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此時的耕耘會讓孩子在未來受益良多。看完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1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後,大腦中被稱爲“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

這些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而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繫。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家長當心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爲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慾,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壞習慣4:睡眠不足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鍊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壞習慣6:空氣污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讓孩子越來越笨的六個習慣2

關於吃飯

現在很多家庭都沒有了做早飯的習慣,一覺睡到大中午,早飯和午飯就一起吃了,而孩子只好和父母一樣,被迫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

殊不知,早飯是距離上一餐時間間隔最長的一頓飯,胃裏的食物經過一晚上的消化,熱量已被用盡,如果不及時吃早餐補充人體消耗的能量的話,很容易出現低血糖、頭暈噁心的症狀。

而這些症狀如果反映到孩子身上的話,那孩子一上午的思維活躍度都會很低,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情況。

另外,如果孩子每一頓飯都吃的.太飽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因爲吃的太飽的話,人的大腦就會反應遲鈍,總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長時間下來,孩子的腦細胞會出現早衰,智力也會下降,從而越來越笨。

所以,家長給孩子吃的每一餐都要吃好,吃飽,但不能過飽。

關於睡眠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熬夜的習慣,看電視、上網、加班……連帶着孩子都跟着熬起夜來。

而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期,如果長期熬夜的話,不僅會影響身高和免疫力,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最主要的是,孩子經常熬夜,第二天就起不來,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早餐來不及吃,上學經常遲到。

由於睡眠不足,孩子上課時自然會昏昏欲睡,腦細胞無法處於活躍狀態,影響智力發展,並使學習成績下降。

關於閱讀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一個人鍛鍊思維的最好方式,因爲在閱讀的過程中,人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而一個經常思考的人,大腦細胞必定處於活躍狀態。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多看書,自己卻當着孩子面玩手機、打遊戲,以爲自己的行爲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父母的行爲習慣,影響着孩子的言行舉止;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氛圍,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

一個經常在孩子面前看書、看報的父母,在家裏擺放着圖書的父母,一定會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愛看書,不愛學習,家裏沒有一個學習的環境,孩子也一定不喜歡閱讀。

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長期不動腦,就會加速大腦衰退,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遲鈍了。

關於批評教育

孩子嘛,犯個錯很正常,每一次試錯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長啊。可家長卻不會換位思考,總是以成人的價值觀來要求孩子,於是一遇到孩子犯錯,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甚至動用武力……

沒錯,你的吼叫當時的確能嚇住孩子,讓孩子安靜下來,不知所措。可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讓孩子很好地認識到錯誤,而且孩子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另外,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曾對1510名2歲—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在806名2歲—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的平均商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歲—9歲的兒童,這一差距是2。8分。也就是說,體罰孩子是會降低孩子智商的。

關於玩

“玩”這個字眼對於家長來說,一直是敏感詞,因爲家長覺得孩子玩就是在浪費時間,耽誤學習。只要看到孩子在看書寫字,那家長心裏就舒坦了;如果看到孩子在玩,那保準氣不打一處來,又開始了“一天天就知道玩,作業做完了嗎”這樣的絮叨中。

學習最重要的,是講究勞逸結合。如果只知道學習,很容易給人“書呆子”的印象,做事容易一根筋,不懂得變通,不會人際交往;而如果整天只知道玩,一點東西也不學,那自然不會有出息。

因此,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學”與“玩”之中找到一個平衡。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盡情的去玩耍,做到張弛有度。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給孩子釋放壓力的機會,只有壞情緒得以釋放,新知識才能被接納啊。

關於眼淚

小孩子哭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過一聽到孩子哭,家長就會很心煩,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時,看到周圍人指指點點,好像在說:“能不能管管你家孩子啊?”這時家長就會更心煩,立馬轉過身指着孩子鼻子大吼:“不許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出於害怕,就會努力把眼淚憋回去,憋的臉通紅,喘氣都困難。家長還以爲,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煩就過去了,事情就解決了。

其實,孩子在犯錯或受委屈時,如果沒有將壞情緒和壓力及時發泄出來,反倒容易焦慮、抑鬱。

特別要說一下男孩子,很多男孩子家長從小就給兒子灌輸這樣的理念:男兒有淚不輕彈。讓孩子遇事就強忍着,不許哭。然而就算是男孩子,情緒也需要發泄,如果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發泄和紓解,日積月累,他怎麼可能保持聰明伶俐呢?

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來,父母應該多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和不佳行爲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正面、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爲孩子變“聰明”做好充分準備。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