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多元智慧之“批判”

多元智慧之“批判”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多元智慧之“批判”,自從以後多元智慧開始傳入中國後,一時間多元智慧開始成為幼教界的寵兒,你清楚多元智麼,以下是多元智慧之“批判”,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多元智慧之“批判”1

自從99年以後多元智慧開始傳入中國後,一時間多元智慧開始成為幼教界的寵兒,從多元智慧一書的翻譯(非專業人士翻譯的,不過總體而言很通俗易懂),到多元智慧課程、多元智慧測試紛紛引入,大有蒙氏當年傳入中國的燎原態勢,那麼到底有多少人明白什麼是多元智慧,拿多元智慧炒作有多大的意義。

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個人觀點,需要說明的是,我得到的資料均來自譯文,而非英文版,觀點也因對整個幼教市場把握之所感!歡迎大家拍磚,歡迎有持完全反對的觀點出現,本人也將在網站貼出!!

多元智慧是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領導的《零點專案》的研究成果,他於1983年正式系統提出,並不斷完善。

多元智慧理論怎麼出臺:美國是一個盛行智商測試的國家,入學前學生都會經過這樣的測試,來確定孩子的智商高低,但是他們通過研究(翻閱資料和研究各類天才、特殊兒童)發現智商的測試方法是不合理的,為了解決這種不合理,他們提出了一種主觀的推論(是在一定資料統計的基礎上),認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個體共同的智慧算起來最少在7種以上,包括數學邏輯、語言、空間、音樂、身體、人機關係、自我認識等,每個人所有擁有的智慧是不同的,所有人都擁有多種智慧。

好像看起來很簡單的理論啊,不過據書中介紹,加德納的理論在美國演講時,得到了狂熱的追捧,尤其是針對教育界的人士(要知道,智商、智力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學的研究範疇,為何沒有得到心理學家的認可,而是教育界,大家可以思考)。

多元智慧的現實意義:多元智慧的意義就是告訴大家,一個人不可能通曉所有的智慧、教育機構應該在開發兒童多元智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髮現適合其智慧的特點的職業和業餘愛好(這不是咱們中國人一直提倡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嘛?)

多元智慧之“批判”

多元智慧推廣意義:多元智慧源於對一元的智商測試的批評,因此在多元智慧實施的過程中,重視評價和多元智慧的測試,成為多元智慧教育機構的重要特徵。

理想中的多元智慧教育機構(幼兒園)是圍繞幼兒為中心的教育,有專門的評估專家(可以是接受過培訓的骨幹教師),針對每一個兒童進行動態的過程化的評估,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育。

中國多元智慧現狀及我的觀點

目前多元智慧成為一些民辦幼兒園炒作概念或者某些教育中心進行測試牟利的手段,而且還打出了一些新的名詞、多元智慧英語、多元智慧珠心算、多元智慧早期閱讀,讓我不禁想起,蒙臺梭利雙語這一概念,而一些好的幼兒園或者踏踏實實做教研的幼兒園,並沒有急於完全採納。

在我看來

1、多元智慧的概念是值得借鑑,但是作為一種課程模式,它的歷史非常短暫,從我所瞭解的幼兒園裡的多元智慧課程(美國的)來看,多元智慧課程的基本特徵體現為建立多元智慧區角、圍繞兒童為中心,開展主題活動,而這些特徵,其它的幼教課程模式早就提供了,我並不認為它的課程有什麼獨特之處。因為,我個人並不認可多元智慧課程模式一說。(也許以後會是吧)

多元智慧之“批判” 第2張

2、多元智慧中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內容是動態的評估,它重視對兒童的觀察、記錄、檔案工作,從而對每個兒童有一個總體全面的評估,反對一次性的評價和智商測試。把裡面的一些元素運用到日常的幼兒園工作中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通。

3、多元智慧在中國更容易陷入評估-分科教學這樣的模式,評估正好對應大家喜歡測評,分科正好對應多元智慧的各個智慧,而這與我在“好的幼兒園標準裡”一文中所提到的是有所悖逆的。

4、任何一種課程模式都需要踏踏實實的本地化、園本化,中國很多幼兒園踏踏實實做了很多好的摸索,借鑑其中的一些內容,讓園本化的內容更加具有生命力是可以的,但沒有必要跟風。

作為家長,不要盲目追風,不要被這些新概念所迷惑,要知道,幾個世紀以來關於幼教的研究,從蒙臺索裡,到highscope(皮亞傑認知課程模式),到reggio,到多元智慧,其核心的內容是沒有太多改變的,都要求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尊重幼兒的行為、重視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是萬變不離其中!!

