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

《手指歌》是一首比較形象有趣的兒歌。邊念邊進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先用簡單的“軲轆軲轆”手部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接着讓幼兒嘗試着變變小手,看小手能變出什麼來;然後我再根據兒歌內容變變,讓幼兒猜猜我的手變成了什麼,在幹什麼?最後讓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來做一做,做一個動作學念一首兒歌,顯然孩子們對這種方式非常樂易接受,個個開心地念着、學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論分析:

幼兒的兒歌教學也可採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1、採用遊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有不少兒歌的內容是描述幼兒遊戲活動的,對此類兒歌,我常採取先做遊戲後教學的方法,按照兒歌描述的內容,先組織幼兒遊玩,在遊玩中幼兒一邊動作一邊觀察,充分體驗愉快的情趣,爲學習兒歌打下基礎。

2、運用故事法對幼兒進行兒歌教學。根據兒歌的內容可以看出有些兒歌是敘事性的,由於受字數和句式的侷限,敘事的跳躍是兒歌的特點之一。這時教師選擇一些恰當的關連詞或過渡句把兒歌內容串連起來,根據兒歌要求,適當增添有關的生動有趣的情節,來增加兒歌的容量,爲幼兒展開想象更好地理解記憶兒歌提供幫助。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2

昨天我在這門語言課上講“我和媽媽在一起”,故事是關於一個和我們班上的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男孩。他會怎麼樣?孩子們一定很好奇,很關心小男孩發生了什麼事?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童年是語言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因此,在本次語言課中,我們開展了豐富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兒童潛能,拓展兒童知識,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只要孩子們在每門語言課上都能說更多的語言,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技能是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發展兒童語言的關鍵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想說話,敢於說話,喜歡說話,有機會說話,並得到積極的迴應;在這門語言課上,我首先讓孩子們用他們眼中看到的東西講故事,這樣孩子們就喜歡讀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3

幼兒園中班語言《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教學反思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是一個有關分享的繪本故事,故事裏描述了小田鼠啾比的阿姨給了它一盒巧克力,啾比一開始並沒有準備和人家分享,後來等到它想和朋友分享的時候,朋友們已經都不在了。大叔爺爺告訴等到天氣暖和的時候朋友們回來的時候再和他們分享吧!啾比明白了以後好東西要及時地跟好朋友分享。孩子們通過故事內容的理解到了好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跟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本次活動從一本簡單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很自然地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的:

一、以課件播放爲載體,讓幼兒便於理解

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仍以生動形象的事物吸引爲主,活動的課件正是結合了視覺、聽覺兩方面的內容來吸引幼兒主動去學習去理解故事內容。課件中的小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幼兒比較喜歡,加上課件中所加入了故事中其他動物角色的對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在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分心的,都非常地投入。在孩子們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我也在邊上和他們一起看,《指南》中也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繫。”所以當孩子們觀看完課件動畫之後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引導他們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整個集體閱讀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去引導他們,只是陪着他們一起看,所以整個閱讀過程孩子們都是在自主閱讀,而且還發現他們能夠與旁邊的小朋友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正是藉助了課件這一載體,孩子們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纔會更加容易、更加明白。

二、以故事表演爲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

《指南》中建議我們教師“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今天的這個故事內容就非常適合進行故事表演。故事中出現的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而且很容易表現。所以我邀請了部分孩子進行了故事表演,因爲是語言活動,所以我也提出了一些語言方面的要求:請孩子們模仿故事中各種動物說話的語句和語氣。特別是表演棕熊、小鳥和青蛙的孩子,當“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失落的表情表現得非常好。當表演到“小田鼠”想起來要把巧克力分享給它的朋友時,好朋友們都不見了,這時候的“小田鼠”孤獨寂寞的心情就能夠感受到了。當然孩子們在表演的時候不可能完全照着故事中來,我也特別贊同他們能夠在表演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故事情節。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故事表演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以情感體驗爲形式,讓幼兒遷移經驗

