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

來源:秀美派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職場的生活充滿了競爭,職場的生活從不輕鬆,如果沒有一步步的學習深造就不會做出成績,要學會職場的規則才能夠如魚得水,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你學會了嗎?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1

對企業一無所知

很多畢業生應聘企業很隨意,在一次招聘會上,一家化妝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讓應聘大學生說出幾款該公司代理的品牌名字,沒想到求職者一個都答不出來。這位招聘主管說:“對公司這麼陌生,在求職前不去了解該公司,很難想像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這樣不負責的人,我們肯定不會用。”記者瞭解到,這種情況招聘單位遇到很多。

你知道你求職失敗的原因嗎?專家認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着很多誤區,而這些都是直接導致自己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自以爲是

對於一些大學生而言,並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於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對一些低檔次的工作不屑一顧,盲目地追求一些脫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這種“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業。

你知道你求職失敗的原因嗎?專家認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着很多誤區,而這些都是直接導致自己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應聘太盲目

不少大學生並不知道某個職位的職責分工是什麼,只會從字面上去理解。一家公司“營業服務部”下屬的商品企劃室招聘人,結果許多大學生看到“服務”二字,就以爲是做服務工作無人應聘。而當公司把“服務”兩字去掉後,馬上就有很多人投簡歷。人事主管告誡說,如果對職位不明白可以詢問用人單位,不要單從字面上去片面理解,這樣很可能會錯過一個好機會。

你知道你求職失敗的原因嗎?專家認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着很多誤區,而這些都是直接導致自己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不願到基層去吃苦

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剛進入企業,很難立刻進入角色。一些公司規定所有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要到一線去鍛鍊一年,有的同學一看不能馬上搞設計、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願意幹了,白白丟掉了很好的工作。

你知道你求職失敗的原因嗎?專家認爲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中存在着很多誤區,而這些都是直接導致自己求職失敗的心理原因。

獨立性欠缺

許多大學生在學習中只知死啃書本,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每次應聘都要父母參與求職,自己則缺乏主見。還有的畢業生筆試、面試通過後,在與公司簽約的時候,父母到場與用人單位說長道短談條件。對於這種行爲,多家公司的人事主管都表示反感。“找工作的前提是,你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能對自己負責。”一位人事經理說。

求職失敗的5大心理癥結職場2

求職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常見的心理矛盾

(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大學畢業生由於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對未來的職業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在求職中就表現得豪情壯志,信心十足,想成爲大經理、大老闆,準備大展身手;但是他們接觸社會較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很少考慮自身的知識、能力、性格、愛好、氣質、情商等條件是否適合經商,能否經受住經商之路的艱辛,在一切都還未做好準備時,匆匆上路;當創業之路受阻,甚至一敗塗地時,又不能正確認識失敗的原因。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調整心態,確定方向,成爲大學生求職擇業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自卑與自負的矛盾

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而不斷增強。在擇業中,他們強調自我意識。由於大學生人生閱歷簡單而且順利,往往不能客觀地分析和評價自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順利的事,忘乎所以、欣喜若狂;遇到挫折時則會煩躁苦悶、自暴自棄,不能冷靜地理智地對待現實,缺乏駕馭自我的能力。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偏高,在擇業時,他們往往好高騖遠,期望值很高,對用人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一旦產生自傲心理,很容易脫離實際,以幻想代替現實。有些畢業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學校畢業、專業不熱門、學歷層次不高、人長相平常、既無社會關係可利用又無金錢可調配,自卑感油然而生。擇業時妄自菲薄,不敢競爭,有礙於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如果能夠清楚準確的認識自我,認清社會就業發展的形勢和用人單位需求,就可避免這種浮躁心理。

(三)追求獨立與依賴性強的矛盾

大學畢業生大都處於20~25歲,自我意識強,有強烈的自尊心、好勝心、虛榮心,注重強調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多爲獨生子女,從小受大人的百般呵護,意志力、自控力相對軟弱,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經受不起挫折,容易放鬆、放縱自己,從而迷失自己。他們一方面渴望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但另一方面又不願吃苦,害怕困難,希望找到一條既平坦又能成功的道路。在擇業過程中,一些大學生仍存在“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守株待兔,坐以待“畢”,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當看到不等不靠、主動出擊的同學一個個地落實了單位,而自己沒有着落時,就埋怨學校不行、埋怨專業不行、埋怨父母沒本事、埋怨自己生不逢時等等。這也成爲不少“傍老族”與“啃老族”拒絕工作的重要理由。

(四)渴望競爭與懼怕失敗的矛盾

就業制度的改革,爲大學生擇業提供了公開、平等的競爭環境,大多數畢業生希望憑藉自己的能力邁向社會第一步,迎接新的挑戰。很多大學生希望通過競爭,展示自己的風采,在競爭中取勝。但是,當他們真正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競爭時,又表現得顧慮重重,害怕在競爭中失敗、丟面子,害怕在競爭中傷和氣,害怕受不正之風影響而敗北等等,把自己不敢競爭的原因歸於外界,不從自身找原因,逃避競爭。

(五)實現自我價值與獲得物質利益的矛盾

大多數學生都願意從所學專業出發選擇職業,但是他們往往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在現實中缺少吃苦精神,總想走捷徑,想一步到位、一舉成名。許多大學生寧可留在大城市沒工作,也不去西部和邊遠地區成就自己的事業。有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單位效益。如工資多少、獎金如何、有無住房,至於這個單位是否與自己專業對口,自己的能力、興趣、性格是否符合崗位的要求則排在其後。這種功利化的擇業標準,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敗下職場。

二、就業的心理障礙及表現

心理障礙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現象或傾向,它是由心理壓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應有的心理平衡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障礙主要有:

