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黃梅戲有感450字

黃梅戲有感450字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梅戲有感450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產生一方藝術,一百多年以前,這裏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一些黃梅戲有感450字。

黃梅戲有感450字1

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戲發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一百多年以前,這裏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早期的黃梅戲多是把當地的民歌小調直接搬上舞臺,表現當地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的故事。比如《打豬草》說的就是一個農村男孩與一個女孩因打草損壞了農作物產生矛盾,通過對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

又如《夫妻觀燈》,通過一對青年夫婦元宵節觀燈的見聞,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不久,黃梅戲在搬演大戲上也有了成績。這些大戲主要是受"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而產生的故事完整的整本大戲,像《烏金記》,《七仙女下凡》等。其中的《七仙女下凡》幾經磨礪修改,最終定爲《天仙配》,成了黃梅戲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品。要指出的是,早期的黃梅戲,基本上是農民自娛自樂的一種文藝形式。 從20世紀20年代起,黃梅戲日趨成型,也逐漸走上了職業演出的道路,其重要標誌之一即是演出地點從農村走上了城市舞臺。

黃梅戲有感450字

先是在安徽懷寧一帶出現了專業班社。懷寧素有"戲鄉"的稱號。這裏唱黃梅調十分興盛。從演出一方來說,戲目多、人才多、班社多;從看戲者一方來說,觀衆多、市場多。於是,一批戲班應運而生。1926年,著名演員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壽(丑角)等所在的班社活躍於安慶市區,此後在這裏紮根。 黃梅戲進入城市以後,受到了京劇、越劇、揚劇、淮劇、評劇等劇種的影響,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從劇目上看,改編、移植了其他劇種的好戲如《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從音樂上看,傳統唱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主要是減少了傳統唱腔中帶有濃郁方言土語色彩的墊字,這樣,唱腔簡潔、明快,從字面上也好讀易懂。

從表演上看,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程式化動作。 如開門、關門、圓場、喝酒等動作。其他在服裝、道具、裝置、伴奏等許多方面都比農村演出時有了發展。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尤其是40年代的黃梅戲,已經成熟。 黃梅戲的更大發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國家對地方戲曲給予足夠的重視,爲加強藝術力量,安徽省陸續選派一些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方面的專門人才參加了黃梅戲的改革工作。新老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黃梅戲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黃梅戲從安慶小戲一躍而成爲安徽省最大的劇種。至今,黃梅戲與黃山一起,並稱"安徽二黃",成爲安徽省的驕傲。 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樂方面增強了"平詞"類唱腔的表現力,突破了"花腔"只能專戲專用的束縛,同時,巧妙地借鑑民歌和其他音樂成分,創造出與傳統唱腔相協調的新腔。

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斷若續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樂爲主的中西混合樂隊,從音樂氣氛上大大提高了劇種的表現力。這一時期演出的劇目很多,但大都進行了整理、重編。如《打豬草》、《夫妻觀燈》、《天仙配》、《藍橋汲水》、《補背褡》、《梁山伯與祝英臺》、《秦雪梅弔孝》、《柳樹井》、《春香傳》、《女駙馬》、《牛郎織女》、《黨的女兒》、《江姐》、《劉三姐》等不勝枚舉。 其中的《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拍成了電影,爲黃梅戲的廣泛流傳,爲保留黃梅戲藝術家的卓越風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到黃梅戲藝術,就不能不提起爲黃梅戲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一批老藝術家,如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等。其中,尤其以嚴鳳英最爲突出。至今,人們只要提起黃梅戲,就會提起《天仙配》,只要提起《天仙配》,就會提起七仙女的扮演者嚴鳳英。試想,在今天的中國,有多少人會唱嚴鳳英那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呀!

