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

來源:秀美派    閲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十分重視閲兵。閲兵是展現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從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國五十四週年,共舉行了十三次國慶閲兵。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1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入口

閲兵的作用是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威,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威,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的重要形式。歷次大閲兵都是向中國人民彙報武裝力量建設的新成就。

通過閲兵彰顯了國家主權,突出了國防實力,展示了中國政府維護國家和地區安全的力量和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共舉行過14次國慶閲兵,其中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週年、10週年、35週年、50週年、60週年、70週年的7次大閲兵。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十分重視閲兵。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先後舉行過3次較有影響的閲兵:一次是1934年8月1日中國工農 紅軍在江西瑞金縣大埔橋紅場舉行的規模較大的“八一”閲兵;

一次是1944年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北上開赴抗日前線時,在延安機場舉行的閲兵;另一次是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 同志從河北西柏坡抵達北平時,在西苑機場舉行了隆重的閲兵儀式。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2

【中國歷史上的閲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根據全國政協決定,把閲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國五十四週年,共舉行了十三次國慶閲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國十週年,共舉行了十一次國慶閲兵。此後,連續二十四年沒有舉行國慶閲兵。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央決定恢復閲兵,並於一九八四年國慶三十五週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閲兵式。一九九九年,黨中央決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世紀閲兵式,慶祝祖國五十年華誕。

閲兵是展現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閲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閲兵式,即閲兵者從受閲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閲;二是分列式,即受閲部隊列隊從檢閲台前通過,接受閲兵者的檢閲。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 第2張

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閲兵,受閲部隊以海軍兩大排為前導;接着是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共一萬六千四百人,由東向西行進。空軍十七架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行受閲,其中有四架是攜彈飛行。

一九五零年第二次國慶大閲兵,朱德總司令在閲兵式上發佈命令,就朝鮮戰爭爆發、台灣的局勢,要求人民解放軍做好戰鬥準備。此次閲兵最壯觀的景象是騎兵部隊的'一千九百匹白馬以六路縱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一九五一年第三次國慶閲兵,受閲部隊最前列的方隊是正在軍事學院受訓的身經百戰、功勛卓著的高級軍官。本次閲兵還首次出現民兵大隊。

一九五二年第四次國慶閲兵,公安部隊首次參閲。本次閲兵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裏拿着新式的武器。還有乘坐一百六十輛摩托車的摩托化步兵方陣。

一九五三年第五次國慶閲兵,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閲隊伍中。

一九五四年第六次國慶閲兵,出現了傘兵部隊的方隊,但並沒有跳傘。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部隊則是最後一次接受檢閲。

一九五五年第七次國慶閲兵,為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的第一次閲兵,部隊官兵穿着新制式軍服,佩戴軍銜、領章,軍容煥然一新。

一九五六年第八次國慶閲兵,是十三次國慶閲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進行的。應邀參加中共八大的五十多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 黨代表參加了觀禮。閲兵部隊乘坐的汽車是第一批出廠的國產解放牌汽車。

一九五七年第九次國慶閲兵,國產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第一次接受檢閲。

一九五八年第十次國慶閲兵,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在開國後創建的軍事學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軍、海軍等軍事學校的將校學員們。

國慶大閲兵現場直播 第3張

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次國慶閲兵,參加典禮的各界羣眾是前十一次國慶閲兵中人數最多的一次,達七十萬人。受閲部隊的裝備中最新式的自動步槍、大炮、坦克、高速噴氣殲擊機,都由我國自行製造。

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次國慶閲兵,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大閲兵。受閲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部是國產現代化兵器,壓軸的海軍導彈部隊方隊、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方隊和戰略導彈部隊方隊尤為引人注目。其中戰略導彈部隊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第十三次國慶閲兵。參閲軍種全,兵種多。這次參閲的陸、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裝,代表了我國武裝力量構成的所有成分。這次國慶大閲兵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參閲部隊都是精鋭之師,這樣的規模和陣容,在我國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