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人不是他自己

人不是他自己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不是他自己,人並不是他自己,是基於人在無形中被塑造的觀點,但對於人不是他自己,我們還有什麼樣的觀點去看待。本文主要簡述人不是他自己,希望對想要了解的人有幫助。

人不是他自己1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成爲一個真實的自我,這良好的願望與生俱來,因此兒童有了天真,青年有了幼稚,中年有了孤獨,老年有了洞悉一切的冷落。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不管你是多麼真誠,不管你是多麼友善,你也會發現,真誠友善越多,你的失落和傷感也就越多。

於是,人們審視生活發現,人,必須學會迎合、趨勢。

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會日漸感到:孤單、無助和痛苦。這就像一堵無形的牆,橫在你的面前,你越是遊離於迎合、趨勢之外,這樣的牆就會越立越多,生活之窗口就會漸漸縮小,方便與通融之門就會緊緊關閉,你就會處處感到生活的道路越走越窄。

這時,人們纔會感到,人,常常不是他自己。

人不是他自己

生活中,你會發現,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並不是是非曲直。一個人,羣衆基礎好,可以說成是沒有能力;羣衆意見很大,可以說成是原則性強;沒有成績,可以說缺少鍛鍊的機會;一句話,是非曲直的標準,存在於決定說這話的人。於是,人們學會了違心的迎合。

生活中,你會發現,原則規定,並不一定是讓你執行的,它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比如,你一次用私車,按規定去交費,馬上就會看到驚奇的目光盯着你。於是,好心人勸你並告訴你:“你要交費,不是顯得別人太黑了嗎?”如果這時,你還不趨勢,你就會成爲不合時務的另類。

生活中,你會發現,助人爲樂,會被判罰;挺身而出,也可能犯罪;大義滅親,法所不容;揚言殺人,沒人去管;道德與法律,誰是老祖宗,如何平衡、確立兩者之間的關係,缺乏了評判的標準,於是,我們只能消極地適應這光怪陸離的社會。

生活中,你還會發現,很多神聖的語言,是說給別人聽的.;冠冕堂皇的說教者,從不踐行自己的警言;光環最多的人,並不是正數的疊加;犯罪分子,也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義舉。我們還得迎合,還得趨勢,還得適應。

有人說:你的雙腳需要的不僅僅是鞋子,而是鞋子下邊的道路。需要與時勢不扭着的、通暢的“出路”。

慢慢的你就知道,這是你在生活中不得不學的課程。生活讓你學會迎合,學會趨勢。你會發現,做人真難,人們常常不得不違背自己的真實,而用八面玲瓏的圓潤,來換取形形色色的人在各種各樣的路口,給我們發放的各種各樣的通行證。

是做一個真實的自我,還是做一個迎合的自我,這不是由自己所能決定的了得。多年來,我一直徘徊在兩者之間。抱怨,這到底怎麼了,矛盾、孤獨、感嘆的心境時常而生。我常常希望有一個真實展現自我的不大的土壤,在我感到困惑的時候,它給我的闡釋;在我失落的時候,它給我的安慰;在我需要傾訴的時候,它能聆聽我的訴說;我希望有個真誠的朋友,能包容我的一切,思想的、生活的、感情的;讓我唱、讓我笑、讓我泣、讓我訴,我發現,人們正像我一樣,用一種同樣的既防備又真實的心裏,選擇着同樣的朋友。

在現實中,我不傻的發現,我既不能脫離這複雜的人羣,又不可能脫離我的本性,於是常常把自己關在獨處的小屋裏。小屋裏的真實,讓我思緒充盈,讓我在理想的真、善、美的世界裏自我陶醉,我不需要得到什麼,只是想給自己的生活充實一些,在面具之外多點真實,在真實之外學會迎合。

人不是他自己2

一直有一個觀點:人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能夠掌控自己的部分微乎其微。這一觀點又是基於“人是被形塑的”這一基礎觀點。何謂“人是被形塑的”?簡單的講,一個人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由諸多外在的因素共同影響而成的。比如他遇見過什麼樣的人,經歷過什麼樣的事情等等。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窘迫的生活迫使原本本分善良的他偷竊,出獄後殘酷的現實生活讓他對周圍充滿敵意,米里哀主教的寬厚又讓他開始了靈魂的救贖,最後由一個底層罪犯成爲一市之長。從這個角度講,人更像是橡皮泥,只要有足夠大的力量,就可以使之成爲你想要的樣子。

人不是他自己 第2張

正因如此,教育顯得尤爲重要。而在所有的教育中我認爲幼年的教育是最最重要的。因爲新事物起始階段的狀態往往決定了他今後的發展。受傷的小樹苗即便是在幾百年後長成參天大樹,樹身也依然可見當年的疤痕。這也許就是好多人認爲家庭教育重要的原因吧,因爲孩子的幼年教育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沙漠中種不出參天大樹,雨林裏難見乾枯老樹。同樣的道理不幸家庭出生的孩子心理難以健全,幸福家庭成長的孩子大多健康樂觀。前後不一的教育,媽媽人在心不在的教育,會使的孩子即便在母親身邊也會沉默寡言,缺乏活力,沒有好奇心;離開媽媽是便會大哭大鬧,形成恐懼症人格。爸爸媽媽總是愛吵架,並且一旦吵架就會相互指責,完全忽略孩子的情緒狀態會使的孩子害羞,孤獨,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形成迴避型人格。相反,若媽媽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很敏感,態度積極,會尊重孩子的發展需要,給孩子必要的探索空間,並允許孩子犯錯,那麼孩子會適應能力強,容易與人建立信任的,親密的關係。所以給孩子一個什麼樣子的家庭,他便會成爲什麼樣子的人。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