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教師讀書隨筆

教師讀書隨筆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讀書隨筆

教師讀書隨筆1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這是出自《飄》的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這一句話,激勵着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歲月裏沉浮的女主角——郝思嘉,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而這個被我品味數次的故事,也在這句結尾話的餘香中令人倍感回味。

郝思嘉,繼承了母親的嬌美與端莊的淑女儀態,同時也具有父親的北方粗獷。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令她頭一次體會到了命運的殘酷。讀完之後,我掩卷沉思。郝思嘉在經歷這一切之後,她是用什麼力量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呢?白瑞德離開她之時,她在文章末尾想準備用那個老法寶——暫時不去想那些,先做好準備迎接新的一天。這一點是郝思嘉的老法寶,不也正是我們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方法嗎?說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有太多太多。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些我們唯恐與之照面的惡魔,我們只有從自身心態調整去衝破這些挫折。不要害怕失敗,我告訴自己。要像思嘉那樣在重擔、在勞累、在天大的打擊前面依舊把下巴高高揚起,因爲生活仍在繼續,因爲明天的太陽依舊普照四方,因爲我們還享受陽光的恩惠——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轉過身去看看那輪紅日,我們並非只擁有腳下的黑影。

只要有明天,就還會有希望,您看那輪朝陽,黑夜之後,就是新生。

教師讀書隨筆2

三年來,餘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卻是入職學校以來最大收穫,頗爲感慨,請略陳陋見。

一、古文觀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選,古人蒙學課本,亦是爲學的入門讀物,餘而立之年後始讀,可作爲中國教育是人類歷史最大笑話的明證;

二、就文集佈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似取《左傳》傳義的宗旨與韓愈“闢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道宗旨也比較相符。蘇東坡雖曾稱譽韓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但這本是後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單就文采論,韓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蠟。

三、愚以爲,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餘音不絕,令吾輩後學讀其書,想見其爲人。文集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氣貫長虹,筆尖所及,沁人心扉。至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一樣,不必苛求。

四、文集優點許多,待諸君細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覺察,且鄙人以爲,多爲編者有意爲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士人自居,重傳統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爲先,因而對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不取;對崇尚清談之風的魏晉名士似有異議,故對魏晉一代的文章幾乎不取;編者是清代學者,似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觀影響,故宋代理學一脈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爲外族入主,對這些以士自居的學者是一件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傑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觀止”未免黯然失色。

五、縱觀歷朝歷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多偏鋒,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爲,或許中華禮貌歷經5000餘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英氣不足,老態有餘,全無漢唐氣象。從學術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重於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復興。

教師讀書隨筆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數學教學教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數學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裏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尋找數學問題,不斷求異創新,不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如何讓生活與數學“親密接觸”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一提“數學”二字,人們總是認爲數學最貼近我們的就是計算,卻忽略了數學起始於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作爲一名21世紀的數學教師,要自覺地關注學生的生活,密切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幫助他們接觸實際,瞭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在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上,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都會哪些數學知識?”學生們有的說:“我會從1數到100。”有的說:“我會做一些加減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還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離開數學?”老師的發問引起學生們的爭議。有的學生提出:“你做電梯不按數字能上、下樓嗎?”“買東西花錢時,不用數學能行嗎?”“你上學不看錶能知道幾點嗎?”“媽媽給你買了5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幾個,你不用數學知識去算一算,怎能知道還剩幾個?”……同學們,你一句我一句議論了起來。通過議論,從中發現到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圍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中間,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學數學就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激起了學生從小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級的孩子們養成了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來學習數學

既然數學源於生活,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聯繫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進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切感,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作爲教師要設計更多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踐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

1、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來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根據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方法。

