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來源:秀美派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十幾年前,一部《杜拉拉昇職記》讓外企成爲職業金字塔頂端,曾是一代中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生最嚮往的就業之地。日前,應屆生就業網對13305名大學生進行求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1

調查結果顯示,儘管今年想去外企的比例不敵去年同期的數據,但仍舊排在今年調查結果之首,佔36.8%。

而國有企業的數據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由於金融危機,很多外企都在裁員,一部分理智的大學生把目標轉向穩定的國有企業。今年選擇國企的大學生們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4個百分點,這反映了大學生們的擇業態度趨於穩重。想去中外合營企業、事業單位、私營民企、政府機關的分別佔13.4%、7.2%、7.0%和4.1%。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另外,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仍舊是大學生們首選的工作地區。今年的這兩項數據低於去年,但仍舊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

金融業求職溫度小幅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儘管今年面臨金融危機,但優先考慮投身於金融行業的大學生們比去年有小幅增長,緊隨其後的諮詢類行業有所下降,想投身金融、投資、保險行業的共有23.3%,而去年的比例爲21.4%。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求職溫度在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快消行業的原因,概括的說是因爲快消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相對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選擇這一行業的人佔到了8.2%。

而前兩年熱門的計算機行業,今年的求職熱潮進一步減退,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個百分點,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需求量一直頗高,幾千人應聘一個職位的激烈競爭也是家常便飯。在職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逐步趨於飽和,這也是導致今年數據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金融危機成爲求職最大壓力

國際金融危機無疑使正在求職的大學生們壓力倍增。面對公司裁員政策,工作難尋的壓力遠大於去年。加上求職競爭激烈、學校聲譽問題、專業不對口,就業範圍窄等這類壓力共同襲來,擺在求職大軍面前的阻礙不斷。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第2張

值得慶幸的是,也正是由於諸多壓力,大學生在“缺乏工作和實踐經驗、缺乏求職技巧”這些問題上比去年有了大幅改進,這也表明了金融危機激勵了大學生更積極地準備就業,更努力地彌補自身不足。

海歸羣體就業需要更多關注

不少海歸也參與了這次調查,今年海歸們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對於“第一份回國工作可接受的最低月薪(稅前月薪)”調研結果顯示,4千元至5千元是大多數海歸們能夠接受的,而即使是2千元到4千元的月薪,也有14.5%的海歸表示願意接受。

調研者分析,海歸們在求職過程中,會遇到比國內學生更艱難的處境。例如畢業時間和國內校園招聘時間不對位、沒有CET6證書,網申第一輪簡歷篩選就很無情地被淘汰。此外,也有不少公司覺得海歸“層次”太高,因爲擔心請不起而直接拒絕。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2

人才從外企流向中企

三年前,劉婕選擇外企是看重國際投行現金的管理經驗、標準化的流程、強大的專業支持系統,當然還有豐厚的薪酬和更加人性化的福利制度。

“當時外企在我眼中是很時尚的,也能鍛鍊人,但慢慢發現,除非要移民或是養老,外企並不能給我提供一個更好的職業前景。”劉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劉婕說,本土化不足是外企最大的硬傷。外企金融機構想要紮根中國市場就必須“接地氣”,但這對於國際投行來說非常困難,一方面它們受到國內外法規的雙重監管,束縛比較多,另一方面公司總部不能及時瞭解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現實,這些都導致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

作爲一名在外企工作了12年的資深員工,王勇對此深有感觸。外企受到人力資源市場冷遇,根本原因還是很多外企的全球競爭力在下降,而本土企業上升得又太快。當年王勇加入這家外企最大原因是該公司技術是最好的,如今卻被本土的通訊公司不斷趕超。

《就業景氣指數報告》認爲,最近兩年來,外商獨資企業就業景氣指數的下降,是受到了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外企撤資等因素影響。

就業景氣指數是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之比,外企就業指數比較差首先是因爲招聘需求在減少。同時,頻繁爆發的外企裁員消息,讓求職者對於外企工作的穩定性也產生了懷疑,求職人數也在減少,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外企的就業景氣指數。

近年來外企大規模裁員的消息並不少見。比如,今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硬盤製造商希捷發佈通知,宣佈關閉其在蘇州的工廠,並裁員近2000人;1月中旬,美國科技公司甲骨文被曝裁減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員工被要求在3月31日前離職;到了八九月份,又傳出葛蘭素、禮來等跨國藥企關閉在華部分研發機構的消息。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第3張

