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1

諸葛亮在很小的時候雙親就去世了,所以他跟着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在一起生活。諸葛亮在讀書的時候,結識了司馬徽,黃承彥以及龐統等名士。由於諸名士的宣傳,諸葛亮的名氣漸漸的傳開了。後來司馬徽在遇見劉備之後,就將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多次登門求見,三次之後諸葛亮終於出山。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

在遇見了劉備之後,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的震世之策,且分析了中原局勢。後來劉備就按照諸葛亮的分析,得到了荊州。當此之時,北方的曹操勢力最大,劉備兵馬總共纔有五萬多人馬,東邊的孫權實力居中。爲了抗衡曹操實現自己三分天下的籌劃,諸葛亮南下東吳舌戰羣儒,聯手孫權,在赤壁和曹操發生了世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劉備的實力得到增強,因此在諸葛亮的籌劃之下,劉備出兵川蜀,一舉奪得了川蜀大片土地。劉備稱帝,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輔佐劉備。後劉備去世,諸葛亮依舊毫無二心,兢兢業業。在劉禪當權期間,諸葛亮爲了穩定川蜀地區,出兵平定了孟獲等少數民族地區,六出祁山。

諸葛亮是歷史公認的智慧學者,其才能不得不讓人驚歎,若出生在現代,必定也是一代風雲人物!但他畢竟是人,不是神。在某些時候某些方面也會略輸於人。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的就是這麼個事。

有一次,諸葛亮到東吳做客,便爲孫權設計了一座報恩寺塔。明裏是爲東吳考慮,其實是爲了看東吳笑話,笑東吳沒有人才。諸葛亮出的題目怎麼可能很簡單?其重量和高度就很有難度。這可急壞了孫權。好不容易找到了能人冶匠,但卻缺少造塔頂銅葫蘆的人。孫權頓時感覺整個世界都不好了。急忙發招賢榜,希望有能人異士助他。

可憐的是過了一個月,依舊無人揭榜。樂的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晃悠,興奮地搖着鵝毛扇。話說有三個擺小攤的的皮匠,因長得不好看,還沒文化,便被人稱爲“臭皮匠”。別看他們如此不起眼,但他們有強烈的愛國心。他們聽說諸葛亮想用造塔來尋東吳開心,便憤然不已。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照着剪鞋樣的辦法,剪出了葫蘆的模樣,又經過一系列操作,終於澆出了葫蘆的模型。諸葛亮聽說銅葫蘆的模樣做成了,知道自己失策了,立馬向孫權請辭,離開了東吳。

可見,諸葛亮真不是萬能的主,三個毫不起眼的臭皮匠也能合力破解諸葛亮的智慧,以至於最後諸葛亮也只能悻悻回去。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2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爲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裏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裏。這一着,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

“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有絲毫聯繫的,“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第“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