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大部分經歷過心理創傷的孩子,最大的表現就是情緒波動,這種情緒波動不僅時間持續久,同時會影響到孩子其他行爲,以下是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方法,僅供參考。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1

危機事件後,遭受創傷的孩子一般都有什麼表現?

即使再關心孩子,家長也仍然無法做到每時每刻都陪着他們,最擔心的便是孩子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受到什麼傷害,而自己又無法察覺。那麼,家長該如何識別自家孩子有沒有遭受心理創傷呢?

遭受心理創傷後,孩子的行爲舉止會有一些變化,甚至性格習慣的突然改變,因此,家長可以從這些改變入手注意觀察:

遭受心理創傷後孩子行爲上的改變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1、情緒變化:變得不安、緊張、焦慮、害怕,警覺增加,易受驚嚇等;

2、迴避行爲:迴避與創傷事件相關或相似的場景、人,並抗拒社交,不願上學、不願和老師同學交流等;

3、精神問題:失眠、多夢或做噩夢、易驚醒,以及不明原因的頭痛、惡性、嘔吐、手腳發汗等;

4、退行行爲:孩子會表現爲行爲舉止退化到自己更小的時候,如十歲的孩子表現舉止如五歲的樣子,變得更爲幼稚,更爲依賴家長。

5、攻擊行爲:有的孩子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爲,這是孩子在遭受了過度驚嚇後的一種自我保護,不要苛責。

一旦孩子出現以上症狀,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您的孩子已經遭受了很大的創傷與刺激,需要您的陪伴與安慰,以及心理上的救助與疏導。

一般情況下,上述行爲不會持續很久,通常持續數小時至數天,並會隨着事件的解決而逐漸減輕,而如果一旦孩子持續的時間超過4周,且症狀嚴重,就要考慮創傷後應激障礙(醫學名詞縮寫作 PTSD)的可能性了。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突發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導致個體延遲出現、並長期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患應激障礙的兒童主要表現爲持續性的迴避創傷事件與整體情感反應麻木,這兩種行爲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創傷記憶所帶來的痛苦,但卻會嚴重阻礙個體與他人建立正常聯繫、享受日常生活、保持創造力, 以及計劃未來等多個方面的能力。

本次事件中,無論是否有受傷或者親眼目睹,該校的學生都有很大可能會誘發 PTSD,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2張

發現孩子遭受了心理創傷,家長可以做什麼幫助他們?

即使是孩子的世界,也不是百分百天真無邪的,如果真是這樣,也就不會有這次的傷人事件了,而之前也就不會有攜程親子幼兒園的曝光了。“挫折教育”、故意讓孩子過早看到社會的陰暗面固然不合適,但一味拒絕所有負面事件、讓孩子活在真空之中,某種程度上反而更危險。

因此,家長在平常教育孩子時就要注意取捨,給予孩子光明的一面當然重要,但也要適當教孩子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並在認清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既可以幫助到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又不會留下精神刺激和負面影響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家長需要保持冷靜。兒童雖然年齡尚小,但是對於他人的情緒尤其是家長的情緒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家長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孩子,使其更加緊張、焦慮、驚慌。家長是孩子可以依靠的最後港灣,所以,無論發生了什麼,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剋制住自己的情緒,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並在與孩子接觸時,表現得冷靜理智,情緒穩定。

2、幫助情緒的表達。經歷過創傷性事件,孩子心中會有各種負面情緒,害怕、恐慌、不安、抗拒等,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將這些情緒適當釋放出來,可以先在家裏營造一個較爲輕鬆的環境,然後在此環境下,與孩子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孩子慢慢一點點說出自己負面情緒與想法:當時的感受、現在的心情、對於將來的擔憂、害怕的原因等等。通過傾訴的方式,讓孩子的負面情緒得到一個釋放,並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與陪伴,消除恐懼。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3張

3、儘量多陪伴與安慰。急性創傷性事件,容易剝奪孩子對於世界的安全感,造成孩子抗拒與外界交流、並傾向於自我封閉。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培養十分重要,在這段時間內,家長應該儘量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做遊戲、看書、畫畫,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與孩子多擁抱,儘量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獨處,並告訴他們現在事情已經結束了,你現在是安全的,都過去了,沒有關係了。

4、討論分析事由並預防。當孩子情緒比較平穩後,可以與他討論本次危機事件的來龍去脈,比如造成的原因是什麼、當時有什麼地方可以注意、下次遇到該怎麼做,並可以做一些應對的練習。胸有成竹之後,孩子的焦慮與懼怕自然會減少。

注意,本步驟的目的是家長與孩子通過分析與討論,達到對於同類事件的預防,讓孩子心裏有數,不要描述太多事情場景的細節,以免勾起孩子對恐懼的回憶。

5、求助專業人士。以上這些都只是家長可以做的部分,但更進一步的心理疏導與治療,需要家長及時帶孩子去求助專業人士,比如當地醫院的青少年兒童心理門診。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4張

整體原則是,家長需要細心觀察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行爲與情緒突然改變,往往意味着其中有重大變故。