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故事表演裏的交流與對話正是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鍛鍊,而在表演中的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那種失落的情感也在故事表演中很好的感受出來。這種情感的體驗要比我們教師的說教有用有效的多。最後我們還提出瞭如果你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麼做時,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剛纔在故事中的經驗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了,知道應該要分享,分享才能讓別人和自己感到快樂。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4

空氣是遊戲的好夥伴。它會輕輕托起一切,它會癢絲絲地親親臉龐,它會住在氣球裏、皮球裏、空盒子裏……在它的懷抱裏,風車、風箏、肥皂泡盡情嬉戲;和它在一起,風鈴叮噹叮噹,悄聲細語;一眼看見它,“大嘴怪”大口大口吞噬,鼓得肚皮圓圓……

空氣是如此有趣、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其他的事物呢?在這個主題的學習過程中,或許不僅有幼兒的成長,也有教師可以獲得的啓迪。可以由此而瞭解如何選取適合幼兒的,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自主生成更適合的活動設計。

我們的班級工作是以家長工作作爲基礎的,我們覺得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是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除了與家長交流教養經驗以外,更重要的是宣傳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週的主題活動都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如在這一週中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給氣球充氣,直接瞭解充氣的步驟、方法、注意要點,並在幼兒園有關活動時帶上氣球。家長和孩子共同裝飾兩個氣球,使孩子每天觀察氣球的變化,如氣球變瘦了嗎,爲什麼。

這樣的活動是家園合作下才能夠得以更好的開展,此項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了樂趣。增長了知識。萌發了對空氣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對我們來說,愛孩子不是說在嘴上,要掛在心裏,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就是尊重孩子, 愛孩子就是責任,因爲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纔會做的更好。在每個主題的課堂時間與課的生成中,我們還要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們的心,贏得家長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有心在生活中隨處撲捉到一些與課題相關連的生成內容,那麼在我們身邊的孩子一定能夠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受到啓發,不斷的受到激發,相信我們這些愛孩子的人能夠染讓他們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明天我們將創造更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5

在我的記憶中,還深刻的留着孩童時期,教師那無微不至的關懷如父親的寬容、母親的慈愛,讓我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教師那循循善誘的言語,一步步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自那時起,我暗下決心,我要做一名幼兒教師,做一名人見人愛的好教師,做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好教師。

兩年前,我最終如願以償,十分光榮的加入到人民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中來。帶着蓬勃的朝氣,滿腔的熱情,來實現自我的抱負,實現兒時的夢想。

工作中,我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來嚴格要求自我,爲人師表。現小結如下:

一、業務方面,依據(綱要)精神,發揮幼兒主體作用,促進幼兒發展爲主旨,促進幼兒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爲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我園裏組織的各種培訓,如參加每週六的學習及到各個園去參觀學習、觀摩,從而爲自我積累了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此外,爲提高自我的技能方面,我也進取利用課餘時間練琴。在幼兒園內,我也進取地向老教師及指導教師請教,經過聽課活動,也爲我積累了不少知識,同時,我們園也經過了“以老帶新”的活動,讓老教師來聽課,從而發現不足,進行改正,這樣,不僅僅能讓新教師從中獲得好的經驗,並且也能做到互相學習,共同促進。在工作中我服從園領導的安排,不斤斤計較。且樂於助人,自覺主動。待人坦誠熱情,耐心對待幼兒。親切對寶寶,笑臉迎家長。對待工作認真,每星期都按時撰寫教學計劃,進取準備課堂中所需的教具,努力想出能夠吸引幼兒的多中教學手段,讓更多的幼兒在各方面都能取得提高。

二、作爲班主任,協調好和本班教師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我每項工作爭取想在前,做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問題和本班教師共同協商解決。在繁忙瑣碎的工作中,抓好班級的工作是自我每一天的必修課,我們常利用業餘時間爲主題創設環境,讓孩子們有充分展現、表達的機會,爲課前準備教具、爲第二天順利開展各項活動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班級管理工作看似小,但做好它並不容易,由於我們班上的教師默契配合,使得班上的各項常規、環境衛生、教育教學以及遊戲活動等方面顯得有條不紊,深得其他教師的稱讚。

