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

來源:秀美派    閱讀: 7.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結題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提要: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範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度與研究水平。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

2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項課題沒有結題,按照學校規定,這些課題必須在6月底前整理好現有資料,撰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爲便於教師撰寫,將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和格式簡單整理如下,希望對課題研究者有所幫助。

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範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度與研究水平。

結題報告應該包含三大塊的內容:標題部分、正文部分、附錄部分。

一、標題部分

標題:題目中看內容,要求簡練、體現報告的主觀點。

署名:一般不超過三個,以對課題研究的貢獻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內,常用200字以內。內容爲“爲什麼做?”、“怎麼樣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英文摘要50個單詞左右,用第三人稱描述,時態是過去時。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結果分析”、“討論”、“結論”五大部分。當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類的說法。

“引言”:即前言、問題的提出,必須和課題研究的內容相對應。

“方法”:即課題的對象與方法,

如果是實驗報告,需要闡述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等等。現在我們教師大都採用的敘事方式的闡述,寫明課題研究的設計程序、整個研究過程的客觀描述。

“結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數據描述相結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數據描述時,可以採用餅圖、曲線圖、條形圖等圖形幫助說明,在表格形式進行描述時,可以採用三線表格形式。

“討論”,討論包含以下內容:

討論預期與結果的一致性,判斷爲什麼一致。

討論本研究與其他的同類研究的異同,說明本研究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討論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結論”:簡單、明瞭。

三、附錄部分

包含“參考文獻”、“附件”兩個內容。

“參考文獻”:即時性強,不要引用許多年前的雜誌或專着。格式如下:

專着的引用:作者。書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雜誌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雜誌名,xx年第x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

一般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項目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2

自從我校學習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區下發了《關於全面啓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之後,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保證了我校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使學生從繁忙而又緊張的室內課堂中解脫出來,參加體育活動,達到真正的育人育體的宗旨。可是,對於一所西陲邊緣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的團場學校來說,我校的體育設施資源非常有限,根本滿足不了現有學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課程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有很大的開發和利用的空間。可見,合理開發體育活動資源尤爲重要。爲此,我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具體要求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校內各種課程資源。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正是利用了校內課程資源(包括老師羣體、師生關係、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體育場地等),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加強了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以下是我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開發與課外體育活動拓展的一些見解:

一、合理開發教師資源,實現學科資源整合。

老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老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大課間體育活動除了開發與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實現各學科教育資源的整合。例如,活動期間,學生對於音樂節奏的把握,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教導;在編排民族舞蹈的時候,學生對於舞蹈動作的掌握,也離不開舞蹈教師排練;大課間期間,對於班級秩序的管理,離不開班主任老師。可見,開展這些活動光靠體育學科是不夠的。此外,還要積極開發校內場所和設施,如圖書室、實驗室、老師羣體、師生關係、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等,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着眼於校內課程資源。沒有校內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爲奢談。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熱情參加體育活動。

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並按自己的需要設計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很好地利用了學生這一重要資源。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的團隊精神,增強學校凝聚力,增進師生情感,團結奮進,豐富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同時對發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自我鍛鍊能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素質、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養成學生積極向上和豁達樂觀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開拓課外體育活動,創造活動的多樣性。

培養學生的興趣,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養成鍛鍊的習慣,我們安排了長短跑,籃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體育遊戲等。通過參加活動學生得到了鍛鍊。小型競賽是非常適合少年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深受學生歡迎,不僅推動羣衆性體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活躍學生生活,培養學生榮譽感及集體主義精神,我們根據季節變化開展比賽,以單項分散爲主,有班級隊列比賽,小足球比賽,跳繩,長跑比賽,廣播操比賽等。同時,創造性的開展一些有特色體育活動,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可用砸、滾、拼、搭等方法進行活動。如:保齡球、砸瓶子、換物接力、蓋房子、把瓶子當成障礙或目標進行遊戲、擲遠、套圈等);2神奇的報紙。(每位學生準備一張報紙,可用頂、翻、踩、折、擲、踏石過河、紙飛機、過障礙、接力跑、翻鬥龍等);3各種動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鴨子走、螃蟹爬、蝦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練習,也可進行小型比賽;4短繩遊戲。(每位學生準備一根短繩,可用夾、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繩做遊戲。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圖、擲準、拉力賽等);6遊戲(貼燒餅、跳皮筋、陽光夥伴等);7長繩。(每班兩根長繩,可進行各種方法的長繩練習。如:單人單跳、雙人單跳、加減跳、童謠跳、雙繩跳等);8素質練習。如:立定跳遠、扶膝直腿走、踮腳尖走、高擡腿走、高姿俯臥撐、連續深蹲、原地高擡腿。

四、合理安排校園場地,嚴格監督學生安全。

每班班主任必須到本班活動場地,選擇、設計分散活動內容,組織安排本班學生站隊和活動。分散活動時以推薦內容爲主,各班可根據實際情況操作,儘量做到顧全點面,讓每個學生活動起來,並注意安全。體育老師負責本年級班級的場地安排,並對學生的站隊、廣播操、分散活動進行指導與監督。活動必須由班主任到場負責管理,做必要的技術指導。加強安全防範管理。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活動。如果遇到小型體育競賽,體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比賽場地。各班快速、有序地進入比賽場地進行比賽。遇到陰雨天不能進行正常室外活動時,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進行室內遊戲(器材自備)。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見解。總之,開發校內課程資源,要遵循實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則,儘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資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一切有利於有效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課程資源。只有那些進入課程,與教學活動聯繫起來的資源,纔是現實的課程資源。學生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鍊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3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爲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爲“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爲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爲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採法(直接向有關人員採,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準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裏應該着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概準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準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採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範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爲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複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彙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啓動,所以最後還應該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的資金是多少,比如蒐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4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人們面臨着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體系全球化的不斷加速,英語成爲在社會生活和國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小學英語課的開設是爲了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需要,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由於小學英語是一門新興的課程,英語教學還缺少宏觀指導和相關的教學理論研究。從近幾年我鎮小學英語教學調研中發現,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目的還不明確,再加上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瞭解不夠,教學上仍沿用着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很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鑑於這種教學現狀,我們必須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出發點,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爲目標,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促進小學英語教學健康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在20xx年提出了小學英語遊戲教學研究課題。

(二)理論依據

1、《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要讓學生在玩中學英語。近年來,國外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外語。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遊戲爲生命的。”這些說明:遊戲,是孩子們永不厭倦的學習方式。因爲遊戲是兒童生活中最具有樂趣的組成部分,他們有了興趣後,就會在無形中爲自己的學習減輕壓力和負擔,爲他們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當前,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充分肯定了中小學外語教學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然而,由於缺少語言環境以及“應試”等原因,很多教師往往本末倒置,輕聽說重讀寫,結果培養出大批的只學會“聾啞英語”的學生,而遊戲教學將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內容巧妙地滲透到遊戲之中,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其中的聽說能力。

3、兒童的普遍心理特徵是:好奇、好玩、好動、好強、好勝、好表現,因此,設計新穎的趣味性強的遊戲自然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教學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遊戲教學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這和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遊戲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爲易,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目標

1、研究出遊戲教學的方法策略和課堂模式,運用與課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在遊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水平。

3、在課題研究中培養教師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4、經過本課題研究,積累遊戲教學研究成果的優秀課堂教學設計、遊戲活動設計、優秀教學論文、優秀課例等成果的書面材料。

三、研究過程

(一)大體的研究階段

1、20xx年9月—10月,先期準備階段:學習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課題的文獻資料。

2、20xx年11月-12月,課題申報階段:遞交課題申請書,制定實施方案。

3、20xx年3月—20xx年7月,全面實施階段:根據課題的研究方案,實施課堂研究工作,做好資料的積累。

4、20xx年9—20xx年9月,總結提高階段:總結課題研究情況,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形成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外有關遊戲教學理論專著、論文、研究成果的不斷學習。借鑑其中有價值的成果,使本課題的研究獲得豐富的理論支撐。

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提出的研究目標,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遊戲教學具體做法。

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過程性研究資料,及時組織交流和分析,總結經驗,推廣做法,對發現的問題,能及時提出修改意見,並列出下一步改進的具體做法。

(三)研究措施

1、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開展遊戲教學的主渠道,是英語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主陣地。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遊戲活動創設生動、活潑、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爲學生創設了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引導他們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來掌握語言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開展系列化英語活動,引導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

