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新生兒誕生後一家老小都會感到非常幸福,這時候是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呵護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都需要家長來調整,下面爲大家分享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1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爲什麼寶寶出生的時候長得都像爸爸,直到後期纔開始逐漸凸顯類似母親或其他特徵。

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即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命的自我保護功能在產生作用。

人是一種由雌性懷孕產子的哺乳動物,這就意味着新生兒的母親往往確定無疑,但父親則就不一定了。

且遠古時代,男性每天都需要出門打獵,保證家人的食物供給,這就進一步加深了不確定性,而男性對通姦也相當敏感,只有確信新生兒的確是自己的孩子,他們纔會投資撫養。

但遠古時代並沒有DNA檢測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嬰兒基於求生的基因本能,面部就會往與父親相似的方向發展,以便於父親確定自己的身份,對其進行撫養,提高自己存活的概率。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來說,不論人類在那個階段,生存慾望是人類的第一慾望,哪怕是沒有意識的嬰兒也是。

新生兒出生後,大部分母親也會堅持反覆描述孩子長得像父親,這也是一種策略,她們試圖影響丈夫對自己父親身份的感知,有人認爲可能是爲了刺激男性爲新生兒投資。

但遠古時代長得像父親的孩子比不像父親的孩子的確更容易存活,因爲相比於後者,父親更容易確信長得像自己孩子與自己有血緣關係,並給予他們大量的生存資源投資。嬰兒的這種無意識行爲讓我們不得不驚歎生命的神奇。

不過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專家們通過研究給出了更科學的解釋。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進化心理學的基礎是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從達爾文的理論講基因顆粒作爲自然選擇的載體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是“適應器”的自然反應。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基因顆粒組成的.人體各個器官存在的理由就是爲了適應當前的環境。

嬰兒的面部器官也一樣,爲了適應父親需要確認身份纔會撫養的環境,他們的面部器官會自然而然的往與父親相似的方向生長。

在進化的過程中,“適應器”通過實踐成功地解決了某些反覆出現的與生存和繁殖有關的問題,這些特定信息的轉回就會刻進基因裏,形成外顯性行爲,所以剛出生的嬰兒基本上都長得像父親。

此外,進行心理學Belsky、Stenberg和Dreg提出,兒童生命早期階段父親是否在其身邊,給予穩定的投資,將會影響他們成年後的性策略。

如果兒童的頭5-7年的生活裏,長期與父親分離,他形成這樣的心理預期,即父母的資源是不穩定和不可預測的,成年人的配偶關係並不會持久。

在這樣的心理預期下,這類孩子很容易變現出性早熟、性行爲紊亂等。最終導致他們可能會有多個不同母親的後代,且每個後代所能得到的投資有限、不穩定,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相反,如果兒童的頭5-7年的生活裏,父親皆長期穩定的陪伴在身邊,得到了父親穩定的投資,對其他人的看法將會非常不同。

通常情況下,他人在他們眼裏是可靠和信賴的,他們對世界的態度更趨向於積極,健康穩定的心理預期決定了他們在擇偶的時候傾向於長期擇偶。性的成熟也比較晚、性行爲穩定,所生的後代數量也較少,但每個子女能夠得到的投資相對更多,形成良性循環。

關於嬰兒長得更像誰的變化,還有另外一種現象,隨着時間變化,嬰兒會逐漸凸顯與母親相似的面部特徵。

進化心理學認爲,這是嬰兒在降臨世界以後,發現照顧自己的通常是母親,爲了討好母親增加自己獲得生存資源的概率,基因顆粒根據當前環境做出的調整。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作相似性效應(Similarity effect),就是說人們會被與自己有相似性的人吸引,並對其產生好感。

嬰兒面部特徵的轉化,某種程度上也是進化機制的適應器在發生效用。其實任何人類的行爲都不會少了這兩個成分:一進化形成的適應器,二激發適應器的發展與活動的環境輸入。

在進化機制的敦促下,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目前所處的環境中尋找最滿意的生存方式,自己的現狀就是當前環境的輸入與自己適應器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得不感嘆生命的奧祕真是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神奇的多得多。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2

用自己的模樣向男人宣告,我是你親生的娃,你要擔負起責任

孩子在媽媽肚子裏懷胎十月,到生產,媽媽可以很確定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但爸爸沒有經歷過孕育生產的過程,而且由於生孩子,男人只需提供一個小蝌蚪,這樣的情況下,男人也很難確定這個孩子的形成是不是自己提供的那顆小蝌蚪,也就很難確認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那麼孩子剛出生後長得像爸爸,就是用自己模樣向男人宣告,看,我和你長得一樣,肯定是你親生的娃。你要擔負起責任,好好照顧我,養育我。同時也能讓爸爸在興奮和驚疑不定中的狀態中完全確定下來,相信孩子是自己的,然後完成爸爸角色的轉換,讓男人擔負起爲人父的責任,更有利於家庭和諧。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第2張

