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小蝌蚪的介紹

小蝌蚪的介紹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蝌蚪因其頭大尾小,腦袋呈鬥形,故名蝌蚪。

小蝌蚪的介紹1

形態特徵

蝌蚪是無尾目蛙科兩棲動物的幼體。蛙和蟾蜍的水生幼體。與蠑螈幼體相比,其體短、卵形、尾寬、口小、頭部兩側生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內鰓被鰓蓋覆蓋。體色較淺、身體略呈圓形或橢圓形、生有側扁的長尾、無四肢、內鰓,口長在頭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

身體呈黑色而尾巴較淺、體形呈橢圓形、尾巴短、口在頭部前端腹面的則是蟾蜍的蝌蚪。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頭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體色較淺,口在頭的前端,頭下有吸盤,可吸附在水草上。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個頭小。密集成羣的是蟾蜍的蝌蚪,較爲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小蝌蚪的介紹

蝌蚪的類型

1.無脣齒雙孔型:蝌蚪口部無脣齒及角質頜;在腹部具1對出水孔,此類型包括負子蟾科和異舌穴蟾科。

2.無脣齒腹孔型:蝌蚪口部無脣齒及角質頜;在腹部後端中央僅有1個出水孔。僅姬蛙科屬此型。

3.無脣齒左孔型:蝌蚪口部無脣齒;出水孔位於身體左側。如浮蛙科的蝌蚪。

4.有脣齒腹孔型:蝌蚪口部具脣齒及角質頜;在腹部中央有1個出水孔。此型包括鈴蟾科和尾蟾科。

5.有脣齒左孔型:蝌蚪口部具脣齒及角質頜;出水孔位於身體左側。除上述4類之外的其餘各科蝌蚪均屬此型。

蝌蚪的體色

蝌蚪的體色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的蝌蚪呈橄欖色(如大蹼鈴蟾)、棕色(如峨眉髭蟾)、黑色(如中華蟾蜍華西亞種)、褐色(如寶興樹蛙)等,不過有些種類的蝌蚪體色獨特,近似透明,這主要是由於生境差異,蝌蚪體內色素細胞較少而造成的,典型的如華西雨蛙川西亞種蝌蚪、飾紋姬蛙蝌蚪、非洲爪蟾蝌蚪、瞻星蛙科的蝌蚪和紅點齒蟾蝌蚪等。這些蝌蚪體色透明,內臟幾乎都能看見。像紅點齒蟾蝌蚪棲息環境特殊,常年穴居於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皮膚色素較少,因而體色透明,十分可愛。這一特徵在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如非洲爪蟾便成爲了目前兩棲動物中唯一一種比較成熟的模式動物。

小蝌蚪的介紹2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通常情況下,雌蛙會在水中產下卵包,或者叫受精卵包,之後這些受精卵包發育成蝌蚪[10]。

在自然條件下,每隻雌蛙的產卵總量可達5000枚左右,孵化率約爲50%,而蝌蚪的存活率僅有20%~30%。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產卵後經人工孵化8~15d孵出。剛孵化的蝌蚪體呈棕黃色,體長6~8mm,頭部有馬蹄形吸盤,用於附着,口位於吸盤下方,體質較弱,活動量小,通過卵黃囊供給營養,不進行開口攝食,3d後,可以投喂外源性營養物質,以滿足其營養需求及生長需要。

蝌蚪培養的最適溫度爲23~25 ℃,適宜pH在6~8之間,蝌蚪生長緩慢,自蝌蚪變態成幼蛙約需要60~80d,一般分爲初期、前期、中期和後期,各個時期蝌蚪對營養需要有所差異。

小蝌蚪的介紹 第2張

蝌蚪的培養

一般而言,4~7月份孵化的蝌蚪在7~9月份可以完成變態,8~9月後孵化的蝌蚪要經過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後才能變態成幼蛙。在人工加熱條件下,水溫維持恆定,避免了越冬管理,縮短了蝌蚪在冬季變態發育的時間。