課外活動是培養和發揮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化英語活動,引導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有利於鞏固聽、說、讀、寫的能力,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師生之間通過開展系列化的英語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情感的交流,有利於學生活潑生動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如成立學生興趣小組,組織學生英語書法大賽,英語角,閱讀英語報刊,收集格言、標籤學英語等等活動,在讓學生在課餘興趣活動中學習知識、展示知識。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

3、突顯學生主體性,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教師注重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遊戲,全面培養學生讀、寫、玩、演、唱等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爲學習主體,以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爲教學目標,創設一系列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景和設計新穎多樣的教學遊戲來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師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新知識,突出主題進行語言知識的操練,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爲側重點的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必須把口頭運用語言的能力也作爲評價的要素之一,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評價的目的和作用,口語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

四、研究成果

(一) 小學英語課堂遊戲化處理的基本原則。

1、遊戲活動要體現全體性。素質教育的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遊戲活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儘量安排集體遊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體現協作精神的遊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遊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遊戲是爲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遊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遊戲的目的要十分明確,不是爲做遊戲而做遊戲。例如在一節複習課上,有一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摘桃子”的遊戲,一棵茂盛的桃樹上長着很多的桃子,每個桃子上都有一個英語單詞,請同學上來摘桃子,每摘下一個桃子,就要把上面的單詞讀出來,開始的時候,老師就請一些成績差的同學上來,只要摘下一會讀的單詞就可以桃子多,選擇的餘地大,鼓勵他們在遊戲中獲勝,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對於成績好的同學,讓他們放到最後,遊戲有一定的難度。這種遊戲的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很廣。

3、遊戲應有一定的啓發性。開展遊戲是爲了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應在遊戲中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遊戲。

4、遊戲的開展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靈活性就是指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度開展遊戲活動,在遊戲中要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和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遊戲之間的關係,要靈活處理和適當調整教學。

5、遊戲的開展要多樣性。多樣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遊戲形式多樣化,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我們設計了與之相適應的遊戲方式;二是對同一教學內容我們設計了多項遊戲進行教學,避免因遊戲單一而使學生對遊戲產生厭煩情緒。

(二)遊戲教學的基本模式

我們初步探索了遊戲教學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結構爲:

熱身準備——遊戲引入——新知學習——邊玩邊練——角色表演——競賽鞏固。

熱身準備是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教師在課前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行熱身練習以營造一個歡樂、愉快的英語學習氣氛。如在上課前唱一兩首英語歌曲,配上適當的動作,通過優美的歌聲,營造一種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已經進入英語學習氛圍。同時,通過唱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集中精力來學習英語。

遊戲引入是上課的第二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當的遊戲引入新課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比如,一位實驗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

Teacher: Hello,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OK?

Student: OK!

Teacher: Now,please guess、 What’s in my hand ?

Student1:Is it an apple?Teacher :No,it isn’ t、

Student2:Is it a ball?Teacher: No it isn’t、

Student3:Is it a toy car?

Teacher: No,guess again ,please、

Student4:I think it’s an eraser、

Teacher: Now ,let’s look、 Oh,It’s an eraser、You are so clever、 It’s for you、 Student4: Thank you very much 、

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僅複習了大量的詞彙和句子,爲學習新課做好了鋪墊。同時由於學生急於想知道老師手上究竟是什麼,都在猜測,都在動腦、動口,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比以往那種老師講“今天這節課的任務是什麼”,要來得自然、來得輕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新課,興趣盎然。

新知學習是上課的第三個環節。引入新課後,接下來就進入了新課學習。在這個環節中,我們要求教師儘可能採用實物、掛圖、圖片、簡筆畫、手勢等直觀教學手段,採用電教等媒體,使語言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有趣。

邊玩邊練是教學的第四個環節,這是開展遊戲活動的好時機。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再通過遊戲活動來消化。用邊玩邊練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在這一階段,可以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遊戲。遊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帶動了學生參與語言交際活動。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把握好課堂氣氛,要活而不亂、動靜有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反對那種只顧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做法。在遊戲安排時,儘量安排集體遊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體現協作精神的遊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集體榮譽感。

角色表演是教學的第五個環節。它是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環節,是訓練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小學生愛表演,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努力營造英語表演氣氛,可以準備一些簡單道具如頭飾等,使表演更增添趣味。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B部分的“Let’s talk對話可以安排這樣的表演:一個學生戴上豬八戒的頭飾和幾個學生對話。

Student1: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Student:Fine,thank you、

Student2:Hello,Zhu Ba jie、

Student3:Hello,Zhu Ba jie、How are you?

Student1:I’m fine、Thank you、How old are you?

Student3:I’m ten、

Student4:Hello,M King、My name is Li Yan、I’m 11、

Student1:Glad to meet you、

Student5:Hello,M King、How old are you?

Student1:Ha,Ha!I’m very very old、

Student2:Welcome to our class、

Student1:Thank you 、

這樣的表演一次可以安排六個學生,一次表演只需要二三分鐘,一節課可以安排好幾組學生表演。臺上表演的學生非常興奮,臺下的學生興趣也十分濃厚,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競賽是學習和練習的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利用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操練、鞏固所學知識。競賽一般是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也可以在課的結尾進行決賽,最後做一個小結。分出誰勝誰負,在勝方和負方的圖像上分別畫上笑臉和哭臉,或者給勝方插上小紅旗。

競賽鞏固是教學的最後環節。競賽是學習、練習的一種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利用競賽不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鞏固和檢查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它把遊戲教學推向了高潮。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5

一、課題的提出

語言是人類藉以表達思想、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思維最重要的工具。幼兒期是人掌握語言的關鍵期,發展語言不僅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而且是發展心理,尤其是發展思維的重要前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環境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物質環境是指教師與幼兒活動的物質條件與基礎,包括場地、園舍設備、空間結構、環境佈置、玩具、科學活動室等。精神環境包括良好的園所文化、老師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幼兒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和使幼兒感到安全、溫暖、寬鬆和愉快的氛圍。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創設環境,讓幼兒在愉悅、輕鬆、歡快的氛圍中有想說的慾望,逐步提高3—4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研究意義:

1、本課題遵循幼兒的年齡特徵,從幼兒實際出發,在幼兒一日生活只創設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促進幼兒語言交際能力,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教師創設的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加上教師的合理性引導,激發和強化幼兒說的願望,並能培養幼兒能很好的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

1、根據3—4歲幼兒的年齡特徵爲幼兒提供一個豐富、適宜,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

2、學習普通話,樂意用簡單地動作、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養幼兒能很好的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3、利用家園聯繫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讓幼兒園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意識。

四、研究的內容

1、調查幼兒剛入園時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創設表演臺、主題牆、娃娃家等幼兒喜歡的環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表達的願望。

2、通過有圖故事、有聲故事、兒歌、繞口令、詩歌、童謠、續編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從不願意說到想說最後說好。

3、通過生活活動、早期閱讀活動、聽說遊戲活動、家園共育等活動,提高幼兒的詞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進行愉快的交流與交往。

4、在班級中多創設輕鬆愉快的環境氛圍,讓幼兒盡情表演、講述,展示自己的才藝,樹立自信,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的能力。

五、研究的對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本園小二班(23人)

研究的具體方法:

1、文獻法:查閱相關資料,爲課題研究提供準備。

2、觀察法: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了解幼兒,並進行課題總結和調整方案。

3、交談法: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幼兒與家長之間多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學會怎樣表述,讓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4、表演法:要通過幼兒演講、分角色表達、童話劇表演等形式,讓幼兒在盡情表演中培養語言表達的興趣,提升語言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時間和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查閱文獻,蒐集資料,積累相關內容的教材與活動材料及相關的理論知識。

(2)調查、分析幼兒語言能力的現狀,做好資料的積累分析、研究工作。

(3)制訂方案的實施計劃,確定實施的具體目標和活動內容,爲研究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1)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及目標,開展系列活動。

(2)定期研究課題工作,不斷完善課題計劃。

(3)進行個案記錄和分析。

(4)收集有關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內容,方法,並進行選擇和提煉;進行階段小結。

3、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彙總、整理、分析各類資料。

(2)結題,撰寫課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調查瞭解階段

通過問卷調查、談話訪問的形式瞭解3—4歲幼兒發音的準確性、語言表達的主動性和與他人交往水平的情況。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

1、可以通過有圖故事、有聲故事、兒歌、繞口令、詩歌、童謠、續編故事、情境故事表演等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從不願意說到想說最後說好。

