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寶典 >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說話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分享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1

當媽的都覺得孩子有個階段會很粘人,尤其是剛學會走路、說話的寶寶,離開媽媽一會兒都不行!以下這個場景,不少媽媽都經歷過:

你正在洗澡,孩子在浴室外敲門,你告訴他:“等一下!媽媽馬上就出來了!”過了10秒,孩子又來到了浴室外面,“咚咚咚”地敲門,邊哭邊問:“媽媽,媽媽……”恨不得馬上破門而入,讓正在洗澡的媽媽手忙腳亂,只能感嘆:有個粘人且沒耐心的娃,情何以堪!(關注微信訂閱號: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

等等!先別急著責怪孩子,其實不是因為孩子粘人、沒耐心,而是你的一句“等一下”惹的禍!別以為一句“等一下”無關緊要,這句口頭禪對孩子的影響可不小:

1、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大人都知道“等一下”意味著“先把手頭上的東西做完”,但孩子不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能感知具體的事物,像“等一下”、“馬上好”、“一會兒”這樣詞,對他來講都是很虛的。這樣表達,不能讓他清楚地知道你要多久才能洗完澡,以至於他會感到很焦慮,每隔幾秒鐘,就來催促你一下。要是你再來一句“等一下”,無疑就讓孩子更失望了,“媽媽是不是騙我的?說好的‘等一下’,到底是要‘等幾下’啊”?

2、孩子也變得磨磨蹭蹭

父母是孩子行為的“楷模”,不管好壞,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是父母常常對孩子說“等一下”,不久你就會發現孩子也學會了這招:你讓他趕緊換好衣服睡覺,他拿著手機就是不撒手,回你一句“等一下”;到點吃飯了,你讓他放下手中的玩具,過來吃飯,結果又回你一句“等一下”……孩子變得磨磨蹭蹭,不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大人也有責任。

不說“等一下”,你可以這麼做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請求,例如你剛把菜倒進鍋裡,他卻要你給他倒杯水喝;你正好在打掃衛生,他卻讓你陪玩搭積木……這些情況下,不說“等一下”,我們還能怎麼做呢?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

把時間具體化

小一點的孩子不能理解5分鐘到底多久,也不知道“一會兒”意味著多長時間。家長不妨試著把時間具體化,例如告訴孩子“你聽完兩首歌,媽媽就能陪你玩積木了”,或者“等你把這個拼圖拼好,媽媽就能打掃完衛生,過來陪你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到底要等多久了,而他也會信守承諾,在聽歌的時間內都不打擾媽媽,耐心等待媽媽把手上的事情做完。

讓時間看得見

如果孩子開始認識數字了,媽媽也可以把一個掛鐘掛在孩子高度相當的地方(時針和分針最好有不同的造型,以便孩子辨認),告訴孩子“等分針轉到某數字的時候,媽媽就來陪你”,這樣孩子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感到焦慮,知道媽媽是信守承諾的,心裡自然也會更有安全感。(關注微信訂閱號:朵媽親子時光,聊聊親子育兒那些事)

約定具體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是因為太忙,不能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但“等一下”這個回答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常常會忙著忙著,就忘記自己答應過孩子什麼了,無意中就“忽悠”了孩子,成為孩子眼裡“不守信用”的爹媽。倒不如和孩子約定一個具體的時間,例如“十分鐘後”、“半個小時後”,這樣你才會把答應孩子的事安排在計劃內,說到做到。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2

第一招:無聲勝有聲,道理“行”自明。

媽媽帶果果逛商場,果果看中了一雙紅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裡全是喜歡與志在必得的神情。媽媽知道孩子還在長身體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媽媽說:“如果買了這雙鞋,就不能再買別的鞋子了。”果果鄭重表態,“只要給我買了這雙鞋子,我什麼鞋都不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堅決地對孩子說“不”,一味的講道理只會讓果果不開心,並不能讓她真正明白高跟鞋並不適合她。

常對孩子說這3個字竟然是錯的 第2張

媽媽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說的話,買下了那雙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兒園,早早地就穿上了那雙鞋子,還特意配了一條白色的連衣裙,站在鏡子前面照了又照,“媽媽,你看我美吧。”

媽媽說“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腳會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媽媽在果果的書包裡悄悄塞上一雙小布鞋。

幼兒園裡,果果很開心地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時候她很高興,但是在戶外做遊戲的時候,沒過多久就覺得腳疼開始踮著腳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時候,便一瘸一拐地苦著臉坐到旁邊休息了。

老師拿出媽媽事先準備的小布鞋幫果果換好,“怎麼樣,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點了點頭,臉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媽媽來接她,果果看到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媽媽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長,當孩子的選擇與自己的意見相左時,她沒有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也沒有長篇累贖地講道理,而是讓孩子自己選擇並在生活中面對“選擇”所帶來的結果。媽媽和老師適時地提供幫助,讓孩子自己通過“對比”進行“反思”,取得預期的結果。

有的時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語言來講解的,在具體的行為與實踐中讓孩子自己體會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選擇不能說錯,只能說是現階段對她來說不適合。在這樣的情況下,給孩子空間,讓她自己意識到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這種方法適用於不涉及“事與非”、“對與錯”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選擇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還是孩子的標準來衡量都是錯誤、負面的,那麼處理方法又另當別論。

第二招:事後溝通,意識最重要。

壯壯媽媽最近很苦惱,壯壯四歲半了,以前人人都說他是一個內向的小紳士,可是現在性格卻很暴躁,動不動就亂髮脾氣。晚上跟媽媽下棋,第一局,媽媽讓他贏了,他顯得很開心。第二局,媽媽贏了,他立即摔了棋盤,大哭大鬧起來。在路上看到喜羊羊電影的海報,也不管原來的計劃是去做什麼,就非要立即拉著媽媽去電影院看電影,搞的媽媽很狼狽。

聽了媽媽的講述,老師仔細回想了壯壯在學校裡的學習和生活,認為壯壯自尊心特別強,雖然不愛表達,看起來很乖、很內向,但內心是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他覺得只有贏才能證明他的能力,一次失敗就會讓他產生消極的情緒。自尊心強、不夠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對於自己的要求非常堅定,如果得不到滿足便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反應激烈。

面對壯壯的情況,當他大發脾氣時,要對他暫時不予理睬,冷處理可以讓他感覺到並沒有人因此而特別關注他,從而停止哭鬧。在他生氣亂髮脾氣時,家長儘量不要責怪他,要正面引導或轉移他的注意力,通過親近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但不要出現,孩子一哭一鬧一發脾氣,家長就第一時間衝到孩子面前解決問題,噓寒問暖,這樣會給孩子一個暗示,今後遇到問題就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家長關注。

在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講到不良行為的害處,教育孩子要學會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訴他哪裡錯了,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脾氣發完以後還要道歉,還要繼續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評,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肯定和鼓勵。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