例如,在講“前後”這一新課時,教師提問:“你們大家還記得前幾天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嗎?我們班的同學參加了低年級組的跑步比賽,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當時緊張又激烈的場面。”這時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參加學校運動會跑步比賽的一段錄像,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後教師把畫面定格在比賽開始不久,接着向學生提出問:“你通過觀看,知道當時誰跑在最前面嗎?誰跑在最後面嗎?”從而引出今天這節課所要研究的有關問題“前後”。這樣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再比如“認識物體”,先讓學生看一段錄像(家裏的各種傢俱、擺設),使學生初步感知各種幾何物體的樣子,然後再觀察、觸摸自己桌子上擺放的各種形體的學具,這樣從視覺到觸覺,從大物到小物,充分發揮各種感官的作用,在學生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礎上,再引入新課。這些都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強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果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從學生熟悉的景與物、人與事、學習與生活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在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情境。

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二)”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是一名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將口算卡片製成信件,請“郵遞員”將信件投到與口算卡片得數相同的信箱裏,再集體檢驗“小小郵遞員”送信的結果是否正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的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副郵遞員的姿態,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認爲該投的“信箱”裏。教師根據孩子們好動、好說、爭強好勝的特點,將枯燥的計算寓於教學遊戲中,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突出了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又例如,在教學“分類”這一課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休息日裏,你們喜不喜歡跟父母一起逛商場選東西呢?”“下面老師請同學門看一組照片,你們看一看這是什麼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麼擺放的呢?”教師出示照片(大商場各種物品擺放的幾組照片)讓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教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裏的物品是分類擺放的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分類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商場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購物環境,通過多媒體再現了商場物品分類擺放的優越性,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如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麼地方有“位置”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這些看來不算難的內容,如果不多加那麼一兩句話,學生就可能不會聯想到生活中還有那麼多的數學內容,也可能當拿到一張火車票時,不會有數學應用的意識,當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車票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個小學生(7歲左右)有了這種意識,當和父母一起乘車時,就會高高興興地手拿車票幫助父母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學生從小就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是多麼的必要。

三、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理解生活世界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帶着數學問題接觸生活實際,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加深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我曾向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問題:“你能說出爲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有的學生很快說出:因爲圓形的蓋子美觀。我適時引導他們:“能否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這個問題呢?”學生及時地聯繫所學過的知識去思考、交流。最後得出:因爲圓的直徑相等,圓形的蓋子翻起時,不怕掉下去這一結論。經常這樣指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問題,用數學的知識和頭腦去想生活中的現象。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源於現實並用於現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歸宿。人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重視挖掘教材與生活實際有聯繫的因素。教師要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去,從而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如學習了“分類”後,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來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書桌,讓整理好的學生來說一說他是按什麼進行分類整理的;學習了“生活空間”的前、後、左、右後,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座位的前、後、左、右分別是誰,學校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地方;學習了“統計”,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潔用具的數量、統計一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統計班裏學生是在那個季節出生的;在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後,有意識的帶領學生搞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每個孩子拿20角錢去菜市場買菜。在這次活動中,就有許多學生出現了不會算賬的想象,有的是口算不過關,有的是弄不清元、角的關係……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麼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

學生從活動中不僅理解、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能觀察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在解決中又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再開動腦筋加以完善解決,從而獲得應用的技能。

總之,要讓數學與生活“親密接觸”,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生活與數學密切聯繫起來,只有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促使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能較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使運用數學知識成爲每個學生的`本領。

教師讀書隨筆4

每一間能夠長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潛能,給孩子們空間、時光,讓孩子們在讀、寫、創中發揮潛能,展示潛能,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成長。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華麗誕生篇

偉大的名字總有它的分量,讓孩子參與到起班名中來,若干年後,也許孩子們不再記得自我曾是幾年幾班的,但他們必須記得他們取的這個偉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閱讀篇

朱老師在理解這個班級時,學生在課堂上坐沒坐相,學沒學樣,老師的問題剛拋出,底下就炸開了鍋,聲音都蓋過老師。朱老師於是開闢課前故事講壇,每一天5分鐘講故事,書是最好的鎮靜劑,5分鐘太少了,又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建立班級圖書館,讓閱讀豐富孩子們的人生閱歷。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師的班級經濟管理制度讓學生喜歡,讓學生爲之瘋狂。每個人能夠透過三科成績優秀、作業優秀、做好事等途徑來獲取資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偷懶,就會被罰款。學生每月還須支付椅子和課桌的“租金”。在運行的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學習,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經濟模擬遊戲給孩子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情趣,給孩子們確定了很多奮鬥目標。