倘若注意到孩子行爲的突然變化,再仔細觀察是否有經歷創傷事件的跡象,如果確定或者懷疑,那麼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嘗試與孩子溝通,詢問他/她的感受,幫助孩子面對並且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儘量多陪伴孩子,重塑安全感。

在孩子情緒穩定後,可以適當與孩子討論他/她所經歷的危機事件,幫助孩子做一定的應對訓練,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必要時,求助於專業人士。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與未來,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外界的關注與幫助。行兇者自有法律去懲治,而孩子所留下來的心理創傷,卻需要家長耐心的陪伴與安慰,才能逐漸撫平的。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2

對不起

“對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從家長口裏說出來的話語。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責,尤其是當家長誤解自己的時候。孩子渴望家長的那句“對不起”的背後,無非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然而,當這句“對不起”被家長隱藏的時候,孩子內在的傷痛,正隨着憤怒、悲傷、委屈等情緒一點點地累積着。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誤解了孩子,應當及時道歉。

道歉不僅能及時消除誤解,還能樹立家長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的形象,這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正面且積極的。

當遭到父母的誤解時,無論是哪種方式的誤解,每個孩子渴望的無非都是家長真誠的道歉,填補內心深處的那個缺口。

“對不起”儘管只有三個字,傳遞的信息卻是:你沒有那麼糟糕,我誤解了你,甚至傷害了你,我有不對的地方,我承認我的錯誤,並向你真誠道歉。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5張

每個家長曾經也是個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長誤解?

當我們自己被誤解時,

是否也曾渴望家長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內在很深創傷的修復,

有時僅僅只需要一句:

“對不起”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6張

這不是你的錯

孩子內心受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來源於外部,也可能源於內在。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伴隨的是恐懼、悲傷、自責等負面情緒,而且往往容易將矛頭指向自身,認爲自己很糟糕,爸媽會因此不愛自己,厭惡和否定自己。

創傷心理學認爲:處理創傷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受傷者感受到安全感,讓其建立正性體驗,暫時遠離負性體驗,讓其感覺到安全與支持。

因此,當受傷的孩子責難自己的時候,家長應直接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也許有的家長認爲,孩子受傷確實是因爲他自身的某些問題,這時告訴他不是他的錯,不是助長他推卸責任嗎?

於是很多家長可能會利用此時進行說教,試圖讓孩子達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時的做法,如同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試想,當你處於強烈的負性情緒體驗中,此時有人還在你耳邊進行指責或說教,你的感受是什麼?

“這不是你的錯”直接傳達的信息是:我沒有指責你的意思,並不會因爲這件事情否定你這個人,我依舊是愛你的。

並且,在此基礎上,對孩子說一些鼓勵性的言語,效果會更好。

當家長的指責和訓斥,

轉變成一種包容與理解時,

孩子的傷害很快就被療愈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

孩子和他人之間的感情,

就會自然的流動下去。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7張

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時,應該第一時間堅定而決絕地告訴孩子“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很多來訪者在諮詢室裏痛訴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經常會提及家長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的心靈。

家長自己卻從未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卻沒有任何的反應與表示,甚至搪塞、否認、狡辯。

比如,一個來訪者的孩子說,母親曾經拆過她的信件,並且因此侮辱她。但母親卻矢口否認,表示沒有這回事,孩子當時臉憋的通紅,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對於孩子而言,儘管從輩分上自己未能與家長平起平坐,但是在他們的心裏,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這頭,家長在那頭。

孩子渴望能夠與家長平等、真誠地溝通。

而當天平常年失衡時,家長看似是贏了、戰勝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對父母關閉了。

如果說“對不起”是一顆救心丸,

那“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就是一顆定心丸。

在孩子受傷時,

“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復現實的創傷,

二是給予了孩子希望。

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話,需要家長自身的反省、擔當和魄力。

作爲靈丹妙藥,使用需要謹慎。

假如家長總是不停地重複保證,卻依舊故伎重演,那麼孩子的`信任也將隨着家長的失信而下降。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8張

我愛你

“我愛你”——這是多少孩子夢寐以求能從家長口裏說出來的一句話,是多少家長想表達卻深埋心底的一句話。

當孩子受傷時,特別是當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闖了禍、變得糟糕透頂、不可饒恕時,往往沉浸在擔心、害怕、恐懼中,覺得家長不會再愛自己了。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意大利的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後生了一個男孩。夫妻恩愛,孩子可愛。孩子兩歲時,有一天,丈夫出門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開蓋子的藥水,他大聲地提醒妻子記得把藥瓶收好,然後匆匆趕去上班。

妻子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忘了丈夫的叮嚀。男孩拿起藥瓶,被藥水顏色所吸引,一口氣喝光了藥水。由於藥的成分劑量高,孩子雖然及時送到醫院,但已經回天乏術。

妻子被突然發生的意外嚇呆了!