三、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各項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做好家長工作將對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我首先擺正和家長之間的位置,經常換位思考,瞭解家長的要求,以便得心應手的做好工作。我還經常把好的教育經驗介紹給家長,使家長們從中學到很多育兒知識,在家長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處處留心,事事用心,”取得了必須的成績。

“處處留心,事事用心”是我的座右銘。僅有逗號,沒有句號;僅有更好,沒有最好。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中的新情景,爭取更好的成績。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6

組織小班主角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竈、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明白了。”但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說:“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說:“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纔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爲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衆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主角、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明白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資料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爲小班的主角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爲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爲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資料。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7

美工活動對幼兒來講是遊戲、娛樂,也是創造、表達的一種方式。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每一位幼兒都有創造的潛能。泥工造型是一種運用插接、刻畫、印貼等手段,通過細緻的觀察與豐富的聯想、想象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形式。同時這也說明了美工活動對幼兒小肌肉發展和思維發展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如何爲幼兒創設教學活動鍛鍊環境呢?這是上好一節美工課需要關注的課題。

首先本節教學活動的目標:學習用牙籤插接的方法,表現刺蝟的形態特徵;能運用搓圓的技能表示刺蝟摘果子的情境;發展小肌肉動作,大膽參與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目標的制定在認知、技能和情感上重點突出了技能,難點定位在插接的手法和重點在於搓圓的方式。從目標的確定開始就對幼兒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將其融入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在活動中讓其得以體現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於是在我設計活動導入環節就運用了手指遊戲,土豆變變變,它來自於幼兒平時室內遊戲,平時在遊戲環節我們會經常給幼兒做手指遊戲,幫助幼兒鍛鍊手指的靈活性和活動趣味性,爲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中通過視頻以動態進行展現刺蝟的特徵和形態,幼兒熟悉的巧虎形象,以第三方的口吻陳述,好像是巧虎在進行介紹,讓幼兒投入其中,以及最後的展示背景用西蘭花做出了森林的造型,同樣的這些形象、實物也是來自於幼兒平時的生活觀察。

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探索的慾望很強,常常有一些看起來危險的現象發生。如何轉危爲安,巧妙利用,有目的地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變爲我們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讓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是本節課選材的關鍵。從土豆到牙籤,過程中也經過很多次的嘗試,土豆的硬度和牙籤的弊端都曾成爲課前準備的難點。在手工活動中,重要的是得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陳鶴琴先生說過,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能力以內但又必須是非用力不可的。3~4歲的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手指力量小,也容易疲勞,所以在選材時,首先要注意簡易性。由於我班是有過一年託班經驗,嘗試鍛鍊的機會比新小班多,且升入小班後我們就鼓勵幼兒安全使用剪刀,利用美工課,讓幼兒從撕麪條,撕小草開始,儘量多的給幼兒鍛鍊的機會,這樣做的目的:

①手工活動能使手腕配合一致,使各種動作協調。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人人動手參與,作品完成後又個個都有成就感。

②手工材料的五花八門及方法的多種多樣,可以讓幼兒信手捏來,隨意創作,同樣也能滿足、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慾望。

③通過手工活動,能引發幼兒以自己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形成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並通過大膽想象藝術來表現自己的作品。

通過實踐,手工活動對於幼兒的手部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和精確性的培養,以及對耐心、細緻、勇於實踐等個性品質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通過使用剪刀,手的張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原先大拇指和小手指的靈活性很差,不能同時張合,經過反覆多次練習,他們小手指的肌肉動作協調了、精確了。美術美工活動可以說是平時積累的成果。

小班的年齡特點註定無法安靜的坐在座位上作畫,歌曲的結合讓活動更富生趣,但是反觀活動我發現,正是因爲太重視年齡特點,將關注點放在插接上所以活動中不夠大膽,從練習搓圓的方法到評價都是由老師作爲主體進行介紹的,更加大膽的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說,嘗試做,成爲活動的最大主體,堅持開放性原則,更多讓幼兒更充分的感知和操作,從而更好的幫助幼兒在自我表現與所表現的事物之間建立起關係。

