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科學家的故事(15篇)

科學家的故事(15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8.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學家的故事1

“這些科學家真偉大!他們實在有太多的優良品質了!這是我看了《科學家的故事》”所發出來的感嘆。

科學家的故事(15篇)

那是一天,我和媽媽在閒逛,走到了書店。一本花花綠綠封面的書像磁鐵一樣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幾個大男人威武的站立着。於是媽媽因發現我喜歡那書而買下來了。

“《科學家的故事》”我把書名讀了一遍,媽媽若有所思,對我說:“這書你要認真看,儘量領悟出科學家的精神……”我聽了,點了點頭。

回到家後,我認真仔細的坐在椅子上閱讀着這《科學家的故事》,我邊讀邊思考着。書中記載着54個科學家如何研究的故事。其中我對幾個科學家的行爲比較深刻。

牛頓,相信大家都聽過了吧?他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從小就沉默寡言,不愛說笑,整天醉心於科學研究。

有一次,牛頓宴請客人。飯菜準備好後,客人還沒來,牛頓就到實驗室裏去了。客人來後,卻不見牛頓出來,大家爲了不打擾他,於是自己吃完飯就悄悄離去了。牛頓猛然想起請客之事,馬上出去。看見飯菜吃完,自言自語地說:“我還以爲忘記請客了,原來我已經陪客人吃過了。”說完,又回去繼續研究了。但他卻忘記自己還沒吃過飯呢!

想起牛頓這樣認真的做實驗,做的那樣如癡如醉,我不禁羞愧萬分——每當我做作業時,寫着寫着,心總會被弟弟玩耍中的笑聲揪去,弄得作業總是寫得比別人用時間多。

另外,我還敬佩一些不貪戀財富,熱愛祖國的科學家。

像居里夫人等,她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鐳的提煉方法。可她沒有申請專利換取鉅額財富,而是毫無保留地公佈了這種提煉方法。她還說:“鐳不應該使某一個人發大財,而是屬於大家的!”

還有錢三強等,他在法國住了11年,發表的研究論文達40篇。這些驕人,優異的成績爲他贏得了地位與名譽。很多同窗好友都認爲錢三強會繼續留在法國,進一步攀上科學的高峯。然而,前三強並不這樣想,他惦念戰火中的祖國和在苦難中掙扎的親人。我想:他一定是認爲祖國母親永遠是自己的母親,所以要爲祖國母親獻出自己的一份綿力,爲祖國做貢獻。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爹親孃親不如祖國親了吧!

這一個個科學家是何等的偉大啊!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長大後像他們一樣爲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讓我這朵小小的花兒爲祖國增添光彩。

科學家的故事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科學家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篇名叫牛頓的文章最令我難忘。

美國著名詩人波普曾經寫過一首讚美牛頓的詩,詩是這樣寫的:

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隱藏在黑夜裏。

上帝說:“生一個牛頓吧!”

於是,一切都光明瞭。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過去,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還不能認識,由於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人們才把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認識清楚了。這首詩讚頌了牛頓的偉大功績,說明了他在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牛頓是 17 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是近代科學家的象徵。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對光學、數學、化學的研究,爲兩個多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定基礎。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只要現在勤奮學習,將來就會和牛頓一樣,爲祖國、社會作出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3

數學、物理最重要,化學不可忽視

1959年2月15日,在玉泉路科大階梯教室錢學森給我們力學系學生作了“理論基礎課的重要性”的報告。他認爲數學、物理是最重要的,他也強調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部分,不可忽視。他認爲,如數理基礎好,搞一門新學科,只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夠了。例如他搞“工程控制論”就只用了一年左右,在學習數學時,他建議我們看一本蘇聯的數學新書“數學,它的內容方法和意義” 。在解決具體的力學問題時,錢學森強調實驗手段的重要。他說他年輕做研究生時,整天在實驗室裏度過。他認爲在解決力學問題時,只有小部分可以用理論解決,而大部分問題複雜,理論解決不了。在時間上,理論解決也慢。在實驗中測量及實驗技術很重要,主要儀器儀表,特別是電氣的測量特別重要。在測量中要做到穩定、可靠和準確。

此後,在自動化所四樓的階梯教室,他爲力學系58、59級同學教授了“星際航行概論”課。在五道口電影院,他給科大全體58級畢業生,講了如何寫畢業論文。在上述授課及報告中,他對我們年輕人提出了許多建議、勸告,現在我記得的有:

(1)不要過早結婚,以免被家務事拖累;

