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冬奧會火炬不僅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風10級,可在極寒天氣中使用,還兼顧了輕量化、小型化的外形匹配要求。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1

2021年2月4日,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週年之際,北京冬奧火炬“飛揚”正式發佈。

北京冬奧組委自2020年4月24日開始,通過公開徵集和定向邀請的方式開展了冬奧火炬的外觀設計工作。在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近百名設計師的努力下,奧組委一共收到了182件設計作品。

經過徵集、評審、修改、打樣測試等一系列工作,最終確定“飛揚”作爲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飛揚”的設計靈感源

“飛揚”的設計靈感源於北京作爲奧運歷史上的首座“雙奧之城”。火炬整體外觀呼應了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主火炬塔,當年火炬上的祥雲紋也再次出現在了“飛揚”之上。

祥雲紋從火炬底部向上延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旋轉上升的線條,如絲帶飄舞。

冬奧會火炬的紅銀主色調象徵着冰火相約,激情飛揚,照亮冰雪,溫暖世界。

而冬殘奧會的金銀碰撞和盲文設計則表達了包容融合、嚮往和平的期望以及“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2

隨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在冬奧倒計時一週年正式發佈,北京成爲奧運歷史上首座“雙奧之城”的時刻更加臨近。火炬表面自下而上從祥雲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鐫刻了城市從夏奧到冬奧的腳步,也見證了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播種在人們心中的奧運情結。

“2008年我參與過奧運籌備工作,所以知道冬奧會肯定會有火炬外觀設計項目。”13年前,饒傑是北京奧組委對外聯絡部的工作人員,身爲奧運人,他對奧運會有着特殊的情結,因此,當去年4月24日北京冬奧組委面向社會公開徵集火炬外觀設計方案時,他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一消息,把參與徵集的任務帶到團隊,“初始十幾個人,就想爲北京冬奧會做點事兒”。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第2張

去年7月31日,經過北京冬奧組委多輪評審,火炬“飛揚”的前身“瓷火之心”從182個有效方案中脫穎而出,入圍火炬外觀設計候選方案。“設計團隊還沒來得及相互祝賀,所有人就清晰地意識到,此時此刻,纔是項目真正開始的時候。未來將面臨重重挑戰,方案的入圍只是一個起點。”火炬團隊項目負責人饒傑在回憶時說。

入圍後,大量修改工作撲面而來,比最初設計原方案更加煎熬。北京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李劍葉記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有個鏡頭讓他觸動,一面被風吹得飄揚的五星紅旗從畫面左邊慢慢進畫,“很是浪漫”,他想讓筆下的火炬呈現出這樣紅旗漫卷、向上飄揚的感覺。

可動態的“感覺”並不容易呈現,組委會建議“進一步打開思路”。團隊開始了一個半月的反覆改良,設計師們笑言,那段時間被“逼”到“熬夜聽郭德綱”。在距離下一個彙報節點還有兩天時,團隊痛下決心,徹底清空了項目室,擦掉了此前的所有板書,重新探索更深層次的設計文化根源,這次“決絕”後,一個新的共識達成:隱去原方案中作爲燃燒出火口的“瓷芯”,改將空心螺旋上升式的飄帶作爲主特徵,出火口則改在了內外飄帶的邊緣上。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第3張

可問題又出現了。囿於工業設計的機械化思路和創作方式,火炬內外飄帶的纏繞形態始終過於規則,很難達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體設計要求。“以前的項目基本都知道該往哪兒走,但這次完全沒有方向感。”李劍葉透露,在最迷茫的時刻,一片葉子成了“救命稻草”。

團隊與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火炬設計修改組專家林存真研討時,辦公桌上的一盆綠植吸引了林存真注意,綠植上一片枯葉落下,捲曲的形態恰似正在讓大家一籌莫展的火炬,“大自然的線條,是計算機設計軟件中無法實現的。”林存真說。葉子自然的線條看起來很有生命力,瞬間打破了設計圖紙上的“規律和工業感”,“這讓我們很興奮,趕緊拍了視頻傳回去開始研究。”饒傑記得,大家在白板上畫了很多草圖,嘗試去捕捉這種生動的感覺,在去年8月底到9月初的這一週裏,團隊幾乎每天都能提交新的修改方案。

最終,“飛揚”內外飄帶結合的造型,把火炬從原來比較完整的封閉形狀變成了一個開放的形狀,設計“沒有一根直線條”讓火炬呈現出動感,蜿蜒的紅色主線貫穿整個火炬,“像賽道,也有山巒的感覺,還像長城,暗示了主辦環境氛圍。”李劍葉表示,盤旋向上的造型有生生不息的寓意,也決定了火燃燒的形態將不同以往,“傳統的火炬是一團火,但‘飛揚’像一條火龍一樣盤旋着往上走,而且可以通過一些設計的.小細節去控制,讓火從小慢慢變大,到頂端的時候變得更有活力。”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第4張

然而,藝術設計還需要科技創新輔助落地。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王向豫表示,除了二者融合,北京冬奧會火炬的設計還需秉持綠色、可持續理念。採用氫作爲燃料就是“飛揚”的科技亮點之一,既能滿足環保屬性,也符合冬奧會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溫環境中運行的現實要求,氫燃料的特性保證了火炬能在極寒天氣中使用。

“氫能在燃燒時,它的燃燒產物只有水,沒有二氧化碳,是一個完全零排放能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工程師韓宗捷表示,但這個選擇也帶來了不少難題,首當其衝就是火焰的顏色問題,“氫氣的火焰在日光下是不可見的,因此,我們在研製的過程中,首先研製了一種可以調節氫氣火焰顏色的配方,去讓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見的火焰顏色。”其次,火焰的穩定性會遇到挑戰,“特別是在冬奧會的火炬傳遞過程中,會有很多高速運動場景或者大風環境。通過研製,實現了火炬在100公里每小時的大風狀態下,火焰能穩定燃燒。”此外,手持火炬內部空間狹小,高壓儲氫是現實問題,“我們研製了一款輕量化、小型化氫氣減壓裝置,對高壓氫氣進行減壓”。

攻克重重難關後,“飛揚”不僅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風10級,可在極寒天氣中使用,還兼顧了輕量化、小型化的外形匹配要求。

“飛揚”的另一大技術亮點則是火炬外殼採用了重量輕的耐高溫碳纖維材料,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材質爲主。據碳纖維專家、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黃翔宇介紹,“輕、固、美”正是由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製成的外殼呈現出的特點。

2022北京冬奧會火炬名字 第5張

“密度只有鋼的1/4,強度是鋼的6~7倍。”黃翔宇表示,輕而強是碳纖維最大的特點,因此,與傳統奧運火炬採用金屬不同,碳纖維在“飛揚”找到用武之地。黃翔宇解釋,“輕”指的是碳纖維複合材料與相同體積的鋁合金比,輕了20%以上。而“固”是因爲這一材料具有高強度、耐腐蝕、耐高溫、耐摩擦、耐紫外線輻射等特點,“美”則是應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將高性能纖維編織成目前這樣具有複雜形狀的優美整體。

可“黑科技”的應用背後,同樣需要攻克一系列難題。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協同努力下,解決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瓶頸,實現了火炬外殼在高於800℃的氫氣燃燒環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殼在1000℃高溫製備過程中起泡、開裂等困境,最終才保證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文藝外表下跳動的一顆“科技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