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詩情畫意寫入園林散文

詩情畫意寫入園林散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園林,在中國的古籍裏,依其不同的功能和性質,又稱作園、囿、苑、園亭、庭園、園池、池館、別業、山莊等,英美各國則稱之爲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們的性質、規模雖然不完全一樣,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在一定的地段範圍內,利用並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美化山水地貌,結合植物的栽植和疊石理水以及亭臺樓閣等建築的佈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居住的優美環境。這就是我國用來包裝山水的園林。

詩情畫意寫入園林散文

我國的園林建設有着悠久的歷史,自古至今,已有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築靈臺、靈沼、靈圃,可以說這是我國最早的皇家園林。漢代以後,官僚、貴族、富商開始經營私家園林。西漢時期茂陵人袁廣漢於北邙山下築園,“東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內。構石爲山,高十餘丈,連延數裏……奇禽怪獸委積其間。積沙爲洲嶼,激水爲波瀾……奇樹異草、糜不具植。屋皆徘徊連屬,重閣修廊”(《西京雜記》),這是我國最早的私家園林。此後,歷秦、漢、魏、晉、南北朝,再至唐、宋、元、明、清,皇家園林、宅第園林、寺觀園林、風景園林等各類園林相繼發展。所謂“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崇門豐室、洞戶連房、飛館生風、重樓起霧、高室芳樹、花林曲池、桃李夏綠、竹柏冬青……”這些,都形象地描繪了我國園林的多彩多姿。特別是明清時期,我國的園林建設在繼承唐宋傳統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在造園藝術和技術方面都達到了十分成熟的境地。這一時期的園林保存下來的較多,形成了比較集中且具有一定風格特點的地區:北方以北京的中心,如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等:江南以蘇州、杭州、揚州爲中心,如蘇州的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留園,揚州的個園、何園,杭州的西湖風景園,無錫的寄暢園,上海的豫園等;嶺南以珠江三角洲爲中心,如廣州的餘蔭山房,東莞的可園、順德的清暉園等。

“似取山川來掌上,如攜天地入壺中”,這些建於城市或城郊的園林盛景,空間雖小,而景色如故。山不高而有峯巒起伏,水不深而有汪洋之感,湖水悠悠、有橋樑連其透迤,樓閣巍巍、有道路通其脈絡,竹叢樹蔭、幽深莫測,園路常曲、長橋多折,組合成了千變萬化的園林景色。它把我國的秀美山河,包裝、打扮得如詩如畫。可以說,我國園林藝術歷史淵源之久長,造園藝術之完美,建築風格之獨特,早己飲譽世界。我國的園林是全世界公認的瑰寶。這正如明末來中國傳播天主教的意大利人利瑪竇在《基督徒中國佈教記》中所記敘的:“在中國園林中,有許多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連記敘它們都是很愉快的,那兒有人造的假山……有建築、踏級、池塘、樹木和其它珍奇的東西。一切都處理得素淨淡雅……”。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作家雨果在談到中國圓明園時曾熱情地指出:“一切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於圓明園。圓明園是規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話。只要想象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築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如有一座集人類想象力之大成的燦爛寶窟,以宮殿的形式出現,那就是圓明園。”正是我國精湛的園林藝術以及其充滿幻想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國的文藝家、建築師、造園家、旅行家……使中國園林贏得了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

進入 80 年代以來,隨着中外文化交流事業的發展,我國一座又一座古典式的優美庭園,飄洋過海,相繼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落成揭幕,還有的在國際園林評比中獲獎。 1980年5月,仿照蘇州網師園“殿春簃”原型,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起了“明軒”,以後,又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山公園建起了一座園中園——逸國,在德國的杜伊斯堡市建起了“郢趣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修建了“櫺星門”及其它園林設施……此外,以“芳華園”命名的中國園林,1883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第16屆國際園林藝術展覽會上獲得“園藝建設中央聯合會大金質獎章”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金獎”:年在英國利物浦舉辦的國際園林節上,中國的“燕秀園”獲得“大金獎”、“最佳亭子獎”和“最佳藝術造型永久保留獎”……

今天,仿照中國用園林“包裝山水熱”,在世界各國正方興末艾。

我國用來包裝山水的園林藝術,是一種融建築、園藝、美術、文學和生態學等多種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園林建築與一般房屋建築相比,有其獨特的性質。這是因爲:一座園林,從它一開始,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爲了滿足人們嚮往自然的遊憩生活需要而創作的,其精神功能居於主導地位,而房屋建築則不能不是以其滿足人們居住需要的物質功能爲主。由此,決定了我國用園林包裝山水,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立意及意境創造。