(2)要常查看地圖(例如,蘇美宇航發射場的位置);

(3)寫論文圖表要上墨;

(4)有效數字,要到計標尺的精度;

(5)在研究力學時要常用“無量綱化”方法。

科學家的故事4

這本書是崔鍾雷寫的。裏面主要寫了達爾文、愛迪生、牛頓和李時珍。其中愛迪生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愛迪生只讀過3個月的書就輟學了。之後他就跟着媽媽自學。8歲時就去賣報賺錢。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結果燃起了火。司機把愛迪生耳朵打聾了。可愛迪生還是堅持賣報,繼續他的科學發明,其中,他發明電燈是用了1600多種材料,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讓他找到了適宜的燈絲。

愛迪生爲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的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5

20世紀初的法國,細菌學家卡默德和介蘭,試製成功了結核桿菌的人工疫苗,又稱卡介苗,使人類擁有了抵抗自己一個兇惡敵人——結核桿菌的強有力的武器,說起卡默德與介蘭的成功,這裏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還與一片矮玉米有關呢!

一個陽光和煦微風輕拂的金秋的下午,巴黎近郊的馬波泰農場上,場主馬波泰先生正在自己的一片玉米地旁轉悠。這時,前面來了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他們一邊走,一邊在討論着什麼。

“既然詹納在牛身上能取得種牛痘疫苗的成功,那麼,結核桿菌在其他動物身上接種,也應該是行得通的呀!可爲什麼我們在那兩頭公羊身上的實驗,就事與願違呢?”

“別急嘛!老兄,可能是我們分離提取的結核桿菌有問題。”

“也許吧,可我心裏總覺得理由不是很充分的。”

他們談談說說來到了農場主的面前。

只見面前乾燥的農田裏,長着一片又矮、穗兒又小的玉米。枯黃的葉子,在陽光下無精打采地低垂着。

“今年的收成,看來很不景氣呀!這玉米怎麼長得這樣不好,是缺乏肥料了嗎?”高個子搭訕着問農場主。

“不是的,先生。這種玉米引種到這兒已經十幾代了。有些退化了。”

農場主笑了笑說。

“喔——,你說什麼?”矮個子不無驚訝地問。

“退化了,種子不好。”農場主重複了一遍。

“有這等事?”高個子也來了興致。

只見那兩個人好像得到什麼寶貝似的,轉過身去。匆匆地走了。“種子退化,這又有什麼可稀奇的,真是少見多怪。”農場主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目送兩位遠去。

那一高一矮的兩位,就是卡默德與介蘭。他們由玉米的退化馬上聯想到:如果把毒性強烈的結核桿菌,一代一代地定向培育下去的話,它的毒性是否也會退化呢?而用這種退化了毒性的結核桿菌,再注射到人體中去,那不就可以既不傷人體,又能使人體產生免疫力了麼?

於是,他們化費整整13年時間,培育出了230代的馴服了的結核桿菌作爲人工疫菌,終於取得成功。爲了紀念功勳卓著的科學家卡默德與介蘭,人們便把這仲疫苗稱做“卡介苗”。

科學家的故事6

科學家的故事一書介紹了很多科學家的奮鬥故事。

有古代的科學家,更有現代的科學家。他們很多人的科學環境都很苦,生活都非常困難,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爲一名傑出的科學家。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社會,各種學習環境都很優越,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爲一名有用的人才。

科學家的故事7

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祕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後終於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既給我了知識,又教育了我,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鑽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着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後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後,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一看,被驚呆了。原來因爲牛頓忙於計算,錯把懷錶當成雞蛋放進鍋裏去煮了!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沒事時也讀讀這本《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8

張衡是中國古代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他發明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他還發明瞭“渾天儀”、“候風儀”等儀器。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學習過“數星星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張衡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一張竹牀上,仰着頭,呆呆地看着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先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齊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向睡不着,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着,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爲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着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之後,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衆,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

爲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景,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製“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裏,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之後,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日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並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能夠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僅有一百二十顆。”

之後,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罈子,四周鑄着八條龍,每條龍口裏含着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着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十分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並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經過自我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科學家的故事9

牛頓的爸爸扛着鋤頭,招呼着正在用蒲公英的莖條專心地吹着肥皂泡的兒子:“孩子,快去給豆苗鋤草吧,這麼大的人了,還像孩子一樣愛瞎胡鬧。”

“爸爸,您看這肥皂泡,在陽光下花花綠綠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

“這又有什麼稀奇的,肥皂泡原本就是這樣的。”

