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當孩子開始喜歡握筆,喜歡塗鴉,正是孩子讓娃表達內心世界的好機會,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一個安全又方便的環境。下面是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內容!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1

繪畫是孩子表現創造力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繪畫是一種對自然的模仿,是一種視覺藝術,是一種與色彩相結合的新形式的創造。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繪畫也呈現出不同的階段特點,反映出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情況。

1.5歲到4歲的幼兒繪畫屬於塗鴉期,它又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5歲幼兒的無意識的塗鴉期。幼兒只會在紙上畫不規則的線條,這是一種較少受到視覺控制的純肌肉運動。

第二階段是2歲幼兒的控制塗鴉期。幼兒正在逐步學習控制手的動作及開始注意手眼協調,反映在繪畫上表現爲幼兒會畫有一定規則的線條和圓形物。

第三階段爲命題塗鴉期。幼兒不能如實再現其腦中的圖象,但是他卻能給他筆下所畫的形象命名,這說明他的確是想把自己頭腦中的形象加以再現。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4歲的幼兒已經可以用簡化的形式,來表現他眼中所看到的形象。如兩個點代表眼睛,兩條線代表胳膊等,表明這一年齡的孩子已經能夠抽象出物體的主要特徵。

5歲的幼兒能畫完整的人,6歲的孩子注意到了人體的比例。用簡化形式進行繪畫正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因爲它是按照幼兒主觀的某種傾向把外部世界的面貌進行了改造。

幼兒繪畫中創造力表現的另一個現象是物體的融合,將不相干的兩個世界重新組合。如幼兒畫輪船時會畫上兩隻人的眼睛,他的解釋是讓輪船認路。

幼兒將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使用的是現實中的材料,但卻擺脫了現實的束縛,創造出了讓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新形象、新概念和新形式,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所以,繪畫對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影響巨大,從塗鴉期開始,孩子的創造想象力從其筆下就已經源源而來。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2

繪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用一支筆在一張白紙上畫畫,就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大膽在白紙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一件有趣而極具創造力的事情。

可以說,鼓勵孩子自由塗鴉,就是在鼓勵創造性思維的誕生。

從事藝術教育之初,這本《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走進孩子的塗鴉世界》對我影響巨大,它打破了我對兒童繪畫的傳統認識,即繪畫不是愛好,也不是特長。

它是一種教育理念,是能夠促進兒童感知世界、豐富情感、大膽創造的方法。

本書主要討論的是用一支筆和一張紙來畫畫(塗鴉)這種繪畫方式,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個人對本書的理解和思考:

一、什麼是幼兒繪畫?

書本內容是由各色問題爲導向,逐步解答家長關於孩子畫畫的疑問,因而並沒有一個章節是系統地介紹什麼是幼兒(學齡前)繪畫,我將其觀點整理一下,總結爲以下四點:

(1)動手的造型遊戲

當人類學會直立行走的時候,手就被解放出來幹別的.事情。剛剛學會步行的小孩如同初生的人類,用手去感知世界的變化,估計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了。

對於孩子來說,畫畫更像是一種用手的勞動,以肩或肘爲軸心,帶動肩和手臂上下左右運動。

當手能夠足夠靈活地做出這些動作時便能畫出清晰有力的線條,其趣味度完全可以媲美玩泥巴。因而,幼兒階段的繪畫更像是拿着筆的遊戲,鍛鍊手的能力。

(2)手和眼的完美協作

記得大學的第一節課作業是徒手畫線條,橫豎間隔1釐米畫滿一張A3紙,如果能夠到達筆直而流暢就算合格。

看似簡單的作業,實際上要徒手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眼睛跟隨手指的協調能力,協調度越好的同學線條也畫的越好。

實際上,幼兒繪畫所要鍛鍊的另一項就是手眼的協調度,準確的說是手眼結合的功能。

小孩對比着已經畫好的線條和將要畫的線條來畫畫,同時目測線條的走向,用以形成自己的判斷,接下來應該怎麼畫、畫多大、畫在哪裏等等。

這種邊看邊畫的方式,能夠讓小孩成長爲大人時形成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出他們判斷未來並採取行動的能力。

(3)除語言外的表達方式

嬰兒在出生兩三個月就能發出聲音,八個月就能根據周圍大人的聲音去模仿其聲調和節奏,一歲左右就會聊天式的咿呀學語。

兩歲就能記住大約四百多個詞彙,我們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語言是小孩學的最快也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之一。

如果語言遇上繪畫,也就是手、眼與語言三個功能綜合使用,我們便會發現幼兒繪畫變成了極具創造性的“人類文化活動”,它不再只是手眼遊戲,而成爲小孩另一種表達方式——有意義的塗鴉。