本次活動幼兒專心地觀察老師的操作過程,認真地製作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當孩子們完成作品後,對於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老是拋在腦後。沒有特別強調收整的要求導致了幼兒似乎不是很在意。這成爲了我不得不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課後我仔細分析主要的原因,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督促先做完的孩子養成整理操作工具的習慣。對於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孩子也沒有及時地予以強化,使得那些先做完的孩子慢慢地對於整理操作工具的要求變得不再很敏感。當然對於整理操作工具這種沒有樂趣的活自然避而遠之了。那麼,用什麼樣的辦法讓孩子們心甘情願地在活動後整理工具且不會忘記呢?事後我嘗試用實物獎勵的辦法。例如在集體點評時,以“蠟筆媽媽”“桌布媽媽”的身份對主動整理好操作工具的幼兒進行獎勵,並謝謝他們將寶寶們送回了家。希望在多次的努力下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養成收整工具的好習慣。

此次美工活動我受益良多,小班的美工活動不光是技能的培養,還有創造力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活動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幼兒正處於一個創造和發展的時間,我們應該爲幼兒打開創造的大門,讓創意源於生活,創造給予幼兒。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8

在北美、歐洲的幼兒園和小學裏,有一種流行的活動——“圓圈活動”,即早談活動,就是讓教師和孩子圍圓圈坐在一起談話、學習。由於該活動能夠創設一種充滿關懷的學校氛圍,通過相互示範進行教育,倡導民主價值觀與親社會行爲,有利於促進兒童道德、心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深受歐美各國各級學校的歡迎。在我園,也特別重視早談活動,從早談氛圍的營造、早談流程、早談規則和要求到早談內容的選擇,處處融入人文關懷。

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是使早談活動達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在這裏,孩子們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展示才華,也可以排解負面情緒。即使做錯了事的孩子也不會受到批評,他們得到的只是老師、同伴善意的忠告和建議。在這個安全的環境裏,孩子體會到了誠實的樂趣,體會到了分享的溫馨,體會到了尊重的力量。這種溫馨的心理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道德品行。

同時,老師也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進行相應的環境準備,如跟主題相關的圖片、錄像資料等,也允許孩子們帶來分享的東西,如照片、禮物等。

早談流程

我們一般以柔和的音樂開場。音樂一響,孩子們開始收拾手中的玩具和圖書。早談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集中過來,或坐椅子或坐地上,每個人都找到了舒服的位子。

音樂停了,我們開始了開放式的談話。一般由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開始:

“我今天很開心,因爲我沒有遲到!”

“今天鬧鐘一響我就起牀了,媽媽表揚我了!”

“今天早上來園的時候,我看到門口的‘文明小天使’好有精神,我也大聲向他們問好了!”

“我用英語跟老師說:Good morning!”

然後,老師或某個孩子將話題引入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如分享以前的舊照片,一起解決某個難題,討論一件最近發生的事情等。孩子們通過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表達和傾聽;對於所出現的不同答案,也學會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討論。最後,老師總結談話的主要內容,對孩子進行積極正向的引導和強化。

早談規則和要求

根據幼兒園各級各班的特點,我們的早談活動並不一定圍圓圈,而是本着以幼兒爲本,由自己選擇舒適的位置,或圍圓圈盤腿坐地上,或坐椅子上,或圍半圓等等。

除了給孩子營造輕鬆的氛圍,參與早談的老師還必須關注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話願說,同時適時評價和小結,幫助孩子們理清思路,暢所欲言。

我們的早談活動對孩子也有特殊的規則和要求。首先,當某個幼兒講話時,其他孩子必須目視說話的孩子並認真傾聽。在這裏,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談話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其次,當有不同意見時,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必須在其他人講完之後再表述。第三,談話的孩子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如要求關上房門,要求其他孩子站起等。第四,當有資格說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時,教師和其他孩子給予他思考的時間,可以選擇放棄。

