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在民歌中取暖

在民歌中取暖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民歌中取暖,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聽民歌吧,民歌的音樂非常的淳樸,充滿自然的味道,聽起來意蘊悠長,因此深受大家的歡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在民歌中取暖,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吧。

在民歌中取暖1

從前我有一種排斥中國民謠的感覺。這主要和我的小資有關,因爲大部分民謠都是關於愛情的,但在我看來,中國民謠裏的愛情是土的,似乎只屬於五六十年代的年輕人。我更喜歡西方經典情歌和一些國內流行音樂。但是,在我有了一些感情經歷,對愛情的看法變得更加本質之後,我發現中國民歌更打動我,讓我改變的,只是他們音樂元素的本土部分。

只要仔細反芻中國民歌,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語言現象:歌曲中戀人的稱呼永遠是兄弟姐妹,無論是西北還是西南民歌;而且歌詞裏很少出現愛這個詞,和現在流行的愛去愛的歌有很大區別。這大概與農耕社會愛情的含蓄和羞澀有關。害羞作爲一種心理氣質,對於生活在強調溝通技巧的信息時代的人來說,絕不是黃金。但是當街上所有的女孩都在喊着愛上你是我的幸福,是我一生的幸福時,害羞是珍貴的。我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同事說,如果他能在戀愛的時候悄悄摸一下阿妹的辮子,他會激動得情不自禁。這就是害羞的力量。即使我們現在整晚都在愛人的脣邊,也不一定會暈。

在民歌中取暖

兄妹相容也解釋了愛情的另一種形式——親情。有人說,電視上流行歌曲、肥皂劇中的情話氾濫,主要是因爲現實中真愛和愛的能力的喪失,越缺越想談。這麼說好像有點過了,但是愛情的時尚和數字化確實讓它越來越像肯德基店裏不同價位的可樂。用水龍頭控制配方和流量,很好吃但不一定滿足。泡沫愛情的流行,美化了姐姐在我心中的感覺。其實和家人的愛情比一切浪漫的感情都要純粹。一個男人背叛自稱心上人的女孩可能很容易,但背叛輕聲稱兄道弟的男人卻很難。

中國民歌最引人注目的是,它表現了超越時空的等待。蘭花,在那個遙遠的地方,等等。那就是落後的生產力和溝通方式所創造的簡單,而這種簡單創造了一生等一個人的神話。不知道爲什麼西北男人要放棄心上人,趕騾馬往西,去了幾個春秋;當我站在西北的高坡上,在一個貧瘠的秋天,目睹貧瘠無邊的貧瘠塬地,我明白了,爲什麼民謠裏的愛情那麼濃烈,那麼忠貞。我最喜歡的mv之一是央視音樂頻道發佈的《蘭花》。我愛那個獨自坐在山坡上,用心去抓騾隊鈴鐺的美女,那比無望的午後還要長的熱臉上兩行淚,那穿過新腳掌時從指尖蔓延到心尖的針線的顫抖,那方言裏的細膩與堅韌:如果你是我的兄弟,那隻使人心動的手;哦,你不是我哥哥。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手機、海外電話和互聯網空前普及的時代。我們要向遠方的女孩表達感情,不必哀嘆沒有郵遞員來表達我們的感情;高效的交通讓人跑得比心還快,一天幾千裏,甚至幾萬裏。缺失的長度和集中性減弱。我不能說現代科技破壞了愛情的古典,但現實一點,比起現在早上在廣州想你,下午坐飛機去上海見面的愛情,我更被民謠裏的約會吸引,更被晚上站在岔口等了很多年還依然癡情的大姐姐吸引。

