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學家的故事1

童第周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優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

科學家的故事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的一個小村裏,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沒有錢進學校讀書,只能在家裏邊做些農活,邊跟父親學點文化。直到17歲,纔在二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範予科。可是第一學期考試成績總平均分沒有及格,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經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勉強答應試讀半年。童第周發誓,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童第周堅持頑強的學習。終於取得了好成績。在進入上海復旦大學以後,他更加勤奮學習,臨近畢業時,他已經成爲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要攀登生物學的高峯,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勞動。

1930年童第周在親友們的資助下,遠度重洋,來到北歐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寒爾。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他發現有的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抱着一種藐視的態度,說“中國人是弱國的國民”。和他同住的一個洋人學生,公開說:“中國人太笨。”聽到這些,童第周再也壓抑不住滿腔的怒火,對那個洋人說:“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來和你比,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氣,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爲我們的民族爭光!”

研究胚胎學,經常要做卵細胞膜的剝除手術,有一次做實驗,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緊緊地包着三層象蛋白一樣的軟膜,因爲卵小膜薄,手術只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許多人都失敗了,他們一剝開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給撕破了。只有童第週一人不聲不響地完成了這項實驗任務。

布朗歇爾教授知道後,特地安排了一次觀察實驗,把學生們都找來看。實驗開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顯微鏡前,熟練地操作着。人們看到,他象鐘錶工人那樣細心,象繡花姑娘那樣靈巧,象高明的外科醫生那樣一絲不苟。在顯微鏡下,他先用一根鋼針在卵上刺了一個小洞,於是脹得圓滾滾的青蛙卵馬上就鬆馳下來,變成扁圓形的,再用鋼鑷往兩邊輕輕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從卵上順利地脫落下來了。他幹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學涌上去祝賀,勃朗歇爾教授更是激動萬分,這是他搞了幾年也沒有搞成的項目啊!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連聲稱讚:“童第周真行!中國人真行!”童第周剝除青蛙卵膜手術的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的生物界。4年之後,通過答辯,比利時的學術委員會決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學位。在榮獲學位的大會上,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笨,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在場的教授紛紛點頭,有的還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學生卻一篇論文也沒有,更談不上當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童第周謝絕了專家和同學們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他來到四川宜賓一個村鎮教書。在緊張的教學中始終沒有忘記搞科學研究。可是,這裏沒有科學儀器,連一架顯微鏡也沒有,沒辦法繼續開展胚胎學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發現給他帶來了希望:在小鎮的舊貨攤上他們看到了一架舊顯微鏡,但要價太貴,當時他們夫妻倆掏盡了口袋還湊不足一半,又向別人借了一些還不夠,最後只好把他們的衣服拿去典當,好不容易纔買回這架舊顯微鏡。

有了顯微鏡,但沒有所需要的燈光照明,還是不能進行操作。他們只好把顯微鏡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記了寒冷在聚精會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當頭,汗流浹背即使汗水滴在視鏡上模糊了視線,或是風把一粒小沙子吹進了載物器,甚至佔據了整個視野……童第周仍然堅持攻關。一般說來,每一個試驗數據都要重複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複五、六次。然而,就在這簡陋的顯微鏡下,在這低矮的小土屋裏,童第周卻撰寫了一篇篇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震驚了國內外生物界的學者。

1973年,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童第周和他的夥伴們開始了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顯微鏡下,用比繡花針還細的玻璃注射針,把從鯽魚的卵細胞中取出來的遺傳因子,注射到金魚的受精卵中。金魚的卵還沒有小米粒大,做這樣的實驗該有多難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結果孵化出的幼魚中,有一條魚披着金色的鱗片,長着鯽魚那樣的單尾巴,說明鯽魚的遺傳基因,已經在金魚卵中發生了作用。這種魚因爲是童第周創造出起的,因此,人們叫它“童魚”。童第周的實驗成果,給生物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8年,童第周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雖已76歲高齡,卻以年輕人的朝氣投入了工作。他親手製定了科研項目規劃,繪製了美好的蘭圖。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學的講臺上,他突然眩暈,從此一病不起。他爲祖國科學事業的振興,實踐了他的誓言:“願效老牛,爲國捐軀!”

