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節氣處暑的介紹

節氣處暑的介紹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節氣處暑的介紹,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個節氣都流傳着一些相應的習俗,這些習俗能夠很好的展現出處暑的特點。下面就讓小編爲大家介紹一下關於節氣處暑的介紹的相關信息吧,希望大家一起來看看。

節氣處暑的介紹1

1、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 [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2、度:作動詞時,意爲度過,越過。《漢書·王莽傳》師古曰:“度,亦逾越也。”作量詞時意爲“次”,如:一年一度。

3、暑出:即出暑,暑離開。暑,指炎熱,暑近溼如蒸,熱近燥如烘。如《說文》:“暑,熱也。”

節氣處暑的介紹

4、秋風送爽:秋風,是秋季時自然形成的風,它區別於夏風與冬風。秋風送爽,一是,秋後太陽直射的位置轉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氣溫降低明顯;二是,秋風爲西風,是西北方向來的涼風,而不同於夏季溼熱的東南風。因此,秋風給人以涼爽。

5、已覺遲:這是從人們的觀念上來說的,因爲人們心中的'慨念是秋涼冬冷,但實際從立秋日到處暑的初期,有的年份,有的地區還有“秋老虎”,所以人們心盼秋涼,卻等到處暑節氣裏纔出現了秋風送爽的天氣,心裏總有着它姍姍來遲的感覺。

6、日移南徑:指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已經逐步南移,每天東起西落的路徑已經偏南了。

7、斜暉:指太陽東起西落的路徑已經偏南,那麼它的陽光就是斜照的,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再也沒有盛夏太陽當頂的炎熱。

8、割稻:即收割水稻。

9、陌阡:也稱阡陌(qiān mò ),二字均從阜(阜即土堆、土埂),指田間小路,縱者(南北方向)稱爲“阡”,橫者(東西方向)稱爲“陌”。例: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0、車馬馳:指在田間的小路上,運送稻穀的馬車或機動車在奔忙。

節氣處暑的介紹2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處暑到了之後就進入了氣象上的秋天,經過了一個漫長炎熱的夏季,大家期待着秋天的到來。

處暑的`習俗

祭祖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爲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節氣處暑的介紹 第2張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爲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

節氣處暑的介紹3

處暑的注意事項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着,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着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裏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蔘、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蔘、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節氣處暑的介紹 第3張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爲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爲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裏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着內收,爲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然而,隨着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牀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爲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爲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