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我們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是有很多河流的呢,而且河流還有很多鐵索的呢,小編今天爲大家整理好了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1

橫渡大渡河的橋有13根鐵索。橫渡大渡河的橋指大渡橋,又稱瀘定橋,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爲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爲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的戰鬥而聞名中外。

建築結構:

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橋由橋身、橋臺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直接由鐵鏈架設,底下並排鐵鏈鋪上木板形成橋面,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各鐵鏈環環相扣;橋臺位於橋身兩端處,橋臺內固定鐵樁,鐵鏈固定在兩岸橋臺落井鐵樁裏;橋頭兩岸橋頭古堡爲漢族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橋西端觀音閣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額。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關於它的源頭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果洛州的久治縣的果洛山東南麓,果洛山有個很多驢友再熟悉不過的名稱——年保玉則峯。另一種說法是大渡河源頭是青海省果洛州達日縣境內的麻爾柯河,下游稱爲足木足河。

另外,還有一條源於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的綽斯甲河,一般認爲是大渡河的`西源,其上游稱爲多柯河(或杜柯河)。 綽斯甲河與足木足河匯合於四川省阿壩州首府馬爾康以西的加達附近,稱爲大金川。

大渡河水文特徵:

流域上游上段爲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爲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

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溼潤多雨的特徵,年降水量1000毫米,瀘定、石棉右岸地區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區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於中、下游地區的5-9月,7、8兩月尤爲突出。

河川徑流主要來自降水。下游福祿鎮水文站45年統計,多年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有較豐富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補給(約佔總量的20%)調節,徑流變化較小。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2

瀘定橋有13根碗口粗鐵索,大渡河寬百米,當年是用啥方法架起來的

大家都讀過飛奪瀘定橋的故事,這個這場戰役是發生在長征時期,我軍在和川軍的一場戰鬥,時間是發生在1936年的5月25日,當時我軍一部分人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需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剩餘的幾萬紅軍都搬過去,大渡河最窄處也有100來米,而且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十分的不容易過去,所以這兩萬多人過去也得用一個月的時間,可是後邊的國民黨大軍在後面追的十分的緊,形勢十分嚴峻,於是經過我軍的高層開會,決定飛奪瀘定橋,從橋上過去。

可是過橋哪有那麼容易的,當時瀘定橋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懸掛着,不光如此,這橋還不是普通的橋,而是由13根碗口粗鐵鏈組成,然後上面鋪滿了木板,可是在我軍到達的時候,對面的國軍士兵早就把木板給拿去了,只剩下了鐵索,再加上對面國軍有着強大的火力對這橋這邊,所以要想過去,真的很難,可是沒辦法,不過去就要被後面的國軍追上,到時候兩面同時圍追堵截,更慘,時間不等人,於是我軍了臨時選了22民突擊隊員,揹着馬刀,拿着短槍,同時腰裏還揣着手榴彈,順着鐵索就開始過橋,後邊還跟着拿着木板的士兵,邊往前,邊鋪木板,最後我軍在極爲艱難的情況下,終於最後衝了過去,和對面我軍已經到達的先頭部隊會和,共同殲滅了橋頭的敵人,這場戰役總過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我軍傷亡極小,只是先頭部隊受了點傷,爲我軍後來順利過橋奠定了基礎。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 第2張

也許有人對於這次的渡河不是很清楚,看到我軍受傷小,就以爲很容易,其實這是個誤區,先說說這個瀘定橋是怎麼構造的,因爲他不是我們常見的大橋,而是由13根粗鐵鏈構造而成,9根是橋底,其餘的四根是扶手,如果平常的時候,過橋還有點晃悠,更別說在戰鬥的時候,而且平時瀘定橋上是有木板的,但是打仗那天,木板早就被敵人給抽走了。

這座橋建立的時候,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當時西藏地區和中原交通不是很發達,所以當時朝廷爲了照顧藏族地區,就決定修建一座大橋,可是最後發現,瀘定橋所在的位置,兩邊都是突兀的高山,根本就不適合建立大橋,最後經過討論,決定用鐵索鏈橋的方式,來建立大橋,當時建立的時候,不容易,因爲畢竟碗口粗大鐵鏈不好往對岸弄,當時想的辦法是,先把竹筒一頭系在河這邊,然後把竹筒用竹筏帶到對岸,把鐵鏈系在竹筒上,這邊在發力拉過來,最後13根鐵鏈就這麼被拉過去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就像現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在一個兄弟或者家族企業裏,如果部門的一把手是董事長的小舅子或者其他兄弟或者情人之類的,即使你很有能力,但是你也不得不去奉承這個第一把手,你得讓着他。所以諸葛亮當時在這個團伙中,也是向這種權力的低俗開始低了頭。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3

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橋重達40多噸,當年是如何建成的?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征途中,需要經過瀘定橋,但橋對面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紅軍選派22位勇士組成突擊隊,冒着槍林彈雨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消滅了敵人,飛奪瀘定橋,從而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創造了戰爭史上可歌可泣的奇蹟。那麼,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橋重達40多噸,橋下水流湍急,當年是如何建成的呢?

瀘定橋,又叫大渡橋,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由於“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家喻戶曉,所以也是一座聞名天下的英雄橋樑。說是一座橋,事實上是一座極其特殊的大橋,它的主體是由13根粗大的鐵索構建而成,而鐵索中的鐵環總共加起來的重量,竟然高達40多噸,整個橋身長達100多米。可以想象,在湍急的大渡河上,要修建這樣一座特別的大橋,其難度可想而知。在沒有這座橋時,兩岸的人和貨物只能依靠小木船過河,水流平緩時尚可,但是水流湍急時,誰也不敢冒險渡河。因此,這座橋的建成爲兩岸的人民和過往商客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大渡河上有幾根鐵索 第3張

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爲了國家的統一和解決漢區通往藏區的道路,解決大渡河兩岸的交通問題,康熙皇帝下令建造大渡河上的這座瀘定橋。按照那時候的造橋技術,工匠們是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寬廣,地勢複雜的大渡河上造一座磚石結構橋樑的,於是充滿着巨大智慧和才能的古人們,決定用鐵索來造橋。爲了造這座橋,朝廷從各地調集了40多噸的鐵料,又從附近各州府徵集了衆多的工匠,來到大渡河的一側,就地鑄造起了製作鐵鎖鏈的大鐵環。事關重大,不容犯錯,所有鐵匠都要在鑄造出來的每一個鐵環上留下自己的標記,以示負責。

鐵索終於製造完畢,接下來造橋工程的最難的關鍵一步,那就把如此沉重的鐵鎖鏈送往對岸,並拉起來固定好。用船裝過去顯然不行,多次試驗後,均告失敗。最後,古人們的智慧再一次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預先準備好一些粗大結實的繩索,將繩索用船先把河流的兩端連起來,然後再用這些繩索把沉重的鐵索拉到河流的另一端去。爲了能在拉鐵索時比較穩定,他們用些非常粗壯的竹子掏空後製成竹筒,先把竹筒穿在繩索上,再把鐵索固定在繩索和竹筒之間。一切準備好之後,對面的人就可以推動巨大的輪盤拉動另一端的繩索,最終把鐵索拉到了對岸。

綜上所述,我們不得不敬佩先人們的聰明智慧和頑強精神。遙想當年紅軍北上抗日,22勇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僅僅憑藉着13根鐵索,飛奪瀘定橋,消滅了對面橋頭的守敵,爲大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創造了看起來幾乎不可能的英勇壯舉,更加讓我們無比崇敬!大家以爲如何呢?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