二、糖果屋

1、從零開始,習慣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階段的孩子喜歡幻想,不如學習階段的浪漫期,這是他們最天真無邪的階段,務必給孩子度過的浪漫期,給孩子足夠的浪漫,進入精確期才能發展更快。

2、關注課前,習慣文化拔節而起。

課前一首歌,讓原先鈴響後的躁動減少了。

透過溫馨對話、溫情對視,讓孩子們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簡單的氛圍,讓他們享受詩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賞識激勵,習慣文化自我成長

課堂激勵評價也能夠成爲一種文化,它對學會的學習活動起着激勵、珍惜、改善、發展的作用。張老師在教學中實行課堂激勵機制,讓“賞識”發揮作用,而“激勵小賀卡”成爲了課堂中亮麗的風景線,每當孩子們表現好時,老師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給他們送上小賀卡,贈上一首屬於他們的小詩,而同學們會對獲得“激勵小賀卡”同學送上祝福:春天來嘍,春天來嘍,有一朵熱情的聰明花開了。卡片普通,詩歌卻滿含期盼,這份賞識給孩子們帶來去無窮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進行課堂激勵評價,讓課堂賞識教育成就習慣文化的養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長,採用激勵、賞識、表揚的手段,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規範之行,塑習慣之魂。

規矩並不是要讓孩子循規蹈矩,更重要的是要爲他們離開教室後的人生做準備。這就是我們締造完美教室的價值所在。

三、小螞蟻班

1、樸實詩歌,美麗邂逅

唐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用詩歌、晨誦見證他和孩子們的第一次會面。老師和孩子們在詩歌的國度中盡情遨遊,表達彼此相見的欣喜,第一次就、會面是那麼自然而和諧。孩子們因爲一節晨誦課喜歡上了唐老師,每一天的晨誦都是令人愉悅的。

2、活力兒歌,積澱文化

小螞蟻班班級名稱、班級精神、班級圖騰與班級口號的產生,每一個都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中產生的,比如,在班內舉行徵集“班級圖騰”的活動,小螞蟻們找來許多不一樣的螞蟻圖片,最後經過篩選,確定班級圖騰,孩子們投入熱情與智慧創造了屬於小螞蟻班的獨特班級面貌。

3、班級製造,張揚個性

唐老師把班級博客中的優秀習作製作成精美的班級報紙,當孩子們看到自我的習作變成鉛字都無比欣喜。朱老師還把班級博客公開,不但孩子們關注連家長也在關注着班級博客。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師又在班級博客上開闢了“班級故事”的版塊,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在校表現。班級博客成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交流平臺,讓我們看到了家校共育的完美。

4、溫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這是唐老師在一天工作之後寫下的一片博文:

第二天,天天的媽媽就在班級博客中留言:我平時對她很嚴格,爲了讓她的學習成績好一點,有時候就忍不住打她罵她,不再將對她的愛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透過一條條留言,唐老師和天天的媽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透過和天天的媽媽真誠溝通,天天的媽媽也慢慢改變了自我的教育方法,不再隨意打罵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學習,孩子好像慢慢有進步。晨誦和班博開啓了孩子的心扉,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獨一無二,使每一個孩子在教室裏都開出了屬於自我的豔麗的花。

看着這些“完美教室”的榜樣班級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級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石締造完美教師的總體目標,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營造出一個富有個性,並深得孩子們認同的班風學風,這些無疑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誰都想完美,但完美沒有一個終點,正如許新海博士所說“完美永遠是一種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做,就對了。”讓我們一齊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勵與共同行動下,期盼屬於自我的一次又一次慶典。

教師讀書隨筆5

讀一本好書,能夠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昇華。而我,也愛讀書,我這個好習慣來源於媽媽的培養,以前媽媽限定我每一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務必閱讀半小時的書,起初,我把它當作是一種任務似的在完成,到了之後,我把它看成是一種樂趣,媽媽不限定我讀什麼樣的書,只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都能夠讀。

