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很大程度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來自於對人性理解的不同,來自於“反人性能力”的不同。那麼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1

最近看史書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成功者成功的因素都是相似的,而失敗者失敗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仔細觀察後發現其實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也大都是相似的,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性。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1、劉邦、項羽

鉅鹿之戰後,項羽挾雷霆萬鈞之勢進入咸陽,劉邦乖乖讓出吃到口裏的肥肉,退居灞上。這時候的項羽到達了人生的巔峯,十八路諸侯唯其馬首是瞻,天下的分封全在項羽的一念之間。

可這時候的項羽都做了些什麼呢?先是處死秦王子嬰,一把火燒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可能對於項羽來說這是爲報家族之仇,可對於秦國人來說,這是這位西楚霸王要屠殺三秦之地的明證。三秦之地的秦人無不思念先進咸陽的沛公,後項羽打算帶兵回鄉,有說客勸解項羽:“關中肥沃,地理優越,有山河爲屏障,可以在此成立帝業。”而項羽回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乎。”奪天下這樣的大事在項羽的心目中還不如炫耀得到的滿足感。提建議的說客見項羽不爲所動,逢人便說:“別人都說楚國人沐猴而冠,果然是這樣”。項羽知道後,就把這個人給烹殺了。

作爲對比,先進咸陽的劉邦是怎麼做的呢?

劉邦進入咸陽後,以“關中王”自居。看着富麗堂皇的宮殿,劉邦有些留戀起來,準備就此住下,享受享受。這時,他手下的大將樊噲跑來勸阻劉邦,提醒他各地武裝尚在,天下還沒有平定,一味在此貪圖享受,剛剛被滅的秦朝就是前車之鑑。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這才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灞上。

劉邦還軍灞上後,嚴禁士兵擾民,與民休養生息。還召集諸縣父老豪傑,向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秦地百姓都苦秦法很久了,聽到劉邦的寬鬆政策,無不希望劉邦成爲關中王,非常擁護劉邦的軍隊。

約法三章”也爲劉邦贏了人心,與項羽進入咸陽後,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之舉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出身草莽的劉邦將貴族出身的項羽逼到烏江自刎而亡,自己據有天下。這正應了當初范增在鴻門宴後的一句話:“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成功時面對財富、美色,難道劉邦就沒有一絲動心嗎?劉邦就不想像項羽一樣衣錦還鄉嗎?不是不想而是有更大的志向在支撐着劉邦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像范增評價劉邦說的那樣:“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忍辱負重也在所不惜;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可以一忍多年,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從來都不是盲目莽撞去做的,一定是計劃伴隨著智慧去實現。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劉邦一直保持着理智的清醒,一旦認準了統一天下這個目標,所有的行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而且將反人性做到極致(例如受韓信威脅封假齊王事件),這也註定了劉邦能夠笑到最後。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2張

2、曹操、袁紹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北方軍閥割據,烽煙四起。最強大的兩股勢力就是袁紹和曹操。當時“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從硬實力上是遠遜對手袁紹的。而且當時曹操周邊還有劉備和劉表等敵對勢力的覬覦,結果統一北方的卻是勢小力弱的曹操。

建安五年,劉備殺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據了徐州,曹操親率大軍征討劉備。田豐建議說:曹操親征,戰事聯結,不能很快結束,現在出兵攻擊他的後路,可以一戰而勝。袁紹以小兒子有病爲由,沒有出兵。田豐說這樣的機會能遇到幾次?因爲小兒的病就失去這樣的機會,真是可惜呀!因爲此事,袁紹還從此疏遠了田豐。

劉備很快被曹操擊敗,逃到了袁紹處,袁紹決定攻打曹操。田豐認爲,曹操擊敗了劉備,許都已經不再空虛,曹操善於用兵,不可輕視。爲今之計,不如和曹操打持久戰,這樣用不了三年時間就可把曹操拖垮,這叫勝算於廟堂之上。袁紹還是不聽。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打敗,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失敗後,軍士在逃歸途中想起了田豐,認爲聽田豐的話,或者是田豐隨軍作戰,可能就不會有這次的失敗。袁紹也覺得沒有臉再見到田豐。竟然在回到鄴城前先把田豐殺了。沒有臉見田豐,竟然把對方殺了!袁紹也真是無愧曹操對其的評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但官渡之戰前的袁紹並非是個酒囊飯袋,談笑間輕鬆拿下河北四州之地。當時的袁紹對手下謀士的正確建議可謂是言聽計從。可到了官渡之戰時爲什麼卻變得剛愎自用起來了?