科學家的故事2

人們一提起奧林匹克,就會十分自然地聯想起一幅幅充滿希望、活力四射的圖景:聖火熊熊燃燒,五環旗迎風招展,和平鴿騰空而起,健兒們龍騰虎躍。奧林匹克意味着自強不息,剛健有爲,敢於行動,勇奪勝利;奧林匹克是變化而不是停滯,是運動而不是靜止。奧林匹克象徵着生命、青春和美麗。奧林匹克運動更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寶庫,從古代神話到現代科技,從體育運動到社會發展,它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奧林匹克運動也是一本難得的人生教科書,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奧運英雄,用自己活生生的榜樣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在逆境中奮起,怎樣光明磊落地拼搏,怎樣善待他人,怎樣健康愉快地生活。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熱血沸騰的迎接每一局奧運會。2008年,是令所有中國人最激動的一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人們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奧運做出了貢獻。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也想幹點兒什麼事,表示我心中的喜悅。大事幹不了,那我就鍛鍊鍛鍊身體吧!於是,我和媽媽,妹妹約定好了,從峨眉騎車到樂山,看誰能堅持下來。

似乎是剎那間,騎車的日子已經到了,我們準備了一些麪包,上路咯!剛開始,我們都很帶勁,精神煥發,神采高揚,邊唱歌邊悠閒的看着兩旁的景物。可是我們沒想到,困難在後頭等着呢。漸漸的,我們已經過了符溪鎮,收費站彷彿觸手可及。只要過了收費站,離樂山感覺近多了。我不覺得意起來,心想:真是小樣,有什麼好騎的呀!便像離弦的箭似的,迅速的向前賣力的騎去。

這時,我突然剎住了車,原來,一條望不到邊際的斜坡展示在我們面前。它好似一條龍向空中飛翔。我眼睛要看花了,渾身像散了架似的,真想放棄了,媽媽趕上來,她面對這個斜坡,沒有露出躲避困難的思想。她對我說:“雙雙,你要克服這個困難,困難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面對困難,不要去逃避它,要勇敢的去戰勝它,也不能氣餒,不然,這次來騎車,有什麼意義呢,對不對?假如你是一個奧運選手,正在參加馬拉松,你是放棄還是堅持?”媽媽說完了。

這時,我腦海裏有一個輕而有力的聲音說:“真的要放棄嗎?那麼,奧運選手們面對比這大得多的困難,他們又是怎麼克服的呢,加油吧!戰勝這個小小的困難!”我又突然想到我們國家的女子排球隊,她們不也是經歷一次次失敗,克服種種困難,但從不氣壘,仍奮鬥不息,纔有了今日的光輝嗎?我現在面對這樣一件小事卻退縮了,真是不應該!

於是,我奮力向前騎去。將媽媽與妹妹遠遠的甩在後面。不一會兒,我的腳漸漸痠痛起來,車輪也轉動得越來越慢,雙腳好象不聽我使喚似的,沉重得擡不起來。呼吸變得急促,眼看車就要停下,我幾乎要崩潰了。但我心中,一個堅定信念站了出來,那就是—戰勝困難很不容易,但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明日的光輝!事情彷彿明朗了許多,我在心中不停的鼓勵着,奧運精神是我唯一的支撐點。每一想到它,我就不會在累了。漸漸的,我的速度又快起來,幾次想休息都忍住了。只顧着向前衝。再美的風景也無心欣賞。

突然,我看到收費站了!整個世界的陽光彷彿都照耀在我的心頭,腳充滿了活力,急於發出下一次的進攻。這就是奧運魅力所在吧!經過三小時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樂山了!享受着柔和的春風,我深切感受到奧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它彷彿是一種精神,支撐着人們克服困難。現在,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奧運,在我心燃燒!