黃梅戲有感450字2

讀黃梅戲有感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戲劇就是其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中華大地上閃閃發光。戲劇是中華民族特有藝術文化。千百年來,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影響着中國,影響着世界。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影響十分深遠。它發源於湖北黃梅縣,是由民間的山歌小調發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見長,韻味豐富、優美、動聽,其唱腔如行雲流水,委婉清新、細膩動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氣息,而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羣衆的喜愛。

黃梅戲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小戲大都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劇目有:《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羅帕記》、《慈母淚》、《三搜國丈府》、《蕎麥記》等。其中以《天仙配》最爲著名,先後改編成爲電視劇,電影。

黃梅戲有感450字 第2張

《天仙配》主要講述了 七仙女厭惡天宮歲月的冷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就不顧森嚴天規,奔向人間。槐蔭樹下遇到了董永,傾訴衷曲,二人於是結爲夫妻。兩夫妻正向往未來,憧憬幸福,忽聞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宮,否則禍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與董永分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這段唯美的愛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優美動聽的黃梅戲中,讓觀衆讚歎不已,心曠神怡。

黃梅戲,演的是淳樸,唱的是淳樸,說的還是淳樸……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戲中懂得了樸實,像泥土一樣,毫無雜質。

黃梅戲有感450字3

黃梅戲作文 篇1

說實話,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戲曲,因爲在我的印象裏,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趣味。

但是,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段黃梅戲,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麼輕柔,音樂也那麼優美,聽過以後,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爲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爲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黃梅戲不但優美動人,而且還有這麼悠久的傳說呀。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雖然流行歌曲確實有它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爲它而忘了中國的傳統戲曲呀!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不難發現傳統戲曲的美妙之處。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美,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它們!

黃梅戲作文 篇2

黃梅戲發展於我的故鄉安徽,它是民族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熠熠生輝。

記憶中一個蟬鳴不斷的深夏,我與家人們一起看電視。一段廣告後,電視播放起了黃梅戲。我本對這一類戲曲不太感興趣,認爲不過就是唱幾句歌詞而已,站起身正準備離開時,媽媽卻興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哎,你快過來看看,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黃梅戲呢!”母親都發話了,我還能選擇不看嗎?於是,我只好懶洋洋地答應了一聲,重新坐到了沙發上,看着屏幕上逐漸出現字幕:黃梅戲《女駙馬》。當電視中傳出第一聲歌聲時,我便被震撼到了:表演者的聲音無比的輕柔婉轉,配樂也十分動聽,令我心曠神怡。還沒聽幾句,我便完全沉迷在了那鑼鼓與歌詞編織成的世界之中。“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我被深深吸引在了故事的劇情中。爲馮素貞的執着感動,爲最後的美好結局欣喜若狂。我想,這應該就是黃梅戲的魅力所在了吧。我會隨着劇情的發展,或是欣喜、或是憂慮、或是緊張,好像自己也成爲了那曲折故事中的一個小成員似的。

黃梅戲雖然並不如京劇那般華麗多彩,但它擁有質樸細緻的表演,如行雲流水般委婉動聽的曲調,令我深深折服其中。

黃梅戲,充分體現出了安徽文化的多姿多彩與美麗,我愛家鄉的'黃梅戲!

黃梅戲有感450字 第3張

黃梅戲作文 篇3

“爲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官花好呀好新鮮……”這是我最喜歡的戲曲唱段。按說作爲河南人的我應該喜歡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可我偏偏就是喜歡黃梅戲,特別是《女駙馬》。

那天我稱媽媽不注意,偷偷打開電視準備看我最喜歡的動畫片。這時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正在播放黃梅戲《女駙馬》中那女扮男裝的馮素珍和公主在洞房裏的唱段。那演員俊俏的扮相、高亢的唱腔一下吸引了我。通過媽媽的講解讓我知道了,民女馮素珍自幼許配李兆廷,後來李家敗落,岳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珍在花園贈銀於李兆廷被馮父撞見,誣李爲盜,將其送宮入獄,逼素珍另嫁宰相之子。馮素珍男裝逃出,在京冒李兆廷之名應試中魁,被皇家召爲駙馬,花燭之夜冒死陳詞感動公主。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的故事。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過人的古代少女形象,演員的一顰一笑得得的吸引着研婉轉的唱腔顯示。顯示演員的薄厚功底我簡直佩服的不得了,我開始喜歡上了黃梅戲。現在的我還不時也會很上幾句。