起初,小孩只會用語言對自己所畫的東西進行“解釋說明”,他會指着自己的畫說“這是香蕉,這是盤子”,但你再問他時,他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說法。

後來,大約三歲左右,小孩不再對畫過的東西賦予意義,而是動手前就想好了畫什麼,你再問他時,他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說法,這時的動手已經變成從屬的地位,小孩有能力完全的使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小孩經歷的越多,感受越多,他就願意把自己心裏的喜悅畫出來,分享給大家,進而鼓勵他更有熱情地投入這個鮮活的世界。

另外,鳥居昭美書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觀點,他認爲不應該過早的教授小孩“文字”,因爲孩子成長爲真正的人,其成長過程中行爲出現順序應該與人類發展歷史出現的文化發展順序相呼應。

文字比繪畫出現大約晚一萬年左右,而且文字(象形文字)起源於繪畫,因爲小孩首先應該獲得繪畫能力,然後以此爲基礎,再去獲得書面語言(文字)的能力……他希望小孩聽到語言時。

比如“香蕉”,第一反應不是“香蕉”兩個字怎麼寫,而是能夠想到香蕉的樣子或者是它在樹上的樣子又或者是爸爸媽媽給他剝香蕉皮的感受等等,而這纔是繪畫的真正魅力所在。

(4)與大人的溝通方式

幼兒繪畫成爲與大人的溝通方式這一作用是承接前面一點來說的。鳥居在本書開篇就提出,小孩的繪畫不是用來看而是用來“聽”的。我之所以將這一點劃到“幼兒繪畫”的概念裏,也是想突出它的重要性。

小孩不能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能靠文字書寫出來,那繪畫便會成爲他們非常有效的一種講述自己感受和發現的方式。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的繪畫只有被“聽”,這一繪畫行爲纔有意義,被“聽”,被理解了,纔有進一步表達的樂趣。

按照現在時髦的說法,幼兒繪畫應該算得上最簡便和最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了吧。

以上對於“幼兒繪畫”的概括實際上存在着年齡發展的順序,更像是隨着幼兒身心發展總結出的繪畫發展規律,我們所要做的是尊重這一發展,在每個階段給予小孩足夠的繪畫空間、正確的引導和充分的理解。

二、怎麼“教”小朋友畫畫?

明白了什麼是幼兒繪畫,那到底應該怎麼教,大人應該具體做哪些事情了?我也發揮了自己的總結癖,把如何“教”整理了出來,可能有助於家長進行“實戰演練”。

(1)創造畫畫環境

雖然說按照小孩的發展規律來“教”,教學方法基本也是“自然法”,但它終究需要操作性和實施方法。首要做的是——爲小孩創造畫畫環境。

我們大人拿起筆畫的時候總是擔心畫不像又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學過繪畫就放棄了,小孩卻不會,他們確實是天生會畫畫的生物,拿起筆就可以隨心塗鴉了。

因而在家找個空間放上一支筆和足夠大的紙(注意是足夠大,能夠鋪在地上的那種哦),小孩自然會開始塗塗抹抹。有了這樣的環境,他想什麼時候玩都可以。

塗鴉是孩子用筆重組的世界 第2張

(2)與小夥伴一起畫畫

當然除了繪畫空間外,“與小夥伴一起畫畫”也是重要的一個條件。既然是一種遊戲,那麼就需要有遊戲夥伴。小孩們可以不依靠語言,在一起只因有共同行動夥伴而感到喜悅,專家把這一行爲稱爲“並列玩耍”。

小夥伴們一起畫畫,既能激發小孩的畫畫熱情又能讓他們相互交流鍛鍊社會能力,進而實現繪畫能力的提升。

因此,大人可以經常在家裏組織朋友聚會,讓小朋友在一起做繪畫遊戲。當然,參加繪畫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要慎重選擇,選擇能夠培養小孩自由想像力,不教小孩畫形狀或者繪畫技巧的繪畫班。

小孩在九歲以後會非常樂於學習繪畫技藝,所以大人們完全不用擔心,九歲以前就讓小孩們自由發揮吧。

(3)不教授孩子畫形狀

有了畫畫環境後,幼兒繪畫教授最大的一個原則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不教授小孩畫形狀!!!