科學家的故事3

法國著名科學家居裏夫人曾經說:“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是啊,千年輪迴,已換人間無數,科學家們在歲月的風沙中,爲世界做出了數不勝數的奉獻,帶給了世界不可估量的好處,創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界。

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走進科學,走進科學家親身體驗的故事中,瞭解更多知識與道理,變成祖國那含苞欲放的科學之花,將來報效祖國,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吧!讓我們把現在的幻想與夢想在科學中的海洋中實現吧!

先說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幾位科學家的故事吧,愛因斯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名字吧,他就是個人們所說的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愛因斯坦就對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常常託着下巴想:“爲什麼雨會從天上掉下來?月亮爲什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等等問題。他在四五歲時,父親給他看了一個羅盤,他充滿了興趣,覺得指南針那奇異古怪的脾氣有趣極了。

歲月在指縫間悄悄流逝着,慢慢的愛因斯坦長大了。在1909年7月7日這個重要的日子裏,傳說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德伊希爾要到這裏來,親自給300個科學家頒發博士帽,得知這個消息的人都盛裝打扮,絡繹不絕而來,可愛因斯坦卻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裏穿着普通的衣服,頭戴草帽,低調的他差點兒被日內瓦大學趕走。在頒發學位證書和博士帽時,他還獲得了一個雅號———“戴草帽的博士”,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許多獎項,在1916年還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原理》這本書,偉大的愛因斯坦還十分謙虛,不愛慕虛榮,甚至死後還留遺囑,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墓碑不立紀念碑。

講完愛因斯坦的故事,再說說鼎鼎有名的“妙手神醫”華佗吧,華佗治病救命的故事數不勝數,他妙手回春的醫術舉世聞名,可醫術如此高明的華佗卻還如此謙虛,在中國民間故事中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讓人讚歎不已,可真是論語中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啊。華佗的醫術不僅僅高明,他還剛正不阿,處處爲百姓們着想,可正是因爲他不願光只爲一個人———曹操服務而被處死,至今徐州城內還保存着華佗墓呢!

讀完兩位科學家自己的親身經歷的故事,我深有感觸,在這兩個小小的故事蘊含着大大的道理,我們走在科學與學習的道路上,一定要虛心向人請教,不懂就問,更要善於思考,只有這樣,我們纔有機會取得成功。

科學家的故事4

數學、物理最重要,化學不可忽視

1959年2月15日,在玉泉路科大階梯教室錢學森給我們力學系學生作了“理論基礎課的重要性”的報告。他認爲數學、物理是最重要的,他也強調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部分,不可忽視。他認爲,如數理基礎好,搞一門新學科,只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夠了。例如他搞“工程控制論”就只用了一年左右,在學習數學時,他建議我們看一本蘇聯的數學新書“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 。在解決具體的力學問題時,錢學森強調實驗手段的重要。他說他年輕做研究生時,整天在實驗室裏度過。他認爲在解決力學問題時,只有小部分可以用理論解決,而大部分問題複雜,理論解決不了。在時間上,理論解決也慢。在實驗中測量及實驗技術很重要,主要儀器儀表,特別是電氣的測量特別重要。在測量中要做到穩定、可靠和準確。

此後,在自動化所四樓的階梯教室,他爲力學系58、59級同學教授了“星際航行概論”課。在五道口電影院,他給科大全體58級畢業生,講了如何寫畢業論文。在上述授課及報告中,他對我們年輕人提出了許多建議、勸告,現在我記得的有:

(1)不要過早結婚,以免被家務事拖累;

(2)要常查看地圖(例如,蘇美宇航發射場的位置);

(3)寫論文圖表要上墨;

(4)有效數字,要到計標尺的精度;

(5)在研究力學時要常用“無量綱化”方法。

科學家的故事5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衝破黑夜,但仍未能夠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夠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爲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範圍,贏得更多時間爲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爲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夠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爲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裏,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爲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科學家的故事6

張衡是中國古代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他發明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他還發明瞭“渾天儀”、“候風儀”等儀器。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學習過“數星星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張衡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一張竹牀上,仰着頭,呆呆地看着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先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齊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向睡不着,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着,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爲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着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之後,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衆,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

爲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景,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製“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裏,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之後,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日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並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能夠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僅有一百二十顆。”