中華戲曲博大精神,希望大家不要把“遺忘”了,因爲每部戲都是之不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還要繼承戲曲的博大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黃梅戲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樅陽古鎮是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因之沉澱出豐厚獨特的民風民俗文化。在家鄉,最大的文化特色,就一定是在街衢巷尾飄蕩的黃梅戲了。記得很久以前,學校裏舉辦了一次黃梅戲大賽。那天的演出場景,至今仍在我的腦海裏迴盪。

演出的前一天,老師就通知了我們,說明天下午會有一場活動在學校舉行。最初聽到有活動時,我心花怒放,但聽到老師說是黃梅戲表演的時候,就立刻像泄了氣的氣球一般沒了興致。說實話,當時我對戲曲一點興趣也沒有,印象中只記得會咿咿呀呀地唱個沒完沒了的。

終於到了開演的時刻了。演員們穿着精美的戲服上臺了。從他們開嗓的那一瞬間起,我對黃梅戲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觀。那甜美的歌聲猶如百靈鳥一般,婉轉、清脆、纏綿悠長,瞬間叫醒了我的耳朵。她猶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說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也不爲過。她如同暖陽下的春風,溫柔地撫摸着你的臉龐,令人心曠神怡。然而,她又是如此的質樸,帶着濃濃的鄉風和地道的方言,樸實無華,讓人覺得親切熱情。不僅如此,黃梅戲題材來源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她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每一首都是民間故事,蘊含哲理,充滿着生活氣息,令人回味無窮。她的歌詞雖不華麗,但卻寓義深刻,不由人深深地愛上了。

曾經,人人會來上一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追捧流行樂曲,幾乎將黃梅戲遺忘了。但是我卻對家鄉的黃梅戲情有獨鍾。她像家鄉那隨處可見的油菜花,讓人感到無比親切。她是家鄉的魂,讓遊子們聽着聽着,就油然想起了家鄉。我希望家鄉的黃梅戲能夠源遠流長、發揚光大,讓她那悠美的曲調迴盪在每一個人的記憶深處。

黃梅戲作文 篇5

10月2號,爸爸開車送大舅舅回蘭州,順便帶我、暢姐和冉哥去參觀安慶黃梅戲藝術博物館。

一進門,就看見了兩邊的櫃子,一邊是服務檯,一邊是賣紀念品的。天花板和牆壁都是大紅色的,更顯現出戲劇國色純粹。再往裏走,看見一個黑白的大電視正在播放《天仙配》。拐個彎兒,還有一個正在《天仙配》唱詞的小屏幕。再往前走,還有很多扇子排成兩豎排,每個扇子上都有一張黑白的戲劇照片和那個戲劇的名字。在它們的後面有很多關於戲劇的展覽品。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鳳冠。

這個鳳冠是藍色的,上面鑲嵌着許多藍色的珠寶,鳳冠兩邊各有一條綴着珠寶的銀線。鳳冠是給戲劇中富貴人家的女子戴的,非常重,但戴上後非常好看。

我們一上二樓就看見了一個很大的黑白電視機在播放《女駙馬》,下面放了很多凳子。我很喜歡這個黃梅戲,所以就看了一會兒

接着,我們拐了個彎兒,看到了一個很大的玻璃展櫃,裏面裝了很多戲劇裏的服飾。第一個是皇帝穿的龍袍,上面有五條龍,還有一頂紅色的帽子,上面有很多珠寶。放在它旁邊的是皇后的衣服:一頂鳳冠、紅色的袍子,不過袍子上沒有龍。後面還擺了很多服飾,都差不多,但最後一組卻十分樸素,一套是白色上衣,腰間繫了一條粗布繩,搭配的是淡綠色的褲子。另一套是淡粉色的上衣搭配白色的裙子。

最後我們到了三樓,三樓展示的是聶耳與國歌。聶耳是人民音樂家,出生於1912年2月14日,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作曲。他在1935年7月17日因游泳不幸溺水而亡。那時,他才23歲。

這裏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你想來玩玩嗎?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