2、通過創設遊戲環境,讓幼兒有想主動表達的願望,併力求說好,表達完整。

3、教師採取鼓勵、表揚的方式,在精神上支持幼兒,讓他們喜歡老師,喜歡向老師敞開心扉,樹立幼兒的自信,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4、利用家園聯繫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重要性,讓幼兒園和家庭互相配合,逐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意識。

八、課題研究的措施與方法:

(一)、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升自我。

爲了更好地開展這一課題,認爲自身的能力與理論知識都十分欠缺我首先訂閱了《爲了孩子的語言發展》、《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語言教育》這兩本與課題有關的書籍,並每天抽半小時認真品讀,並做好讀書筆記。讀到有見解、有感悟之處,我會針對自己目前的課題現狀做個及時調整,以便更好地研究。本課題期內,我認真撰寫了讀《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有感、讀《爲了孩子的語言發展》有感、《感悟語言遊戲》、《讓幼兒在詩歌意境中快樂成長》這四篇讀書筆記。另外,我會抽空上網瀏覽與課題有關的網頁,希望自己能在網絡海洋中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課題研究水平。

(二)、瞭解幼兒剛入園時的語言發展水平,制定計劃並調整好階段性目標。

課題初期,我對幼兒的語言水平不甚瞭解,利用一切時間與幼兒交談,發現他們的說話主動性不高、聲音不響亮、發音不清晰、語言簡單,只是用簡單的幾個字來表述,我有時不理解幼兒表達的意思。另外,我還從家長那兒側面瞭解孩子的性格、與家人的談說水平。通過全面的調查,我對幼兒的語言水平有了大致瞭解,並做了詳細的記錄,制定了每個階段的幼兒語言發展目標及培養措施與方法。

(三)、探索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有效手段和組織形式。

1、在教學中創設貼近生活的遊戲情境,讓幼兒有有“想說”的願望

我知道:“生活及教育”的道理,於是合理利用班級空間,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愛好、需要,在班級中設立“娃娃家”、“理髮店”、“燒烤城”、“公共汽車”、“超級市場”、“圖書館”等情景,孩子們十分喜歡,他們在“模擬生活”的場景中,覺得離生活距離很近,十分親切。我在區域活動時間逐一帶着幼兒在裏面盡情玩耍,遇到孩子不懂得我會耐心告訴他們怎麼玩、怎麼說,怎麼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在娃娃家裏,孩子們也親身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和呵護、關愛他們的心。也懂得了如何去孝順和報答父母,如何關心身邊的人。在超級市場裏,幼兒知道每種物品的名稱、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什麼物品、如何到收銀臺結賬、怎麼與收銀員阿姨交談等等。在圖書館裏,孩子們知道怎麼翻閱圖書、怎麼愛惜圖書、怎樣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其他小朋友。總之,在“模擬生活”的情境中,孩子們由原先的不會說轉變成滔滔不絕、暢所欲言,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2、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幼兒盡情地說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幼兒的口語表達不好,我爲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

“音樂大劇場”、“你我說故事”、“小小電視臺”、“每日新聞”、“廣告天地”、“謎語大世界”等,都是孩子喜歡的節目。在“音樂大劇場”裏,有唱歌天分的幼兒盡情地展現,在“你我說故事”裏,孩子們把提前準備好的故事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遇到講的好的我們會送上掌聲,作爲獎勵。有個別孩子講的很好,語言連貫,前後故事銜接的很自然,表情也很到位,可是有個別幼兒,膽子小,聲音不響亮,講起來不流暢。我遇到這種情況會鼓勵他講下去。我深知孩子小,教師的言語鼓勵對孩子十分重要。爲了表揚和極力幼兒,我給幼兒貼上“笑臉”、“小星星”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在增強自信心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發揮主題牆的作用,鼓勵幼兒暢所欲言。

我在室內根據班級的主題、幼兒的需求、季節特點設置“春天真美麗”、“風箏大比武”、“水果舞會”、“六個好寶貝”、“快樂一家人”、“比比誰最棒”等環境。這些全是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幼兒用自己的巧手繪製的春天美景,紅紅的花,綠綠的草,可愛的太陽,美麗的蝴蝶,在孩子的眼中全是美麗的世界。我把孩子們的作品張貼在主題牆上,讓孩子們欣賞、評比、說出春天的美景在哪兒?也可以在牆壁的一角設置成“六個好寶貝”的主題,通俗易懂的謎語配上生動形象的“寶貝”圖片,叫孩子們猜一猜,找到相對應的圖片,並一起討論他們的用處及如何保護它們。在舒適、美觀的環境及老師設計的談話活動中,孩子們的身心十分輕鬆愉悅,喜歡幼兒園、喜歡交談與講述。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交談意願更加強烈,他們樂於在教師、同伴面前呈現自己最佳的表現,語言表述明顯得到了進步。

4、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舞臺的源泉,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喜歡的、樂於接受的。我抓住了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教育。如:午睡、盥洗、上課、早操等,只要是一有機會,我便會和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午睡時,我會給孩子們講講故事,便於幼兒入睡。孩子們聽故事時語言的詞彙量會增加,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會提高。在盥洗時我會教幼兒洗手的兒歌。在上課時我會很好地利用課堂上一切,包括圖片、食物等等吸引孩子,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課題彙報課《好吃的水果》時,我先出示了水果圖片讓孩子們欣賞,他們一看到圖片十分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着。我趁勢詢問圖片上都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你最喜歡哪種水果?它們是什麼味道的?帶着這些疑問,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我帶動起來了,紛紛說出了圖片上有蘋果、西瓜、桃子、橘子、芒果、菠蘿、獼猴桃、梨子、火龍果等,大部分幼兒聲音響亮、語言連貫,說得很好,個別孩子有不連貫、不完整的現象,我反覆糾正指導他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他們慢慢糾正過來了。對於水果的味道孩子們說的不甚準確,對此我設計了“水果品嚐會”,讓孩子們品嚐早已切好的水果,孩子們邊品嚐邊交流結果,課堂氣氛很活躍,孩子們十分高興。在我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認識了水果的名稱、顏色、味道、形狀。在欣賞、觸摸、品嚐的環節中,孩子們情緒達到了最高點,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都大膽舉起了手,看到幼兒的進步,真爲他們高興。

5、家園共建,鞏固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的語言發展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耐心培育,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只有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幼兒的語言能力才能進步的更快,鞏固的更紮實。我在這一年來經常與家長談心,談孩子在幼兒園的語言現狀,取得的成績及不足之處,給家長提在家庭中應怎麼訓練幼兒的語言發展。並建議家長要先擺正心態,用一顆平常之心對待孩子,告訴家長要嘗試一切機會多與孩子交談,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鼓勵孩子敞開心扉向家長傾訴,說出自己的感受,逐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自身能力的提升

課題研究鍛鍊了自己的課題水平,真上懂得了課題研究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1、更新另外教育觀念,理解了做科研型教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體現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理念。

2、在研究幼兒語言能力的同時,我搜集了很多教育素材和感悟,撰寫的文章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撰寫的論文《小班角色遊戲之我見》、《語言能力在角色遊戲中“翱翔”》獲得了徐州市“創新杯”論文比賽一等獎、教案《感恩父母》榮獲徐州市教案評比二等獎、泉山區教案比賽一等獎,並刊登在《徐州幼教》雜誌上。

(二)、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經過一年的時間研究證明,創設環境培養3—4歲幼兒語言能力是可行的。它不僅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利於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成爲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

剛入園時,大部分幼兒懼怕來幼兒園,更害怕與老師交流。有的小朋友遠遠地躲着老師。課堂提問時,個別幼兒不敢舉手發言,頭總是低低地,生怕老師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不敢正視老師的眼睛,即使勉強站起來了,也是不敢回答。還有一部分幼兒回答聲音特小,語句不連貫等現象。

經過我這一年來的反覆培養與指導,幼兒的語言水平明顯進步,他們有想說的願望了,並轉變爲在特定的環境下思維比較清晰語言說的連貫,而且。每天入園大老遠就看見孩子們微笑着主動向我問好,在課堂上氛圍很活躍,孩子們爭先恐後舉起手想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區域表演時,橡皮泥、閱讀圖書、才藝展示、娃娃家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遊戲,在這裏幼兒的語言能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興奮點達到最高,都想急於表現自我,邊表演邊說、邊操作邊說、邊閱讀圖書邊自言自語,真的讓我刮目相看。看到幼兒的語言水平有這麼大的進步,我真爲他們高興。今後我要在教學中多創設環境,讓幼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玩、大膽地說,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所感所想,成爲一個健談、愛與他人交往的幼兒。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幼兒經過自身的努力,幼兒的語言能力提升的更大!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6