早談內容的選擇

不同的討論主題可以達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我園,早談內容來源廣泛,包括社會上的各種熱點問題、孩子們身邊的偶發事件、各種節假日見聞等。除了以上內容,早談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孩子們的自我成就展示,如“我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我買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自己起牀”……在這裏,誰有一點小小的“成就”,誰就會引人注目,成爲“中心”,獲得大家的欣賞。同時,也讓孩子們相互分享自己的快樂、分享自己的表演、分享自己的祕密,培養孩子們的信任感,並和同伴、老師建立親密關係。

早談活動看似簡單,但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卻需要認真管理,認真鑽研,並長期堅持。只有這樣,蘊含在早談之中的教育之花才能越開越豔!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9

有一天,早晨大課間,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上廁所,玲玲走過來告訴我說佳佳摔倒把褲子弄髒了。於是我過去拉起佳佳,並準備給弄乾淨,沒想到,傑傑也過來給往淨弄,很讓我感動。回頭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着鼻子,一副厭惡的表情。

案例反思:

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於是,我幫佳佳弄好衣服後,關心地問她:“佳佳,剛纔大家都笑你,你心裏好受嗎?”佳佳難過地搖搖頭。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摔倒了,你會怎麼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該笑話她。”“應該拉他一把,不應該------”大家發言非常積極,最後經過討論:小朋友知道我們大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應該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助朋友。

這次突發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爲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爲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築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作爲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0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師,小學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這次的數學活動:“鋪墊子”,幫助幼兒更好的瞭解了這些長度、高度,培養了幼兒對測量產生興趣,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測量,還是讓他們在測量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這是這個活動上下來發現的問題。大班幼兒對圖形守恆的判斷,往往會受形狀大小以及數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兩個一樣大的圖形拼擺位置發生改變,他們的大小就不一樣。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做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哪個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材料來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了這樣的材料就能爲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進行桌面的操作,兩個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藉助它來比較發現圖形的守恆。活動結尾部分又選擇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墊子,進行鋪場地的活動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形狀不同的場地大小相同,使活動進行深化。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設計應圍繞活動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展開。就該活動而言,我首先選擇了相同大小和數量的正方形,通過拼擺不同圖案,面積大小一樣大。其次,進一步感知不同數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擺的不同的圖案,而面積大小相同。最後又通過比較場地的大小,用鋪墊子的方法來判斷,活動難度初步加深,讓幼兒通過操作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又藉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貫穿始終用闖關的形式,更能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拼擺圖案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的激發出來了。面對不同的圖案,幼兒在評判圖案是否一樣時,產生分歧並激烈的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做出什麼結論,而是誘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正確的結論。尤其是鋪墊子活動更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不足與改進

操作活動結束後沒能及時的幫助幼兒總結提煉方法,幼兒分組闖關比賽的圖表應該提前準備好,最後幾組的比賽結果也沒有說清楚。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1

我們學校是以小班化爲特色,首先就是比其他一些學校人數少,這個確實比較有優勢,九年級實際的教學中更爲明顯:

一、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每一個孩子都是教師不可缺少的關注對象。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注重尊重理解學生,善於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予以肯定和讚揚。儘量的留意每一個孩子,希望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學生積極向上的個性會得到發展。課堂中,我會盡量站低一些與學生交流,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我會更加細緻、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喜歡被關注,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一樣的關愛。

二、讓師生獲得更多的交流。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以前自己教過的學生中,和自己親切交流的大多數往往是自己經常往辦公室“請”的同學, 小班化教學體現的是對全體學生的關注、是對學生生命的呵護,我想之中間也應該有更多的學生之間交流,因爲他們相處的時間會更久一些。小班爲我們提供了師生、生生親密接觸的機會,無論是課堂上的關注、課後的交流都體現着一種濃濃的情意,在這樣關愛下,學生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提高。

三、讓學生有更多合作機會。任務要想完成的更好、更快、更有效就需要教師有很好的組織能力,如果教師組織的好,學生練習就可能更充分,有許多教師一個人做不了的就能讓能力較強的同學去做,這樣不僅帶動了後面的學生也鍛鍊了水平高的同學更強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更好的發展。

