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心理疾病不僅僅是成年人的事,兒童也會有心理問題。家長們可能更多的會注重孩子的身體狀況,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都有哪些呢?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1

1、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講什麼

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安全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安全感。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爲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規則。規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牆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期待的事,他纔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則是安全感的來源,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新的學習經驗。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爲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後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係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

2、警惕22種兒童心理異常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着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爲偏差。

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脣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的孩子。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

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

言語發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爲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

選擇性緘默症

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爲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裏不講話,但在家裏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3-5歲時起病。

遺尿症

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溼牀鋪,白天有時也尿溼褲子。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抽動症

指侷限於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爲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脣和模仿怪相等,多見於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入睡困難

是指兒童在臨睡時不願上牀睡覺,即使是躺在牀上,也不容易入睡,在牀上不停地翻動,或反覆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夜驚

指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症狀,多半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爲常見。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牀走動。多半發生在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見於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於5-12歲兒童。

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裏的內容,使孩子處於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生在後半夜,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偏食

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爲。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佔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佔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髮、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爲。多見於4-5歲以上的兒童。

攻擊行爲

是指因爲慾望得不到滿足,採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爲。兒童攻擊行爲常表現爲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爲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峯,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峯。總體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爲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願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爲。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依賴行爲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並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爲。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鬱。

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兒童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神經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爲多見。

神經性嘔吐

指一種反覆的餐後嘔吐,但不影響食慾、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以女孩爲多見。

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爲特徵像女性,或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徵。多見於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症

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爲特徵的疾病。多見於男孩,男女比例爲4-5:1。總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發現孩子出現行爲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況,都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生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3、孩子的心理健康

認知

孩子的認知的發展,與先天的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例如智力發育。很多家長再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給孩子“開發智力”。事實是,智力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會造成發育遲緩,像狼孩,孤兒院缺少關照和活動的孩子等等,但那都是極端的例子,很多情況是現在家長太着急了,給予的刺激太多太強,這同樣會給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壞影響。家長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孩子的狀況,不要拔苗助長。

有些疾病是屬於腦功能障礙,而不是性格問題。例如自閉症和多動症。當先天的大腦功能有缺陷時,記憶、想象、思維、語言等當然都會有問題。

如果先天的大腦沒有問題,正常的生活狀態下,孩子的認知的發展將與其年齡以及遺傳的資質相匹配。但是,如果養育方式不當,引起孩子的情緒反應異常,就會反過來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以及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甚至引起病變。例如,長期處於緊張、恐慌狀態下的孩子,容易得神經抽動症。

情緒情感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動物都會有喜怒哀懼等情緒。當我們看到新鮮的環境,當我們遇到陌生人,當我們獨立完成了一件事,等等,都會影響到我們產生特定的情緒,情緒會影響(注意,不是決定)我們的認知、決策和行爲,而我們得出結論、形成策略、採取行動的時候,同時也伴隨着新的情緒的產生。因此,我們不能小瞧了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兒童最早對情緒只有通過軀體感受得到的體驗,沒有認知。逐漸地,在父母養育方式的影響下,孩子開始對情緒有了認識和了解,不僅瞭解自己的情緒,也瞭解他人的情緒。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有哪些情緒的能力是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

4、兒童心理需求指南

【0-3個月,我只會哭,但要你無條件接納我】

0-3個月,孩子出生,他需要的第一個營養叫做:無條件地接納

剛剛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尋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媽媽喂他,需要他的父母親幫助他,安慰他,照顧他。孩子他什麼都知道,只不過他不會講話,他有很多需要,但他只會用哭來表達。需要他的父母親能夠無條件地接納他。你不知道以後我會不會孝順,你也看不出來我到底好不好看,你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沒有條件地來愛我,即使你什麼都不知道!

第二個營養:不是永遠,但至少此時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NO.1 in life。孩子要意識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體很不好,可是我很餓,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來滿足我。那麼我會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對於母親而言,來作這些,不難。因爲媽媽在生完孩子以後,會分泌一種叫本體胺的東西。有了本體胺的分泌,母親會爲願意爲孩子提供一切。從身理上,提供乳汁,從心理上,無條件地愛孩子。在媽媽的眼裏,孩子是最美的,最完美的。並且不管孩子有什麼需要,都會滿足。媽媽心裏最大的滿足也是這個孩子。沒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個月內,這個媽媽由於某種原因情緒受到轉變,沒有正常分泌本體胺。那麼父親就要承擔起來。看護孩子,照顧孩子,保護妻子。如果孩子在3個月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兩個人的精力都消耗在爭吵裏了,沒辦法照顧孩子。那孩子會去在成長過程中,另外找一個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個重要他人。

從這個人身上希望得到沒有條件的接納,希望成爲這個人生命裏最重要的人,那麼這個孩子一生中都會這樣去做,直到他找到那個重要他人爲止。到了小學,他會去找小學的老師,到中學,他會去找愛人,會很早談戀愛。他會希望有人能那樣對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會帶着這個期待長大,帶着這個期待結婚。