多元智慧之“批判”2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探索的不斷升溫,許多新興的理論蓬勃發展起來。我國在幼兒教育領域吸取了世界上很多先進的思想和理論,為促進幼兒教育領域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中“多元智慧”理論應用較為廣泛。本文主要介紹了“多元智慧”理論及其為基點建構幼兒科學活動的啟示及方法,為我國幼兒科學活動領域又添新枝。

關鍵詞:多元智慧 自主探索 科學活動

今天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迴避的挑戰。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矛盾、競爭的世界。”時代迫切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厚實知識基礎的,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具有多元化智慧的人才。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從幼兒抓起。幼兒是一個能動的個體,他們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幼兒科學教育必須成為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過程。然而,一部分地區科學教育僅以教材中科學領域的知識為內容,決定了其陳舊的科學教育方法,使得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年7月版,以下簡稱《綱要》)中的科學領域目標僅僅成為了“理念”。正在我們一籌莫展之際,“多元智慧”理念為我們各項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思維上的革命。

一、 “多元智慧”理論與科學活動

“多元智慧”理論是在1983年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的,它是在研究的基礎上,將人的智力分為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即: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認識智力等。後來又加了一種自然智力。作為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上述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每種智力在個人的智力總和中所佔的比重是不同的。每種智力都是同等重要。

八種相對獨立存在的智力是在現實生活中錯綜複雜地、有機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式組合在一起的,使得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各具獨特性。即使是同一種智力,其表現形式也是不一樣的。由於每個人的智力都是有獨特的表現形式,每一種智力又有多種的表現方式,因此我們很難找到一種適用於任何人的統一標準來評價一個人的聰明與否。將智力分成7種、8種或9種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種多元的認識、理解和研究智力的方法。

“多元智慧”理論下的科學活動是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鼓勵他們用新的方法來探索周圍世界,讓兒童感到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主動思考、驗證的過程,是主動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過程,是創造而非模仿的過程。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自主探索能力。“多元智慧”理論下的科學活動與我們新《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提出的新的價值取向是相一致的:科學活動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和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能力。

多元智慧之“批判” 第3張

二、“多元智慧”理論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批判與反思

(一)過去的幼兒園科技教育中操作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值得進一步研討的問題,如: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方面目標意識較淡薄,忽視幼兒的個性差異及材料缺乏變化等。在指導幼兒操作過程方面重教師干預性,輕幼兒自主性;重驗證性操作,輕探索性操作;重科學知識傳授,輕科學方法引導等。它給我們幼兒園科學教帶來很多問題,如何更好的開展科學教育活動,這一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反思。

(二)單一智力觀支配的環境中,那些“缺乏能力”、“不聰明”的幼兒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更有破壞性的是他們以及其他所有的幼兒,包括那些被幼兒園肯定的“聰明”的幼兒在內,都被從小培養了一種封閉的、片面的、絕對化的思維方式。他們無意識地以這種方式來看待自己和他人,來思考周圍的問題。如果在今後的學校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再被繼續強化,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將是長久的。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幼兒教育界所倡導的很多思想和觀念與多元智慧理論的精神不謀而合,如中國幼兒教育倡導“引導幼兒教育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充分激發幼兒潛能”、“關注幼兒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的發展”等等。而且中國幼兒教育界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這些經驗是寶貴財富,如果這些經驗在提升的同時,能有意識的深入研究和借鑑多元智慧理論進行實踐,對我國幼兒教育發展將有重要促進作用。