總之,小班化教學應該有更多更新更有效的內涵,我希望我以後能慢慢摸索出一些更好點路子來。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2

《慌慌張張的莎莎》的目標是經過故事讓幼兒認識每一天早晨起牀慌慌張張、做事丟三落四、上學遲到的莎莎,從中明白做事要有條理,就不會慌亂的道理。在實際生活中幼兒亂放物品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經過故事引導幼兒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是十分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僅是小學階段並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之際,爲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進行本次活動,旨在經過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導幼兒從中領悟正確的行爲要求——做事有條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結合圖片講述故事一遍,然後我經過提問讓孩子先回答再討論。在觀察和認識時間時,幼兒說出是六點半,再討論莎莎此時應當做什麼,而莎莎又是怎樣做的莎莎的書包應當什麼時候整理等一些問題的呈現,幼兒兒能夠清楚的表達出來。經過一系列的說理之後,再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因爲前面有了很好的鋪墊,還沒等教師說,幼兒已經能夠說出故事名稱《慌慌張張的莎莎》。最終小結:每一天睡覺前應當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終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續編故事。教師給幼兒供給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鼓勵幼兒做事要有條理,當天要用的物品提前準備好,並明白今後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我的物品。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3

這樣不會說總數的。於是,我在這個環節增加了練習的次數。

在科學活動《有趣的烏龜》中,主要是讓孩子能有興趣地觀察烏龜,說出烏龜的特徵。在觀察活動中,我首先將烏龜放在實物投影儀下,從烏龜的整體顏色、形狀開始觀察,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經驗,知道烏龜有頭、有四隻腳,還有一隻大龜殼。但在實物投影儀下,烏龜殼的花紋、烏龜的肚子花紋,都顯示得很明顯。孩子們對這個發現很驚喜,開心地叫:“還有綠綠的花紋!”接下來,我用筆敲敲烏龜的殼,孩子們說:“有聲音,有聲音吔!”有了這些發現,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更足了。我給每一組的孩子提供了一隻小烏龜,進行分組觀察,孩子們相互交流着,有些孩子很認真地趴着看,有些孩子指指點點,非常認真。

在這個活動中,唯一有遺憾的是孩子們沒有看到烏龜游泳,因爲天氣冷的緣故,或者是被孩子們敲敲的緣故,烏龜後來再也沒有從龜殼中伸出四肢和頭,所以即使放在水裏,烏龜也沒有游泳。於是,我將這個問題留給孩子們以後的觀察:請小朋友以後再去看看,烏龜是怎麼游泳的?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4

一、主題內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後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張小弟,小的留給他自己。”這是一首充分體現了分享與謙讓的教育思想的兒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做不到將大蘋果留給他人,也許經過一定教育問幼兒選哪個時,幼兒嘴上會說選小的,但是實際去拿是一般都會拿大的(除非不喜歡)。幼兒能否理解分享與謙讓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動自發的與他人分享謙讓的行爲呢?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爲,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要求。分享對於幼兒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爲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習、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卻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

幼兒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會說話,但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比較被動,看見爭爭搶搶的場面總是後退一步。有一天剛從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興地玩着。突然幼兒B走過來說也要玩。成成不想給,兩人爭奪起來。老師看見了說:“我看誰是謙讓的好孩子!”幼兒A極不情願地把玩具推給了,幼兒B以勝利者的姿態玩去了。幼兒A則無可奈何去玩別的玩具。

分析:看這幼兒A無聊的玩着其他的玩具,我不僅思考剛纔的做法: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爲,但是不是應當發自內心呢?幼兒年齡尚小,固然需要老師的教育,但像幼兒A這樣的謙讓究竟叫不叫謙讓?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髮展究竟有多大意義?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案例二:

