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如果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急着處罰,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看完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1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國外學者曾經有一項調查,他們發現:一個班裏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往往虛榮心較強;相比之下,那些最後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經常被最後接走的孩子,他們往往較內向,甚至有些自卑。

大人早出現,代表的是對孩子的關注和重視,孩子能體會到,相比其他家長較晚出現的孩子,由此帶給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感也會高。高的自尊感和價值感給孩子帶來自信。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第一個來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長不能第一個來接,孩子可能會失望甚至抱怨家長爲什麼沒有第一個來,因爲家長的一貫早來已經成爲孩子炫耀的資本。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一定要避免總是最後接走孩子,偶爾的一兩次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但如果經常如此,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低,因爲長期目睹班裏的其他孩子被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接走,而自己總是最後被接走,甚至還要搬起小板凳在園區門前等候,無形中已經給了孩子一種標籤,你是不被爸媽重視的孩子,孩子會感覺到一種被遺棄的感受,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不管是早接還是晚接,都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總是第一個,也不要經常落在最後。

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請至少每週爸爸或媽媽親自接送一次。對孩子來說,爸媽始終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請每週爸爸或媽媽最好親自接送一次。因爲這樣的舉動看似不足爲道,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爸媽平時忙,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或爺爺接送,但爸媽只要有時間,總會來接我!這樣的舉動,對孩子來說就是關注,就是愛。

家長答應了早接,但臨時做不到對孩子有影響嗎?

上了幼兒園之後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不錯的記憶力,尤其是一些他們在意的事情記得特別牢。越小的孩子,心靈越是敏感而脆弱。如果大人平時比較早接孩子,偶爾晚接孩子,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媽媽/爸爸今天有事情,可能會比較晚接你回家,但不要以爲媽媽/爸爸忘記你了或不要你了,你始終是爸媽最愛的寶貝!”提前打“預防針”,孩子就會有準備。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做這幾點:

1、走路回家

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2、主動溝通

爲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3、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4、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

回家路上以下禁忌要牢記:

1、甜水等待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我們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爲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2、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着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

3、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2

孩子離園時,以下問題是不是您經常問孩子的:

“今天在幼兒園吃什麼了,有沒有吃飽?”

“老師今天教什麼了,有沒有叫你回答問題?”

“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呀!”

聽着很耳熟吧,這些是多數父母在接孩子放學後必進行的“親子對話”。家長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恨不得讓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細節都描述一遍。雖然這是您瞭解、關心孩子的一種方式,但是像這種“問題式炮轟”感覺只是滿足了您對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好奇而已,並無其他意義了。

【小故事】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着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感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裏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其實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裏面,事實證明也很有效。

當然,這樣的“家庭教育”似乎更適合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但萬變不離其宗,它所折射出的教育理念是通用的。

專家指出

父母每天接孩子放學回家這個時刻,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時間,父母可以好好利用這一段時間,開發孩子的思維,給孩子的表達創造良好的機會。

譬如:可以提一些這樣的問題:

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爲什麼它是最快樂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

你聽見/看見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麼優點?

像這樣的問題,提問內容具體,孩子知道從何而答。這樣的問話,還能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時還會附帶上他自己的見解,這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

接孩子離園,這些事情家長不要做:

①立刻送上“好吃好喝”:家長自己認爲孩子上了一天幼兒園辛苦了、委屈了,馬上送上“好吃好喝”,這樣做不利於孩子養成喝白開水、正常按點進餐的好習慣。

②家長“刨根問底”:全家人圍着孩子問這問那,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爲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③家長“偏聽偏信”: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象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兒童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可“偏聽偏信”。

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爲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