等到結婚,他也會一天到晚一直詢問,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幾?講了又講,問了又問。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壞很糟糕,你還會那樣愛我那樣對我嗎?他會一直不斷地去尋找一個答案,這會導致他在人際交往中碰到很多問題。成爲他的缺失。不能夠做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爲有那麼多困擾。他不能夠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自然地他的身體就會去尋找,去找那個重要的他人。

5個症狀預示兒童心理有問題

1、攻擊

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經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爲癖好,表現出攻擊性。

2、焦慮

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具體表現爲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慾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3、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爲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爲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主要表現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面具體來說,表現爲幼稚任性,剋制力差,易激怒或衝動。情緒不穩,爲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爲。

4、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迴避、退縮行爲。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難,睡中不時驚醒、大聲哭鬧,甚至夢遊四方,但白天回憶不起來,只覺得精力不足,情緒不穩。

5、惡劣的人際關係

兒童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孩子樂於與人交往,善於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一般沒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往往由於個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與人產生交流障礙。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縮現象,不能置身於集體,與人格格不入。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2

徵兆一:性格突然改變 有些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後,性格上也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比如原本孩子開朗活潑、愛玩鬧,突然變得悶悶不樂、內向膽小、不愛動;以前孩子無憂無慮,現在卻心事重重,特別敏感;以前孩子很寬容,懂事,現在卻愛計較,愛發脾氣;如果短時間內孩子的性格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那麼家長要多注意孩子近期是否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要多考慮孩子是否在學校經歷了不愉快的事情。

徵兆二:產生厭學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孩子總是不願意去上學,怎麼哄也哄不好,讓人焦慮不已。當孩子出現不愛去學校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去了解原因,知道原因後就知道該怎樣的採取措施去解決。

徵兆三:身體發生變化 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往往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比如,孩子變得不愛吃飯,體重下降;或暴飲暴食,體質變差。甚至出現自殘,睡眠障礙。另外,經常有孩子總是喊這疼那疼,去醫院檢查後什麼問題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此時可能是心理上認爲身體疼痛,要麼就是在撒謊以求得家長關注。這兩種情況都是心理問題的徵兆。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 第2張

徵兆四:有攻擊行爲 有的孩子原本非常乖巧,但突然變得脾氣很差,甚至出現打人的情況。當孩子情緒大變化時,家長就要注意,孩子可能是受到了驚嚇,而這種驚嚇可能是我們習以爲常、容易忽略的事情。家長要多注意開導孩子,瞭解孩子受到驚嚇的原因,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感。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3

1.看孩子的行爲是否符合該年齡階段大多數兒童的一般的、典型的行爲特徵。

一般來說,在某一年齡階段常見的、而且屬於正常的行爲,如果到了另一年齡階段依舊存在,孩子的心理可能就有問題了。例如,2歲左右的孩子愛發脾氣,這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徵。如果到了6、7歲,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經常發脾氣,那就是問題行爲了,反映出心理健康欠佳。又如,大部分學前兒童都比較怕動物和陌生人,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還害怕動物(包括一些惹人喜愛的小白兔、小貓等)和陌生人,則是情緒障礙的表現。

2.問題行爲出現的頻率。孩子偶爾出現一些問題行爲,不能算是心理有問題。如果孩子的某種問題行爲經常出現,家長就要重視,並考慮孩子的心理是否存在問題,及時向專業人員諮詢。例如,大部分兒童都有一兩種害怕的東西,如黑暗、巨大聲響等,這種懼怕不需要特殊幫助,隨着孩子的長大就會自行消失。但是,一個兒童若是有多種懼怕,十分膽怯,甚至不能獨自接觸社會,這種表現就不正常了。又如,小學階段的兒童每月可能發一次或幾次脾氣,這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孩子每天都發脾氣,那就應該查查原因,並及時給以幫助和教育。

小孩心理有問題的表現症狀 第3張

3.問題行爲表現的嚴重性。每個孩子幾乎都有一些偏離正常行爲的現象,問題輕微的,不能說明孩子的心理有問題,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很可能心理健康狀況有問題。比如,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受到家長的百般愛護,對於上幼兒園,一般的孩子在心理上都會有一些困難。多數孩子經過父母或老師的誘導和幫助,能夠較快地適應新的環境。但是,也有少數兒童害怕上幼兒園達到了恐怖的程度,一說起上幼兒園,他們的臉部表情呆板或驚恐,出現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出汗、面色蒼白、嘔吐、腹瀉等各種軀體症狀。這種行爲就屬於異常,達到了心理障礙的程度,即患有“恐怖症”。

4.問題行爲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在一些情況下,兒童的行爲看上去是異常的,但仔細觀察分析,它卻是對不正常環境的正常行爲反應。例如,兒童的對抗行爲往往是由於父母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嘮叨不休,處處限制孩子行動的緣故。兒童的攻擊行爲,如喜歡罵人、打架,可能是模仿家長經常與人吵架或經常打罵孩子的後果。也有青少年有偷竊和逃學的不端行爲,這與家庭不和、父母對孩子的冷淡或教師的歧視態度有一定關係,因爲這些孩子可以從“夥伴”那裏得到家庭或老師不能給予的感情與溫暖。孩子的這類行爲不說明孩子的心理髮育有什麼障礙,而反映了畸形環境對孩子心理的不良影響。改變這類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爲,主要是改變環境和教育方式。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