飯後休息時,幼兒C拿了一包QQ糖開始向同伴炫耀。幼兒們紛紛圍在她身旁等待她分發。幼兒C開始高興的分給自己的親信好友。由於包裝並不透明,當分到最後幾顆時,幼兒C在分發時沒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當她發現自己沒有了時,開始大哭起來跑到一旁的老師身邊說:最後一個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

分析:剛開始分發時幼兒C是很開心的。當分到最後一顆時不小心也給了別人,這時纔開始大哭,她的哭聲說明什麼?是委屈還是不甘心?一開始時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她還是表現出了很大方的樣子。爲什麼給了這麼多都不難過?而對最後一顆這麼捨不得?是不是可以說要讓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謙讓則難呢?因爲從物質上講,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我雖然給你了,我也還有;而謙讓卻等於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了,因此很難讓幼兒接受。

案例三:

下午點心吃黃瓜,幼兒D不喜歡吃黃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兒E正吃的很快,便轉頭和他說了什麼便把手裏的黃瓜塞給了他。幼兒E吃第二根黃瓜吃不下了時就向老師求救。老師去了解情況時幼兒D說:我是謙讓給她吃。讓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這種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並稱之爲“謙讓”的行爲,並不少見,午飯時常有孩子把自己不愛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們爲什麼會稱自己的行爲是謙讓?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謙讓的含義,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謙讓行爲?

案例四

晨間活動時玩橡皮泥,幼兒自己去選擇工具。幼兒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兒F拿了一盒較舊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馬上就說:“你這小孩真笨。這盒好拿這盒去玩。”說着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較新的橡皮泥給孩子。而旁邊一個來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兒F原來的那盒。

分析:這可能算是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在幼兒園裏我們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團結友愛,可是有的家長教育卻是與幼兒園背道而馳,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的觀念、行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兒F有了謙讓的表現,家長不但沒有表揚孩子的行爲,反而說孩子笨。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分享與謙讓的觀念也得不到培養。

三、案例反思和體會:

1、幼兒園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分享與謙讓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爲謙讓的基礎去對幼兒實施教育?

讓幼兒在懂得並願意分享的基礎上去進一步理解並學會謙讓?

分享行爲包括自發分享,誘發分享,被動分享。案例一即屬於被動分享。被動分享行爲產生最初,在老師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兒強迫下進行的“分享行爲”幼兒不懂得同伴間玩玩具得規則:大家一起玩。在老師得被迫下,被動地與其他幼兒產生分享行爲。有的幼兒過於膽小,如:幼兒A,被別人拿去玩具後,只是稍微作出反應,卻也只能被迫地產生“分享”。這樣“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誘發分享行爲使在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卻又在道德認識水平低的情況下,產生利他行爲。在平時的遊戲中,幼兒往往會爲爭搶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許隨便拿別人的玩具”這一規則下,幼兒的爭搶行爲得已制止,教師進一步主導幼兒向其他幼兒“借玩具”產生另一種規則:在別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這樣誘發,使得幼兒都願意與別人來分享他的積木,這時也抓住時機進行禮貌教育。

教師在發揮幼兒的主導性。積極性,能動性,注意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爲的過程中,幼兒的分享慷慨程度會不斷提高。這時自發分享就會產生其中、當幼兒發現某一幼兒正在爲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兒借時,他會主動拿出來說:我給你玩,在嘗試分享圖書時,幼兒會主動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兒間相互商量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此時的自發的分享就以成爲幼兒間社會交往的手段。

2、其次,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於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說明要使幼兒達到能夠自覺謙讓,實非易事,因爲不但要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還要有這種品德形成的情感態度,即要樂意去做。所以這是一個涉及到幼兒心理髮展水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往往籠而統之地把分享、謙讓混作一團去處理,使本來易於解決且對幼兒十分有利的教育機會就失去了。如兩個幼兒爭奪一本圖書,我認爲,如果以兩人一起看的解決方式處理,就更利於幼兒的健康心理與品質的培養,因爲既解決了矛盾衝突,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去實施,對於較小的幼兒可儘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爲主;隨着年齡的增長,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逐漸教育其學會輪流玩、輪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圖書,幼兒都想玩、看,教師可引導幼兒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況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採取先輪流玩的辦法,再由此過渡到謙讓。

