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看看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1

一、孩子爲何不孝順:主要是家庭教育不當造成

“養兒防老”是中國許多家庭的觀念,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順,等自己老去的一天,能夠得到孩子的照顧。可是,越來越多的虐待老人新聞、越來越多的不撫養老人事件,讓大家覺得養個孝順的孩子不容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言行最容易受到父母言行的影響。那麼,什麼類型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不孝順呢?

1、經常打罵孩子,易使孩子埋下仇恨的種子

孩子很多的行爲都是無意識的,但是,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見到自己的孩子犯錯,或者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就會打罵孩子。

曾經有一個4歲的寶寶,在家裏玩玩具的時候,不小心把茶杯弄到了地上,他媽媽看到後十分生氣,拿起小棍打他的手,罵他是笨蛋,孩子聽了以後覺得很受傷害,覺得媽媽一點都不愛自己。

的確,父母不問青紅皁白就指責孩子,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失去做事的信心,也容易誤導孩子,並在孩子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等到自己長大了,我也可以打罵父母了。

2、溺愛孩子,剝奪孩子孝敬父母的機會

有的家長,只要孩子提出要買什麼,無論物質條件是否允許,都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需求。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吃不飽,常常追着孩子餵飯,使孩子養成飯來伸手衣來張口的壞習慣。

由於父母的過分溺愛,孩子不懂得如何幫父母分擔事情,孩子得不到鍛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自然而然也不懂如何去孝順父母。

3、過於囉嗦的父母,容易使孩子反感

總擔心孩子長不大,很多父母,都希望通過叮囑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但是在孩子看來,父母過於頻繁的叮囑,卻容易使他們反感。

剛讀小學小明告訴我們,父母總是和他說出門要帶雨傘,吃飯要吃青菜,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每天周而復始地重複,讓他覺得很反感,久而久之,他每次都會和父母頂嘴。

而在父母眼中,這些都是關心孩子的表現,孩子不領情,他們則認爲孩子不孝順、沒良心。長期下來,雙方心裏都有了隔閡,這樣就造成了矛盾的激化。

二、做好家長,讓孩子變孝順

很多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所以,如果想你的孩子孝順你,孝順其他長輩,父母要先做好自己的職責。

1、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憐憫之心

孩子對父母的行爲是很敏感的,他們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緒來體會生活,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會對父母的行爲進行模仿,從而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性格。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

3、父母要給孩子動手機會

孩子總有一天需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感受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所以,適當放手,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孩子學會如何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

你可以叫孩子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要求孩子到廚房幫忙洗菜之類的.,不能讓孩子坐着看電視等吃飯,這樣,孩子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也可以和家長互動,培養雙方的感情。

總之,力的作用是雙互的,要想培養孩子的孝心,最重要的就是從家長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地表現出孝心,尊敬長輩,孩子耳濡目染,也就會變得孝順了。

我是成長說小編,如果你有任何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郵箱方式聯繫我,孩子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來信方式:成長說+寶寶年齡+遇到的問題。如:成長說+寶寶2歲半+孩子被打怎麼辦。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2

中國自古以來的所謂“孝順”,其實是有一個不平等的階級觀念在裏面,認定小孩一定要服從家長,要“順”。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說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親子關係也應當平等自由,沒有高低階級之分。

這是早年李安導演拍完父親三部曲的《喜宴》之後,接受採訪時候說的一段話: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你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但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愛好,他的任何東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

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

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裏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愛我就夠了。"

李安提到,中國自古以來的所謂“孝順”,其實是有一個不平等的階級觀念在裏面,認定小孩一定要服從家長,要“順”,它跟現在的普世價值中的“平等”衝突,是一種過時的觀念。

父母跟孩子的關係,說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親子關係也應當平等自由,沒有高低階級之分。

看到這個觀念的時候,很多人豁然開朗,如釋重負——這些年,因爲“違背”父母意願而產生的罪惡感終於開始消散。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獨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應當獲得尊重,不聽父母話不是不孝順,不是忤逆,那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罷了。

說實話,作爲一個不怎麼聽話的小孩,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從小揹負的成長壓力特別大。

大人們總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給你規劃好人生軌跡,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選擇,“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頭上,並會施加各種壓力,甚至把養育你的辛苦作爲一個殺手鐗,每次談不攏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那更爲現代的觀念是什麼——“育兒先育己”

父母首先需要把養育的注意力從孩子轉向自身,唯有改變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滿愛、價值感、尊重人際界限、擁抱改變的積極狀態,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也就是說,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應該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態,應該努力去成爲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獨立而追求自我價值的人,成爲小孩模仿的榜樣。

而不是一味對着孩子指手畫腳,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畢竟,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戶。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兩年已經討論得很充分了。

大量影視的矛盾主體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比如去年的大熱的《歡樂頌》,樊勝美極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環境讓她變得不幸,即便樊勝美再努力,再拼,最終還是成爲“家庭”的犧牲品。

讓觀衆看得無比憤怒而心疼。

很多父母喜歡把“我這輩子都是爲了你”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把一生的重量都壓在孩子身上,這樣的愛,太沉重,讓人喘不過氣。

這種思想包袱籠罩下的小孩,很容易悶悶不樂。

不要認爲父母的給予都是理所應當

當然,期望父母平等的對待我們,那麼我們也要學會正確地對待父母。

讓孩子變孝順家長需以身作則 第2張

獨立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認爲父母的給予都是理所應當,對於養育之恩,要心懷感激。

傳統文化宣揚長幼尊卑,大多數父母顯得很強勢,而她們的強勢,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責、埋怨。

看到很多關於“母親強勢毀滅家庭”的言論,想替我強勢的媽說幾句話。

我承認有個強勢的母親是挺不好過,但如果你用愛去解釋她的強勢,會變得美好。

我曾把一篇關於“強勢媽媽對家庭毀滅”的文章轉發給我媽,她沒有回覆我,兩天後纔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後來才知道她看完這篇文章哭了,難過了兩天不知道該跟我說什麼。

我那時選擇站在對立的角度,用一篇文章來責怪她的行爲,而非女兒的角度理解她,這很殘忍。

父母要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意識到它們不同年齡段的行爲都有其正當性,就會對他們的行爲更加寬容。

反過來,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去包容她們嗎?

愛和理解,尊重和溝通,在任何關係中都適用。

和父母產生矛盾的時候,不妨試着脫離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孝順”枷鎖,讓愛而非血緣成爲這段關係的紐帶,把父母當做朋友,用溝通代替指責,爭取把給彼此的傷害降到最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