民歌中大量農耕和遊牧文明的'獨特形象爲許多懷舊的心提供了溫暖的住所:羊、馬、馬頭琴、紅色棉襖和藍天。它們再現了風和草的純美,以及無邊的月光,是生命和愛情的原生態。我多麼羨慕那個坐在草地上,陪着馬頭琴默默哭泣的年輕人。這時候,他的馬正在遠處月光下的河灣裏飲水,風搖着他額上的黑髮。噼啪作響的篝火升上夜空,照亮了一張受傷的臉。我甚至喜歡陝甘高原風味的紅色棉襖,穿在漂亮姐姐的身上,讓她的臉更漂亮更健康,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它不能照耀在城市的街道上,但它是黃色土地上永久的時尚色彩。還有姐姐的長辮子,這是民謠裏最巧妙的細節。並不自命不凡,病態。在我的情感地圖上,它幾乎成了通往純潔的路標。在一箇中性短髮當街流行的城市,和小芳這樣留着黑色長辮子的女孩談戀愛,是一種氣質純粹的理想。

當帶有泥土氣息的《草原之夜》從音響裏出來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溫暖的氣息,彷彿回到了水草豐盈的漫長歲月:當時的生活很簡單,但愛情卻像詩一樣。我們在陽光下工作,坐在月光和草地之間,彈着鋼琴,說着愛,因爲一個古典的眼睛會羞紅很久,我們願意爲了等待一個人,喝盡我們所有的孤獨。

在民歌中取暖2

我腳下的這片皇天厚土就叫關中,關中這地方土壤肥沃,在農業方面有“牛腳踩泥窩窩,狗也吃白饃饃”的美譽,因爲關中道的一年風調水順,四季五穀豐登,從古到今,自然災害相對極少,古人就說,長安長安、四季平安。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日子過的富足、殷實、舒心、坦然。這裏農村的人們曾經大多過着“日出勞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動生活方式,他們眷戀這平展的土地,不願遠走他鄉,棄家舍子,所以“有父母在、不遠行”,這些就是關中人常說的嘴邊話、口頭禪。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其骨子裏鄉土觀念太重,捨不得離開家。關中人從小長到大,沒受多少窮、也沒遭過多少大罪,日子舒坦成了習慣,人就會淳厚、保守、懶散。“好出門不如賴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門步步難”,另外,關中盛產小麥,所以關中人素以麪食爲主,吃慣了面,也離不開面,無論是“鍋盔賽鍋蓋,麪條像褲帶”,還是“攪團燃、涼皮筋、煮泡饃”,人人都是面肚子。你看“麥面辣子菜籽油,沒事就把秦腔吼;二畝田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場景,就知道關中人是怎樣的生活。“我爺,我大,我老老爺,就是這麼過……”,一代代,一輩輩、一年年就是這樣傳承的,人老幾輩傳統,直接影響後代子孫沒想法、沒心思、也沒魄力膽量去到外邊闖蕩創業謀生。

關中民謠,是關中人吃飯就辣子——捎帶,雖不頂飯,但解饞有味,也是茶餘飯後,生產勞動或者農閒時的消遣,男人說,女人說,碎卒兒娃也能胡編亂騶幾句。其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隨意押韻,生活的仡佬拐角發生的事都會涉及到了。但反映最多的是勸人教化衆生,積德行善、敬老愛幼、勤勞會過日子,最常見的形式表現爲教育人。

比如,居家過日子沒錢的難暢:“腰裏沒銅(錢),不敢胡擰;腰裏沒把(紙幣),不敢胡耍。”又比如教育人要勤勞掙錢養家,又不能在生活中胡思亂想:“燈沒油咧黑着呢,人沒錢了灰着呢。媳婦再好是人家的,掙下的錢纔是自家的。”又如勸人勤儉持家:“男人家是個耙耙,女人家是個匣匣,不怕耙耙沒齒齒,單怕匣匣沒底底。”又比如勸人孝敬父母:“忤逆生的忤逆子,孝順遇的孝順男。不信你看房檐水,點點掉在水窩裏。”像勸人莫要攀比,安順守己,認命不要抗爭:“人是人,鱉是鱉,喇叭是銅,鍋是鐵。人比人,比不成,駱駝比驢騎不成。”……。