三、“多元智慧”理論視野下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索活動的理性思考

(一)創造寬鬆、自由的心理氛圍,支援、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新《綱要》指出:“教師在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接納和支援幼兒的興趣和觀點,幫助幼兒形成積極探索、創造的心理環境,引導幼兒大膽的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想象和探索,發展其創造力。”實踐證明,幼兒容易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想象和探索。

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願望去探究周圍世界,常常用自己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眼光認識世界。我們在科學活動中為孩子們創設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可以憑自己的興趣自由、自主的玩與學,應提供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許多孩子在正規的活動中往往比較緊張,比較拘束,有可能限制他們水平的正常發揮。但是在非正規、偶發性的活動中孩子們會比較自然,所以我們老師應該十分重視多與幼兒溝通,多鼓勵幼兒質疑,並對敢於提問、敢於挑戰的孩子給予肯定,讓他們在科學活動中大膽放開手腳。

多元智慧之“批判” 第4張

1.提高幼兒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學活動中有較多需要實際發現、解決的問題,這迫切需要提高幼兒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照料植物或小動物時,需要發展觀察技能;在組織“認識野獸”活動時,我們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參觀動物園,觀察老虎、獅子等野獸,激發幼兒討論,大家一起總結出野獸的三個特徵:“有皮毛,有尾巴,會生寶寶。”此刻,一個小朋友問道:“人也是野獸嗎,我爸爸毛很多,有皮毛;媽媽說,尾骨就是人的尾巴;我媽媽也會生寶寶!”“原來我們都是野獸啊!”孩子話音剛落,活動室裡立刻沸騰起來。

我們不應該急於否定他的觀點,而是拿來模擬野獸教具,和孩子們一起觀察,讓他們親手摸一摸,感知“皮毛、尾巴”。在觀看“動物世界”,討論野獸的特徵、生活習性。通過查詢資料,我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到了“蝙蝠不是鳥而是野獸” “鴨嘴獸是野獸而不是鴨子”等許多關於野獸的知識。幼兒就是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來自行解決問題。這不僅讓幼兒學會學習,還將使幼兒所必須的各種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知道,知識並不存在於老師的頭腦中,而是在他們與事物的.接觸中得到,以此來發展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多元智慧”理論強調科學活動主題來源於幼兒感興趣的周圍生活和環境中。為了使幼兒感覺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我的發現”“觀察記錄角”等活動,鼓勵幼兒把感興趣的現象、想提的問題記錄下來,我們抓住有價值的活動,生成我們的實驗主題,層層遞進的開展。大大增進了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好奇心是一切探索活動的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加人們對外界資訊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發現問題,激發思考,引起探究慾望。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或探究的本能”。

在生活中,幼兒對許多事物的好奇心是稍縱即逝的,在他們的擺弄操作中也許發現了問題,但由於沒有成人的鼓勵與指導性的語言幫助,就有可能中止其活動,所以老師要關注幼兒的生成熱點,挖掘出教育價值,用語言和材料去啟發和引導,鼓勵幼兒繼續完成活動。

比如:當幼兒熱衷於玩具賽車,對賽車的構造、速度展開爭論時,老師及時捕捉了這一資訊,給予了幼兒積極的支援,根據幼兒疑惑的問題,形成了主題“車”,和幼兒一起建構了相關的活動,在看看、想想、問問、做做、中體驗了探索的樂趣,通過這個探索過程,孩子的探索火花得到了呵護。

(二)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材料,為幼兒創造探索的空間

幼兒科學教育不是“教”科學,而是“做”科學。新《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材料,讓幼兒擺弄、探究、體驗,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同時《大綱》又指出:材料要能夠激發所有兒童各種智力或智力組合,要考慮到所涉及智力和智力領域的全面性,同時必須考慮兒童在同一種智力發展上的差異。

活動材料儘可能激發兒童從事相應活動的興趣,如為了發展語言智力,故事角色中用故事板——兒童置身於故事板場景中操作故事板上的立體形象比圖畫書更易編出獨特的、具有豐富想象和創造性的故事。孩子們以自己探究過程的發現做記錄,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和分享,而豐富的物質材料能刺激幼兒的探索行為。可見,幼兒對科學活動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主要是有多元的操作材料。

