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

來源:秀美派    閱讀: 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的名人寫下了詩詞或者是文言文的,流傳到現在了,被我們大家現在廣泛閱讀,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1

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人,生於989年,卒於1052年。少年時代家境貧寒,常常只能吃到稀粥和鹹菜,但他很有志氣,發憤自學,慨然有志於天下。每當議論到天下大事,總是慷慨激昂,奮不顧身。他剛直不阿,辦事負責,不因個人利害關係而改變。宋仁宗統治期間,江淮、東京一帶大旱,百姓饑饉困苦不堪。這時范仲淹是右司諫,他向當朝皇帝仁宗要求派官吏去救災。仁宗只顧在宮中宴飲作樂,不予理睬。范仲淹質問皇帝:“陛下要是半天不吃喝,那是什麼滋味?眼前有好幾路地面遭災缺糧,怎能置之不理,不加撫卹?”仁宗被問的答不上來,只得派他去賑濟百姓。

作爲北宋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社會矛盾非常尖銳,他很爲之擔憂。認爲必須改革。天聖九年,還僅僅是一個監楚州糧料小官的范仲淹,就向朝廷上了一份長達萬言的《上執政書》,指出,當今急務乃“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備戎狄、堵奸雄、明國聽也”。要求從這六個方面改革。但由於當權者是些困循守舊混日子的人,因此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

景祐三年,他又彈劾守舊派宰相呂夷簡,指責朝廷,結果被扣上“越職言事”的罪名,並遭貶,雖然如此,但他毫不在意,依然不斷直諫。三年後復職,又擔任對付西夏的軍事重任,路過京師時,宋仁宗勸他同呂夷簡破除前憾。范仲淹鄭重地說:“我從前議論的是國家大事,同呂夷簡併無芥蒂。”後來,范仲淹和呂夷簡兩人關係果然和好如初。

西北局勢穩定,宋朝內部矛盾繼續加重,官僚機構龐大、臃腫,軍隊不斷增加,財政發生危機,人民的反抗越來越激烈。而以宰相呂夷簡爲首的舊派腐敗無能,束手無策。1043年仁宗任用范仲淹爲參知政事。他聯合富弼、歐陽修等提出擇長官、均公田、修武備、減徭役、興水利等10條建議。其中大部分主張爲仁宗採用,以詔書形式頒發全國施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

“新政”着重於改進吏治,限制大官僚的特權,遭到大官僚和守舊官吏的反對。以致“新政”僅施行一年,就因守舊派的圍攻和仁宗的動搖而失敗。他被罷職,出任陝西四路安撫使,再次防禦西夏。慶曆六年貶官鄧州時,雖已離開朝廷,在《岳陽樓記》一文中,他以千鈞之力,寫下了平生幾起幾落而始終不渝的信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2

正直、坦率的范仲淹得罪宰相呂夷簡

范仲淹一生爲人正直、坦率,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比如當時的宰相呂夷簡。由於呂夷簡喜歡安排自己的親朋好友做官,范仲淹見不得他這種自私的做派,便很生氣地寫了一篇《百官圖》批評呂夷簡,結果觸怒了呂夷簡,遭到了呂夷簡的報復。

在討論建都問題時范仲淹提出洛陽和開封同樣重要,需要在洛陽準備足夠多的房子和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呂夷簡藉機批評其喜歡擺闊,范仲淹哪裏肯服氣?提筆寫下“四論”給皇帝看,結果又被呂夷簡說成是挑撥君臣關係,一來二去爭執不下。

俗話說“一山容不下二虎”,皇帝無奈只得選擇“棄卒保車”了。呂夷簡是誰?呂夷簡可是出身官宦世家的人,人家的伯父呂蒙正是宋太祖和宋真宗時期的宰相,父親呂蒙亨官至光祿寺丞、大理寺丞,而他本人不僅官運亨通,且是皇帝年少時的輔佐重臣,是大宋名相,功不可沒。

所以,范仲淹與呂夷簡作對,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胳膊擰大腿”,敗局從開始就已經註定。范仲淹因此被仁宗皇帝貶至饒州(現今的江西波陽)做官去了。

不畏權貴,實施新政,新政失敗,再次被“貶”