3、再次教師在教育幼兒謙讓的同時,也應爲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考慮。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謙讓,誠實、勇敢、自信、熱情、友愛、好問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兒A行爲就說明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爲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兒D,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其對謙讓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幫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麼要讓其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對別人施“恩”也要徵得別人的同意,不要使謙讓過了“界”。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願、都爲這件事而感到高興,而不是強加於別人。

4、最後我們經常談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從案例四中幼兒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現出家園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長關心幼兒,擔心幼兒在幼兒園會吃虧,希望幫助幼兒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與幼兒園裏的教育產生一定牴觸,成人是幼兒的鏡子,成人對事物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對幼兒產生影響。或許羅傑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能給我們一點啓示,以分果果爲例:

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麼時候選大的,什麼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並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後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選擇。

四、相關問題思考

我們還要把分享和謙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爲分享和謙讓不僅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物質的分享謙讓可以親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謙讓雖然看不到,卻可體會到,兩者是一種巧妙的融合。幼兒在不斷地成長,分享謙讓行爲的表現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需要藉助教育,藉助日常生活逐步滲透,採用行爲鼓勵法、榜樣示範法等各種教育方法,避免單一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心理,產生自發分享、自發謙讓的願望。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15

時光飛逝。我從事幼兒教育已經兩年多了。在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我進步了很多。

首先,我對幼兒思想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我心目中的幼兒園是老師帶領孩子們玩遊戲、學習簡單知識的地方。但當我真正開始實踐這項工作時,我對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1002〕〔1000〕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階段和人才成長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工作是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兒童進行身體、智力、道德和審美教育,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這不僅是國家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也是所有幼兒園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這項任務,在活動中制定了不同的目標,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兒童的身心需求,真正讓兒童在活動中快樂發展!

二、在我的工作中,我熱愛這個行業。

在我的工作中,我遇到了一羣可愛的孩子,他們每天嘴裏總是說個不停,這讓我愛上了這個行業。這不僅是他們的可愛,而且還夾雜着濃郁的人文氣息!班上有一個孩子。有一次他感冒了,堅持要到戶外去。他出門時開始流鼻涕。我幫他弄到紙。他說天氣很冷,我溫暖了他的手。戶外活動結束後,大家一起回到活動室。我想坐下。他的眼睛到處找椅子。這時,他把小椅子放在我旁邊。我看着他,笑了。他的大眼睛向我眨着眼睛,對孩子們身上發生的小事情微笑着,但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一種深情。讓我在關心別人的同時也被關心。多幸福啊!我們爲什麼不努力工作呢?幼兒園的生活總是令人難忘的:孩子們的純真和純樸常常呼喚着我們完美的童心,讓我們用這顆心去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真誠的理解和支持呼籲並保護他們寶貴的童心,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讓我們把心與孩子們連在一起,讓幼兒園的小世界充滿童心世界的真、善、美!

三、讓我在實際工作中成長。

第一個“測試”他剛工作不久就來了。雖然只有公園裏的老師參加,但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會很緊張。這門課不是很成功。經過領導的精心指導和反思,發現原有班級存在很多漏洞。在第二節課上,我注意了課前的鋪墊工作,效果好多了。反思第一次失敗的原因並吸取教訓。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動中,我一點一點地克服了它,每次效果都更好。就這樣,在實際工作中,我長大了!

經過兩年多的培訓,我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做了必要的改進。通過在園區的商業學習,我也增加了很多理論知識。在觀察課上,我也學到了很多經驗。回想起來,與我第一次來到幼兒園時相比,它確實進步了很多。我應該感謝幼兒園給了我在這個大型聯合小組學習的機會,也感謝同齡人的細心幫助,這樣我才能快速“成長”。

教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知識,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面對許多雪花和互聯網帶來的豐富信息和經驗,我們必須把握一件事:讓孩子真正在快樂中學習和發展。

你很高興。我很高興。我應該爲你付出更多。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