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來源:秀美派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人都是會有七情六慾,感受着不同的情感,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體會到這些不同的情感,因爲情感是複雜的,受影響的因素太多。以下分享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1

結婚不分家是大忌:

不分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婆媳矛盾、父母矛盾、兄弟矛盾。

不分家的好處,就是以後你有了孩子了,在生活上他們是可以幫助你的。父母也不想孤單生活,這就要取決於父母和你們之間的關係了。

分家的好處,就是小兩口是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了,夫妻之間就不會因爲婆媳之間的小事情而吵架,就少了很多麻煩了,夫妻之間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間了。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結婚後分家和不分家的區別:

1、家裏的人數

不分家是一大家人,人會越來越多。分家之後就會變成小家,人數會變少。

2、戶口本不同

不分家是所有人的戶口都在一個本上,分家之後戶口就會分開了。

3、財產收入

分家之後的財產就會分開了,個人賺的錢就屬於自己的小家庭了。

4、當家做主的人

沒有分家的時候,一個家只有一個一家之主。而分家之後,可以輪流當家做主。

5、田地不同

在農村裏面,分家之後,田地也是要根據人口來進行劃分的。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2

爲啥以前農村新結婚的要分家,現在基本沒有了?

早些年農村結婚確實要分家,但這分家不是鬧,很多都是老人主動分出去的。很少有兒女提分家的。

還記得媽媽講述他們分家的過程,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房場地需要自己找,看好了哥幾個給一起蓋。

老人最多給一些檁條,房子的葦連子都需要自己做。窗戶上沒有玻璃,就用塑料糊。家裏的大米,僅僅夠吃幾天的。

至於面與油,那更是沒有。從老人要吃的,老人也不多給,至多一頓的。經常是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

孩子這麼苦,爲什麼老人還要與孩子分家呢?孩子太多了,每家都給哥六七個,都不分出去,生活困難不算。小的說媳婦費勁。

只有分家了,哥兄弟越來越少,老人不斷減少壓力。纔能有積蓄,給下一個孩子娶媳婦。當然這其中,有的給的多點,有的少點。矛盾自然便來了。

還有每個孩子對家庭的貢獻都不同,越小出力越少,得到的越多。這也是家庭裏,不公平的地方。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第2張

現在農村基本不分家,是因爲今天的農民娶媳婦。彩禮是一大關,給了彩禮後,父母都欠了一身債,都去外面打工還債,年年不在家,分不分家無所謂了。

還有就是當今農村的子女很少,每家就是一到兩個孩子。沒有過去那麼大的生活壓力,不必逼着孩子自己出去過。

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的開始變多。都喜歡在外面闖蕩,老人希望他們回到身邊都費勁,怎麼還會提分家的事。

對於年輕人,不與老人分家是因,他們不但省生活費。還能過上衣來伸手的日子,有了孩子老人們還能照看孩子。

孩子步入學堂,與老人在一起。自己便不用管理孩子了,上下學有老人接送。自己只需上好班就行了。

農村不分家,也是多方面促成的。社會發展了,孩子變少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即便不分家,也能承受得起生活上,多餘的費用了。

老人孤獨,孩子繁忙。一個家庭連聚在一起過年都不容易,又怎麼會分家。如果老人不感到孤獨,賣保健品的,怎麼僅憑打出親情牌,就能騙到老人。

他們需要的是關心,關注,別說分家。如果有選擇,所有老人都會和孩子們在一起。可惜代溝這個東西,不是幾句換便能破解的。

農村已經沒有了分家與不分家之言。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3

爲什麼有些農村老人有幾個兒子,分家後選擇在小兒子家生活?

一、兒子之間年齡差距大,分家時父母沒有選擇的.餘地

過去農村因爲生活水平比較低,男女青年結婚又比較早,女人生育兒子後的恢復期比較長。通常來說,兄弟姐妹之間的間隔有三四年,也有兩年的,其中以三四年的間隔最爲普遍。也就是說,女人三年左右生一個孩子,那麼前後出生的兒女之間相差三到四歲,家庭生活要好一些,相差兩歲左右,家庭條件差的相差四五歲,最常見的相差三歲。

假如一個女人生育五個孩子,通常來說,所生的第一個孩子與最後一個孩子,年齡在十五歲左右。如果生育七八個孩子,那麼第一胎與最後一胎,相差在二十歲以上。

也就是因爲如此,過去農村,經常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女兒與母親一起生育孩子,兒媳婦與婆婆一起生育孩子。親外甥比親舅舅年齡大幾歲,親侄子比親叔叔大幾歲。

母親與女兒同時生育孩子,說明女兒已經嫁人了。母親與兒媳同時生孩子,說明大兒子已經娶媳婦了。舊時,在農村,除了一些比較富裕的人家講究數代不分家,以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來維護所謂的家庭和睦的“名聲”外,這樣父母就同一大家子共同生活在一起。普通農家一般在兒子結婚後不久,就要分家出去,自立門戶。