荀彧對袁紹的評價可謂十分精準,荀彧說袁紹“外寬內忌”,這外寬讓他引來了一大羣謀士;內忌到底是忌諱什麼?說到底就是忌諱部下比他強,哪怕僅僅是在某一個方面。簡單的說就是袁紹心胸狹隘。

心胸狹隘的領導,他們不允許員工有半點不從和忤逆,一向強勢習慣了,以自我爲中心。實際上,這樣的領導多半是能力和實力並不過硬的。他們靠壓制和打擊別人,來求得安全感,保住自己的地位,鞏固權益。一旦有人無意觸犯了他們,他們會想盡辦法,用盡一切手段,除掉對方。這樣的領導,根本不值得員工爲其效力。

反觀曹操,官渡之戰前的宛城之戰就是給袁紹做出的絕好榜樣。

官渡之戰前,曹操想要解除近在咫尺的宛城威脅。還沒開打張繡就投降了。曹操想免除後患,對張繡動了殺意。但是消息很快泄露了,張繡先下手爲強——起兵反曹。張繡奇襲曹營,臂力過人的曹操愛將—典韋戰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慘死在張繡的利刃之下。他們保護曹操躲過了這場劫難。在這次戰役中,曹操損失慘重。他失去了一員忠誠驍勇的大將,還痛失愛子,就連他的夫人——衛夫人也與他分道揚鑣。曹操心裏充滿了怨恨。

宛城之戰後,張繡重新和劉表結成聯盟。但謀士賈詡陳述利弊、積極獻言,在建安四年張繡重新降曹。

既然張繡來了,面對錯綜複雜的局勢,曹操不得不籠絡各路人馬爲自己所用。曹操用超常的氣度化解前嫌,他不僅執着張繡的手一起參加宴會,還和張繡結成了兒女親家——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女兒。

成就大事者往往能夠容難容之事。曹操的過人之處正在於心胸寬廣、不計前嫌。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3張

3、洪都之戰

朱元璋打天下過程中,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陳友諒,雙方在鄱陽湖之戰時,朱元璋險勝而已,其實當時陳友諒的實力比朱元璋更大,只不過他沒有把握好時機,仔細來說是他沒有聽從手下一將領的建議,這位將領叫張定邊,跟陳友諒是結拜兄弟。

在陳友諒打天下過程中,張定邊立下赫赫戰功,可陳友諒殺掉徐壽輝登基之後,就開始飄起來,聽不進任何對的建議。1363年陳友諒打算一舉殲滅朱元璋,集合了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

可張定邊勸陳友諒,當務之急應是安民息兵,整頓軍務之後,再伺機而戰,可陳友諒不聽,偏要立馬跟朱元璋一決雌雄,於是張定邊又提建議,希望陳友諒派大軍佯攻洪都,等待朱元璋派大軍來救,然後暗中集結精銳部隊襲擊朱元璋的老巢南京,這樣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顧,必然軍心渙散而敗。

假如陳友諒聽從張定邊的計策,那麼朱元璋或許真的就此慘敗,可陳友諒再次否定了他的計劃,陳友諒攻打洪都三個月拿不下來,朱文正始終堅守,結果把陳友諒自己搞得軍心不穩,這是朱元璋猛撲過來,雙方決戰於鄱陽湖上,朱元璋藉助火攻擊敗陳友諒,從此大局已定。

鄱陽湖之戰中最爲關鍵的一環便是洪都保衛戰,因爲自身實力強大,陳友諒當時根本就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裏。孫武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面對朱元璋這個強勁的對手,陳友諒竟然想當然的以爲攻下洪都輕而易舉。因此在陳友諒攻打洪都的時候,意外浪費了太多的時間這就讓他產生了一個不把洪都攻打下來就絕不罷休的念頭。而就是這個念頭讓他忽略了當時正確的戰局形勢。

反觀洪都之戰,朱文正苦守洪都85天,死死地拖住了陳友諒東進的勢頭,爲朱元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問題是,這三個月,朱元璋爲什麼不來救援洪都?