市、縣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

XX市“十一五”立項課題《小學數學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研究》,在課題主持人與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相關學科的專家指導下,大膽進行課堂改革,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大量撰寫教研論文,現已完成課題的基本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實踐成果

(1)對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影響實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適應學生、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二是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意識不斷增強,合作技能與創造能力不斷提高。三是教師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強,提升了實施素質教育和參與課改的本領。四是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五是培養了教師讀書的習慣,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理想的教育是從讀書開始的,教師良好的讀書習慣也爲學生樹立了榜樣,爲課題的有效開展厚實了理論基礎。課題組成員先後在市縣優課評比中獲一、二等獎,在縣數學中心組活動中、鎮數學教研活動中所上公開課、示範課均受好評。

(2)鍛鍊和培養了參與研究的教師。“爲培養學生創造性而教”已成爲廣大教師的共識。通過研究,我們認爲:

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只有樹立新時代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才能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使學生創造天賦得以施展。

2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有不斷求知、求新,廣泛涉獵知識信息,才能適應創造教育的時代需要。

3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教師應具有敢爲人先的精神,並且勇於探索、樂於創造,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4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不但興趣廣泛、樂觀自信、意志堅強,而且能戰勝挫折、超越自我。

5掌握科學的方法規律。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到訓練學生的創造行爲,都要遵循科學規律和方法。

教師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風範伴隨着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鍛鍊與提高,增強教書育人的本領。課題主持人09年被評爲“全國優秀班主任”、市、縣教育博客大賽一、二等獎,獲“市教育博客之星”稱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學習創新好家庭”稱號;兩次獲縣“優秀教師指導獎”,數學教研組獲縣“優秀教師集體”稱號,撰寫的教學設計、研究論文先後在《教學與管理》、《教學月刊》、《教育家》、《漸江中小學教師培訓》、《名師之路》等雜誌上發表了二十多篇,獲獎十餘篇。

(3)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新課程標準反對過分的選拔和甄別功能,因爲我們的教育不是少數人的精英教育,尤其義務教育應是面向全體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選的內容將適合所有學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閃爍着編者創造性思維光輝的思想,教師在實踐研究過程中要適時捕捉體現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的知識點、情感點、操作點、能力點,將這些合作性因素和創造性因素略加提示,使之成爲活躍學生思維的觸發點,爲最終實現學生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的正向遷移奠定良好基礎。學校有了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課堂有了一個適宜合作與創造的氛圍,學生也就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較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較好的合作和創造心態,其潛在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慾望獲得釋放,創造智慧得以激發。研究中,我校兩年有40多名學生的作品在全國少兒讀物上發表;在市、縣“小巧手”比賽中有多人次獲得等級獎,有40多人在縣數學小論文評比中獲等獎。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也爲學生成績的上升發揮了積極作用,實驗後學生的能力水平明顯高於實驗前。

(4)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挑選和設計教學內容,學生一旦對教學內容產生了好奇心,或懷疑度,那麼生動活潑的民主教學氛圍,會使學生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再現個性,會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因教師的鼓勵和讚許而始終處於探索和質疑的亢奮狀態,使他們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更加大膽想象,多向思維,勇於標新,敢於立異。這樣能有效防止學生兩級分化,優秀生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後進生”的進步,不僅如此,師生教學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得到積極改善,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提供了的保證。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無論是期末還是畢業考試,高分雲集教學實驗班,實驗班明顯高於對照班。爲高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新生,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5)促進了評價的標準化和科學化。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評價過程中,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發揮評價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理論成果

(1)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學生學到有利於學生自身發展的知識、技能,獲得爲今後的發展而有價值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還充分關注學生髮展的需求,讓課堂成爲培養學生終生髮展的肥沃土壤和廣闊天地。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評價過程中,做到:

①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馬斯洛指出:“人是知識創新與發展的

生命之源。”知識的人本性決定了知識的本質是創造的、開放的、不完全和不固定的,爲人的創造性學習留下了廣闊的空間。知識的人本性同時也決定了知識的學習不是接受和認同式的,而是構建式的,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和認同式的,而是構建式的,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主體。

②倡導學生樂於探究。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一個壞的老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那麼,面對學生我們到底是“奉送”真理,還是教他們“發現”真理呢?毫無疑問,我們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研究過程中教學生“發現”真理。當學生在“發現”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探究的快樂與價值時,才能煥發學生求知的主體意識,激發創造行爲,使他們真正獲得智慧的成長。

③倡導學生勤於動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手和腦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起着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作,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小學生有喜歡動手、善於動手的特點。動手,可使大腦靈活,可使學生把想像變成事實。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到創造成果時,就會感到無比喜悅和自豪。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研究中,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機會。通過“畫畫”、“做實驗”等教學環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規律、獲取真知。

(2)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研究,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和導向功能。宜在常規教學中發掘創造的生長點,在合作互動中把握創造的銜接點,在潛能開發中激活創造的興奮點,在促進發展中找準創造的着力點。

(3)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制約學生進行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性行爲訓練的相關因素很多,但關鍵在於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和科學的創造理念。爲此,我們初步探索出六大理念:

一是創造並不神祕,合作技能和創造能力是每一個常人都具有的一種自然屬性。

二是創造行爲是可以通過有效合作學習或訓練激發出來的。

三是基礎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素質爲核心,以培養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爲路徑,訓練學生創造行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四是我們必須從合作與創造學層面上重新反思小學教育教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合作意識與創造能量誘導出來,教師應爲創造而教,學生應爲創造而學,讓我們師生能在享受合作與創造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

五是有效合作意識和創造性行爲訓練研究與學生學業成績提升並不矛盾,實質上是一種有效的促進,它是一種適應學生、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

六是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教育面前無差生,關愛每一位學生,體現教育的公平性,展示“無處不學,無時不學,無人不學”的理念,踐行的是一種大衆教育思想。

(4)實施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研究必須符合:

一是方法新穎。即學生從未感知過的但通過有效合作學習和自身的努力獲取新知識、形成新技能的方法;

二是內容具體。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的內容不能籠統、不能模糊。內容構建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做到可望又可及,並給學生以新奇的感覺,好像遊歷科學殿堂,從而體會到一種品味精神美餐的樂趣,嘗試到“再創造”的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是目標全面。確定目標應從學生的興趣、參與度、理解力、創造能力等衆多因素出發,採用不同的方式將這些內容溶解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自我能動性,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知識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能力。

(5)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過程中必須注意六個結合:

①教師有情與學生有意的結合。認知心理學指出,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學生對有合作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對創造的情感與態度,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教師對創造行爲的解釋與演繹,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教師要重視情感的誘發和投入,多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多給學生鼓勵的眼神,肯定的話語,創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讓課堂氛圍輕鬆、幽默。我們教師在觀念裏也要確定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要尊重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要想方設法爲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創造條件,爲學生的自主感悟、獨立思考引路搭橋。

②教師創造性的教與學生創造性的學的結合:“爲培養學生創造性而教”已成爲教師的共識。它的重點應該是“教師如何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如何創造性地學”。創造教學策略,簡言之,應該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現代科學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指導下,設計教學情境、揭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運用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要儘量以新奇、獨特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運用科學的富有可行性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創新動機,發展學生創造性潛能,促進學生形成創造性學習行爲,實現由被動學習向創造性學習的轉化,實現由學會向會學的轉化,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訓練學生創造行爲的教學活動過程。有了教師創造性的教,纔有學生創造性的學。

③知識技能的掌握與創造能力的形成的結合。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創造能力的形成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形成創造能力的基礎,創造能力又反過來作用於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制約着知識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難易程度和鞏固程度。因此,知識的習得、技能的獲得和創造能力的形成同時存在於數學活動中,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從根本上來說必須協調發展。由於創造能力是概括化、系統化了的經驗,因此,掌握知識和技能需要一定的創造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當更加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創造行爲的訓練。但是,創造能力不是在掌握知識、技能之前就已經具備的,也不可能脫離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孤立的獲得,這是我們在確定創造能力的重要性時所必需瞭解的。

④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訓練的結合。

Ⅰ有效合作過程與行爲訓練結果的關係。“有效合作學習”的方式,需要教師精心地組織,積極地引導,深入地指導,細心地發現,要使有效合作學習的過程同時成爲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形成合作能力的過程,而不只是爲了獲得預期的訓練結果。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與創造行爲過程中的表現,尤其是要關注“兩極”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表現。