“意在筆先”,這是古人從書法、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的創作中總結出來的一句名言。“意在筆先”,對園林藝術的創作與設計也是完全適用的。一座園林,其山石、池水、花木、建築等諸多的組景要素如何組合,當以立意爲基礎。立意,即着重藝術意境的創造,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是我國傳統造園的特色。園林立意,它受宗教對仙山瓊閣的憧憬,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謳歌,以至歷代名家山水畫寓情寄意的影響是很深的。故詩情畫意常常在許多園林建築藝術意境的創造上反映出來。計成在《園冶》一書中寫道:“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蕭寺可以卜鄰,梵音到耳,遠峯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氣青霞,鶴聲送來枕上。”“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攏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清氣覺來几席、凡塵頓遠襟懷。”在這些描寫中,計成把遠山、蕭寺、湖水、花卉、雲霞、月色、風聲、梵音、琴書等各式各樣的形、聲、色等組景因素都點了出來,其目的就是要圍繞某種意境,運用、安排好組景要素,以加強園林藝術的組景效果。我們都到過蘇州的拙政園。園的中部以荷花池畔的遠香堂爲中心,有一很好的立意及其組景效果。遠香堂的命名,就是“香遠益清”意境的概括。人立在堂裏,可以看到四面的景色。堂的東、西、南三面,分佈着亭、臺、樓、閣、曲橋、香榭,形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築羣;堂北,穿過“荷風四面”亭,登上曠若郊野的小山,就是文徵明題匾、聯的四方亭。匾日:“山花野鳥之間”,聯爲:“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樣,就把清幽、恬淡的立意及意境創造形象地表達出來了!而且,這種表達並不直露,它講究的是“隱秀”、“曲致”,即所謂“景愈藏,而意愈深”。在這裏,隱是爲了更好的顯,虛是爲了更好地襯托實,只有有隱有顯方能使人“矚之不見,觀之不暢,而思之有味。”拙政園中部的景觀佈置是立意與意境創造俱佳的典型範例。

(二)注重點景及構景中心的創造。

作畫有“畫龍點晴”之筆。一篇散文有文眼,一首詩有詩眼。宋祁的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個鬧字就是詩眼。一座園林,則有點景之作。點景,也稱之爲園林的構景中心,即是通過突出或強調某一景物,使它在周圍的景物中顯示出來。一般說來,園林某處富有獨創性的建築物,常常被用來作爲整個園林畫面(一座園林可比作一幅立體畫)的重點或主題,這就是點景。我們遊覽北京的頤和園,就會感到園林的點景之作或構景中心對於旅遊者觀賞園林美景所起的重要作用。“臺榭參差金碧裏、煙霞舒捲畫圖中”,這個景觀特色,在頤和園裏,你登上佛香閣就會有真切的`感受。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誌性建築,是全園建築中最引人注意的點景。它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南坡的中軸線上,21米高的巨大的石砌高臺在萬壽山的半山腰把它託舉起來,它的頂部超過山脊,離地面高達41米,左右配以重檐方亭。前有金碧輝煌的排雲殿,後有光彩奪目的“智慧海”,並有東西兩側長廊和其它建築羣爲之烘托,氣勢極爲壯麗。拾級登臨佛香閣平臺,向南眺望可借有廣闊水域的昆明湖及湖心的龍王廟島、十七孔橋、廓如亭及遠景之長堤煙景;向西眺望,玉泉山塔和秀麗的西山景色盡收眼底,並以轉輪藏、五方閣爲俯借對象。在構圖上,佛香閣高低、大小、收放對比適宜,空間富於節奏感。所以,佛香閣,它不失爲我國園林藝術中,作爲點景和構景中心的極佳範例。

(三)注重借景及借景的藝術運用。

中國園林藝術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說的一樣:是“多方勝景、咫尺山林”。它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縮地於尺幅之中,在方寸之間展現千里江山是基本相同的。由於一座園林一般佔地面積不大,所以十分注重借景。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種在形、色、聲、香上能增添藝術情趣、豐富畫面構圖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間中來,使園林景色更具有特色和變化。借景的方法包括“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物而借、應時而借”等,園林通過借景可以擴大空間、豐富景觀效果,提高遊憩品味。古人云:“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講的就是要注重借景。蘇州的滄浪亭,是北宋時代蘇子美建造的一座面積不大的園林,然而,建園的能工巧匠們卻構築了一條高低曲折並用花窗隔開的復廊。使遊人通過這條復廊,得景於內外遠近,發揮了很好的借景作用。復廊內傍園林、外依碧水河塘。你從外廊走,彷彿你並不在園林裏面,而是在園外青蔥翠色的郊野漫步,但是,轉過臉,你從花牆往裏看,卻看到園內樹影婆娑,古亭傲立,綠竹紅花,隨風搖曳,別有一番風味。如果你從內廊走,你可以盡情欣賞園內那些亭臺、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飛檐凌空的廳室等建築藝術。從花牆往外看,園外風光又撲入你的眼簾。走完復廊,登十多級梯階,便到了見山樓,登樓縱目遠望:白牆黑瓦的蘇州古城、曲折縱橫的城河,盤門古塔、遠處的上方山,一覽無餘。正是滄浪亭借景藝術的成功運用,你會覺得石亭上的那幅“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聯語,真乃“巧而得體、精而合宜”了。