不是朱元璋不想救,而是他手裏沒有足夠的兵力了。當時朱元璋的主力部隊在徐達常遇春的帶領下,正在圍攻廬州。

朱元璋是一時智商下限了嗎?其實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對決有很大一個區別就是,朱元璋在棋局之外,他的眼光看得要比陳友諒要遠得多,陳友諒更多的是隻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朱元璋之所以想要拿下廬州,是因爲廬州是朱元璋以後滅張士誠,以及北伐的重要基地。

雖然陳友諒在洪都兵鋒甚盛,不過廬州對朱元璋的誘惑力太大,而這也能說明,朱元璋還是有把握能夠應付陳友諒的,所以他眼前看到的不是眼前的危機,而是危機當中存在的機遇。

陳友諒、朱元璋的結局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厲害的人,都不會只圖眼前利益,而是會長遠考慮。凡事過於求快,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最終往往失去得更多。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4張

4、我們必須承認,人性是有劣根性的,人都是以自我爲中心。都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好。就像一羣畢業多年的好友一起聚會,一定是希望自己是混的最好的那個。

但是一個牛人之所以能從一羣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爲他的思維方式和操作系統,是反人性的。他們能控制住內心負面的人性慾望,選擇對前景最有利的動作,哪怕暫時看起來自己是吃了大虧的。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5張

從古至今,凡是跟隨本能,盲從人性的梟雄豪傑,最終的結局往往不是很好。而能夠保持反人性,反本能決策的英雄人物,往往能夠笑到最後。

我們平時更多的是跟隨本能,盲從人性,而成功的過程就是能夠保持反人性,反本能的過程。做事情,一定要做長期有價值的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成功。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2

張愛玲說過:“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人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響着我們日常的爲人處世。

當我們對待人性的態度不同時,最終呈現在身上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正因如此,纔有了人與人之間的層次高低。

1、人性,是一種複雜且自私的惡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性並非十全十美,它也有諸多劣根。”

人性是複雜的,它有好的一面,卻也存在着許多難以掩蓋的瑕疵。

就像我們會因爲善良而幫助他人,卻又會因爲自私而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一位富人和一位窮人是鄰居,兩個人平時關係還不錯。

有一年,天降災禍,兩人地裏的莊稼均是顆粒無收。

窮人因爲沒有收成,只能捱餓等死,富人則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很多糧食以供生活

見到窮人的慘狀,富人出於好心就送了窮人一升米救急。

窮人當時就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謝,一口一個救命恩人地喊。

後來,窮人熬過了最艱難的階段,便專門跑到富人家表示感謝。

一番道謝後,當窮人談起明年的糧食依舊沒有着落時,富人慷慨地說:

“這樣吧,我這裏的糧食還有很多,再送你一斗米。”

哪曾想,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一秒還感激涕零的窮人轉眼就變了臉,非但沒有感恩,反而嫌棄富人給的少。

他貪婪地向富人索要更多的糧食,並且要求富人拿錢給他。

富人拒絕後,他氣憤地喊道:

“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一些糧食和錢,纔給這麼一點,你真的很壞。”

“升米恩鬥米仇”,人性的複雜在一個人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

作家張方宇曾說:“人性中的多數品質讓人厭惡。”

深以爲然。我們不可否認,人性中確實存在好的一面。

可在利益面前,人性的諸多瑕疵就會原原本本的暴露出來,可怕到我們無法想象。

歸根結底,人性裏更多的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惡。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6張

2、放縱人性,是一種自我墮落

管理學中有一則木桶定律。

定律中講,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人亦如此,我們生活質量的好壞,人生層次的高低,也是由人性中惡的一面所決定。

若不加以反抗,肆意縱容,隨着時間的推移,便會形成不易更改的劣根。

我們的結局,也將會隨之逐漸變糟。

清朝大臣和珅的結局便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提及和珅,我們都知道,他過於放縱自己的貪婪,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

然而,早年的和珅並不貪。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勤勤懇懇,政績卓越,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從管庫大臣升任到軍機大臣,一躍成爲了大清朝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此期間,有位叫安明的人想要提升官職,便私下偷偷來給和珅送禮,希望得到他的舉薦。

當時,和珅爲官清廉,常常提醒自己,要嚴於剋制貪念。

見有人想通過賄賂方式謀取官名,和珅當即一口回絕,並告訴安明,如果他有真本事,自己一定會舉薦提拔。

隨後,經過覈實,安明確有能力,和珅便保舉他升了官。

安明得知後,既高興又感動,就拿了一塊價值不菲的玉送給和珅作爲答謝。

面對如此寶貴的禮物,和珅依然不爲所動,婉拒不收。

就這樣,清廉爲官加上爲人聰明,皇上對和珅賞識有加,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交由他去辦理。