她不知道如何面對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當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時,面對孩子的屍體,儘管他也很傷心,但是他擁抱住妻子,在妻子耳邊說了一句話“我愛你”。

丈夫對妻子的愛,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在巨大的傷痛面前,“我愛你”這句話充滿着溫暖的治癒性,簡單直接、直抵心靈。

當孩子受傷時,一定是他最虛弱時,請用愛爲他作最好的治療。心理學家說卡爾·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我愛你”這簡單的三個字,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難受與傷痛,我願意接納這樣的你,無論你做了什麼,變成什麼樣,你永遠都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每個孩子,

都值得擁有無條件的愛,

不管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

都是值得被愛的。

縱使有千言萬語,

抵不過一句“我愛你”。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9張

我爲你感到驕傲

在心理諮詢室裏,無數的來訪者提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總會因爲自己的努力與成績沒能得到家長的肯定而潸然淚下。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

僅僅爲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

受傷的孩子,內心脆弱時,更需要家長的及時肯定。

假如孩子總是得不到家長的肯定與鼓勵,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證明自己以外,還可能走向極端,自暴自棄,或破罐子破摔。

面對受傷的孩子,“我爲你感到驕傲”這句話所傳遞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績和進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在“看到”的基礎上“肯定”,是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態度。

但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表現出指責、不耐煩、失望的態度。

儘管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態度可能會促進部分孩子發憤圖強,但是往往也傳達了一種“你是優秀的我才愛你”的信號,潛臺詞就是“如果你不夠優秀,我就不愛你了”。

對於孩子而言,

在有條件的愛中成長,

時常會感覺到受傷,

質疑家長愛的是否是自己。

“我爲你感到驕傲”

是一種價值鼓勵,

讓孩子覺得他是優秀的、

被愛的、值得被愛的,

將來,他就會成長成一個

充滿自信、充滿愛能量的人。

想象當年你的父母對自己說“我爲你感到驕傲”時你的內心體驗,或許你很快就明白了這句話的力量。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10張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會有強烈的恐懼與焦慮,擔心家長拋棄自己,其狀態往往是退行到一個嬰兒的狀態。

孩子的這種擔心被家長拋棄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與撫養者之間的依戀。

一般小孩在6個月的時候,就會與母親(或最初的撫養者)之間建立起依戀關係,當母親消失在視線中的時候,孩子會哭鬧,此時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如果在最初階段母嬰間的依戀關係沒有處理好,對孩子而言,內心會留下一種創傷。

當日後再次出現創傷性事件時,孩子就會重新體驗到被母親拋棄時的創傷性場景,痛徹心扉。

因此,當孩子內心受到較大的創傷時,此時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嬰兒無異,作爲家長,應讓孩子體驗到一種被完美的愛照顧着的感覺。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能把孩子帶到與母嬰一體化的那個溫暖、舒適的場景中,讓孩子在正性的體驗中,修復根源於童年早期時的創傷。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與關懷。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11張

即便在現實層面,

我離開了你,

但是我對你的愛,

將會內化爲一種力量,

在你心底,陪伴着你,

溫暖着你,滋養着你。

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傷害,都需要被療愈和被滋養。

如果你已爲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話,可以多講給孩子聽,療愈孩子的創傷、讓親子之間的愛可以重新順暢流動;

也可以多說給伴侶和自己,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用愛和理解包裹自己、療愈自己,擁有更加幸福快樂的生活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3

1、細心觀察 充分關愛

首先需要讓孩子離開施虐場所,遠離施虐者,父母多陪伴和關心孩子。通過鼓勵兒童擺弄玩具,安全地讓兒童與創傷事件保持一定的距離,逐漸緩解情緒,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控制由事件所引起的危機及與之相伴的焦慮和恐懼。如果出現除了身體表面的傷痕外,例如抽動症、自閉、失憶等症狀,一定要求助專業幼兒教育者和兒童心理專家,針對孩子的情況進行評估和干預。

可以運用一些藝術治療的方式,比如繪畫等幫助兒童疏導和宣泄。

2、父母穩定情緒

減少在孩子面前展現自己難過的情緒。

父母特別見不得孩子被傷害的新聞,換成任何一位父母親,孩子被這樣對待都會心痛、氣憤。

但是,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傳染給孩子,有時,父母的焦慮、恐懼、憤怒會帶給孩子二次傷害。先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至少,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過分強烈的被害者情緒,如無法控制的痛苦、憤怒、仇恨等。

孩子受傷後心理疏導 第12張

3、重塑安全感

事件過後,孩子的情況已經穩定時,父母需要跟孩子說,當時你遇到了這個事情,老師這樣對待你是不對的,她已經收到了懲罰,任何人都不能這樣對待你,並且教孩子,遇到什麼事情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父母是他最好的依靠,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

4、尋找專業的治療方法

在攜程虐 童事件中其中一個孩子,已經產生了應激反應,需要心理疏導。

創傷後應 激障礙(PTSD)指兒童遭受嚴重的創傷性體驗後出現的持續性焦慮和無助感狀態。多由於突發性災難事件、車禍、目睹恐怖場景、遭受虐待、強烈應激等所致。

當孩子遭遇了意外創傷,建議家人先採取緊急援助措施,包括心理援助和儘快脫離創傷場合:與兒童接觸與交流;安慰和給予安全保證;控制和穩定情緒;確認兒童遭遇的傷害與PTSD程度;創傷治療與心理治療並舉。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