要讀書,更要讀好書。我讀過中外名著、人文歷史、自然科學,傳記與未解之迷等等,如《嘉麗妹妹》、《簡?愛》、《小王子》、《領袖人物傳記》、《童年》……我都是如飢似渴地讀過好幾遍,有的歌頌了人間真愛,有的講述了家庭瑣事,還有中外禮貌與歷史未解之迷,金頂下的風景,那是緬甸;鄉村都市,那是仰光;紅寶石之鄉,那是抹谷;萬塔之城,那是蒲甘……

讀書要有好方法。只讀不思考沒用,只思考不讀也沒用,要用心去感悟,如果你認爲在短時間內多讀書是好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能夠說你已經成爲“爲讀而生存的傀儡了”!要把讀書當作是一種樂趣。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下我的讀書方法:我讀書從不拼速度,別人四天看完的書,我要七天看完,而那三天絕對不是消磨時間,用手指指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遇到我喜歡的詞和好句子都要多讀兩遍,每篇文章都要了解它的主要資料,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歌頌、讚揚的的誰。要給每篇文章提出問題,並自己解答,解答不了能夠詢問爸爸和媽媽,遇到不懂的詞語,就要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章的資料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樣記憶才更加深刻。

讀書,使我受益匪淺。

教師讀書隨筆6

幼年聽家父教過《古文觀止》中的幾篇文章。那時候,我對家父的講解聽不懂記不住,只知跟着念而已。其實是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過後便什麼都忘了。之後,等到年歲漸長,走上了工作崗位,我有暇再回過頭來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些文章經天緯地,氣壯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可是200餘篇,但卻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衆多賢哲的襟懷抱負。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着奇光異彩,閃耀着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捨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

我異常鍾愛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騰王閣序》,魏徵的《該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慮論》等等,由於經常讀,便逐漸地會背十來篇。這麼一來,我除了平時在家裏翻閱《古文觀止》以外,還能利用空餘帥司,隨時隨地進行背誦複習。我把這種背誦作爲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

我以爲,《古文觀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書。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至理名言,光華奪目,擲地有聲。雖寥寥可是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尤其是範老先生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早已被後人奉爲立身做人的萬世楷模。

總之,讀這本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我此刻雖已年過古稀,但有生之年,這本書是必須要繼續讀下去的,並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讀,爲的是從中學做人。學會在任何處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教師讀書隨筆7

在閱讀《教師專業成長》這本書以後,讓我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特別是書中關於“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介紹更是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論是實施策略還是具體措施中都重點提到了“自我反思”對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這將對我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影響體育教師發展的因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爲兩大類:一是外部因素,如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學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體育教師自身因素,如自我發展需要、教學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師自身因素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從專業發展角度看,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學者杜威這樣說過:“教師應當對實踐進行反思,將教學看作是一種反思性的學術實踐,通過反思實踐來改進教學,做‘反思型實踐者’”。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形象,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行爲表現,主動反思,做“反思型實踐者”,逐步推進自身專業發展。

反思是個體成熟之標誌。反思型教師不僅要具有課堂教學知識、技巧和技能,還要具有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的能力,以及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進行更廣闊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發展——再反思——再更新——再發展”這樣一個無限往復、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成長始終保持一種動態、開放、持續發展的狀態。

要想成爲反思型體育教師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簡單的過程,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提升,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知識、信念、行爲和各種視之爲當然的觀點,轉變那些不正確的假設、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爲,把反思的方法與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才能逐步邁向批判反思之門。首先,要將反思滲透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要進行全面具體的課前準備,並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進行計劃、安排、反饋、評價與調控,最後在課後對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總結課堂教學的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採取補救措施等。教師只有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對體育教學的系統反思,養成反思習慣,並使反思伴隨着體育教學活動的常規化而逐漸自動化,其次,要講究科學的反思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

第三,經常記錄並剖析“關鍵事件”,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突變事件的能力,促進教師的自身的發展。第四,要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因爲系統的理論分析可以幫助教師審視那些教學中的直覺判斷,幫助認識和理解自己的行爲和思想,而且還可以爲自己的實踐提供多種可能,增強陳述自己行爲的理論基礎。

要想成爲一名批判反思型體育教師,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過程中,把個人的教學活動、集體的經歷以及正規的理論、研究視爲同樣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斷的批判與反思中教師的教學纔會得到持續地發展。爲成爲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體育教師努力!

