不縱容,孩子就不會變得調皮、任性、刁鑽。

教育孩子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一拖再拖,一旦過了“有效期”,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今天你對孩子嚴格管教,明天他纔有實現理想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我愛着你,但是我絕對不會縱容你。

父母垂範,孩子受益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

要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父母首先不能做。

愛學習的父母,不會養出討厭學習的孩子,從不學習的父母,也不會養出積極上進的孩子。

孔子說過:“其身正,雖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

若父母總是“手不離機”,就是在無聲地向孩子傳達:我覺得玩手機比學習更重要。

沉迷手機的父母不僅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還破壞了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了孩子不學習的藉口。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師,善於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

教育孩子,若用行動來教育,孩子就會跟着做,若用空話來教育,只會導致爭吵。

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給孩子做好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從父母那裏看到的是榜樣,學到的是獨立。

等他長大以後,也會主動追求自己理想,尋找自己的幸福。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有意義的教育方式。

怎麼去教育好一個孩子

父母努力,孩子上進

常聽人說,如今的教育,需要“拼爹”。

到底要拼什麼呢?

拼家境?拼地位?還是拼工作或者學歷?

都不是,孩子之間真正比拼的,是父母的教育觀念。

49歲的朱騰強,在天命之年順利通過司法考試,登上了熱搜。

他之所以參加這個“天下第一考”,只爲了跟學法學的女兒聊天。

朱騰強女兒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大四學生,爲了跟女兒有共同話題,他決定自學參加司法考試。

看到爸爸這麼努力,女兒也對法考充滿信心,後來她還保研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

更讓人佩服的是,朱家全家都是學霸,朱媽媽計算機專業跨考了CPA。

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父母也是第一次爲人父母,這場愛的旅程裏,唯有互相成就,才能不斷成長。

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投資自己,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