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散文集《瓦爾登湖》讀後感300字10篇

散文集《瓦爾登湖》讀後感300字10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是抒發作文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散文集《瓦爾登湖》讀後感3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散文集《瓦爾登湖》讀後感300字10篇

1845年,亨利·戴維·梭羅拿了一柄斧頭,一個人走到瓦爾登湖畔,砍樹伐木,蓋起了一間小木屋。在自己親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聽、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爲師而又非遺世獨立,現實、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時時在他心頭交織升騰。兩年的獨居時光給了他很多,付諸文字,便有了我案頭的這本靜靜的書——《瓦爾登湖》。

瑞士的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瓦爾登湖》正是一個纖塵不染的心靈境界。它靜,太靜了。只有在紅日斜墜的黃昏以後,平靜躁動,心清神澈。

看着這本綠色封皮的《瓦爾登湖》,眼晴似乎透過這層綠的書皮,已經看到了湖畔翠綠的森林和那碧波盪漾的湖水。湖邊有一間精緻的小屋。一切都安靜極了。心靈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滌了一遍,也變得安靜,恬淡了。而到萬賴俱靜之時,心便爲之神往了。正如徐遲先所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泌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賴俱靜之時,我更爲之神往了。的確,在讀這本書時心靈會逐漸寂靜不來,在慢慢的嚼讀中,你逐漸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實際上《瓦爾登湖》裏的瓦爾登湖是另一個世外桃源,在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無論什麼,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長的樂土。

梭羅竭力描述了瓦爾登湖不同於世俗的美麗,歌頌那一種與世隔絕的安寧。他試圖讓大家相信,瓦爾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寧靜和溫暖。

然而,我作爲一個讀者,卻明顯地感覺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種真實,那就是:他的心靈並沒有真正安放在這片深邃的藍色裏。這兒不是他的家,而是一個躲風避雨的涼亭。瓦爾登湖的水融化了潔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陽光,卻並沒有化開這顆對現實世界充滿了憤怒和失望的心。

梭羅和他的思想,是瓦爾登湖來自遠方的真摯的朋友。瓦爾登湖於梭羅而言,是一種深刻的思索,無奈的超脫。正如一個企業家從高空跌落時,離開家而躲進了月亮湖。睡不着覺的時候,躺在草地上數星星,一顆,兩顆……而梭羅着數着。

《瓦爾登湖》很顯然是值得欣賞的一本書,但是讀這本書需要的不僅僅是上面的讀書精神。我看瓦爾登湖僅僅是因爲書上的一句話:“人與自然的心靈經典,自然與人的和諧共鳴”然而當我漫無目的分看完第一章時,腦子裏也是茫然無知,因爲這本是真的太濃縮,難度,艱深,甚至是不知所云。

所以也就被我束之高閣了,然後當大家再次把這本書提出來時,我才發現他還挺出名的,然後我就決定無論如何我要把它讀一遍,看看到底爲什麼它被奉爲經典。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上面有一章談練習,我覺得用在讀書上也是合適的。它把練習分爲三個相嵌的園,最裏面的是舒適區,在這個區域讀書完全是一種放鬆,是一種無意識的閱讀,然後最外面是恐慌區,這個區域的讀,對個人來說可以稱之爲天書區,完全看不懂。

然後中間就是學習區,這個區用梭羅的話說就是:“好的閱讀像田徑運動,也是需要訓練的,人們需要窮畢生精力。”“真正的好書不會像奢侈品那樣麻醉我們,讓我們的思辯能力昏然睡去,而是需要我們踮起腳尖去拜讀,需要我們將最敏銳和清醒的晨光奉獻給它。”

一直以爲《瓦爾登湖》是一本單純描寫湖畔風景的書,打開來澄澈的湖水便會鋪面而來,有早晨的鳥鳴、花香、有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碎、斑駁的陽光。

終於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它,欣然借出,看封面鬱郁的森林,靜謐的湖水,深藍色的月夜——咦?陽光和花香呢?怎麼會用這麼深沉的色調?這樣安靜的氛圍,仿若一個哲人靜夜無人時的沉思。

一本薄薄的書,看了兩個多月,終於體味到一位詩人所說的《瓦爾登湖》只能在心靈沉靜時閱讀的真諦。其中的思想包羅萬象,不僅描述了梭羅在高港山上魯賓遜式的自我隔離生活,亦曲折的表達了對當局的抨擊及對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特別看法。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以最樸素,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生活方式,在粗糙的環境中,卻有着最高雅、精緻的思想。他遠離人羣,遠離俗世紛擾,自己築屋、種豆、捕魚。曾經因爲逃離紛擾太過徹底,拒絕作爲聯邦納稅人的光榮而被捕入獄,這也算是梭羅和政治最親密的一次接觸。

體味梭羅書中的哲學市場思想是一種辛苦而有益的心靈體操,初始時有疲累、乏味的感覺,看多了卻如飲甘露,芬芳而清冽。他反對頻繁的商業活動,樂於徜徉於古代詩人荷馬的世界中。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着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說:“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爲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裏,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瓦爾登湖》又是屬於現時代的。