有調侃的段子:爲啥孩子剛出生時像爸爸,因爲要告訴爸爸我是你的孩子,請你擔負起養育之責。爲啥越長越像媽媽,因爲一段時間後發現爸爸根本指望不上,像爸爸沒什麼用,還是媽媽靠譜。哎,多麼痛的領悟。

當然從科學角度來說,還是基因起作用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23對染色體,是由爸爸媽媽各自提供的23條染色體組成的,爸媽的基因各佔一半,要看孩子長得更像誰一些,那還要父母雙方誰的顯性基因更強大一些。如果爸爸顯性基因更強大,那麼孩子的外貌就更像爸爸一些。反之則更像媽媽。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3

生物保護本能

民間有種傳聞,新生兒像父親這一系,與嬰幼兒的可愛相同,都是生物自保的本能。新生兒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是明顯而既定的。

相比較而言,新生兒與父親的顯性關聯不那麼明確。因此對於新生兒來說,長得更像父親,直觀上展現了兩者的血緣關係,用自己的面貌向父親表達:我是你的孩子,更有可能被父親撫養,有利於生存。

心理作用在作祟

實際上這種說法,更多是人們的心理作用,人們大多傾向於相信自己腦海裏,那些已經成爲常識認知。

所謂三人成虎,傳言傳得多了便成了“真”,然而這種傳聞缺乏科學依據,可信度存疑。

遺傳顯性基因

伴隨科學教育的普及,基因遺傳學說的基本理念婦孺皆知,孩子相貌與父母基因的遺傳密不可分。

我們總聽到男孩像媽女孩像爸,然而孩子從爸爸媽媽那裏獲得的基因各佔一半,影響能力平分秋色,影響孩子外表的是父母的共同基因組合。

說到底,孩子與爸爸、祖父隔輩像,都是遺傳基因在搗鬼。父母的遺傳基因分爲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當父親的顯性基因佔比大,孩子看起來會更像父親。

遺傳下來的隱性基因只是不可見而已,他們很有可能在後代子孫的身上得以體現,這就是傳說中的遺傳返祖現象。孩子的模樣,總能在祖上找到與之相似的顯性基因。

爲什麼第一胎都像爸爸 第3張

父母哪些特徵,遺傳給後代的概率大?

演員杜江和霍思燕夫妻倆的小孩嗯哼,剛出生的時候就被自己老爸吐槽是個“醜娃娃”,爸媽的大眼睛雙眼皮,還有那高挺的鼻樑,在這個小孩臉上一點也找不到蹤跡。

撇開個例不談,父母哪些特徵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更大呢?

耳朵:根據科學調查報告顯示,耳朵遺傳給下一代的可能性最大,如果父親或母親是招風耳,孩子有70%的機率也是招風耳。

例如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何炅,就幾乎完美地複製粘貼了他爸爸的那對招風耳。

皮膚:膚色方面,忽略孕婦的飲食搭配,和產後護理,孩子的膚色多是父母的綜合體。

若一方皮膚白一方皮膚黑,孩子的膚色則偏中性,介於黑白之間;若兩方都是白皮,孩子是白皮的可能性就很大;其他膚色同理。膚質方面,油性皮膚有可能會遺傳,如果父母都是油性皮膚,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是個人因素、缺乏護理,遺傳的可能性不大。

智力:早在19世紀,智力基本遺傳性因素就被科學家提出,其中基因遺傳作用不可小覷,大約佔30%-80%。與智力有關的基因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孩有兩個x染色體,理論上受影響更大。

但一般情況下,智力的遺傳性在成年之前,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大,從30%增加到70%至80%,成年之後則趨於穩定。

由此可見,不侷限於基因影響,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適合進行智力開發,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孩子五官中的這兩處,顯性遺傳優勢大

眼睛:孩子眼睛的形狀很容易遺傳父母的特點,大眼睛相對於小眼睛來說是顯性基因,因此父母只需某一方的眼睛大,孩子眼睛大的可能性就很高。

長睫毛也是相對於短睫毛而言的顯性基因,與眼睛大小同理。

鼻子:一般來說,鼻子的遺傳基因會持續到孩子成年。高鼻樑寬鼻孔都是顯性基因。

由於遺傳基因的持續性,小時候矮鼻樑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有變成高鼻樑的可能性。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孩子無論什麼樣貌,都是父母賜予的禮物。相貌是表象,終究會衰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培養,給予孩子一個健康幸福的成長環境,陪伴孩子成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