其實,這是我們關中人,在平時的日子裏,沒事的話,就聚堆在一起東拉西扯,我們把這叫,說是這是諞閒傳。每當莊稼地裏耕作時,中間要歇會兒,鞋一脫,屁股底下一墊,田間地頭一坐,或者圪蹴下,旱菸鍋子一點着,跟人就諞開來啦。昨日所見,今日所聞,東一榔頭,西一棒錘,古今中外,東村西鄰,五馬長槍關公戰秦瓊就開始了;每當農村吃早晚飯時間,關中人喜歡端個大老碗,到村口門上、大槐樹下、碾盤子邊,土堆旁,圪蹴在地上圍一圈一起吃飯,一邊“唏溜”吃着,嘴裏的閒傳就諞開了,說這叫老碗會,。吃過了,喝完了,大老碗往旁邊一擱,天上地上仍諞個沒完沒了,家裏人不叫不回去。逢年過節的古廟會,村裏誰家過事唱大戲,就會引來一羣羣瞧熱鬧的人,幾撥頭戴手帕的老嬸老姨、穿着時髦大姐小妹在廟前戲臺下聚合,臺下看戲的幾個抽旱菸袋的大爺、大伯、大叔、大哥頭碰頭,談個古論個今,講個奇聞趣事,說說過日子的艱難,論個家長裏短,說說是非經過……於是,關中民謠就是在這種長期勞作和生活裏閒諞時形成的。

關中人嗓門大,性格直爽,說話簡短敞亮,心裏頭有個啥,立馬寫在臉上,嘴裏頭就吐出來個啥,關中八大怪中就有“吵架唱戲分不開”,還有一句民謠這樣說“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就愛吼個秦腔,咥一碗燃面喜喜洋洋,沒有油潑辣子嘴裏就嘟嘟囔嚷。”這是說的陝西人,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的是關中人性格形象。

關中民謠中,較多的是講勸善行孝的。關中人淳樸實在,總是“孝”字當先,所以就有“行孝大如天,不怕人笑話”,父母在世時就要積極堂前盡孝,誰也不希望“活着沒片布,死了磚箍墓;活着牆頭記,死後秦腔戲”。如果兒女不孝,鄉黨譴責的就多,這方面的民謠也有警示。例如:“松柏林,尖尖腳,我把我兒背上坡。我盼兒大養活我,娶了個媳婦各顧各。思思量量睡不着,養下個兒把婆娘叫婆。”還有的是哭兒不孝;“柏木棺子桐木檔,金銀釘子釘兩行。戴麻冠,穿孝衫,拄柳棍,頂紙盆,童男童女擺面前,青碟青碗擺獻飯。”這是反映在老人過世喪事上盡孝;“一更裏哭在二更五,有兒不知娘辛苦,生下地只有一尺五。裏邊尿溼抱外邊,外邊尿溼抱胸前。滿炕尿溼沒啥換,娘睡溼來兒睡幹。五黃六月河壩洗,十冬臘月火烘乾。孝子哭得淚漣漣,披麻戴孝理當然,”這是提示兒女應該在高堂膝下勸善行孝的理由。

關中男人,大多木訥忠厚,只做活不太言語說話,尤其在家裏門宗晚輩面前,臉總靜的平平,不露聲言色,以示長輩的尊貴威嚴,和權力的不可侵犯。但在外面諞起來能說會道的也不少,關中人給這號人起了個外號,叫這貨真是個“諞家子”。由於關中男人性格耿直,“磳慫愣娃”多,說話常表現出“生冷噌倔犟”,所以心裏怎麼想,嘴裏就怎麼說,就像钁頭挖地,一钁頭下去就是一個大坑,而且說話愛走極端偏執,說誰好時,稀奇的就“像天上掉下個金豬娃,”值錢的不得了;誇誰能行時,說這人能得“能尿漿水能尿醋,掐蔥剝蒜一個指頭,真真得是個能呀能不夠”。說誰不是慫時,“這貨頭頂上長瘡、腳底下就流膿”,瞎透了麼,沒有一丁點兒好的地方。再比如,誇誰家媳婦婆娘能幹,就又編排道:“乖媳婦,真能幹,腳拉風箱手擀麪,奶頭尖尖擦洋火,屁股還能烙饃饃。”