飼養管理:蝌蚪期是幼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飼養管理的好壞決定蝌蚪的生長髮育、變態幼蛙的產出數量。初期爲孵化後1~10d,可以投喂熟蛋黃等高蛋白流質飼料用法爲:將熟蛋黃揉碎,用水化開,以40目紗網過濾後定點投喂,早晚各一次,用量爲每3000尾喂1個。

並在投喂1h後,對 養殖池水進行換水作 業,以確 保 水 質 清爽。5~6d後,可以投喂粉狀飼料,將粉狀飼料製成團狀投放於飼料盤中即可。生長前期爲10~20d,雖然在這一期間,蝌蚪的消化功能仍不夠強大,但發育迅速,需要更多食物,所以這一時期也是影響蝌蚪存活率的'關鍵時期。

在飼料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日常所需,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爲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藻類植物等。同時在投餵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清爽的水質,及時處理殘餌及糞便。

一般認爲20~50d爲蝌蚪的生長中期,此時期開始初步進行餌料馴化,確保蝌蚪從以植物性餌料爲主轉變爲以動物性餌料爲主,管理上同樣需要保證水質,若養殖水溫較低,可打開加熱棒進行加溫處理以縮短該期的時間。生長後期在50~78d,後期是蝌蚪變態的關鍵時期,該時期蝌蚪開出現前後肢,並有完全水生轉化至水陸兩棲。

變態時,蝌蚪首先長出前肢,其後,尾部慢慢被吸收,此時蝌蚪停止攝食,故在保證提供充足食物的時候,也需要注意水質問題及投喂狀況。幼蛙剛剛完成變態時,各種器官還不很完善和發達,特別是捕食和運動器官,若得不到餌料補充極易發生死亡現 象,因此需要選擇適當的活體餌料進行投喂。

蝌蚪生長髮育後,變態的時間受繁殖孵化季節和外界氣溫的影響極大,一般5~7月份產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個月中可以變態,8~9月份以後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經過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後才能變態成幼蛙。

小蝌蚪的介紹3

生長階段

生長初期:(1~10d)

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按每萬尾蝌蚪投喂一個蛋黃的標準定時投喂,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特別是水溫、水質、光照。當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於 8或低於6時都會影響小蝌蚪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在水質管理上要求:細水常流,清新無污染,水溫保持在20~29℃,pH值6~8。隨着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爲好,每天換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內自然光或室外涼棚下漫射光即可,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經過10天的生長髮育,體長可長到1~1.5cm。

生長前期:(10~20d)

小蝌蚪10天以後,其食量增大,生長髮育加快,蝌蚪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強,此時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飼養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爲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的藻類植物等。

餌料投放時間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時。投飼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個蛋黃。通過精心飼養,蝌蚪到20日齡時,體長可達2cm,體色變爲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紋,身體與尾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黑色V字型花紋。10~20日齡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潔,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換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爲宜,同時池水應避免太陽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裏。

小蝌蚪的介紹 第3張

生長中期:(20~50d)

此時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爲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儘快發育,適應兩棲類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齡後蝌蚪除投飼糊汁餌料外,應投喂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如浮萍。

這一時期蝌蚪的飼養管理比較簡單,開始以植物性餌料爲主,動物性餌料爲輔,逐漸過渡到以動物性餌料爲主,動物性餌料的增加會加速蝌蚪的變態,植物性餌料則能促進其個體長大,故平時應混合飼餵。

管理上要注意保證池水清潔,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內餌料殘渣。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爲宜,這樣蝌蚪就能正常生長髮育,到50日齡時,有些蝌蚪長出後腳。到這一時期蝌蚪成活率可達95%,如果水溫偏低,該期的時間將會更長。

生長後期:(50~78d)

這一時期是蝌蚪轉化爲幼蛙的關鍵時期,蝌蚪在此期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且由水生轉化爲水陸兩棲。50日齡左右,體長達4cm以上,長出後肢,後肢長出後約2周(65日齡)開始長前肢,前肢長出後,尾部開始被吸收,此時石蛙蝌蚪就停止覓食進入變態期。

這一時期在飼養上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添加少量的動物性的活餌飼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級飼養,水淺清新(淺水區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陸各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境幽靜。蝌蚪進入變態期到變態完成需10天左右,進入變態期的蝌蚪變態率可達95%左右。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