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寶寶從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成了家庭的重點呵護對象,嬰兒的一舉一動都主要家長去重點關注,比如說嬰兒腦損傷都有哪些症狀,下面是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1

嬰兒腦損傷的十大症狀有:

一、睡眠不安,睡眠障礙表現的易驚醒或者不易叫醒;

二、餵養困難,表現進食、吞嚥異常、易吐等;

三、運動異常,表現粗運動異常,較正常兒童明顯發育落後;

四、感覺異常,對各種刺激要麼反應過強,要麼反應過度遲鈍;

五、肌張力異常,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剪刀步、交叉腿,這是肌張力增高的表現,過低四肢遲緩對運動來說沒有各種刺激;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六、視力異常,一般新生兒出生以後視覺能看到20cm的.距離,表示對各種新鮮的刺激沒有反應或者遲鈍;

七、表情異常,有時候表現面部痛苦的表情,甚至表情淡漠;

八、肌力異常,經常表現肌力低下;

九、動作僵硬;

十、聽力障礙,對於各種聲音無反應。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2

1、新生兒或2-6月內嬰幼兒易驚、易吐、啼哭不安、厭食和睡眠障礙;

2、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嚥等困難,有流涎、呼吸障礙、氣管炎樣哮鳴;

3、感覺值低,對噪聲或體味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

4、到了90余天仍扶站差、邁步者,要懷疑小兒腦損傷(腦癱);

5、過了105天,嬰兒還不能擡頭,4-5個月頭仍然搖擺不定;

6、4個月時仍有握拳、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是小兒腦損傷(腦癱);

7、嬰兒應4-5個月時看見物體會主動伸手抓,若5個月後還不能者懷疑是小兒腦損傷(腦癱);

8、痙攣型腦癱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腦癱兒呈愁眉苦臉的面容;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雙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時,大腿不易外展(掰開);

1、腦癱兒可出現“過早”翻身,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

2、痙攣型腦癱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或交叉站立。 對腦損傷兒的干預,主要是通過視,聽及皮膚感覺這3個大腦的主要輸入途徑進行適當的信息刺激,對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三個主要輸出表現進行比正常運動發育規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訓練。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第2張

新生兒期即可在嬰兒覺醒時用鮮豔的玩具和父母與之說話的笑臉,引導其向各個方向注視,對視覺追蹤不好的更應加強這方面訓練,父母說話的聲音是最好的聽覺刺激,每日應多次與嬰兒說話,對聽覺定向反應不好的,可加帶響玩具或放有豆子的塑料瓶等進行聲音刺激,用溫暖的手撫觸嬰兒全身的皮膚。

加上輕柔按摩可促進腦損傷康復。 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美國醫生通過研究指出,在人類個體發育過程中有種系進化進程特點的重演。嬰兒從匍匐爬到跪起來爬,再到站立行走的運動發育過程中,與之相對應腦的發育完善是從腦橋到中腦,再到大腦皮層。爬行有助於腦的康復。

臨牀證實對不會爬的腦損傷患兒,進行模擬爬行的被動模式運動,可有效促進爬行動作出現,糾正錯誤運動姿勢,調節肌張力,改善感知覺,按照發育規律及時進行坐,站,走,手精細動作及咀嚼,語言平衡能力等訓練,亦是對腦損傷干預,腦癱治療的重要內容。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3

新生兒期:

哺乳困難:小兒出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吸吮後疲勞無力,容易嘔奶。

哭聲微弱: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小或持續哭鬧。

自發運動少:出生後少動,呈無力狀態。

肌張力低下:全身鬆軟,肌肉鬆弛。

肌張力增強:全身發硬,好打挺,雙下肢有力,洗澡時雙足蹬盆,換尿布時雙下肢難分開。

新生兒痙攣:小兒易驚跳,尖叫或煩躁不安、抽搐。

行爲異常:頭偏向一側,雙拇指內收緊握在掌中。

1-3月:

雙拇指內收,手緊握拳,上肢收斂、內旋。不注意看人,不注視眼前的人臉及玩具。反應遲鈍,叫名無反應,不能微笑及逗笑。頭不穩定,頸不能豎立,頭左右擺動。軀幹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有非對稱性姿勢。

嬰兒腦損傷的10大症狀 第3張

4-5個月:

表情呆滯不靈活,逗時無反應,不能大笑。眼不靈活,不追視,斜視。不會翻身,俯臥位擡頭小於90。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

6-7個月:

不能獨坐,下肢不能支持、扶站尖足。手抓物後很快鬆開。

8-10個月:

手笨,不能捏小東西,解釦、換手玩。不會發出爸、媽、噠噠等雙音。不會爬,不能直腰獨坐及坐位自由玩。

11-12個月:

不能爬站,不會邁步。不會與人“再見”。 不能有意識叫爸、媽。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