(一)自我認知失調

1、自負心理

一些專業較好、就業資本較雄厚的大學生容易從自信變爲自負。還有一些大學生是脫離實際的自大,他們既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也對就業市場、職業生活缺乏瞭解,一切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如有的大學生自以爲經過大學幾年的學習和鍛鍊已經滿腹經綸,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職中自覺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處吹噓,一旦出現變故他們的情緒就會一落千丈,從而產生孤獨、失落、煩躁、抑鬱的心理現象。

2、自卑心理

自卑是畢業生當中最爲常見的一種不良的擇業心理。就業中的自卑一般產生於以下一些情況:首先是一些冷門專業的學生看到就業市場尋求自己專業的單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職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觀失望;其次,一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辭的大學生看到其他應聘者口若懸河,自己什麼也說不出來也會自慚形穢;再次,一些在校成績與表現一般的大學生看到別人的自薦書上獎勵、證書、成果一大堆,自己什麼也沒有,也容易自我貶低;最後,一些女大學生在就業遭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後也會自怨自艾。總之,自卑的大學生不敢正視現實,對自己的長處估計不夠,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善於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在對自己的抱怨、貶低中失去了求職的勇氣。在擇業中,自卑不僅使一些學生悲觀失望、憂鬱孤僻、不思進取,降格選擇單位,而且有礙於自身聰明才智的正常發揮。過度自卑,還會產生精神不振、心靈扭曲以及沮喪、失望、孤寂、脆弱等心理現象。

3、盲目攀比

大學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常表現出功利和攀比心理,所謂“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不高”。他們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到別人的就業取向上,你進中專,我就要進高校;你去大中城市,我就要進經濟特區。持這種心理謀職,無異於逼着自己和別人同走獨木橋,難免失足。而且這種心理往往會延續到就業後,抱怨某人不如我,反而進了大城市、大單位,影響工作情緒,實不足取。

4、從衆心理

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需要、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地認識;在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素質和擇業的客觀環境,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醒、全面的評價。擇業時盲目聽從或跟隨別人的意見,盲目尋求熱門職業。持有這種心理的畢業生往往脫離自己的實際狀況,跟在別人的後面走,如在就業市場中哪個攤位前人多他們就往哪裏去,別人說什麼工作好他們就尋求什麼樣的工作,而全然不顧自己的能力和現狀,不會揚長避短。

(二)情緒困擾

1、焦慮心理

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並帶有恐懼體驗的情緒狀態,多半是由於不能實現目標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脅而引起的。畢業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心理問題表現爲過度焦慮。面對理想與現實、就業與失業、簽約與違約、就業與考研等矛盾,常使他們難以取捨、無所適從,表現出焦慮情緒。這種焦慮,使畢業生在擇業階段精神負擔過重、緊張煩躁、心神不安;學習上得過且過,疲於應付;生活上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些學生遇到挫折後,甚至產生了恐懼感,一提擇業,就心情緊張。

2、急躁心理

大學生擇業中常常出現憂心忡忡、煩躁不安、心理緊張、無所適從等現象。這種急躁心理在大學畢業生中普遍存在。有的恨時間過得太慢,有的怨用人單位優柔寡斷。急躁心理還反映在選擇單位上,在對用人單位瞭解較少的情況下,就匆匆簽約,一旦發現未能如願,又後悔莫及。尤其是在規定的期限內未落實單位的一些學生,心理更爲急躁。急躁是一種不良的心境,急躁使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的結果。

3、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障礙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當一個人產生心理挫折後,就有可能陷入苦悶、失望、悔恨、憤怒等多種複雜的情緒體驗之中。在就業問題上大學生受到挫折,是因爲他們的去向和抱負不能爲社會和親友所理解和接受,從而產生的懷才不遇的感覺。這往往是大學生自我評價甚高造成的,而且通常是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越重。如果在挫折中不是認真反思,而是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礙。

(三)人際交往障礙

1、依賴心理

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在大學生心中留下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師,出門靠朋友”的陳舊觀念。市場經濟大潮下,競爭日趨激烈,於是,“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學得好,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在大學畢業生當中確實很普遍。依賴心理,實質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種表現形式。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只相信“關係”、“面子”,只相信別人。要克服依賴思想,關鍵就是要加強自我意識。心理學家艾裏克森曾指出:自我是自主的、有力量的實體,自我決定個性的“命運”,參與決定個性行爲的方向。自我不僅保證個人適應環境、健康成長,而且是個人自我意識和統一性的源泉。

2、羞怯心理

羞怯是指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面試中常常出現面紅耳赤、張口結舌、語無倫次,面試前辛辛苦苦準備的“臺詞”、腹稿忘得一乾二淨。有的謹小慎微,生怕一句話說錯,一個問題回答不好影響自己給用人單位的印象,以至於不敢放開說話,沒有把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表現出來。這些同學渴望公平競爭,但在機遇到來時卻手忙腳亂,未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能。羞怯心理也多見於一些女生和性格內向的大學生。

3、偏執心理

(1)追求公平的偏執。大學生要求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感到氣憤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學生表現爲對公平的過分偏執,將自己求職中的一切問題都歸結於就業市場不公平,以致給自己的整個求職過程都籠罩上心理陰影。

(2)高擇業標準的偏執。大多數畢業生對求職有過高的期望,不過多數人能通過在就業市場的體驗,客觀地認識和接受當前的就業現狀並調整自己的擇業標準。但仍有大部分大學生固執己見,偏執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擇業標準,甚至寧願不就業也不改變。

(3)專業對口的偏執。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過分追求專業對口,不顧社會需要,無視專業的伸縮性、適應性,只要是與專業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問津,只要不能從事本專業就不簽約。這樣就人爲地減少了自己就業的機會。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