(四)注重文以點景,景緣文出,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

我國當代造園大 師陳從周教授曾說:“中國園林是‘文人園’,其主導思想是人文思想”。我們每到一處園林,除了觀賞建築壯美、佈局精巧、花木豔麗之外,更會感受到它人文底蘊的深厚。有詩云:“樓外樓頭雨似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西湖蘇堤、白堤,就是以蘇東坡、白居易的姓氏命名的,用以紀念他們,疏浚西湖,築堤造園。可以說,西湖風景之美,一半是自然造化之功,一半則應歸功於歷史上騷人墨客“題以發之”的包裝與吟詠。 1979年,由王榮初選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湖詩詞選》,就收錄了歷代文人騷客歌詠西湖風景的詩詞多達343首(詩274首,詞 69首)。誠所謂“地以詩生輝,詩以地益秀”

江山也要文人捧,園林勝景之所以要有名文及佳美詩詞、對聯包裝,並與之相匹配,這是因爲自然山水之美的精妙處,如果缺少文人從美學和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品味,就會如同得璞玉而懷寶不識,一般人難以發現領會山水之奧妙。只有通過文人學士的生花之筆,藝術地描繪出它的勝概,才能引發人的遊興,吸引人們去觀賞。其實,以文點景的名文詩作,就是“留之久遠”的導遊詞。我們有的風景園林,就是以文人“歸老之計”命名的,蘇州的網師園,就是清乾隆間宋魯儒移情山水、取“漁隱”之意(網師即漁夫)命名的:此外,園林裏的殿、堂、軒、館、齋、苑、舫、樓、臺、亭、榭等的題名,也多與歷史上名人、名文、名詩相因由。愛晚亭名出自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留聽閣名出自李商隱詩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明月樓出自徐凝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等,此外,我在上文《楹聯溢彩、山水增色》中談到楹聯對園林的點染、包裝、“題以發之”時,也綜述了園林裏的楹聯對增強我國風景園林的意趣和韻味的作用。總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是我國園林藝術的又一大特點。

(五)源於自然、再造自然、勝於自然。

我國的園林藝術,是在自然界與人類活動交界面上的一門“師法自然、再造自然”的藝術。我國建造園林,既注重依山附水,因地制宜,自成天然之趣,但也並非完全依賴自然的山、水、樹木景觀;也不是單純地摹仿自然,依原樣地再現自然;而是要經過造園者的精心設計,再因勢就勢,包山模水,人工爲之,即經過藝術的包裝、加工、點染,使之比大自然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有詩情畫意,這就是所謂“天工”和“人巧”的結合。而且,這種結合,從結構上說,是一種統一,也就是造園師們通過虛與實、真與假、大與小、露與隱等一系列多樣統一的刻意安排,並經過各種景象的取捨精選、建造、加工、包裝,以求所建的園林呈現再造自然,勝於自然的“人巧”之美。以承德避暑山莊爲例,它取材於自然山水,雖沒有宏偉高大的建築,沒有絢麗斑爛的色彩。但卻是“自然天成地就勢”,努力做到建築的藝術佈局與自然山水環境的巧妙結合。山莊內大小建築共 110餘組(羣),它們有的置平崗、跨溪流、借山勢、依危崖;有的高居於羣山之巔;有的深入水際或坐落在山坳溝底之中,卻都達到了“人巧”“天工”完美結合的奇妙境地。這個奇妙,不是別的,而是勝於自然的奇妙。這正如朱啓鈐在《重刊園冶序》中所說的:“以人爲之、美入天然,故能奇”。是“雖爲人作、宛自天開”的“奇”。

我國的園林,是用詩情畫意來包裝山水的,是“詩情畫意、寫入園林”的藝術。觀賞我國的園林,是觀畫、是讀詩,會使人既得美景之享受而怡情悅目,又會讓人明生活之哲理而曠達今古。鄭板橋面對一竹石小景曾這樣寫道:“修竹數竿、石筍數尺……而風中雨中有聲,石口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讓我們在觀賞我國園林時,也能達到象鄭板橋一樣“非唯我愛園林,園林亦愛我也“的境地。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