前面提到“幼兒繪畫的目的不是要小孩記住形象,畫出大人認爲“像”的東西,而是要他們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如果大人教授他們畫各種形狀和形象,其實是將大人們自以爲是想法加強給小孩,用來表達想法的形象不應該是別人教的,而是自己感受後創造出來的。

在網上隨便搜了兩幅2歲的小孩的畫,第一幅是流暢的圈圈線條,下筆肯定而且專注,第二幅是教授過形狀的烏龜,線條猶豫躊躇,哪個更能打動人一目瞭然。

幼兒繪畫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守護小孩這種天生畫畫的能力,哪怕是幾個圈圈線條,他們自有他們想要表達的東西。

(4)鼓勵孩子憑印象畫畫

對於現代社會大部分的成人(至少在中國我接觸的成人,包括我自己)來講,憑印象畫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能跟當時幼兒教育有關,也可能有其他什麼原因。

我們不愛畫不願意畫,說的嚴重一些,我們缺失一種表達自我的能力。

鳥居昭美倡導的幼兒繪畫的真正目的就在於:激發和鼓勵小朋友畫出用來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繪畫,鍛鍊其作爲人類憑印象畫畫的能力,進而學會耐心的觀察世界,保持對周邊一切事物感興趣的熱情。

簡單講,不要鼓勵孩子照着畫東西,那些經過他們小腦袋思考再重塑的形象纔是珍貴的。尊重這一過程就是在尊重創造力。

(5)儘量使用單色筆

這個要點看似有點奇怪,但是個人覺得可以嘗試——儘量使用單色筆!理由很簡單,小孩在五歲半或者六歲纔會對顏色區分上色感興趣,之前只需要用單色筆繪製想法即可,過多的顏色只會對小孩產生干擾。

有的家長可能會擔憂使用單色畫畫會不會讓自己小孩對於色彩感知度不夠,我覺得這裏需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顏色認知,另一個是用顏色畫畫,而作者說的是後一種,家長擔憂的是前一種。

對於顏色的認知和區分,小孩大約在一歲多就開始,個人認爲最好的色彩認知是來自大自然的顏色,成千上萬,變化微妙而且動人,這個比任何一套顏料和顏色筆要豐富的多。

如果你的小孩只對顏色豔麗的色彩感興趣,這也許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頌的事情,有可能只是因爲他見過的顏色太少了。而繪畫過程中,用色的指導從無色開始。

(6)引導、傾聽與記錄

第五個要點是家長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導、傾聽與記錄。

引導和傾聽的原則在於鼓勵小朋友持有繼續畫畫的動力,同時也是家長了解自己小孩重要渠道。鳥居昭美的書裏提到很多“如何說、如何做”能幫助家長引導孩子畫畫的好方法,希望家長們都能仔細去讀一讀。

插播一個“聽畫”小技巧:如果是二到三歲到孩子,就問他“這是什麼”,要聽他所畫到東西賦予的意義;到了四歲以後,就要問“他們在做什麼”,要聽聽他的畫裏故事的內容。

原則上,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問。當他畫完拿給你看,或者畫得有些厭煩的時候,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關於記錄,如果有條件還是可以做的。與孩子溝通完後,幫他寫下畫作名稱和繪畫內容,本身就能成爲一件很溫馨的事情。

另外,對於小孩來講,如果他的“作品”和所思所想都被記錄下來,等他長大成人後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畫作的時候,應該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吧。

三、繪畫啓蒙和藝術啓蒙的差異在哪?

這本書主要討論的是兒童繪畫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但對於美育而言,個人覺得,此法雖然非常必要,但還是遠遠不夠。

比如,兒童色彩啓蒙,真得要到六歲塗色期纔開始嗎?又比如,只用馬克筆和鉛筆畫畫,是不是對很多形式美感的理解太單一了?

繪畫啓蒙只是藝術啓蒙的一種,在非常重要的幼兒藝術敏感期期間,我們對於兒童的藝術教育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統。

我們可以從不同材料感知和理解出發,讓孩子感受多樣類型的藝術魅力,雕塑、版畫、立體搭建等等;

也可以從藝術知識出發,讓他們發現色彩混合在一起是能發生變化的,線條是可以有速度的,一個形狀正着看和反着看是完全不同的等等,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形成很高的藝術素養;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現在非常流行的STEAM教學出發,將藝術結合到科學和工程知識裏,以實現孩子綜合整合能力的培養。

當然,單從幼兒繪畫教育而言,毫無疑問,這本書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好的教育價值觀比任何昂貴或複雜的畫材更重要。

我們需要堅信,美,有時就是一份內心的喜悅,而繪畫就是激發和保存這份喜悅的能力之一。幼兒繪畫,不在於教授繪畫技巧,不介意是否畫的逼真,而是作爲一個人,在成長之初,對“美”的第一次觸碰。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