Ⅱ有效合作學習與創造性思維的關係。有效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交流的過程,有效合作與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沒有創造性思維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沒有創造性思維的交流,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就不能產生碰撞,不會產生共鳴,不能受到啓發。

Ⅲ有效合作與競爭行爲的關係。有效合作學習的價值之一,就是將個體之間的競爭行爲轉化爲小組之間的競爭行爲,有助於培養、鍛鍊學生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價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過分地強調競爭行爲,尤其是強調速度方面的競爭行爲,那麼,非但不能實現這兩個價值,無助於學生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的培養,也無助於創造能力與創造行爲的訓練。

⑤創造性素質的提高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結合。關注學生的多方面可持續發展是實施數學課堂教學的必然要求。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中,教師要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用發展的思想來發掘學生與生俱來的潛能,用發展的膽識來確認學生已經具有的各種能力,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實質性的進步,用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總之,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要服務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活動要有益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爲學生提供適宜的可持續發展空間,讓學生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⑥導向性評價與常規性指標的結合。堅持先進行兩種指標與

各年級學生年齡差異的綜合考慮,保證總體上權重分配基本合理,防止評價指標與學生的實際相脫離的現象,然後對導向性指標採取加分或倒扣分值的辦法,以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

(6)在有效合作學習與學生創造行爲訓練過程中探索出高效課堂的方法是:“四進”、“四讓”和“四多”。

“四進”就是:一要把“尊重”帶進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二把“激勵”帶進課堂,讓每個同學都享受成功的體驗;三把“方法”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善學巧學和樂學;四把“創新”帶進課堂,讓學生勇於創新,敢於創新。

“四讓”即:一是新知識要讓學生主動探索;二是重點難點要讓學生展開討論;三是規律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四是發現的新問題要讓學生帶着走出課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讓學生多一點超前的體驗;二是讓學生多一點思考的空間;三是讓學生多一點發表意見的機會;四是讓學生多一點追求執着的激情。

經過不斷的努力,數學課堂有了改變,學生對數學也有了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效果也有了好轉,學生都說這樣的數學課實在是難忘。當然,數學教學任重道遠,它的審美性在不斷的提高,價值觀在數學課堂中得到不斷的提升,人生理想、生命的意義等思想不斷的走入數學課堂,豐富深化了數學課的主旨。

現申請市、縣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鑑定。若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專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指導我們今後的工作。

20xx年XX月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7

課題名稱:立定跳遠教學研究

課題負責人:XXXX

所屬學校:XXXX中學

課題研究時間:XXXX年12月——XXXX年9月中國教師科研基金“xx”規劃課題領導小組:

延川中學體育教研組於XXXX年12月向中國教師科研基金“xx”規劃課題領導小組申請了《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這一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三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至XXXX年9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課題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一、課題的研究過程:

根據體育課程特點,研究內容及個人特長,我們把高考必考的四項素質測試劃分給各自的試驗教師,我負責立定跳遠的教學,訓練研究。

我根據研究的項目特點,學校的實際情況分爲五個階段開展了研究。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XX.12—XXXX。7)

(1)蒐集有關課題研究學習方面的資料,研究他人在相關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等形式瞭解學生對快樂英語學習方法的看法。

(2)制定詳細的實驗操作計劃。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XXXX.7—XXXX.3)

(1)選擇兩個基本情況相同的實驗班、平行班和對照班。

(2)讓學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用於自主學習記敘文單元做參考資料。

(3)利用電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並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好學習筆記。

(4)定期進行學習心得交流,教師進行學法的指導。

(5)應用教學經驗和理論資料,分別在實驗班、對照班英語學科中進行實施研究計劃,並積累經驗和數據。

(6)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完成“興趣英語教學在我校英語課堂的嘗試”

第三階段——成果階段(XXXX.3—XXXX.7)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講義,按照“變教爲導,學會學習”的新理念,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方法。充分利用英語快樂教學,創設一種研究情境,培養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組織各個研究教師,彙總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彙編成果專輯,撰寫結題報告,召開結題自查會,申請課題驗收。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我發現高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好奇心重,模仿力強,上進心強,驕傲自信;但缺乏自控能力,堅持性和主動性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等等

我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訓練習慣,自身興趣愛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特長特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興趣和潛能,使我們的教學,訓練都能注重個體,量身裁衣,分組分層,逐漸推進。既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也要相互競爭,整體提高。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立定跳遠訓練教學方法,並在校內加以推廣應用。

三、取得的成果:

1、總結出適合我校學生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立定跳遠教學並將該教學方法在全校推廣使用。

2、通過對立定跳遠的力學分析,技術環節,肌肉用力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立定跳遠有了系統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自我制定訓練內容,練習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3、學生對立定跳遠的學習訓練有濃厚的興趣,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4、學生訓練立定跳遠的勁頭更足,更有信心。

5、更新教育理念,快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改進了學生學習的氣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訓練,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的疲憊。

6、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優質課和優質論文。

此致

敬禮!

《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課題組

XXXX年9月2日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8

課題名稱:高考背景下,利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題型解題能力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高考英語科目的《考試說明》以及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學生要能讀懂閱讀材料的大意和一些細節,能根據字面意思理解閱讀材料深層次的含義,能對閱讀材料中的個別生單詞通過上下文判斷詞義,還要能根據文章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正確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完成閱讀理解題型,並且要有較高的正確率。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高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部分在滿分150分的試卷中佔有40分。因此,閱讀理解部分學生的得分對於總成績有着極大的影響。那麼,這就要求在日常教學中,在課堂上,教師要抓緊每一個45分鐘,每一篇閱讀課文,在大量的練習中,在大量的詞彙語法知識積累的同時,逐漸的滲透給學生閱讀理解題型的解題技巧,幫助學生能夠快速而準確的完成閱讀理解題目。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有效的指導,在對每個單元閱讀文章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摸索並積累更多的閱讀技巧,提高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目的解題能力。

2、研究內容:

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現狀,學習狀態現狀,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不同學習程度的班級,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幫助他們積累和總結有效的閱讀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研究方法:

(1)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學生目前的閱讀理解能力欠缺的原因,深入分析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考綱,有針對性的,腳踏實地的,針對問題,一步步在課堂上解決。同時深入分析類似研究的得失和經驗,給自己的研究找出寶貴的提醒和借鑑。

(2)調查研究法:通過口頭調查,書面調查,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等方法,對該課題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考察並從中獲得大量資料。

(3)分類研究法:將該課題分成若干個子課題,分階段進行研究,對不同類別的研究進行規律性的總結和比較,並互相借鑑。

(4)實踐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研究,以課堂爲陣地進行認真討論研究,並撰寫心得。

4、研究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申報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本課題進行論證,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比較研究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重點研究根據實際學情,如何正確而有效的利用課堂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第三階段:分領域研究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展開本課題,以小課題的方式分類型展開研究,並完成相關的過程性材料。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總結研究成果並撰寫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1、通過研究,使學生對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清楚的認識,使教師能夠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技巧,並且師生共同進行主動實踐。

2、通過大量個案研究,在實踐中摸索總結,針對學生存在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得出有效的,適合學生自身的閱讀方法,也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3、表現形式:

(1)結題報告

(2)論文、教學設計、課件等。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進行該課題研究的一年的時間裏,由於個人經驗不足,困難和挫折很多,但是開始做一件事,就不能因爲畏難心理而放棄,我不斷向同事請教,大量查閱相關資料,儘自己最大能力,最終還是認真完成了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也反映出自己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對於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步驟的不夠熟悉,對於專業研究方法的不熟練運用。這都督促我,以後要多多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獻,主動要求進步,一定爭取下次做到更好。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9

一、課題實驗的背景及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指明瞭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對現代的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定義,提出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啓蒙教育,培育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核心。個性化閱讀和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育中人文內涵,而寫作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交流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獨創,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務對於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道德修養有很大幫助。

二、課題實驗的進展

1、方案的制定

語文作爲一門傳統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以個性化教學理論和<新課標>思想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爲指導,以課堂教學實際爲研究主渠道,從教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和學生入手,關注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建設,力求師生和諧互動互進,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教師教出個性,學生學出個性,實現“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贏發展,以發展求質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點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中心任務。”傳統教學是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精於分析,教學形式單一,很顯然,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的束縛,更談不上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採取何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個性化的教學,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進,提高教學質量,亟待研究解決。基於此,我們確定以下幾方面作爲研究的重點:

(1)寫作教學現狀和對策。

(2)個性化閱讀寫作教學和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培養。

(3)個性化寫作中科學的思維訓練體系。

(4)寫作教學和語文課堂的交融、整合。

(5)個性化寫作過程中資源的開發。

通過重點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課堂教學:師生民主,氛圍寬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個性;