“不,這是有道理的,這說明陽光不只是一種顏色。”

“肥皂泡跟太陽光有什麼關係?誰不知道太陽光是白色的?別發神經病了,幹活去,孩子。”

“問題不這麼簡單,我要認真研究一下。”這個自小便有股子“牛勁”的牛頓,一旦遇到了疑惑,不弄個水落石出,是不肯輕易放手的。那年,他剛好從劍橋大學畢業,瀰漫於倫敦的一場大瘟疫,把他從首都趕回了故鄉。

第二天,天空濃然那麼晴朗,陽光依然那麼明媚。經過一夜的苦思冥想,當刺眼的陽光把牛頓從牀上弄醒時,他覺得自己一定要弄清楚這白色陽光的祕密。於是,他一骨碌翻身下牀,去收集一些必備的器具,開始了新的實驗。

在他收集的實驗器具中,數玻璃片最多了。因爲牛頓認爲:肥皂泡,只不過相當於一個個空心玻璃球而已,既然肥皂泡在陽光的照射下能呈現多種顏色,那麼,受光照的玻璃片上,不也應該看到那些顏色麼?

牛頓在窗前一邊吹肥皂泡,一邊拿着玻璃片到窗前細心觀察起來,可是,他一連換了數塊玻璃片,也沒有看到上面出現五彩繽紛的顏色。而陽光下的肥皂泡,卻仍然花花綠綠的。這到底是爲什麼呢?牛頓不斷地自問着。難道我的推斷錯了嗎?

正當牛頓有些不耐煩的時候,手中無意地拿到了一塊三棱形的玻璃,當把它對着陽光一晃動時,奇蹟在眼前出現了。那塊三棱形玻璃上,呈現出肥皂泡上類似的景觀。比起肥皂泡在陽光下閃爍不定的色彩來,三棱形玻璃上的色彩更穩定,而且分層分條呈現。牛頓急忙數了起來:“啊!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呢。那麼,就是說,陽光裏包含着七種顏色。”牛頓爲自己的新發現歡呼雀躍起來。可是,他馬上又進一步想到,白光既然可以色散成七色,那麼,把那七色的光匯聚在一起,不也一樣可以得到白光麼?

於是,他趕忙把一個凸透鏡放在三棱鏡片與白紙屏之間。立刻,他預期的效果出現了,經過三棱玻璃片分散的七色光又會聚了起來,白紙屏上明顯地呈現出了一條白色的光帶。

就這樣,牛頓從極普通的肥皂泡上,由於不懈地思索和探究,不斷地實驗,終於發現了光學物理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理--光的色散和聚合原理。

科學家的故事10

“科學家”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名字,有了他們,社會加快了前進的步伐,有了他們,人類擁有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寒假裏,我有幸讀到了《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的100個故事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裏面有惜時如金的科學家法布爾、牛頓;有勇敢、知難而進的科學家哥白尼、諾貝爾;謙遜而永不滿足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它向我展示了每個科學家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困難和挫折,並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勤奮。

記得書中有個故事叫“從‘朝三暮四’到專心致志”,主要講了法國的拉馬克,年輕的時候有很多夢想,當將軍、金融家、音樂家、醫生……然而,由於他朝三暮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都沒有成功。後來,他遇到了一位良師,讓他做生物學家。從此他就開始研究生物這門學科,漸漸的迷上了生物學。他用畢生的精力研究植物學,最早提出了生物進化論,被人們稱爲“拉馬克學說。”他的一生在貧窮和冷漠中度過,孜孜不倦地研究,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了科學,把個人的悲痛辛苦都置之度外。

我們很多人都像年輕時候的拉馬克一樣,有過很多夢想,但最終都沒有成功。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正如愛迪生所說的一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神童,必須通過後天的努力,靠着那顆不斷進取的心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才能成功。我們生活在發達的現代,各方面的資源都很充足。然而,我們好多時候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遇到問題的時候,想到最多的是如何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困難和挫折!

科學家是勤奮的;好學的;堅定的;勇敢的;惜時如金的……我們需要學習科學家們的優秀品質,讓我們在好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盡情地暢遊吧!

