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反應,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供大家學習,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1

一、情緒的種類,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人的情緒可以分為基本情緒和複合情緒。

1、基本情緒即人和動物共有的先天的情緒,有不同的適應功能包括快樂、憤怒、悲哀、恐懼。

2、複合情緒即由基本情緒派生出來的情緒

二、情緒狀態的分類

1、心境即人比較平靜、微弱而持久、非定向、彌散的情緒狀態。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

2、激情即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平時我們所講的衝動、控制不住的情緒狀態。

3、應激即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所做出的適應性發應。應激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有直接關係。其中產生的適應性綜合徵包括動員、阻抗、衰竭階段,衰竭階段導致適應性疾病

三、情緒的認知理論

1、阿諾德:平定—興奮說,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對刺激平定的結果,是大腦皮層興奮的作用。刺激—大腦—皮層評估—形成主管體驗 2、沙赫特—辛格:二因素理論,一是個體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二是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變化進行認知性的喚醒。 3、拉扎勒斯:認知—評價理論,認為情緒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個體對環境事件知覺到有害或有益的評價的反應,因此在情緒活動中,人們需要不斷地評價刺激事件與自身的關係,具體三個層次的評價:初評價是確認刺激事件與自己厲害關係的程度;次平價是人對自己行為反應的調節和控制,涉及對刺激事件的控制程度,經驗起著重要作用;再平價是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評價。

四、情緒的控制

1 、人的情緒狀態應保持一種心境狀態,及時處理影響自己心境的事情和想法,設法在自己的想法中做出取捨,並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2、科學的認識情緒本身,將情緒視為一個單獨的生理與心理反應,保持一個健康的生理狀態,對心理有清醒的認知,在情緒產生時向內察看自己心理與意識,自我暗示情緒產生的動力與當下事件的具體關係。

3、在日常生活中,試著鍛鍊情緒的控制。從生理喚醒方面如降低自己表達情緒的聲音、心理認識方面如換位思考、情景替換方面如設想融洽溫馨場景下自己的表現。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2

心理學中情緒是怎樣定義的?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的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如喜會是手舞足蹈、怒會是咬牙切齒、憂會是茶飯不思、悲會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

情緒是信心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信心中的外向認知、外在意識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種暫時的較劇烈的生理評價和體驗。 信心構成要素中的外向認知是指人們對行為可能或必定成功的認識過程,由於這種認識過程只能是對行為未來發展狀況的預期,所以這種認識過程實際上又是一種對行為過程的想象和推斷;外在意識是指人們在行為中大腦對外界事物覺察的清醒程度和反應靈敏程度,人們在睡眠時意識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時意識水平最高。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 第2張

普通心理學認為:“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度,是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係的反應。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情緒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刺激物的認知等複雜成分”。

同時普通心理學還認為情緒和情感都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只是情緒更傾向於個體基本需求慾望上的態度體驗,而情感則更傾向於社會需求慾望上的態度體驗。但實際上,這一結論一方面將大家公認的幸福、美感、仇恨、喜愛等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顯然忽視了情緒感受上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和社會性情感感受上的愛情、友誼、愛國主義情感在行為過程中具有交叉現象。

例如一個人在追求愛情這一社會性的情感過程中隨著行為過程的變化同樣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感受,而愛情感受的穩定性和情緒感受的不穩定性又顯然表明了愛情和相關情緒的區別。基於這兩點,將情感和情緒以基本需要、社會需求相區別或者是將兩者混為一談都顯然不合適的。

生理反應是情緒存在的必要條件,為了證明這一點,心理學家給那些不會產生恐懼和迴避行為的心理病態者注射了腎上腺素,結果這些心理病態者在注射了腎上腺素之後和正常人一樣產生了恐懼,學會了迴避任務。情感也是一樣,比如沒有性慾當然不會有愛情的,而當人吃了春-藥以後,伴隨著性慾的旺盛一見鍾情的可能性也就會隨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 藥物刺激引發的行為過程也表明了,情緒和情感顯然是有區別的兩種不盡一致的心理生理過程。 實質上,在行為過程中態度中的情感和情緒的區別就在於:情感是指對行為目標目的的生理評價反應,而情緒是指對行為過程的生理評價反應。再以愛情舉例來說,當我們產生愛情時是有目標的,我們的愛情是對相應目標的一種生理上的評價和體驗,同時當我們隨著愛情的追求這一行為過程的起伏波折我們又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 組成要素 情緒有20種以上的定義,儘管它們各不相同,

但都承認情緒是由以下四種成份組成的:

1、情緒涉及身體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情緒的表達形式。

2、情緒是行動的準備階段,這可能跟實際行為相聯絡。

3、情緒涉及有意識的體驗。

4、情緒包含了認知的成分,涉及對外界事物的評價。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3

幼兒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 、與孩子共同設定合理的規範

面對幼兒的各種需要,我們要客觀分析,滿足其合理需要,拒絕不合理要求。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幼兒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可能表現出某種過激的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與幼兒共同設定一些規範,逐步培養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用這種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判斷。只有當幼兒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做價值判斷時,才具有實現情緒調控的可能性。

3 、教給幼兒應對消極情緒的具體方法

1、宣洩法引導幼兒合理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幼兒處理消極情緒的能力還很弱,如果不加以引導,使消極情緒鬱積在心中得不到宣洩,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當然也不能不加控制的宣洩,我們要作科學的積極的引導,教給幼兒以正確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消極情緒。給幼兒宣洩的時間和空間,用心傾聽,給予幼兒關愛、理解和疏導。

2、遊戲轉移法當幼兒產生消極情緒時,鼓勵幼兒進行遊戲,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在遊戲中提高認知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產生積極的情緒,並且消除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

心理學詞典中對情緒的解釋 第3張

3、暫時迴避法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成人對兒童某些行為和情緒的關注,會提高這些行為和情緒再次發生的頻率。因此,對幼兒的某些消極情緒,採取迴避的方式更能減少它的發生。比如:當幼兒因某些不合理要求達不到滿足而產生消極情緒時,可以假裝沒看見,不予理會,因為此時越理會越會讓幼兒覺得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成為他日後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4、積極引導法引導幼兒從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教給幼兒用積極的心態看問題。例如:籠子裡的小鳥飛走了,幼兒非常難過,媽媽告訴他小鳥也想自己的媽媽了,它飛出去跟媽媽在一起,會很幸福,這樣幼兒也為小鳥感到高興,不再難過了。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家長一定要引導幼兒積極樂觀的面對問題,往好的一面努力。積極情緒是間接的,長遠的方式給個體帶來各種利益。他能使個體建立起提供自己長期發展的個人資源,包括身體資源、智力資源、人際資源和理資源。這些不僅包含了個體自身內部成長所需的關鍵要素,也提供了個體社會化所需要的資源。幼兒調節情緒能力的高低,影響幼兒是否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4 、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援。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