(2)隊伍建設:積累語文學科教學改革經驗和教學案例,提高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的業務素養和學科科研能力水平,爲學校培養學科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

(3)學生能力: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平,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健全人格的形式和發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調查研究法:我們在課題的研究中,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和把握學生、老師在教學中的現狀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②文獻分析法:課題組及時蒐集、整理、借鑑國內外教學的相關理論、實踐經驗和教學案例。

③行動研究法:通過一系列社會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不斷觀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積累素材。

④經驗總結法:將在實踐中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歸類整理,並從中總結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方法。

4、課題實驗的組織與實施

課題起止時間從2006年至2009年,具體分三階段開展:

(1)從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爲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制訂方案,明確思路,做好計劃,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個性化教學”課題相關理論,要求教師教學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爲攻堅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探索語文個性化教學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係。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爲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對各階段的測試數據、資料統計進行分析整理,撰寫實驗報告,介紹實驗做法。

現將各階段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起步階段:轉變觀念,更新理念

1、領導重視,骨幹參與,更新理念,深化認識

課題開題後,語文組成員人人蔘與,深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總方案及實施方案”;課題組教師一起交流談心得,認識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通過學習討論,深化了對課題的認識,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時,打開了教學的一扇新窗戶。

2、結合本校實際,制訂課題方案,明確實驗研究思路。

課題開題之初,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從上好第一堂實驗課開始,課課落實,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自身經驗,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結合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明確要重視語文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校語文教研組圍繞“新課程下個性化閱讀和寫作教學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作爲課題的領銜人,我帶領全組人員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開展“經典重溫”閱讀工程

閱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認爲是傳播人類文化、吸取思想精華、培養審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強調學生“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新高考也明確地將十部名著列入江蘇省高考考查範圍。因此,爲學生開列書目,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閱讀積累已成爲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我校語文教研組經過認真研究後,決定三個年級一盤棋,高中三年學生必須有整體閱讀的計劃。

除閱讀教育部推薦的經典著作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天天三個“一”:要求學生每天誦讀一首古詩;課前交流一句座右銘;回家向父母背誦一句格言。

2、週週三個“一”: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舉行一次讀書會,在交流中互相促進和積累;每週一次專題講座,由語文組教師分工協作,就寫作中的基本理論進行指導。

爲配合讀書計劃,各年級在平時及寒暑假的作業佈置上特別注重閱讀、寫作的安排,例如:2006年高一年級佈置的寒假作業是

(1)閱讀:完成新課程推薦篇目閱讀任務——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閱讀時需做讀書筆記,開學後將舉行讀書報告會,進行交流。

(2)寫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兩篇爲<三國演義>的讀後感或文學鑑賞。

(3)積累:完成20首詩歌及其欣賞內容的背誦任務,一天一篇,開學前的作業檢測將從中挑選五首進行考查。

爲落實教學大綱的要求,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語文備課組於2007年推出文學名著導讀系列校本課程。老師們帶給了同學們一份紅樓大餐,解說了<圍城>的經久魅力,詮釋了<哈姆萊特>。讓高二學生走進了文學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07年12月,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我校舉辦了“弘毅讀書報告會”,學生們就自己的讀書經歷與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項項活動的開展讓閱讀真正成爲了“悅讀”。經典的重溫,讓學生陶冶了情操,放飛了思想,積累了素材,拓寬了視野,成了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2008年由語文組陸紀登老師參與編寫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爲文科學生閱讀名著的輔助資料。

二、營造語文課堂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1、創設個性化課堂教學情境

學校在教室牆壁上張貼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並開設圖書角,讓學生家中的書籍流通起來。2、挖掘教材中寫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選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課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課本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學生作文切實有效的措施。爲此,我校高三語文備課組做了,大量工作,編寫了獨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備課組長在2007年我校對外公開教學中展示了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

三、課堂內外的整合行動

1、20xx年高一備課組開設了“快樂作文”校本課程,2008年開設了“經典閱讀”校本課程,在校園網、校報上開設專欄,並定期印發刊物,將學生習作結集出版。

2、邀請專家來校講學。王力羣教授的講座提高了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作家畢飛宇、祁智、範錫林的講座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校電視臺定期播放名著的講解,如“百家講壇”的精彩節目的播放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提高升華,這些都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

3、重組驥江文學社,不定期舉行作文講座、作文競賽等,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組2007年先後組織學生參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賽。在江蘇省第六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顧碧陽同學榮獲高中組特等獎,朱葭同學榮獲二等獎;在省教育學會主辦的“高考作文杯”江蘇省首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我校徐天嬌獲特等獎,展楠、田曉貝、秦晴榮獲一等獎;蔡慧、郭煜、周逸人榮獲二等獎,我校被授予了優秀組織獎;在教育廳主辦“鎮中杯”第七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決賽中,朱葭、田曉貝、鞠雲三位同學榮獲省一等獎。語文組輔導學生參加省中學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曉丹獲首屆“高考杯”創新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在江蘇省第七屆“中學生與社會”中學生現場作文決賽中,高一(3)班趙宸藝同學榮獲高中組一等獎。2008年11月23日我校組織部分學生參加了由江蘇省教育學會主辦的“高考作文杯”江蘇省第二屆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我校選手錢夢姣獲特等獎,趙宸藝、唐燕、黃詩婕、孫燕霏、周晗5名同學獲一等獎,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的好成績。我校被授予“優秀組織獎”。2008年組織學生參加“我與經典有約”徵文比賽,高三(7)孫熙偉、魏豔波同學獲省一等獎,另有二十位同學獲省二三等獎。

4、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內知識得以拓展延伸。2008年5月,結合高二所學<唐詩宋詞選讀>,全年級舉行了詩詞名句默寫比賽,又舉行了“走進經典”唐詩宋詞朗誦比賽,學生自己寫串臺詞,自己主持,自選朗誦篇目和配樂,經過激烈的競爭,高二(7)班陳靖雯同學脫穎而出,先後參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經典朗誦比賽”,獲得了泰州市二等獎。

5、20xx年,在語文組的團結協作下,第二屆“高考”杯(華東地區)創新讀寫大賽複賽在我校成功舉行。我校高三兩位同學獲讀寫大賽一等獎,取得了名牌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我校兩位同學在“蘇教國際杯”第九屆江蘇省高中生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一位同學在“新語文學習杯”第八屆“中學生與社會”現場作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七名同學在江蘇省“高考作文杯”現場作文大賽中獲一等獎。趙宸藝同學代表泰州參加了首屆全國中小學生“中華誦”夏令營活動,我校被評爲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學校。

四、走進生活,重在實踐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考察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考察家鄉名勝古蹟和地名由來、傳統習俗、飲食文化等,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衆多的寫作素材。2006年高一學生利用寒假對靖江店鋪名折射出的文化現象作了深入調查研究並撰寫了調查報告。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語文組配合校團委在高一、高二年級中發起了“寫給災區孩子的一封信”徵文活動,倡導學生將視野投向社會,關注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鍛鍊學生的多種能力。

(一)攻堅、發展階段:理論創新,有所突破

1、理論學習是基礎,創新是根本。課題組所有成員認真交流探討,並結合學校的課題科研實際做了認真反思。正是沿着這條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學期語文組成員積極撰寫論文,三年來,有數十篇在國家級論文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2、我們以課堂教學爲研究主渠道,抓住重點,探討個性化教學的新模式,探討個性化教學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關係。

教學模式是溝通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最好橋樑,我們通過一定的教學模式將個性化教學理論貫徹到個性化教學中去,這樣才能達到經驗普及的目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老師及時總結,並將成功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教學,展示了語文課堂的魅力,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2006年我組羊琳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2008年我組榮雪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2009年羊君老師在省語文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丁傑老師獲泰州市語文優課評比一等獎。黃越前、榮雪飛、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師勝任高中循環教學。

(二)課題總結階段:運用整合,總結結題

艱辛的探索產生了可喜的實驗效應。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實驗教師乃至其他教師的教學觀念變了,意識到教學同樣需要與時俱進,能逐步意識到以新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教學方法靈活了,教學手段豐富多了,青年教師也由一個高起點邁入,在實驗中成長起來,能夠熟練的駕御課堂,實施個性化教學。課題實驗所帶來的教學教研成果是明顯的,成績是可喜的,教師業務素質水平提高了,教學科研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高考成績穩中有升。然而,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良好開端,在接下來的教學科研過程中,我們將把“語文個性化閱讀與個性化寫作教學”課題實驗研究精神繼續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課題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訓練思維,個性發展的內涵。