由此,《瓦爾登湖》在閱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瓦爾登湖》的文字是晦澀的,讓我們不得不懷疑作者是否有意在炫耀其文字功底;《瓦爾登湖》的文字又是淺顯的,只要我們足夠安靜地去閱讀和體會,只要我們能夠放下世俗的偏見。

"我已經發現了,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形接近。"是的,即便是我們有幸身處瓦爾登湖邊,而心靈卻遠在千里之外,也很難感受到瓦爾登湖的美,也很難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實際上,我們並不一定要真的理解作者的心意,就像作者所言,"我願意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並堅持他自己的合適方式,而不要採用他父親的,或母親的,或鄰居的方式。",文章本不是說教,而是作者生命感悟的分享。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努力地探索生命的意義,而每個人探索的過程並無一致,因而結果也是各不相同的,也只有這樣,纔會有每一個人的別樣的人生。

《瓦爾登湖》是作者戴維·梭羅獨居於瓦爾登湖,遠離塵囂,想於大自然的安謐中尋找本真,質樸的生活狀態,一種更具詩意的生活。或許這次選讀這本書,是希望我們體會到作者深入思考,並尋找本真的心路歷程,感受來着大自然的力量,並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瓦爾登湖》。

本書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期間所經歷的一切,與周圍農夫、鄰里相處,去親身經歷周圍的一切,與周圍動物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對自由的渴望。作者在瓦爾登湖居住的兩年期間,見證了瓦爾登湖的春夏秋冬更替,見證了屬於瓦爾登湖的魅力。作者以自身經歷展開敘述,寫了自己境界的.昇華,願意將自己的個人生活與大衆分享,自己的主張即迴歸自然。

在我們看來,《瓦爾登湖》一本嚮往平靜的大自然,是內心的嚮導。其實這個瓦爾登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居之地,而是可以讓精神超凡脫俗的出塵之所,是慰藉心靈的地方。讀這本書或許可使我們在這浮世中釋放安靜的靈魂,減輕焦慮。這或許是“採菊東籬下”的悠然,願我們在大學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瓦爾登湖》一書記錄了梭羅獨居在瓦爾登湖畔兩年間的情形,鉅細無遺的記錄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建造木屋、開荒種地、自給自足的點點滴滴。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用與衆不同的眼光進行深入的思考。作者在書中變現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值得我們思考。

這本艱澀難懂的哲學鉅著初讀起來也許不知所云,就像序裏所說:這是寂寞的人在寂寞的時候才能讀的書,心不能靜,必然不知所云。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淺閱讀成爲一種時尚,很少有人會再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所以這樣一本書即使看不懂,只要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也能磨練人的心性。就像在這浮華世界裏的一杯香茗,讓人放慢腳步,放鬆急躁的心靈,重新體味生活中該有的那份寧靜。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精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的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我們的生活本該就這麼簡單。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帶給了我看世界的一個新的角度。後來的我開始留意自然,在自然裏找到了最純潔美好的樂趣。

梭羅的歸隱跟陶淵明不同,跟我國古代的多數名人逸士不同。並非因爲厭惡官場,也不是出於對污濁世事的失望才選擇隱居湖畔。他的歸隱,讓我想起黑塞筆下的樹:“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由於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士,而像一些偉大而落落寡合的人物。”這一段話,恰能和很好地描述梭羅。

他獨身於林間,每日與壯美的事物爲伴,思考人生的的意義。他曾考上過哈佛大學,曾開過鉛筆廠。可是已經成功了的事,他就不想再做下去。我想他對這個世界並沒有太多的不滿,僅僅是想要體驗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人只要活着,就生存在體驗的海洋,無以逃遁。

當你習慣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你就不會感到寂寞。你會很留意身邊的小事,仔細觀察,而不是覺得只有聲色的盛宴才能帶給你歡愉。“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孤獨更好的同伴了。側身於人羣之中,大概比獨處室內更爲寂寞。這樣一來,反而覺得社交生活逃過與擁擠了。我們生活的太擁擠,互相干擾,彼此牽絆,已經缺乏敬意了。”

我想象着,每日與大海爲伴,聽潮漲潮落,看雲起雲歸,一個人孤獨地生活。

傳世的經典總是等待時間下了判決才被人們認可,然後媚俗作態地去追捧。

和大多數傳世之作一樣,梭羅的瓦爾登在出版的當時遭遇冷遇,甚至譏評。甚至在它終成世界名著後他仍然像瓦爾登湖一樣在靜靜等候偶爾的寂寞訪客的光顧。譯者徐遲先生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

大多數人看不到一本大部分在讚美自然的獨居日記有什麼實際價值,它既不能告訴人們如何獲取更大的財富,也不能給沒有目標的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這恰恰是梭羅的意圖,他不希望所有人在看了瓦爾登後過同他一樣的生活,他珍惜生活的豐富和多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拒絕因襲父輩的生活方式,過着沒有感官的生活。

他也不急於去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哲學命題,讓學術界爭論不休,這些都離題萬里。正如他在《瓦爾登湖》的結語所言:我寧願獨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話,和宇宙的建設者結伴同行,也不願混在盛裝打扮的人羣中招搖過市,我不願生活在這躁動不安,神經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19世紀,我寧可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