之後,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罈子,四周鑄着八條龍,每條龍口裏含着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着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十分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並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經過自我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科學家的故事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的故事》,這裏所介紹的科學家可多了,有波意爾、戴維、伏特、侯光炯等等,而我最喜歡的要數居里夫人了。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她刻苦鑽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次試驗,發現了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現。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麼,什麼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爲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着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鬥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麼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的園地,最後終於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爲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我是多麼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科學的世界裏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祕密。而今,同居裏夫人對照,我真感到慚愧,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每當做數學題時,一旦碰到難一些的題目,就不願多動腦筋,一次做不出來,就渴望家長幫助,希望他們能幫我完成……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中的《居里夫人》,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鑽研,不怕困難。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峯。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爲祖國的科學事業奮鬥終身!是的,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必須從小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追求,去探索。居里夫人的身後灑下了許許多多的汗水和心血寶”,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以後,我想了很多很多。今後,我將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精神,在學習生活的道路上排除萬難,闊步前進。

科學家的故事8

在這個暑假,我看完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中有着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科學家有的是春秋時代的魯班,有的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還有的是東漢科學家張衡和等等許多的著名科學家。

讀了這麼多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有幾個故事令我銘記在心,這個故事是《從“班門弄斧”說起》,採石江邊一堆土,禮拜張寧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首詩是李白墓之後梅之渙寫了這首詩,魯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們稱他爲木工的開山鼻祖。

魯班他發明了鋸子,因爲我國考古學家近年來在山西藍田縣,武功縣發現西周時期銅鋸,早於魯班。因此有人認爲流傳多年的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不靠譜,但此說還沒有定論。

那時,木工的工具只有斧頭,魯班帶着徒弟,上山有斧頭砍樹,非常吃力,常常累的滿頭大汗,一次,他的手破了,鮮血流了出來。他一看,手不是被斧頭弄破的,卻是被野草刮破的。魯班想:野草怎麼這麼厲害呢?魯班一看,這葉子長長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魯班深受啓發,便在鐵片上做出許多小齒,發明了鋸……

還要有一個關於魯班的故事:小時候,魯班雕刻一隻鳳凰,結果雕出來的卻像一隻雞。後來,魯班不斷學習雕刻,手藝不斷提高,終於雕刻出了美麗的鳳凰,受到人們的讚揚。

魯班的敢於創新讓我汗顏,熟能生巧,天才也使於勤奮。只有努力才能勤能補拙。

科學家的.故事9

暑假裏,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裏面講述了很多中外科學家成功成才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

在現代數學史上,陳景潤的名字是與哥德巴赫猜想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他成功地證明了“1+2”這個我們現在看來很平常的問題。由於陳景潤的貢獻,人類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結果“1+1”僅有一步之遙了。爲了攻克這個難題,他在僅有6平方米的小屋裏堅持埋頭研究,經過無數個日夜、幾度寒暑的艱苦努力,終於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然而陳景潤付出的努力也是驚人的,他用掉的演算草稿紙可以裝滿幾個麻袋,也終於積勞成疾。後來雖然他身體不好,依然鍥而不捨地耕耘着。陳景潤在其他著名問題的研究上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陳景潤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做出那麼大的貢獻,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想想我們今天的生活環境,又是多麼優越啊!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學習,努力刻苦地學習,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爲祖國的騰飛做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10

今日,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終最終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既給我了知識,又教育了我,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鑽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着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能夠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後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忙。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後,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一看,被驚呆了。原先因爲牛頓忙於計算,錯把懷錶當成雞蛋放進鍋裏去煮了!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提議大家沒事時也讀讀這本《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11

上週,我讀了《科學家故事》,作者關於100名科學家的104個小故事。

對於這本書,我想從幾個方面講。從總體印象來講,這本書讓我看到了科學家們的勤奮,反對者的無情,作者的讚美,以及科學家的生活。

從人物來講,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愛迪生。我從他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的事感受到他惜時如金的品質;從他爲了發明而不顧身體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作者都爲之讚歎。