教師讀書隨筆8

我非常喜歡讀書,每次讀書時,書筆記總是要寫在書籤上,把書裏的意思,經過讀,變成感想,抄在書籤上。

還記的高爾基講過的一句名言: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可見,高爾基也是一爲愛讀書的人。

我讀過一本叫《想變成人的猴子》的書,作者是楊紅櫻,這本書裏含有兩層意義:第一層,這隻猴子異想天開,一心想變成人。笑貓再三勸告,可猴子不聽勸言,鬧出接二連三的笑話。第三層含義就是,楊紅櫻作爲童心的兒童讀物編輯和兒童刊物主編。這本書中她把笑貓比喻成家長,把猴子比喻成我們自己,就像無知的猴子一樣,我們如果異想天開,不好好學習一心想着怎樣長大以後有一番大作爲。而家長不斷地勸我們走出幻想,可我們不聽,反而越陷越深。其後果不堪設想。

在猶太人那裏,每當孩子過週歲生日時,猶太人家庭就會舉行這樣的儀式:母親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種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知識是甜的,讀書是甜的!

書是甜的,當你聚精會神地讀書時,你就會感到知識像蜜糖一樣流進你的心懷。合上書,你會無比滿足地回味剛纔流進你心中的那些知識。

書是甜的,快翻開你的書,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去嘗一嘗書的蜜糖吧。

教師讀書隨筆9

作爲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與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爲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啓發與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與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與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與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與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纔可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與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纔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與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說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爲一名名師。

教師讀書隨筆10

1、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2、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3、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4、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5、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6、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爲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7、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8、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10、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11、爲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12、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爲讀寫無誤的人。

13、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14、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15、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教師讀書隨筆11

寒假裏,我拜讀了《教育與美好生活》。看了書之後,引起了我的深思。

羅素,一個20世紀享譽世界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對教育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經驗均濃縮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

羅素說,有些品性只能爲具有某些特點的人羣所擁有,還有一些品行則應爲所有人所具備。我們不能着眼於讓每個人都具有詩人氣質來構築我們的教育。以下4種特徵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們中國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們總是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要求所有學生達到教育的所有目標。這便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也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一直處在學業無法優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見,有多少三四歲的孩子因爲鋼琴熱的不斷升溫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趕到了鋼琴上。有多少滿臉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後的家長。“求全心理”已成爲中國教師和家長(其實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無法擺脫的“隱痛”,這裏面既有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中國傳統文化留下的痕跡。

羅素說,兒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滿期盼的,他總是指向將來的可能目標。這是促使兒童上進的動力之一。但是,如果總告訴兒童將來會比過去更糟,這不啻會令兒童的生命之源乾涸。

我們不是經常這樣來嚇唬我們的孩子嗎?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學;你現在這個樣子,長大隻有去擦皮鞋。這就是我們爲孩子描述的未來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繪和啓發,我們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時,又暗示給了孩子們一些什麼?我們經常斥責年輕一代冷漠自私,甚至還常常感嘆孩子們的早熟與叛逆。可我們想過沒有,這些觀念的始作俑者是誰?在這汲汲於功名利祿而無濟世之心的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除了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恐懼之外,還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羅素說,對於一個快樂的兒童,激發豪爽慷慨的性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一個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着的孩子,他自然會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

“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這真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提醒!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是更習慣於通過訓斥與懲罰來讓孩子記住美德嗎?罰跑步,罰寫作業,罰站……想起來我們是多麼的愚蠢啊!我們越是希望孩子們能熱愛的東西,我們越要把它們作爲懲罰的手段。我們爲什麼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爲反而會使孩子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呢?羅素還有一句名言:懲罰應該是你希望過失者感到厭惡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歡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實施教育的我們往往是多麼的荒謬啊!