第一財經記者從蘇州工業園區一位人力資源經理處瞭解到,在校園招聘中發現,從行業來看,最受大學生歡迎、收到簡歷最多的行業是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從企業性質來看,民企、央企、國企遠遠比外企受歡迎。

一位製造業外企的招聘經理感嘆,外企已經進入了招聘鄙視鏈的底端。它們去重點大學校招,不僅做不到像以前一樣“優中選優”,有時甚至連投簡歷的學生都沒有幾個。

中資企業彎道超車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爲,人力資源向中資企業傾斜的根本原因還是中資企業競爭力在上升,中資企業現在不僅可以提供比外企更有競爭力的薪酬,而且在人才使用上也有比外企更加靈活的機制。

就說劉婕現在所在的這家本土投行,實行的是全球化招聘,市場化薪酬吸引來了衆多國際投行的人士。他們的看法保持一致,認爲中國企業更能盤活各種資源,抓住發展機會。

除了薪酬,吸引劉婕投身本土企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資公司中她可以得到更多授權去做更加有挑戰性的工作,能夠獲得更快的成長,提升個人競爭力。

王勇表示,外企表面上說會支持員工流動,實際上控制非常嚴格,崗位轉換是非常困難的。“外企在管理上雖然很人性化,但本地員工幾乎沒有歸屬感。”王勇說。

不久前,王勇已經收到了裁員的“預警”,公司稱預計會在半年之內裁掉他所在的這個部門,老闆建議他儘快到外面找找機會。

王勇心中的那隻“靴子”終於要落地了。

同爲IT人,他看着同在一個寫字樓的民營互聯網公司員工天天加班,甚至要通宵達旦地工作,而他拿着高薪,不用打卡上班,一年還可以享受20天年假, 他就知道被裁員是遲早的事。

今年第三季度的《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民營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7%,股份制企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77%。因爲目前成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蓬勃發展的高科技公司多爲民營和股份制企業,這類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依託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釋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

劉婕說,外企更像過去的國企,很養人,福利好加班少,而中資企業卻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來到新公司之後,她感覺比原來在外企時累多了,一個人要負責多項工作,忙得團團轉,但溝通成本比原來少了很多,“心沒有那麼累了”。

王勇正在積極地與本土的公司接洽。本土企業的技術進步非常迅猛,企業爲了找人開出的薪酬也很有吸引力,他打算找一家從事人工智能的公司重新開始職業生涯。

與此同時,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年度最佳僱主”榜單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2016年,最佳僱主“TOP10”中還有4家是外企,而今年只剩下了寶馬一家。

智聯招聘CEO郭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兩年前,他曾經與幾位知名外企的人力資源(HR)負責人討論外企好還是民企好,他們紛紛認爲外企好,因爲外企更加人文,有健身房,有靈活的上班時間等等。但後來他發現,這些人中有三位選擇去了民企。

“這就是現實,可能並非中國企業做得多麼優秀,但是它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方面已經領先於外企了。”郭盛說。

外企需給中國市場更多授權

外商投資企業主要包括外商獨資企業以及合資合作企業,是吸納我國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途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不包括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吸納的就業由 1985 年的 6 萬人增加到 2014 年的 1562 萬人,年均遞增 54 萬人,外商投資企業對同期全國城鎮就業新增數的貢獻率達到4%。

大學生求職外企仍是首選 第4張

商務部去年末發佈的《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2016》稱,據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 4500 萬,佔我國城鎮就業人口的比重超過 10%。此外,外商投資企業還間接創造了與其相關的配套加工、服務等活動的相關就業。

今年10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發展成就的有關情況時,又給出了最新的數據:2016年,外資企業就業佔到城鎮總就業人數的9.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按照這一口徑來計算,2016年在外資就業的人口約爲4100萬人。

儘管熱度與往年相比有所消退,但外企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7年中國年度最佳僱主總報告》顯示,大學生羣體最願意去的企業類型依次爲:外企、國企、私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外企以 33.6%的比例高居首位。

劉婕認爲,對於大學生來說,外企的工作經歷可以成爲再求職時簡歷上的亮點。

王勇表示,管理系統化、制度健全、流程規範是外企吸引求職者的重要方面。在裁員補償上,外企也往往會比國企、民企有更加人性化的考量。

郭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外企若想在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就應該把中國作爲核心市場,願意將決策權放到中國來,比如建立雙總部。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派一個“小部隊”過來試試水,那它失敗的可能性會很大。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