科學家的故事11

在我的四年小學生涯中,我讀過法布爾的《昆蟲記》,讀過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還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講述科學家故事的書——《科學家故事100個》。

《科學家故事100個》敘述了104個科學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個故事和最精彩的一個鏡頭。裏面講述了許多科學家,有好學、孜孜不倦的愛因斯坦,勤奮、惜時如金的愛迪生,還有勇敢、不迷信權威的哥白尼。但我最喜歡的是高斯的“墓碑上的正十七邊形”。

故事裏面講了高斯在19歲時,老師讓同學們做一道“星級題”,就是用圓規和直尺畫出一個正十七邊形。在兩千年間,沒有一個人做出來,高斯用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將這題做了出來。高斯交作業後,整個學校沸騰了!大約過了半天,“高斯”這個名字傳遍了整個德國。高斯畫出了正十七邊形這事告訴我們科學家是多麼堅持,不放棄。

讀完此書,我覺得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認真學習,努力讀書。科學家們已經給予了我們許多幫助,爲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像他們一樣,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爭取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們爲地球的明天更加美好努力吧!

科學家的故事12

在生活中,我們讀過無數的書,其中讓我深受啓發的就要數《科學家故事100個》了,它讓我i認識了許多科學巨人。

如多才多藝的科學家沈括,當上〝科學巨星〞的戴維,〝蒸汽大王〞瓦特……他們有的被名聲,權勢矇蔽了雙眼,有的爲了科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謙虛謹慎……但是他們都有着同一個特點---堅持不懈。

其中,我最佩服居里夫人,她是科學家中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鐳的母親。

她生活異常艱苦,住的是閣樓,冬冷夏熱。每頓吃飯只吃一丁點,每天通常只睡幾個小時。後來她生了個女兒,可忙到沒有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她帶進工作室餵養,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榮獲諾貝爾獎,可是居里在1906年被馬車撞*了,居里夫人在悲痛中繼續着兩個人的工作,在1910年又獲得了諾貝爾獎。她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長大後爲科學做貢獻吧!

科學家的故事13

大家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哈雷彗星?是偉大的科學家哈雷。是誰發明了地震儀?是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是誰寫出了醫學鉅著《本草綱目》?是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華羅庚。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在昆明西南聯大做過教授。

剛纔說過,華羅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因爲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就休學了,但是他仍不放棄對數學的渴望,每天都要看將近十個小時的數學書。後來,華羅庚不幸染病,終生殘疾。他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一邊幫媽媽打理店鋪,一邊勤奮的學習。終於,他成爲了一個精通數學的人,做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窮教授”。

華羅庚酷愛數學,無論工作到多晚,他總不會忘記看數學書,埋頭鑽研數學題目,常常鑽研到深夜。

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爺爺曾用過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他又對青少年一代寄託了莫大的希望,曾寫道:“發奮早爲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扞衛真理……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學習吧!

科學家的故事14

“科學”是多麼美好的字眼,又有多少人在追求它。我曾認爲“科學家”這頂桂冠戴在頭上,便擁有了金錢、地位、名譽……對科學家而言什麼是最寶貴的呢?直到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之後,才深受啓發,找到答案。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科學家們的辛勤努力以及獲得的成果,比如:“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牛頓、“進化論之父”達爾文、“中國克隆之父”童第周、“發明大王”愛迪生……在所以的科學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鐳的母親”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一生專注於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了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並兩度獲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國際科學最高獎,一次都難能可貴,兩次簡直不可思議!他們的實驗工作非常辛苦,冬冷夏熱,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每天穿着沾滿灰土、染着各種液體的工作服。煤煙和有毒氣體刺激着他們的眼睛和嗓子,使他們非常難受,但他們從不放棄,一年、兩年、三年,直到第四年,他們才發現了鐳和釙,換做是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這不正體現了他們刻苦鑽研、永不放棄的精神嗎?

在法國,一克鐳的價格是七十五萬法郎,七十五萬法郎相當於三百多萬人民幣,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商機,但居里夫人並沒有申請專利,而是毫無保留地公之於衆。她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多麼令人佩服!

爲什麼不同的人對成爲科學家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呢?反覆思索後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觀決定幸福觀,幸福觀決定科學觀,一個人怎樣看待幸福呢?有的人認爲自己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就是幸福;但也有的人認爲一生奉獻給大衆、奉獻給社會就是幸福。我想,我已找到居里夫人這樣做的原因!

看完《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我不僅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科學家,而且還懂得今後一生該怎樣度過。現在,我已立志:長大後成爲一個科學家,給人類做貢獻,用一生的年華在科學的大海里暢遊。

科學家的故事15

一、牛頓的故事

牛頓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很喜歡動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給他一隻狗和一隻貓,牛頓收到禮物非常高興,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的新朋友,爲了便於狗和貓出入房間,牛頓在門邊挖了兩個洞,一個大一個小,有人問他,你爲什麼要挖一大一小兩個洞呢,牛頓回答說:“狗從貓洞裏能過去嗎?”

