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來源:秀美派    閲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最近朋友圈被一羣想過兒童節的“大齡孩童”刷屏了,很多大人都想收禮物過節。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那是因為他們忘了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1

六月一日是兒童節,很多的小朋友都在學校裏慶祝節日,可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開始關注六一兒童節。這讓不少人覺得疑惑,為什麼成年人還要過六一,不害臊嗎?

今天朋友圈裏被一羣“大孩子”刷屏,嚷着要過六一,嚷着要收禮物,嚷着自己還是寶寶。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這樣的現象,你怎麼看?

對於這個現象,有不少網友狠狠地吐槽:“如果不是得死,他們連清明節都想過,你信不信?”

還有不少網友表示理解:“如今的兒童節早已經是廣義的,不僅真正的兒童需要關注,孤單的,成雙成對的,心中有缺口童年不完整的大兒童一樣也需要關注。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更多更多愛,而親人,伴侶,朋友間可用來交流情感的機會都擺在那裏。”

我之前在網上聽到了這樣一句話:“大人也要過兒童節啊!因為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孩子。”

面對成年人過六一,亦有不少網友説出了一些扎心的話:“你的肉體過不了兒童節,可你的智商可以呀;你的體重過不了兒童節,可你的.身高可以啊;腰圍過不了兒童節,但是胸圍可以呀;就算身份證過不了兒童節,但是錢包可以呀。”

聽完瞬間覺得世界不美好了。

有網友覺得,自己雖然是成年人,但過兒童節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太多啊,就是純粹覺得自己的確沒長大、還很小啊。

“在我準備好要面對這個現實而又殘忍的世界時,還有人能把我當成孩子一樣去關心,對我來説就是最好的禮物。”

還有一位網友説,現在小學生都去過情人節了,我們就過六一唄。

對此,小編覺得,其實成年人過六一併不是什麼童年的缺失,而是在這個鋼鐵森林中,去重温一下孩提時代的純真,如此而已。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2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城市裏的冬天就像藝術生的素描畫板,佈滿單調的線條和色塊。但是,總有些側身而過的身影引起我的注意。天黑得早,似乎在提醒人們早點回家。星期五的傍晚,他揹着書包,一路用腳面踢着水壺,走走停停回了家。幾分鐘後,又見他出門了,換了身黑色小禮服,鋥亮的黑皮鞋,領口上的蝴蝶結七扭八歪,引人發笑。那光鑑照人的吉他,好像也跟着他賭氣似的,背在身上一副不合時宜的樣子。他凸起的肚子裏藏着大人永遠猜不到的壞主意。

男孩讀四年級,是去上吉他課,對他來説週五堪稱“災難日”。晚上回來,隔着牆壁就能聽到他媽媽河東獅吼般的訓斥,“每次上課都被老師點名,你練琴怎麼就這麼難?你到底是為誰學的?”男孩一聲不吭,似乎早已習慣。直到深夜,還能聽到女人氣咻咻教育孩子的沙啞嗓音,恍若斷了的琴絃,十分刺耳。很多時候,我很同情男孩。

這個週一的早上有升旗儀式,他起晚了,剛出門又倒了回來,忘了戴小黃帽,找小黃帽又嚷嚷沒帶彩筆和白板紙,急得他一副哭腔,此時傳來他爸爸的粗嗓門,“活該,讓你沒記性!”磨蹭半天,他才找全了,小聲嘟囔着出了門。他爸爸又吼道,“看老師怎麼熊你,叫你沒記性!”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第2張

面對孩子的行為,大人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呢?我總是不禁這樣想。

有個朋友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那天他把一篇作文拍照發給我。孩子斧鑿般的鉛筆字跡,一筆一畫,有板有眼。我直言不諱地對朋友説,“作文沒錯字,行文很流暢,但大人修改痕跡太重,失去了真實,也就失去了寫作的意義。”他連聲歎息,“被你看出破綻來了,我們一提作文就很頭疼!你快給想想辦法吧!”

我不禁想起朋友韓姐的女兒伊朵的一篇作文,舉例給他。

伊朵的作文題目為《我最喜愛的玩具》,開篇第一句就很抓人:“我最喜愛的玩具是一隻小貓,它雖然是一隻玩具貓,但是遠看像一隻真貓。”原來,她很想養只真貓,但媽媽不讓養,她就把這隻玩具貓當真貓,給它起名“小喵”,用太空泥給它做食吃。寥寥幾句,鋪陳出美好心願和童真童趣,這才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應有的生活表達和心靈傾訴。

聽完,朋友恍然大悟,“我以為寫作文要多用形容詞,看來我們都錯了,也不理解孩子!”

其實,要怎麼生活就怎麼寫作,孩子寫作文也需要積澱和鍛鍊,功夫在日常。就像伊朵,雖然這是她第一次寫作文,但語言樸實動人,有真情實感,像是從心裏流淌出的小心願,可見平日的閲讀積累和細心觀察下了功夫。

大人所能做的就是引導而不介入,讓孩子自由表達。韓姐家是有名的書香家庭,全家人都深愛閲讀,她的父母年過七旬仍筆耕不輟,還帶着伊朵去參加過讀書會,今年整理出版了《家庭成員作品集》,免費贈送給學校和社區。這些潛移默化的薰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作家簡媜有段在美國陪讀的經歷,她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提及九樣禮物,很是發人省思:

第一樣禮物是一片葉子,提醒孩子內省生命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心存感恩;

第二樣禮物是一杆秤,告訴孩子凡事皆有正反兩面,要懂得如何平衡;

第三樣禮物是一塊炭,引導孩子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第四樣禮物是一雙筷子,告訴孩子成功要靠實力和機運,同時要耐得住挫折考驗;

第五樣禮物是鐵釘與榔頭,象徵自信心與意志力,她以自己連續六七年遭遇退稿的事例啟迪孩子,“沒有挫敗的人生就像一顆欠缺水分又不甜的西瓜”,要經得住挫敗;

第六樣禮物是一把鏟子,以供孩子填補心靈坑洞,變得內心強大;

第七樣禮物是四把鑰匙,分別用來管理健康、財富、情感、生活;

第八樣禮物是書,希望孩子因閲讀而擁有豐實的心靈,一生都不要失去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情;

第九樣禮物是一個盒子,我以為盒子是用來盛裝其他八樣禮物的,但是我錯了,這個盒子是提醒孩子——每個孩子都是被上天祝福過,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總有一樣禮物是專屬於他們自己的。而有一天孩子們會明白,最珍貴之處在於,“在一無所有之中,一個人竟能突破重圍,建設燦爛、温暖的人生,反過來對上天説,‘嘿,我把自己當作禮物,送給你!’”

不難看出,大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無聲的陪伴、耐心的引導,是與孩子一起慢慢成長。無論是教孩子寫作文,還是其他方面的家庭教育,都是同樣的道理,這些是打底子的潛功,欲速不達。

不久,伊朵小朋友如願以償,有了一隻可愛的真貓,我能想象到她開心的樣子;而那個吉他男孩,依然是每週五晚上漫長煎熬……“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男孩的媽媽也許只是暫時忘記,但願她早日醒悟。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