從章節來講,我感觸繁多。從道爾頓研究色盲、色弱,並發現自己是色盲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和細心;從人們把亞里士多德的科學著作捧爲信條,反對對信條不敬的人的事中,我感受到了人們的無知和無理。

當讀到布魯諾爲真理而被火刑燒死的時候,我的心沸騰了,有一種想把教會的人扔進火坑裏的衝動,同時也爲布魯諾的死感到可惜和無奈;當我讀到中國的楊振寧得到諾貝爾獎時,我不禁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

聯繫生活,生活中也有一些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比如說我們的老師,爲了我們而燃燒自己。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無私奉獻、惜時如金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我要學習這些精神,並帶動更多的人。

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讓我受用無窮。

科學家的故事12

在愉快的寒假中,我讀了一本由吳領輝主編的《科學家故事》,其中,牛頓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

短文主要寫的是:牛頓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讀小學時,除了數學還好外,其他幾門功課都不太好。但是,牛頓卻愛製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捧着一個用木頭做的水車架在水中。只聽見水車嘎嗒嘎嗒直響,不一會兒就轉了起來。這時,有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向他走了過來,對牛頓說:“你知道爲什麼水車會轉嗎?”牛頓愣住了,臉漲得通紅,不知說什麼。那個男孩得意地說:“不懂就不要瞎幹,笨木匠!”從這以後,牛頓並沒有氣餒,反而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了興趣,開始努力學習,成爲了班級裏的優秀學生,最後成爲了歷史的巨人。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認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度假村釣魚,我們坐着公交車來到了九溪,剛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度假村裏,一進門,一個大魚缸就展現在我的眼前,裏面還養着九條可愛的小金魚。我們又來到了魚塘,那裏的水彷彿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我拿起一條魚竿,在魚鉤上加一些麪粉團,把魚線拋入水中,等呀等,等呀等......水面上依然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動靜,我便對身旁的爸爸說:“爸爸,我們回去吧!釣魚一點也不好玩!”爸爸走到我身邊,說:“瑩瑩,釣魚就是考驗你的毅力。你一定要戰勝它!”經過我一次又一次的常識,我終於釣着了一條魚,我開心得彷彿是一朵美麗的鮮花。

以後,我做任何事都要耐心、有始有終,才能成功。

科學家的故事13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城。剛出生的時候,他長得非常可愛,父母在他身上寄予厚望。可沒多久,他們非常失望。

別人家孩子一歲就開始會說話了,可愛因斯坦到三歲是纔會“咿咿呀呀”簡單的語句。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爲“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爲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裏振動着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爲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爲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裏。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爲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爲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儘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裏,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爲“笨蛋”,“笨東西”,認爲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醜小鵝”變爲“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科學家的故事14

錢學森上交大學“火車頭”

1955年那次演講,他講述了他在師大附中的學習情況。他說“學校分文科和理工科,我在理工科學習。正課和選修課有大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非歐幾何;物理學用美國當時的大學一年級課本;還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工業化學;有些課用英文講,到了高二要學第二外語,設有德語、法語;倫理學課是由校長林礪儒先生教。此外,音樂、美術課學校也是重視的,我們的美術老師是國畫大師高希舜先生。畢業時考第二,在選擇大學志願時“可上清華也可上交大,當時清華剛建校,師資可能差些,就選擇了老資格的交大。交大畢業後,到美國留學,改學空氣動力學”。

錢學森上小學和中學時是在廠甸,住家是在東絨線衚衕。當時北京有兩個火車站,一個東站,一個西站,分別在前門的東西兩側。所以他能經常看到火車駛過。轟鳴的火車給錢學森巨大的震撼,這也是錢學森選擇交大機械系的原因。在55年那次報告會上,錢學森最後提高嗓音,用他那標準的北京話激動地說:“20世紀有兩位偉人,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列寧”。

科學家的故事15

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後終於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既給我了知識,又教育了我,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鑽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着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後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後,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一看,被驚呆了。原來因爲牛頓忙於計算,錯把懷錶當成雞蛋放進鍋裏去煮了!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沒事時也讀讀這本《科學家的故事》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