三、課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該課題進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還有許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怎樣促進學生由獲取知識到形成能力的轉化,怎樣在語文個性化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個性化教學的評價問題等等,都是我們今後繼續要研究的問題。

教改的路是艱辛的,但也唯有這種艱辛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和欣喜。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隻能作爲我們今後繼續課題實驗的基礎,我們將以此爲動力,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0

結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蒐集和整理資料與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形成某種形式的研究成果,並對這些成果進行完善。

課題研究成果大致可分爲以下幾類:

(一)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對課題研究的最爲集中的闡述和說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專家和上級科研部門鑑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據。撰寫好研究報告是結題工作中極爲重要的一項工作。

撰寫研究報告,可以組成“寫作小組”,由他們擬出“報告的詳細提綱”,提綱經研討通過後再動筆寫出初稿,初稿經過研討修改後,再成定稿,從而提高報告的質量。

研究報告是整個教育實驗結題的理論核心,也是教育實驗的價值所在,研究報告的結論將直接影響課題的推廣價值。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研究報告的編制,而且必須用科學的、學術的方法來編制研究報告,所以研究報告中措辭應當是高雅而簡潔明瞭,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華麗辭藻。

研究報告的大致結構是:課題的提出、課題的研究目標、課題的研究內容、課題的研究方法、課題研究的結果以及討論與建議。

—— 課題的提出部分要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說明其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教育實驗課題尤其要說明其教育意義,特別是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意義);

——課題的研究目標必須具體、詳細,但又必須具有宏觀指導意義,這樣才能保證課題的理論價值;

——課題的研究方法必須具體、科學,必須強調學術研究的必須的應用方法(對於教育實驗就必須包括實驗的方法);

——課題的研究結果是課題研究報告的核心,也是一項教育實驗的價值所在,研究結果將決定課題是否具有推廣價值; [以“少年兒童行爲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爲例,可以從“研究中着力培養的習慣是否養成?這些習慣的養成對兒童健康人格的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在研究中積累哪些經驗?發現了什麼樣規律?本項研究得出了哪些有價值的結論?本項研究是否有所創新?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結合”的方法說明教育的效果,圍繞課題研究的假說、行動(培養習慣的方法)、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方法,總結經驗、發現規律,並進行理論闡述]

——問題討論(提出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附件或附錄(課題組人員名單、調查數據、問卷等);

——參考文獻目錄。

(二)工作報告

與研究報告不同,工作報告主要是從課題組織管理的角度寫,其主要內容包括: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研究計劃執行情況等。如課題形成前的調查,課題的形成,課題形成後的設計,課題的申請與批准,課題的開題,實驗教師的培訓,實驗教學的演示,實驗教學的進行,實驗教學的研討與指導,實驗教學的總結,課題的階段性總結,課題的結束等); ——課題成果的出版、發表情況,轉載、採用和引用情況等;

——課題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課題在實施過程中有變動情況,最好把課題研究變更情況(課題負責人、課題名稱、研究內容、成果形式、管理單位、完成時間等)也寫入。

工作報告應該是課題研究全過程的全面的、忠實的記錄,特別是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尤其要全面、忠實地記錄。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論文和經驗總結,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進行總結或論述,一般不超過3000字(這樣便於發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選取來自教師和學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課題研究理念的,每個案例一般不超過1000字;

調查報告,圍繞着課題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並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過3000字爲宜;

活動設計,用課題研究理念爲指導的活動設計(1000字以內);·校本教材,音像資料等;

問卷、量表、學生作品等。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1

尊敬的課題鑑定組專家、老師們:

下午好!

作爲課題主持人,我對 “xx”課題能順利範文網結題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是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扶持和老師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山爲本,水自強,民爲本,國自強”這是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歌詞,形象地說明了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在這裏,我要說“師爲本,校自強”,正是這種理念,使我們意識到,五小要發展,教師必須先發展。可以說,這是我們制定實施《個案學習與教師教學智慧生成研究》課題的初衷。近三年來,我們以該課題研究爲載體,創新校本培訓模式,通過組織教師學習個案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個案學習方式和教學實踐智慧生成與提升策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堅定了我們走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讓每一個教師成爲“智慧型”教師成爲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

正如剛纔的教師代表所言:“課題結題只是在形式上告一段落,我們來到了新的起點。”課題研究得出的經驗性成果,尤其是結題鑑定組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將是我們用之不盡的“財富”,必將引領我們的研究更深入,更有效,也將會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在這裏,我表態:在前期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本課題的研究,求真、求實、求精、求新,力爭獲得新方法,取得新經驗,新成果。爲開發區五小打造一支“學者型”、“智慧型”、“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懈努力。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2

“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是我校語文教研組結合學科教學實際於20xx年9月提出並申報的課題。兩年來,在縣教研室的精心指導下,學校堅持以新課程爲突破口,以課題研究爲切入點,全體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認真實踐,使教研工作負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儘管它是一隻羽毛未豐,舉步蹣跚的醜小鴨,但畢竟使語文課堂中的積累方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兩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紮實安排

當研究課題申報後,學校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小組,認真做到研究課題、人員、獎金、獎懲四落實。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有序開展。課題研討共劃分爲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1、課題研究準備籌劃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認真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蒐集有關文獻,確定研究內容,制定研究目標、途徑、方法,撰寫實驗研究方案。

2、課題研究實施試驗階段(20xx年11月xx年3月)組織教師根據研究方案指定的課題,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活動,通過組織對有關文獻的學習,撰寫論文,交流心得、思,開展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和創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礎上,探索出閱讀教學的個性教學特點和規律。

3、課題研究完善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通過在第二階段的教學時間上,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思,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整理檔案,形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接受上級驗收評估。

二、認真探討,抓好落實

課題研究小組成員緊密圍繞“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這一主課題,廣泛探索適應於新課程要求下的農村小學語文知識積累教學方法,認真做到了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理論學習不放鬆,每個課題組成員堅持每週蒐集資料,強化語文知識積累教學理論指導;

二是堅持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在課堂教學中找規律;

三是堅持每學期寫好一篇相關小論文或教學思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部創特色;

四是在學生學習效果上求論證;

五是課題成員堅持在相互交流,研討中提升自我。

我們通過文獻學習、課堂實踐、調查思,總結提高的課研思路,組織看優質課例光碟,進行優質課堂技能競賽撰寫的論文思等有效研究,使課題研究內容得到了全面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實現,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學生豐富的知識積累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豐富的語言及語言組織能量得到了提高,改變了以往的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方式,還極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整體語文素養。語文知識積累普遍注重了“理論性、實踐性、個性化、創新性”的教學原則,經抽樣調查顯示,六⑴班學生對知識積累興趣由試驗前67%到試驗後89%,增加了22個百分點。xx年春對一年級學生期末檢測“積累運用”部分抽樣顯示平均提升9.5分,xx年春對五年級學生期末檢測作文部分抽樣顯示平均得分提升4.27分。由此充分看出學生整體語文水平提高。

2、學生對語文知識積累教學學習興趣普遍高漲。

通過調查問卷,學生對試驗後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喜歡率與試驗前相比均有提高(如四年級試驗前積累喜歡率33%到試驗後爲87%)

3、教師業務素質得到了提高。何祖鋒同志撰寫的《抓住知識拓展,落實創新實踐》一文xx年在中華創新教育論壇中發表。《根據文章類型選擇閱讀方法》xx年獲省教育協會三等獎。任亞麗同志撰寫的《後進生在教師鼓勵中的成長》xx年獲省教育協會三等獎。夏慧同志撰寫的《開發學生內在潛能,加強語文素質教育》xx年獲縣一等獎,蘇曉琴同志撰寫六年級語文礁xx年獲市級三等獎。

在“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初探”中課題成員全身心投入研討之中,創出了展現自身教學特色的新模式,如何祖鋒同志撰寫的《語文知識積累三點不可忽視》周桂蘭、韓傳榮同志撰寫的《詞語積累方法初探》等從不同側面折射出了“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多樣化、新穎化,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累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促進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完善推廣,深化教研

本次課題研究極地提高了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雖是“摸着石頭過河”,但通過課題研究增強了教師的自信心。因爲課題研究組成員在課題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長。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鄉內小學推廣,在校其他學科推廣應用。組織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爲全校教師上示範課。

通過本次教研,我們將更好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學教研組爲龍頭,輻射各完小,形成鄉校課題研究網絡,興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之風。