我們可以從舊時農村女子的嫁妝就可以看得出,很多出嫁時,孃家就給她們備齊了到男方家分家裏所有的傢俱,櫃子、牀鋪、桌椅、小凳,鍋碗瓢盆等等。女子嫁過去以後,組建小家庭的所有日常用具,都不用發愁。這也就說明,兒子結婚後,分家是必然的,而一些父母不肯分家,往往會讓家裏鬧得雞飛狗跳,不如早分家,各自都過安逸的日子。

如此,假如一個家庭有五個兒子,大兒子結婚後,分家出去了,父母不可能不管其他沒有成家,甚至年齡還很幼小的兒子,選擇跟大兒子過。跟其他四個兒子一起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同樣的道理,當老二結婚後,又要面臨一次分家,父母只能跟剩下未娶親的三個兒子過。

以此類推,這個原來的大家庭,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分家後,最後只剩小兒子了,當小兒子娶親後,父母基本上是油盡燈,人已經進入老年。這樣的父母,除了選擇與小兒子生活,繼續扶持小兒子,直到他成家立業,他們還會有別的選擇嗎?實在是沒有可選擇的餘地了。

當然,分家出走的兄長對小弟們並不是不管不顧,當拋手和尚。過去,不同的村莊、家族立有不同的規矩,幫助沒有成家的弟弟。畢竟,兄長娶親成家,除了父母的操持外,下邊的弟弟多少都出過力。比如,老大結婚時,老二出的力最大,老二結婚時,老三出的力最大。因此,過去每一次分家時,都會約定分家出去的兄長,當弟弟結婚時,要給予弟弟一些物資上的支助。

比如,過去,我們村就形成一個規矩,分家出去的兄長,一人負責一個弟弟,這個弟弟結婚時,哥哥要給弟弟餵養的兩頭肥豬。例如,老二結婚時,老大要給老二無償餵養兩頭肥豬,老三結婚時,老二要給老三餵養兩頭肥豬,以此類推。

不過,也有一些兄長把肥豬結算成錢幣,讓弟弟自己去買肥豬。要知道,在當時農村的經濟條件下,兩頭肥豬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這樣做也算是爲父母減輕一些經濟壓力,幫助父母完成弟弟成家的“任務”,也體現了兄弟互助之情。在當時處於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農村,也不失爲一種好的辦法。

爲什麼結婚之後必須分家 第3張

二、兒子全部成家後,父母的養老選擇

在農村,多個兒子的家庭,當兒子全部結婚成家後,已經年老的父母親,就面臨要選擇養老的方式問題。

過去,很多農村,年老父母通常會選擇與最小的兒子一起生活。因爲,小兒子是最後一個成家,經過多次與兒子的分家後,他們習慣與小兒子生活慣了,再也不想與小兒子分開,與其他兒子生活在一起還不習慣。也因爲如此,在過去的農村,年老父母與小兒子生活在一起,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家庭養老的模式,被當時農村民衆認爲是一種最佳的選擇,這樣的家庭,在過去農村也是最多的。

也就因爲如此,久而久之,人們認爲,一個多個兒子的家庭,兒子陸續分家後,父母選擇跟最小兒子家生活養老,是農村傳下來的一種習俗,是理所當理的事情。

不過,父母雖然跟着小兒子一起生活,但是,應該承擔的贍養義務必須要盡責,通常來說,兄長要按月或者按年給父母的養老費用,在過去,一般是糧食和生活費等,治病的錢也是共同承擔。

然而,農村家庭的家務事比較複雜,要不古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少數家庭,即使父母願意與小兒子住在一起生活養老,但是,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不得不分開,要麼父母老了還單獨生活,要麼在幾個兒子家輪流過日子。這裏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是,兄長們認爲父母跟小弟一起生活,又是給小弟操持家務,又是給小弟帶小孩,對自己的小孩則很少看管,責怪是父母偏心,讓小弟佔盡了便宜。於是,有的兄長總是找藉口,拖欠給父母的養老費用,有的則拒絕給父母的養老費用。

即使不拖欠父母的養老費用,兄弟之間的說出的話也很難聽,話中帶刺。小弟受不了兄長的冷語冷語,便與父母分家,各過各的,把父母推給幾位兄長,由他們決定父母的贍養方式。

另一方面是小弟認爲父母跟自己生活在一起,小家庭過着不自在,嫌棄父母,且有的人認爲,父母跟自己一起生活,自己吃了虧,兄長們賺了便宜。於是,小弟認爲贍養父母是兄弟共同的責任,不應該把父母養老的事推給自己一個人。另外,也有一些是因爲婆媳關係比較僵等多方面的家庭矛盾,使父母與小弟無法共同生活下去。

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是,因爲一些小弟不務正業,好吃懶做,致使家裏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兄長爲了不讓父母和小弟一起受罪,讓父母與小弟分開,跟着他們中的一人生活,或者輪流供養。

三、結束

分家後父母選擇在小兒子家生活,大多是過去農村父母的一種普遍養老方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多兄弟家庭,通常大數家庭傳承了這種模式,還有少數家庭則採用父母在兄弟之間輪流養老的式。

上世紀八十九年代出生,或更晚的時候出生,家裏的孩子不多,大多隻有一個到兩個。這種家庭結構的變化,會使農村傳統父母養老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變化最明顯的是,有的農村家庭女兒也要贍養父母。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