後來,范仲淹因保衛邊關,抗擊西夏有功,再次被仁宗皇帝調回朝廷,並在公元1043年8月被提拔爲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了。然他又看不慣當時很多官員不參政事,且貪污錢財,壓迫百姓,再次奮筆寫下十項治國策《答手詔條陳十事》。

這一次他的主張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各種政策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順利頒佈到全國各地,歷史學家們因這一年的年號“慶曆”而將這次新政稱之爲“慶曆新政”。慶曆新政的實施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卻觸犯了皇親國戚和官僚們的利益。

如果說他和呂夷簡鬥,是“雞蛋碰石頭”、“胳膊擰大腿”,那麼這次戰爭便是“螳臂擋車”了。范仲淹的改革措施主要以打擊“三冗”爲目標,裁減冗官,精簡機構是改革的核心內容。

因此,這一改革在制度上所要做的主要變動,就是要改變趙匡胤恩養士大夫的祖制,向參與政治的廣大知識分子開刀,打破他們的鐵飯碗,所以,改革將要觸動的不是少數人的利益,而是整個官僚階層。

因此,上層貴族集團一致指責范仲淹等人私結朋黨、濫用職權,反對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新政”推行僅一年就以失敗告終,仁宗皇帝被迫無奈,只得把范仲淹再次“貶”到邊關。

遠在他鄉,借酒澆愁,“寫酒化淚”訴愁腸

范仲淹一生多次被貶,至使他常年離鄉背井,所以他的詩詞裏除了愛國情懷,便是濃濃的鄉愁。都說“自古文人多好酒”,范仲淹自然也不例外。

1、《蘇幕遮.懷舊》

他在《蘇幕遮.懷舊》中寫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主要寫離愁和相思。上片寫景,水天一色,遠處是山,夕陽即將落山,更遠處是芳草,沒有盡頭,看不到故鄉。由芳草引起鄉愁,連綿不絕。

下片則寫思念。鄉愁、旅途的綿綿思念,不可獨自登樓望月,那樣更容易引發愁緒。酒和眼淚融爲一體,讓愁上加愁,正可謂“借酒澆愁愁更愁。”

2、《漁家傲.秋思》

他的另一首詞《漁家傲.秋思》,也滿滿的都是愁緒。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通過氣候、聲音、地理三個方面勾勒出邊地荒涼的景色,艱苦的生活。“衡陽雁去無留意”,大雁毅然飛回衡陽,是爲躲避寒冷,體現出氣候的寒冷惡劣;“四面邊聲連角起”,四野空曠,長風呼嘯,沙鳴碼嘶,號角嗚咽,體現出聲音的淒涼;“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體現出邊塞的荒蕪孤寂。

下片則是寫自己的矛盾心理和思鄉之情,條件如此艱苦,而將士們遠離他鄉,怎能不愁苦、不思念?但是戰功未立,任務沒能完成,無法班師。將軍我衰老又焦慮,淚水不知不覺已是奪眶而出。

愁緒何處訴?正所謂“一杯濁酒一杯淚”!

3、《御街行.秋日懷舊》

而這第三首詞《御街行.秋日懷舊》,則把愁苦和相思推到了最巔峯。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范仲淹的這首詞上篇寫秋葉孤眠,下片則通過誇張、超前的筆調“寫酒化淚”,寫出了遠在他鄉深深地孤寂感和思鄉之情。

秋日、靜夜,且是中秋之夜(年年今夜,月華如練),然明月團圓,人卻相隔千里,這是何等的悽慘悲哀。

愁腸已斷,沒有理由不買醉,然酒未到腹中,卻已經化爲眼淚。離愁之深,思鄉之切,可想而知。

所有的愁緒,都在此時一擁而來,眉間心上,根本避無可避,無法擺脫。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誰寫的 第2張

小結:從這幾首詞可以看出,范仲淹被貶期間,心情也是極度苦悶的,他借酒澆愁,“寫酒化淚”,讓愁更難堪,情更悽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銘。他一生無論是否遭受不公待遇,在何職位任職,皆以關心民間疾苦,爲民興利除弊爲要務。

若說他一生爲國而愁,那麼酒便是他的良藥,伴他於愁苦之境,救他於愁苦之困,如此看來,愁苦之時小酌幾杯,竟也妙哉。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