當懲罰充斥着我們的教育,甚至成爲教育的主要表現方式的時候(事實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經常讓我們的教師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這個怪圈),孩子們會離“幸福和健康的體驗”越來越遠,而我們教育的內在的成功也就離“幸福與健康”越來越遠了。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要給予兒童豐富而充實的精神生活。讓學生擁有幸福和健康的體驗,是教育改革所要關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目標。

我們還必須承認:沒有幸福體驗的教育,也許能夠培養出高分的學生,但絕對培養不出能夠讓幸福良性循環的人生。

教師讀書隨筆12

假期裏我拜讀了《教育與美好生活》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引起了我的深思。

對於一個快樂的兒童,激發豪爽慷慨的性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一個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着的孩子,他自然會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羅素

這段話讓我有諸多感慨,幸福是什麼?幸福在於自我滿足,在於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學生的幸福在於教師給學生一片自主發展的土壤,從內心感到滿足,幸福。

作爲教書育人者,我們不能苛求學生千人一面,要用心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儘可能幫助他,給他們一片自主發展的土壤,爲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

流淌潺潺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碩果累累的果園裏,芳香四溢的花園中,……多麼富有詩意的地方,多麼激發靈感的地方,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精心選用的 “課堂”。我也向往這樣的課堂,假如我也能每天帶着我的學生徜徉在那種“課堂”,那麼,我和我的學生將會品得出愉悅的滋味。

善待每一個兒童,發揮每個兒童的優點,讓他們自豪地說:“我是最棒的!”其實,我們沒有必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成績上都拿滿分,但我們可以給學生播種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愉悅。

其實真實、平凡的課堂,作爲教育只要動一番腦筋,努力讓孩子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打開他們愉悅的源泉,讓他們在感到自尊的前提下自願創造勞動,那麼這愉悅的滋味將一直陪伴孩子們成長。

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能讓孩子經常感覺到新鮮、興奮。那麼引人入勝的中隊活動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緒的波瀾,因爲自主、自信、自強而使學習生活充滿神奇的魅力,進而辨得出心跳的節律。

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選擇,怎會不從學校飛向自己生命的夢想?怎麼不會辨得出心跳的節律呢?

看到孩子們收穫成功幸福的笑臉,我會欣慰,似乎看到一朵朵向着陽光綻放的花朵,聽到他們花開的聲音!

“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這真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提醒!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是更習慣於通過訓斥與懲罰來讓孩子記住美德嗎?想起來我們是多麼的愚蠢啊!我們越是希望孩子們能熱愛的東西,我們越要把它們作爲懲罰的手段。我們爲什麼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爲反而會使孩子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呢?羅素還有一句名言:懲罰應該是你希望過失者感到厭惡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歡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實施教育的我們往往是多麼的荒謬啊!

其實懲罰也是需要藝術的。記得我剛走上講臺時,作爲一名年輕老師,對班上調皮的學生十分頭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後,也不見有什麼效果。無意之間,我看到了的一篇文章《爲這樣的 “懲罰”叫好》,心中不禁一亮。文中講到5條罰於教育之中的“懲罰”方式:

①作業不按時完成者,第二天晨會課上罰講一個3分鐘的古人勤學的小故事。

②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課後進辦公室讀5遍《我的戰友邱少雲》,回家寫一點讀後感,第二天張貼在教室黑板報上。

③相互打罵者,罰整理對方的書包。

④自身衛生缺乏,隨地亂扔者罰在校園內撿紙屑。

⑤作業字跡潦草者罰回家臨一頁帖。

看完上述文字之後,我感慨很多: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上面的幾個教育辦法,不僅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過失,也知道不遵守紀律或不完成作業會受到“制裁”,更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教育,從而讓學生明白該把自己管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正在成長的學生。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吃一塹,長一智”,犯錯誤是人在成長中走向成熟中的表現。懲罰不是教育的目的,帶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師愛學生,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念,而應該根據個體差異,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事實證明,我採用了以上措施,對那些調皮的學生的教育非常明顯。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教師的成就和自豪。