如果看不起一些村裏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者,就會有羞辱的民謠嘲笑道:“筍瓜頭,倭瓜臉,蒜錘鼻子眯縫眼,撲踏鞋,腿麻桿,褲子襠大往上綰,頓頓吃飯愛舔碗,地裏做活愛偷懶,不務正業光愛諞,旁人有錢他不滿,你看他日眼不日眼。”又如,說有一家生十個兒子,個個長的扁啦日垮的,難看得很,關中人就編成順口溜的民謠說“不怕瓜子單打一,就怕瓜慫擠一堆,這一家人人十全了。”並且編歌謠譏諷道:“王一長得賽烏龜,王二黑得賽煤堆,王三瓜蛋愛打鼓,王四牛皮吹喇叭,王五端個尿罐子,王六要拿蒸饃蘸,王七看了不服氣,打了王六兩胡基,王八、王九上縣告,王十的老婆朝後嗒嗒尿。”直戳戳的話中,取笑挖苦、羞辱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

要說的關中女人,大多情況下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毛驢抓住尾巴走。”關中女人過去家教一般比較嚴,在人面前走路,大部分女人是不敢擡頭,不敢大聲說話,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現在把這叫女漢子,過去有個專用名詞“這女子馬嘶得很,沒人能籠掛得住”。而只有女人和女人閒下來時,老少姐妹聚在一起,就像才黑老後的喜鵲歸了鳥巢,連說帶笑,即唱又鬧,又蹦還跳的,嘴裏沒有個把門的,一個比一個顯得口齒靈俐,腦瓜聰明夠用,而且不乏詼諧幽默。有一首逗人的民歌是這樣的,聽了讓人覺得沒有女人的賢淑文雅,“高高山上一堆灰,姊妹三個坐一堆;大姐憑空放個屁,濺得二姐一臉灰;不是三妹跑得快,差點兒吃了屁的虧。”

十三朝古都在長安,以長安爲中心的關中,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封建傳統的,在過去男女婚姻要遵循“媒婆之言,父母之命”的規矩,所以自由戀愛的少,造成的不幸的婚姻就多,與之相對的民謠:“高粱稈,劃篾篾,一娶娶了個奴(漂亮)媳婦兒。前面一對喇叭,後面一對嗩吶,嘀哩哇啦就到啦。叫女婿,快上炕,張開口,沒門牙,帽子一抹沒頭髮。哎呀呀,我的媽!我才娶了個老漢大。”【秦腔《楊三小》】的劇情就是這樣的,這是包辦婚姻的不幸。你聽婚後關中女子的哭訴:“叫聲大啊叫聲娘,女兒出門愁斷腸。一頂蓋頭淚兩行,哭天哭地好悽惶。黑驢驢,搭紅氈,我娘生我真可憐,小時吃的我娘奶,長大出嫁受難暢。人家吃飯我喝湯,鞋底子抽在我身上”。還有過去父母包辦的不幸婚姻:“白菜葉子霜打黃,尋下女婿不大強,叫人一看心發酸,又禿又瓜(傻)又尿牀。”這是哭女婿太小不如人。“媒人好當事難暢,想吃媒飯心恓惶;吃了媒飯害嗓疼,用了媒錢手害瘡,穿了媒鞋雞眼長,說了虛話爛心腸。”這是罵媒婆昧良心的說媒。還有“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一天不打,上房揭瓦”陋俗。

如果過去,農業社生產隊的冬天農閒時,全村人坐在飼養室的大火炕上;或者端個老碗相聚在村口大槐樹旁;幾個老漢咂着旱菸袋,圪蹴在向陽的牆根下曬暖暖;或者幾個婆娘媳婦圍在一堆,繡花納鞋底連說帶笑;周圍小狗撒着歡兒狂吠,公雞攆母雞胡撲騰亂叫喚。這些場景實際上是表現了,在關中農村的空氣裏,無處都在傳唱着關中歌謠,歌謠的內容齊整押韻、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好記新穎、詼諧誘人。關中民謠是關中人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鄉愁的瀰漫和擴散。在關中方言的民謠裏,放飛着關中人的心情,記述着關中人的喜怒哀樂,展示着關中人的愛恨憎惡,訴說着關中人的對以後的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