一次,審理完一樁大案件,看到罪犯遺留的鉅額財產,面對巨大的誘惑,和珅動了貪念,便將財產私吞。

自此,他嚐到了大財的滋味後,貪念一發不可收拾,貪心越來越重,錢財越貪越多。

直至被賜死時,他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總家產比整個王朝十幾年的財政總收入還要多,堪稱“第一貪”。

俗話說:“過度放縱人性,相當於自我毀滅。”

人生在世,多數人的生活之所以過得並不如意,其實大部分原因並非外部環境導致。

而是我們“咎由自取”,爲了滿足自己的某種私慾,便放任那些惡不管不顧,肆意行事。

最終,被它們拖垮了前進的腳步,使我們一點點墜入深淵,落得悲慘下場。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7張

3、反抗人性,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

“當你看到以前與你條件差不多的朋友,如今突然發達了,過得比你好,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有人回答:“雖然我很嫉妒他,但我要向他好好學習一下。”

也有人說:“他就是踩了狗屎運唄,我有他那個好運氣,我也可以。”

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回答其實代表了不同的思維邏輯。

前者雖然出於人性的本能心生嫉妒,卻能夠剋制這種本能,虛心向對方請教;後者則滿心嫉妒,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一星半點。

我們常說:“放縱是本能,剋制是本事。”

誰都會輕易的任由人性的惡肆意橫行,遇到難辦的事情就偷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嫉妒;一言不合就衝動發火……

困難的是,我們能夠學會反抗這些人性。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比別人走得更遠,站得更高。

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說,有位企業創始人某次跨年演講的主題叫“時間的朋友”,視頻一經傳出,全網爆火。

可是很早之前,他就出了一本書叫《做時間的朋友》。

如果換做平常人,看到自己創造的概念被他人拿去,肯定會特別生氣,甚至上告法院去打官司。

然而,他卻反其道行之,剋制住生氣的衝動和嫉妒的心理,主動跑去找人家談合作。

結果,兩個人一起出了一個專欄,成了當年平臺的第一銷量,完成了雙贏。

看完不由感慨,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克服了常人所不能。

楊瀾曾說過:

“決定你是什麼的,不是你擁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選擇。”

選擇縱容人性,人生就會隨着不斷滿足自我享受的過程中毀掉自己的前途。

但選擇反抗人性,即便開始很艱難,卻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越過越好。

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在於是否能剋制住人性中壞的一面。

厲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第8張

4、真正的強者,都是反人性的高手

人類的大腦,在經過漫長的演化後,已經形成了一種好逸惡勞、趨利避害的核心觀念。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那些總被人羨慕的強者,他們身上都少不了一個特徵——反人性。

所有人都知道躺在牀上刷視頻、追劇舒服,可總有人以一股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去追逐更好的生活。

所有人都知道嫉妒別人比自己優秀遠比承認自己差要容易得多,可總有人能夠坦然接受事實,向別人的長處學習。

所有人都知道衝動易怒是人的本性,可總有人能夠剋制自己,以冷靜的頭腦去待人接物。

要知道,若想成功,首先要打敗另一個自己,那個被人性控制的自己。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以一介布衣之身,建立了大漢王朝,便是因爲成功剋制了自己的惰性。

年幼時,他好吃懶做。

在那個以農爲本的社會,他出身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卻懶得下地幹活,以至於他的父親時常訓斥他越長大越懶。

甚至,二三十歲的他依舊整日遊手好閒,因爲懶,在當地出了名。

好不容易有機會當上一個小官,也懶於做事,終日和一幫兄弟廝混,到處混吃混喝。

然而,因爲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氣派,他幡然醒悟,一改之前的惡習,日夜操勞,努力進取。

最終,他戰勝了人性的懶惰,造就了一番偉業。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道:“自勝者強。”

真正的強者,必須善於在特定的環境下,剋制自己的慾望,反抗人性。

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

如同美國心理學家麥格尼格爾博士在《自控力》一書中寫道:

“集中注意力、拒絕誘惑、控制衝動、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

一個強者之所以能夠在衆多普通人中脫穎而出,完全得益於他不同於普通人的“反抗”模式。

當他能夠不斷反抗人性的惡,一步步擺脫人性的控制,生活就會由自己掌控。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