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無論是怎麼愛護自己的孩子都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其中孩子到每個年齡階段都是不一樣的,作爲父母應該要教會孩子獨立,下面小編分享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一起來看下吧。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1

3歲,退出餐桌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當孩子一歲多逐步學習抓握的階段,其實就可以準備一些食物,比如土豆條讓他抓着吃,經過2歲-3歲長時間的訓練吃法,等到了3歲,準備要去幼兒園了,吃飯喝水,穿衣穿鞋等自理能力都應該很好的掌握,這是幫助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必備準備工作。

5歲,退出臥室

——讓孩子獨立休息,減少依賴性

當孩子5歲以後,可以訓練他獨立睡覺。剛開始他可能一個人不敢睡,怕黑,怕身邊沒有人,這時候父母應該鼓勵他,可以在入睡前講故事,許諾睡覺雙方不關門,跟孩子商量一個解決害怕的辦法。

6歲,退出浴室

——尊重孩子的隱私從洗澡開始

尤其是異性父母,就算是媽媽和兒子,也要逐漸保持距離,讓孩子習慣洗澡關門,自己放水洗頭洗澡,注意此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熟練使用熱水和冷水龍頭,以免燙傷。

8歲,退出私人空間

——再親密的關係都要有自己的空間

8歲的孩子已經上了幾年小學了,他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牀鋪,自己的寫字檯,每次進入他的空間,父母都要敲門或徵詢他的意見,而不是貿然去進入,去翻看他的東西。

12歲,退出廚房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飯,體會父母的不容易

12歲,已經快小學畢業了,對於廚房的煤氣竈、刀具的使用也有了安全意識,這時候他應該學會煮一頓簡單的飯菜,淘米切菜,炒肉煎蛋,不求多麼複雜,至少可以煮熟了吃。

13歲,退出家務,

——父母越慵懶,孩子越獨立

一直培養他的獨立性,不同的年齡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那麼到了13歲,即將進入中學的年齡,所有關於個人生活的家務,都應該能自己處理,也許中學就要住宿了呢!

18歲,退出選擇

——讓孩子遵從內心的選擇

終於等到孩子成年的這一天,期間也許經過了多次的叛逆和頂嘴,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大小夥子或者大姑娘了,他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父母站在平等冷靜的態度上,聽聽孩子內心真實的選擇,不要企圖規劃孩子的未來。

結婚後,退出孩子的家庭

熬到這一天,我們也老去了,結婚後的他們,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即將迎來新生命的他們,也要做父母了。他們可以守衛自己的幸福,而我們就當一個旁觀者就好,在他們需要傾聽的時候,需要港灣的時候,耐心傾聽。

哪些年齡階段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及時退出2

父母對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發展的常見誤區

誤區1:“嬰兒什麼也不懂,只要找一個會照顧他生活的人就行。”

嬰兒期(0-1歲)——學習信任的開端

很多父母以爲嬰兒期的孩子不懂得什麼,只要吃好睡好就行。近幾十年來有關嬰兒的研究顯示,嬰兒的心理從一開始便很活躍,而且很依賴刺激。心理學家史匹茲觀察一些出生三個月即被母親送到寄養機構的嬰孩後發現,雖然這些孩子們得到豐富的食物和妥善的照顧,但他們的社交行爲卻呈負面成長,生病,甚至死亡。

對嬰兒來說,在出生第一年便從與成人(父母)關係中得到基本的安全感或信心是很重要的。有父母關注和愛的成長環境下的孩子容易發展出孩子活潑、充滿好奇以及信任他人的美好特質。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所有的就只有感受。比方說,剛誕生的嬰兒,一直呆在媽媽很溫暖的子宮裏,忽然間來到一個空空冷冷的世界,這個空間會讓他覺得很慌。所以非常需要正面的接納,被溫暖、柔和的手的摟抱和撫摩。而這種帶着感情色彩的身體接觸只有父母才能真正給予的。

如果人在嬰兒期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到成年時就會形成“這個世界不值得我信賴”、“沒有人真正關心我”的感覺,缺乏安全感。

很多時候我們以爲這麼小的嬰兒什麼都不懂,所以我想講什麼話就講什麼,想發怒就發。其實,孩子一出生,不管他有多大,他都會很敏感地感受父母的情緒。父母的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建立安全感十分重要。比如,媽媽和爸爸關係不好,當媽媽抱着小嬰兒時,她的憤怒,她的心跳是不是很平穩,孩子是感覺得到的。

對於小小的嬰兒,他需要我們正面的積極的刺激。父母不僅僅要多多用圖、用音樂等智力開發等元素來刺激他,還需要情感上和他多多地交流,比如,聊天,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正在做什麼,家裏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摟抱、親吻,告訴孩子你有多麼愛他。

誤區2:“孩子頑皮、任性,隨他去;畢竟小孩子嘛,不懂事。”

幼兒期(1-3歲)——建立規範的關鍵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求知慾旺盛,已經學會了很多技能。他會走,會跑,會拿東西,會到處去看。做父母的會發現他很喜歡拉拉抽屜,什麼東西都想拿來玩一玩。他對周圍的東西產生好奇,一副“我長大了”“我能行”的派頭。對一些危險東西,視而不見,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他開始有主見,有慾望要按照自己的主意來行事,很多時候不是任人擺佈,有“反抗”意識了。

爲孩子立界限,養成良好的習慣。

爲孩子設定界限,這是愛他的一種積極方式。即,給他訂一個範圍,在範圍以外就要說“不”。比如,給他一個範圍,只有在這個房間的角落裏可以盡情的探索,而不容許他到其它房間以避免危險。再比如,吃飯的習慣,只能在餐桌上吃,否則就取消。

孩子很聰明,他總是想試着去突破界限,看一看父母的反應——“是否動真格?”這時候需要父母特別有智慧地堅持原則。比如,父母規定了孩子只能在餐桌上吃飯,而孩子邊吃飯邊玩,如果父母爲了讓孩子多吃幾口,而遷就孩子。當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心裏很明白——爸爸媽媽的話是不當真的。一旦開始界限不能堅守,那麼以後就比較困難了。

其實,無法無天的孩子是沒有真正安全感的。沒有規則,父母往往憑着情緒和環境來管教孩子,孩子反而無所事從。

允許孩子說“不”

“危險的兩歲”,孩子開始有自己做決定的慾望了。這時要請父母特別注意:如果孩子經常跟你意見相左,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且並沒有越界,就讓他自己去做。讓他照自己的意思去嘗試錯誤,並承擔後果。聽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好孩子,但要注意聽話的孩子可能是比較缺少主見的孩子。當他進入社會,孩子可能會感到很慌、很亂。

誤區3:“上幼兒園了,孩子有老師教,不用父母操心了。”

學前期(3-6歲)——與孩子分享人生

這一時期,孩子越來越會交流了,父母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幼兒園教育僅僅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遊戲是這個時期孩子的主導活動。孩子的認知、學習和對社會的瞭解,多半都是通過遊戲進行的。遊戲是該時期孩子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與他一起玩,讓孩子在玩中學。比如:小孩子的過家家就是在學習爸爸媽媽。在過家家的時候,他就要學習做很多決定。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