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在職場上主要看個人的工作能力,職場上最忌尺寸把握不當,工作的時候要以自己的身體爲第一標準,下面是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的內容!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1

中國有60萬高校畢業生未能解決就業,又增加了近60萬畢業生;一方面是用人單位要不到合適的人,一方面是有些單位大學生不願意去。

北京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生小海(化名)這個春天過得並不如意。 直到5月1日,他仍然沒有在北京找到合適的工作。

小海先後應聘了一家有政府背景的科研單位、一家民營教育諮詢公司和一家外資企業,不過,這三家單位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給他。

他後來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的重點中學,如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北京八中、北京三十五中,希望暫時成爲一名中學物理教師,但同樣沒有獲得試講的機會。

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一位更有求職經驗的同學告訴小海,現在北京的一些重點中學招聘教師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的崗位要求有博士學歷。這個信息讓小海越發緊張了。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

這是2005年春天,距離奧運會在中國舉辦還有三年零四個月。有分析說,首都北京的經濟將因此獲得新一輪持續增長,而來自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預計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爲338萬,比上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到20.71%。

就業壓力籠罩在這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身上。

劉淑玲在北京師範大學從事就業指導工作。她認爲,這種壓力的形成是出於一種錯位--在北師大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北京的單位,學生們擠破了腦袋,可實際上要不了幾個人;而那些從甘肅、新疆來的單位,基本上就沒學生去應聘”。

活躍在北京各個求職場所的年輕人中也包括數以萬計的外地高校畢業生,與本地15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一樣,他們大多希望在首都找到合適的崗位。

其結果可想而知,即使是一家本地的小型計算機銷售公司也能在招聘會上收攬上千份簡歷,而這家公司可能僅僅需要增加2至3名新人。

在另一個經濟中心上海,招聘會上的情景大致相同。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2

“如果中專還抱着原來的培養目標不變,只有死路一條。”一位中專學校校長說。

過去,中專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技術員、企業管理人員或政府機關幹部,拿今天的話說,是白領階層。在人才奇缺的計劃經濟年代,這個定位基本上是切合實際的。可是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他們漸漸佔據了原來中專生的位置,中專生的位置則發生了下移,移到了技術工人的位置,與過去的技校生幾乎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不正視這樣的現實,中專學校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連雲港財經學校看到了這個現實。過去,財經類中專的培養目標都定位在“中等專業人才”上,畢業生的去向大多是財政、稅務等政府機關或銀行、國有企業等“鐵飯碗”單位,享受幹部待遇,基本屬於“管理幹部型”。可是1996年以後,國家不包分配了,中專生的幹部身份沒有了,原來由中專生擔任的工作,大都由大學畢業生擔任了。這一年,連雲港財經學校第一次出現了畢業生供大於求的現象。

求職從精英到白領再到藍領 第2張

他們認識到,原有的培養目標已經不切實際,必須在職業教育市場上重新給自己定位。1997年,在學校制訂的《關於教學模式調整的意見》中,他們明確提出,將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從“管理幹部型”調整爲“操作員工型”,並據此確定了各專業具體的培養目標。例如,財務會計專業以從事企業單位基層會計覈算管理、車間覈算管理人員爲培養目標;財稅類專業則以培養基層財政所、稅務所從事內勤和外勤的工作人員爲基本目標。

在確立新的培養目標的同時,他們經過充分調查論證後,對原有的專業動大手術進行調整和改造,並摒棄教材中一切陳舊、落後的內容,增加補充新的、實用性強的知識。他們還改變過去以學科知識爲體系、忽視學生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教學模式,提出了以綜合素質和能力爲核心的模塊式教學模式,它包括政治素質教學模塊、文化基礎教學模塊、業務素質教學模塊、綜合能力教學模塊,同時規定了各模塊相應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考覈方法。由於培養目標下移,該校“操作員工型”的畢業生成了人才市場上的搶手貨。

調查中,記者發現了一個現象:越是經濟發達地區,中專生的“地位”越是下移,而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不少中專學校仍抱着原有的目標不變,寧願在市場上碰得頭破血流,也不願“低就”。

蘇南的江陰市是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之一。在那裏,走進任何一家企業,都會發現,那些操作機牀的車工、鉗工、銑工、刨工,那些電工、電焊工、吊車工,有許多是中專生。據一份調查表明,在江陰市,生產一線的工人大都是從職業學校畢業的,越是大型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職業學校畢業生所佔比例越高。

幹着原來由技校生乾的活,他們似乎並沒有覺得不妥。因爲學校教給他們的就是做一名技術工人的技能。江陰市一位企業家說:“我們這裏缺的是有技術等級的技術工人,而不是高學歷的管理人才。”

社會需求改變了當地中專學校的培養方向,他們早已不固執於原有的培養目標,而是將目標定位在爲企業輸送技術工人上。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像一片遼闊的海,“技術工人型”的畢業生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斷地流進這片海。連續幾年來,該市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近100%。今年畢業的中專生,有40%已在去年就被“預訂”了。

江陰的陽光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精毛紡面料生產企業。在陽光集團8800名員工中,一線操作技術工人有近8000人。由於該集團的設備有98%是進口的,一線操作工不但要懂專業、能操作而且還必須懂英語。當地中專學校爲該企業量身訂做人才,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工作。近兩年,陽光集團每年都有近1000名不能達到中專水平的原企業職工從一線操作崗位轉向輔助崗位或下崗,頂替他們的是從中專學校畢業的學生。

江陰市一些企業家這樣評價他們眼中的中專生:有專業知識;有動手能力;能直接上崗頂班,不需試用期;有技術等級證書,爲產業升級、技術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

黃岡工業學校校長認爲,中專學生從白領走進藍領,是培養目標、重新定位,而不是降低人才質量,目標調整後,學校更應該在特色上下功夫。近幾年來,該校堅持實施“一名兩特工程”,即建名牌學校、辦特色專業、育特色人才。他們認爲,沒有名牌,就沒有競爭力;沒有特色,便沒有優勢。在專業設置上,他們堅持“人無我有,社會急需”的原則,先後開設了數控技術、物業管理、精細化工等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他們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多方向、強能力”,在保證理論知識實用夠用的前提下,適當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習實訓時間,加強操作技能訓練,注重素質培養,並在學生中廣泛推行“一書多證”、“一專多能”,使學生畢業時成爲有多種技能的人才。他們還與一些用人單位簽訂“人才訂單”,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定向培養,爲企業量身訂做人才。

有特色的專業,有特色的人才,使地理位置較偏僻的黃岡工業學校成爲名揚四方的名校,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集團紛紛前來與該校簽訂長期的用人協作協議。去年,在當地一些中專學校有的停招,有的關門的情況下,黃岡工業學校迎來了1500多名新生。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