為了引發幼兒積極探索,可以把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變成了能夠更新的動態環境。牆壁環境佈置可以根據四季變化而設計,孩子可以隨著四季的變化為畫面增添自己的作品。玩具櫥、手工櫃、繪畫作品角、手工作品角、音樂角、遊戲角等,都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材料,為孩子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由操作創設了有利的操作材料和物質環境。在活動區的定位上突破陳規,滲入更多新穎材料、增加科學探索空間,充分發揮活動區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幼兒積極去探索。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提供更多具體操作活動。

如創設《風箏》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時,教師在室內的牆壁上懸掛各式各樣的風箏,在手工角放置風箏架、風箏畫、線錘等物品,圖書角放置有關風箏的故事圖畫,帶幼兒動手做簡易風箏,學習放風箏等,引導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觀察中學習。因此,我們應為幼兒創設適合其身心發展水平,滿足其需要、興趣的多元物質操作環境,使幼兒自由選擇、獨立操作、主動構建。

多元智慧之“批判” 第5張

(三)科學探索活動中,引導幼兒用適當的方式進行交流、表達、交往

幼兒在自己的實踐操作中有了自己的體驗、發現,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再與小夥伴交流、討論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在交流中根據自己的記錄解釋:他是怎樣做的,為什麼有這樣的結果,當意見與他人相偏離時要與人爭辯,這些都需要語言,由於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孩子們都樂於、敢於表達,最後在討論中得出正確結論。每個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在做實驗過程中的發現和自己不同的看法,這就為幼兒創造了一個運用語言的機會,孩子們正是在表達觀點的過程中,以及和同伴的質疑中發展了語言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現代教學觀中的新重點。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能力大於重知識,這些觀念也正逐步被老師運用在科技教育中。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的限制,選擇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過程靠個體是難以達成的,其中同伴間的合作行為起了極大的作用。

有些實驗幼兒能獨立完成,但很多實驗需要同伴合作、小組討論、探索。例如:在“磁鐵”活動中,孩子們實踐後紛紛發言:“磁鐵能吸住什麼,不能吸住什麼”。繼而,老師引導幼兒:“為什麼有的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它們有什麼相同之處?”幼兒分組合作實驗後,主動構建了“磁鐵能吸住鐵或鐵製品”這一知識體系,並發現合作可以使事情做得更好,從而激發幼兒樂於合作的慾望。

(四)科學的樹立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

多元科學活動促進幼兒對自然及其規律的認識和感受,體驗和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並在科學教育中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可以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幼兒的發展不可能是每一個方面齊頭並進的發展,每一個幼兒都可能呈現發展的優勢方面,並形成發展領域的不同組合,在各個領域全面地發展的同時,在發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異,不同領域在幼兒整體的發展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這就是幼兒的和諧發展。

兒童的智慧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種智慧的發展經常需要其他智慧的支撐,多種智慧在發展過程中是和諧統一的,對兒童智慧的培養首先應關注智慧間的和諧性,而不是優勢方面,無視和諧發展的智慧開發是野蠻的開發、甚至是對兒童和諧發展的侵害。兒童的每一種智慧都有相應的核心線索,應從兒童現實的生活和活動出發去解讀和獲取這些線索。“多元智理論”就是倡導幼兒的和諧發展,充分展現幼兒發展的潛能。根據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構關於幼兒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在“多元智慧”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從“被動接受,逐漸轉向依託多元理念,樹立課程整合意識,承認個體差異,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藉助幼兒園這個平臺,讓孩子們放開手腳,大膽嘗試;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奇妙,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讓他們從小善於觀察、發現。”為幼兒拓寬了運用“多元智慧”理論進行了感知、探索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李立: 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2]何敏 李季湄譯:多元智慧理論與兒童學習活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著: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4]加德納主編:多元智慧理論與學前兒童能力評價,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