牛頓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個月爸爸就去世了。兩歲時,媽媽又改嫁到鄰村。牛頓只好與外婆相依爲命。他從不亂花錢,唯一的愛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藝,把零用錢聚起來,買了鋸子、釘錘等一類工具,一放學就躲在房子裏敲敲打打。

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注。有一次煮雞蛋,心裏想着數學公式,竟誤把手錶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裏。還有一次,從早晨起就計算一個問題,中飯都忘了吃。當他感到肚子餓時,已暮色蒼茫。他步出書房,一陣清風,感到異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飯嗎?怎麼走到庭院中來了!於是他立即回頭,又走進了書房。當他看到桌上攤開的算稿時,又把吃飯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立即又伏案緊張地計算起來。

二、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小時候因爲家裏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藥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裏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菸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裏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藥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裏, 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 硫酸燒燬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製電燈, 爲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裏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着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爲將來的學業作準備。

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四、達爾文的故事

達爾文小的時候, 一次跟媽媽到花園裏爲小樹培土。媽媽說: “泥土是個寶,小樹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別小看這泥土, 是它長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們纔有奶喝, 纔有肉吃; 是它長出了小麥和棉花, 我們纔有飯吃, 纔有衣穿。泥土太寶貴了。”

達爾文問: “媽媽, 那泥土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不能呀! ”媽媽笑着說, “小狗是狗媽媽生的, 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

達爾文又問: “我是媽媽生的`, 媽媽是姥姥生的, 對嗎?”

“對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

媽媽答不上來了。她對達爾文說: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 你像小樹一樣快快長大吧, 這些謎等待你們去解開呢! ”

達爾文自幼喜歡花草樹木、鳥雀蟲魚。上學以後, 他仍然保持着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他騎馬、打獵、釣魚、採集礦石、捕捉昆蟲、鑽進樹林觀察鳥類的習性。對達爾文來說,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 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 達爾文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着緩慢的腳步, 突然一腳踩空, 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 達爾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頭腦還在思考。

五、焦耳的故事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着,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儘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哥哥又划着船來到羣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裏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裏塞滿了火藥,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裏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裏。

這時,天空濃雲密佈,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顧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錶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老師望着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爲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爲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六、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裏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着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

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裏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着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髮衝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裏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製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築物免遭雷擊。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

七、諾貝爾的故事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幹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

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xx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

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xx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八、貝爾的故事

電話的發明者叫貝爾。他原是蘇格蘭人,生於1847年。24歲時移居美國,不久加入美國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頓大學語言生理學的教授。一次,他企圖通過一根電報線來同時傳遞幾個信息。他的設想得到了妻子梅布爾。哈伯德與岳父的支持。梅布爾是聾子,以前是貝爾的學生。她父親較富有,爲女婿的科學試驗慷慨解囊,提供必要的經濟支持。

貝爾的不少朋友卻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發明家不以爲然。他心裏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絃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在實驗室裏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髮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誌着電話爲公衆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九、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有一次上手工課,他想做一隻小木凳。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爭先恐後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給了漂亮又嚴厲的女教師。愛因斯坦沒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滿頭大汗。女教師寬厚地望着這個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愛因斯坦交給女教師的是一個製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條凳腿還釘偏了。滿懷期望的女教師十分不滿地對全班同學說:“你們有誰見過這麼糟糕的凳子?”同學們竊笑着紛紛搖頭。老師又看了愛因斯坦一眼,生氣地說:“我想,世界上不會再有比這更壞的凳子了。”教室裏一陣鬨笑。

愛因斯坦臉上紅紅的,他走到老師面前,肯定地對老師說:“有,老師,還有比這更壞的凳子。”教室裏一下子靜下來,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愛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從書桌下拿出兩個更爲粗糙的木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製作的,剛纔交給老師的是第三個木板凳。雖然它並不使人滿意,可是比起前兩個總要強一些。”

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師向愛因斯坦親切又深思地點着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讚許的目光。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愛因斯坦的韌性,在他不滿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時候,他又再次投入製作。他一共製作了三個小板凳,最後的一個比前兩個要好一些。在製作小板凳的過程中,愛因斯坦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釋放自己的能量,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讓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

十、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於英國,由於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鐘錶店當學徒,後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瓦特將它修好後,看看他工作那麼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着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於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後,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瓦特沒有放棄,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裏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牀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