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考驗下,沉積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而一個民族長遠發展的前提就是民族精神能夠傳承下去,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1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發展,不僅取決於經濟、科技發展水平,而且取決於民族的綜合素質。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

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中華民族精神作爲中華文化的精髓。具有凝集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加緊一各種手段和方式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面對這種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弘揚的培育民族精神顯得更爲重要和迫切。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1、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2、中華民族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各民族的整體狀態和精神風貌,凝聚了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燦爛精神火炬

3、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精神力量

4、當代世界面對各種文化相互交織激盪的現狀,爲使全國各族人民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高舉民族精神的火炬

5、現實意義: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2

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現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民族性。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具有更爲廣大羣衆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

能夠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地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範。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根,是一塊永不磨蝕的“胎記”。

爲什麼要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因爲現在的人大都唯利是圖,美醜不分,欺師滅祖,見利忘義,不忠不孝之徒。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也是有着一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許許多多的創造與發明,正是彰顯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更充滿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因此需要人們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再繼續創新的同時,把這些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今天,青少年學習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 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命運。 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爲廣大未成年人瞭解世界、 開闊視野提供了有利條件。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第2張

與此同時, 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鬥爭也日趨尖銳和複雜, 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們進行思想文化滲透, 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不能低估。

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 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闢了新的渠道, 但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因此,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迫在眉睫。

而中華傳統美德正是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 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 青少年對起碼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 因此極需要告訴你們我們的傳統美德是什麼, 告訴你們過去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傳統美德, 又是在這種傳統美德的哺育下發展壯大起來的; 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更需要將這些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學習傳統美德是我們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需要, 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戰略措施,是一項利在當代, 功在千秋的宏基偉業!

如何正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伴隨着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故事、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多地吸引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華文化正越來越多地爲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在國內,“國學熱”“儒學熱”熱度不減,傳統文化地位日顯,聲望日重。同時,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也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認識傾向。

一些論者在處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關係時,擱置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甚至在理論闡釋中夾帶文化復古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觀點。

他們將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弘揚傳統文化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題,認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行不通了,纔會代之以傳統文化的隆重出場,認爲弘揚傳統文化,必然會遇到馬克思主義無法安放的問題;

他們將中華傳統文化簡單等同於儒學、儒教,認爲重視傳統就是“迴歸孔孟道統”“回到康有爲”;他們將“傳統文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混淆,不加甄別地宣揚傳統文化中一些失去歷史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具有明顯消極因素的陳詞濫調。

凡此種種,表面上看是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實際上是回到了文化保守主義、文化復古主義的窠臼中去。這不但無助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會使人們在認識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關係的問題上陷入理論混亂。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3

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衆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在其久遠博大之中,卻“統之有宗,會之有元”。

若由著述載籍而論,經史子集,萬億卷帙,概以“三玄”、“四書”、“五經”爲其淵藪;如由學術統緒而言,三教九流、百家爭鳴,則以儒、道兩家爲其歸致。

這個思想體系蘊涵着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至於文學、藝術皆根植於上述思想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以地方爲特色的區域文化,其中不乏下里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但有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漸散失了,於是傳統文化傳承就突顯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在經濟社會告訴高速發展的今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等社會意識形態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傳統文化中其中許多的重要環節已經出現了缺失的情況。在這種環境下,不乏有一批諸如馮驥才、餘秋雨等學者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對傳統文化的搶救、傳承和弘揚的工作,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此次的兩會上,陳愛蓮委員的提案“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快國家軟實力建設”獲得40餘位委員的聯名支持。40位委員分別來自僑聯、宗教、科技、婦聯、致公五個界別。這份飽含深情的提案指出,爲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國家軟實力,就必須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意義 第3張

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並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推動傳統文化傳承中正本清源,讓文化精華不要在利益面前迷失。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對於傳統文化創新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在韓國搶注“端午節”爲世界文化遺產以後,有關我國將春節等傳統文化節日伸遺的工作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不難看出,如今的整個社會都已經逐漸地意識到了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要性。

當然,也有一些聲音,認爲傳統文化的創新也很重要。在這裏,我們其實並不否認一部分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的作用,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是應該首先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爲前提的,沒有傳承,哪來的創新呢?不論是最近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是于丹的讀論語,都是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新。

事實上,創新只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手段,目的還是傳承。毋庸質疑,作爲目的的傳承顯然要比作爲手段的創新更加重要。更何況,現在諸多的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大部分也只是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外表,而無法撼動傳統文化的內核,既然如此,又怎麼能說這種所謂的創新重要性大於傳承呢?

不過,有少部分的真正創新的確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內核,形成了所謂的新文化形式,但改變傳統文化內核的成果是怎樣的呢?且不說大話西遊,大話三國之類的惡搞文化,就便是最近的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許多現代戲說的歷史劇,也不過是現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被流行元素所扭曲的結果。

另外有一些文化悲劇也是在這種創新的背景下發生的,諸如納西族、東巴教等例子,結果只能使本以十分脆弱的傳統文化走向毀滅,所以我們說這樣的創新不僅對傳統文化沒有好處,反而有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蘊涵着豐富的科學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時代今天的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傳承傳統文化,繼承並使之發揚光大。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