盧梭說過:“我們不能爲了懲罰學生而懲罰學生,應該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爲的自然結果。”新課程主張“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但是小學生,大多數自控力不強,不能準確辨別是非,一旦犯了錯誤,教師運用的方式是怎樣呢?現代教育呼喚更藝術的“懲罰”,於潛移默化中巧妙地引導和改變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們要追求良藥"甜"口.這就是一個懲罰的藝術。

教師讀書隨筆13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得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得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爲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與兒子同讀一本書,並與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閱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特別是開學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開啓快樂教室》,我更加覺得孩子們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形成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教師要愛讀書,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課餘這寶貴的讀書時間,與學生一起走進閱讀世界。對於讀書我覺得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與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數學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與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爲我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與瞭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據瞭解,《小學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爲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爲“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啓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爲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數學教師》爲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如今,做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

教師讀書隨筆14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與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啓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啓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與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與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與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教師讀書隨筆15

好的書,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光芒會一直都在。

當我拿到這本書首先了解fVR(自由自主閱讀),看了一個又一個研究案例,這本書讓我欣喜一口氣讀了十幾頁,讀着讀着時間到了22:40分,卻沒有一點睡意,在以前看書中從來沒有,真的很棒!充滿了對此書的渴望。從最初的理解fVR就是我們有書讀,可以自由讀的理解,到最後自由自主閱讀讓我清晰的認識到它是一個高能力的讀書人才具有的,我需要一步一步攀登。

在此書中很好了解了校內fVR,其實在沒有閱讀此書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並且很好做到了持續默讀,在每個週三晚上進行師生共讀,但讀了此書後,又讓開闊了眼界,持續默讀安排在同一時間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會增加,(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更多更好的圖書資源)這時來了及時雨在六合公益的支持下我們逐步做到自己選擇閱讀,廣泛閱讀。每當學生吃過飯後,他們會走進教室拿起一本自己心愛的書,徘徊在長廊、葫蘆架下、魚池旁、或靜靜坐在長椅上,甚至蹲在垃圾桶旁,我班孩子見了慕校長還向推薦書呢!由於我們重視了閱讀,六合公益又爲孩子們的閱讀插上了翅膀。我覺得老師變了,孩子變了,無形中我們進步了,閱讀的力量真是無窮大。

爲了讓孩子更好的閱讀,作爲老師的我在閱讀本書是,特別注重了第二章節的閱讀方法的學習,學習完之後我在行動的有,樹立典範、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直接鼓勵、(現在你們的閱讀已經超過老師了,老師要加把勁了!有點空閒時間,我就在我們班的書架前閱讀,作用很大)還有在家長會上我們鼓勵家長和我們一起閱讀做孩子讀書的夥伴。準備做的有:在班級要進行共同朗讀一本書,課前5分鐘。還有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閱讀可以提升寫作能力,教孩子寫作文是語文教師的痛處,在習作教學中,我也是很用心給孩子們指導寫作方法,很費勁但作用不大,到寫時,還是愁眉不展,我很苦惱。《閱讀的力量》給了我很好的答案。因爲閱讀,學生潛意識地吸收或學會許多寫作手法,而且自動地、本能地將它們使用出來。閱讀好的人寫出的東西幾乎都在可接受的程度,要想寫得不好都很難。寫作讓人聰明,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徹底,並且解決問題。當你遇到問題時,你將問題寫下來,至少一部分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有時甚至整個問題都不見了。讓我更加確定要讓自己在閱讀後堅持寫作,也要讓孩子們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後適當增加寫作量。

環境限制了孩子的閱讀,我在55頁批下了孩子們、老師們、感謝六合公益、孟素琴老師、慕志偉校長、崔要娟主任把我們拉上了閱讀之路!在書中介紹圖書館對孩子的閱讀影響非常大,對我的觸動比較大,在64頁我批下了希望我們超化鎮中心小學將來在六合公益的幫助下也會有一高質量的圖書館!期待!期待!現在走向閱讀之路的我是在播種,相信將來閱讀會送給我花朵和果實。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