我們在完善已結題的課題基礎上,圍繞新課題的實際,緊密聯繫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確立新課題,使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以達到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之目的。使廣教師由普通型向專業型、學者型教師轉變,讓我校教師在課題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豐”向展翅騰飛的雁一樣凌空翱翔。去擁抱又一個燦爛的科研春天!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3

“共度生命歷程,體驗生命快樂”辦學理念,於20xx年向大寧縣教育科學研究所申報的小課題。該課題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預期目標任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實效,現將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課題的提出

概念教學是以學生學習、探討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爲宗旨的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才能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作出正確概括和判斷;才能正確掌握數學的性質、運算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正確合理進行各種運算,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空間觀念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它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治本”關鍵。

通過聚焦課堂,在課堂觀察和調查問卷的基礎上,我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仍有不少老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則、定律的文字敘述上,把相關的概念等同於僵化的條文,好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合作把條文中的文字給“擠”出來就完成了課堂任務,接下來主要就是死記硬背加強化應用。這種“新瓶裝舊酒”的教學現狀,明顯與我校“共度生命歷程,體驗生命快樂”辦學理念及生命教育總課題相違背,因此我們於20xx年向大寧縣教育科學研究所申報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研究”的縣級小課題,並進行了爲期一年的課題研究。

課題提出後,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認真學習和分析,瞭解到當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已經引起了不少學校及一些數學專家、一線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網絡、書本中已有不少知名專家學者對數學概念的表現形式、數學概念的應用、數學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對學生如何通過自主體驗、參與建構,最終形成概念的內化等相關研究不多。爲此,結合我校校情和學生實際,我們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探究,將數學概念進行內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

二、研究目標

通過對“數學概念”的教學實踐的研究,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領會新課程理念,努力將踐行學校辦學理念與自己的日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數學概念”的教學有一個全面的、較爲深刻的認識,提高數學專業水平和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水平,促進教師實現教學行爲的轉變,尋求一條適合於學校教師概念教學的有效模式,着眼於培養學生在“概念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識,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空間,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研究內容

“概念教學”的教學現狀及其原因,新課程標準下“概念教學”的要求,小學概念教學相關內容系列案例研究,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概念教學”的評價方案及評價依據,探索小學數學概念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及有效開展概念教學的組織模式。

四、研究方法

1、調查法。在研究前、後期採用問卷、談話等方法進行調查,瞭解當前“概念教學”課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2、文獻研究法。蒐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進一步認識“概念教學”課教學的有效方式,以及有效開展“概念教學”課教學的原則;

3、實踐法。開展“概念教學”的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或修正“概念教學”的設計方案,提出新的設計思路,以提高研究的實用價值。

4、經驗總結法。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分析,提出有效開展“概念教學”課的方法。

五、研究規劃

課題研究總體計劃時間:一年(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主要工作:組建課題組,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及具體研究方案,申報武穴市級“小課題”,初步確定實驗框架,完成實驗的佈置工作,啓動課題實驗。

主要成果:《“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2、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第一階段,開始實施課題。具體有:對“概念教學”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分析(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概念教學”課教學的價值研究。

第二階段,課堂實踐研究。對典型性“概念教學”課例做嘗試性實驗,與備課組教師研討,提出有效實施“概念教學”課教學的設計思路;“概念教學”課的考試評價研究。

第三階段,整理資料,完成課題總結報告。具體有:完成《小學“概念教學活動”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總結報告;整理案例。

主要成果:《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課堂教學量化評價表》《羣體協作研討概念活動展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研討論文彙編》

3、總結結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成果、總結實驗經驗、撰寫《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結題報告》,做好結題準備,學校向市教科所申請結題鑑定。

六、研究成果

本課題研究價值在於探討、解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這是一種源於實踐、基於實踐、高於實踐、指導實踐的發展過程。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指向不僅是爲了考證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情況,更是爲了進一步優化有關數學概念的課堂教學,在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總結出適合於我校師生實際的概念教學的組織模式、設計原則以及評價方案,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一年來,我們的課題研究始終圍繞我們的原定研究目標展開進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內涵。

“共度生命歷程,體驗重合快樂”這一辦學理念一直指導着我們進行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我校生命教育具體體現爲四句話:呼喚知識的生命態,彰顯學生的主體位,講究方法的靈活性,拓展課堂的時空度。最初申報“小學數學概念的研究”小課題時,我們也只是打算在小範圍內進行課堂教學方面的研究,但在專家、名師、教科所領導們的指點下,我們有意識地把本課題歸併爲學校生命教育總課題的子課題時,我們的研究一下子吸引了更多的老師參與,變得鮮活起來,凸顯出更多的研究價值與意義來。

自從課題研究開始,圍繞概念教學怎樣讓知識活躍起來,讓學生活動來,讓方法靈活起來,課題小組的實驗老師們認真研討探索,達成了“概念教學的過程更應是一種師生共同體驗的生成過程”這一研究共識。“體驗”“建構”“內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氣息的詞彙更多地以一種實踐的積極姿態出現於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的角色任務、師生課堂教學行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內涵得以進一步充實。

(二)探討出一條適合我校實際的概念教學的組織模式。

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對於小學生來說,概念教學的過程是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通過一年的摸索實踐,我們初步將小學概念教學模式操作程序分爲五個階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內化——概念的鞏固——概念的發展。具體說來我們歸納爲下面五句話: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明確目標。

引入是否得法,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而小學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的,因此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求新知的強列興趣,很有研究的必要。在概念教學的引入環節,我們總結出下列幾種主要引入方法:(1)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2)從舊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間聯繫十分緊密,在學生已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新的概念,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同時又強化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學生有一個較爲完整的概念體系。(3)通過計算觀察引入。這種引入通常適用於揭示概念的屬性、基本法則中。

2、操作感知,運用遷移,掌握概念。

感知形象是兒童學習數學的重要一環,也是爲他們打開數學大門的閃光的“金鑰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教師應以足夠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在快樂的感悟體驗中,主動地探究概念的內在本質。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的實驗老師已能主動地從學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學生需要什麼,腦子裏會想些什麼,學好本知識概念的難點在哪裏,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感悟,填充好新舊知識間的空缺,從而主動參與新概念的構建過程。

3、比較綜合,邏輯抽象,促進內化。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學習不應看成學生對於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以一個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的新發現與新理解過程,教師的任務就應當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實踐中,我們主要採取了:創設認知情境、設置矛盾衝突、抓關鍵詞、運用變式、比較異同等合理運用比較、引導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達到概念內化效果。課題實踐讓我們明白,科學的運用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概念內化,真正產生學生自己的數學理解。

4、多層訓練,解決問題,鞏固概念。

學習概念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運用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習纔是有意義的。概念教學安排的練習類型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關鍵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綜合性。研究中,我們把關注的目光經常性地投向學生的作業練習中,爲起到鞏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們要求概念的練習課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的`結構。重視相近相似、易錯易混的對比練習,相關概念結合練,易混概念對比練,新概念要及時練,重點概念反覆練。在概念教學中基本注重了六種練習方法:操作演示、反饋舉例、推理判斷、嘗試錯誤、變換敘述、整理歸納。既注意概念的鞏固,又重視了思維能力的培養。

5、檢測反饋,構建網絡,發展概念。

小學數學概念間是互爲聯繫的,絕不應孤立存在的。研究概念教學必須遵循數學教學的基本規律,將“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觀念貫穿於全過程,突出知識與生活經驗間的緊密聯繫、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間的聯繫、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繫,將新知嫁接在原來的知識樹上,從而使之成爲學生個人內部知識網絡的一部分,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呈現出一種發展的動態。

我們歸納的以上五個步驟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學中更需要靈活處理,比如正確處理“淡化”與“強化”間的關係,如在教學《百分數》等數的概念時,我們淡化了操作,但強化了舉例;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等圖形概念時,我們淡化了情境,卻強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教學《克、千克》《時分秒》《年月日》這些概念,我們更強化概念與生活間的聯繫。在具體地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調整以上五個環節的順序進行靈活變化。

(三)完善了數學概念課堂教學的評價內容與方法。

概念教學效果如何,離不開正確完善的課堂教學評價。評價中,我們在關注教師引導作用、學生主體能動的同時,強調了學生、教師、概念間的內在聯繫,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爭用準確合理的評價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內在情感動力,從“教師與概念”“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概念”等方面進行有效評價,並初步制定形成了《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課堂評價表》,以此引導教師進行他們的課堂教學。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4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一個根本措施。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提高實效性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教學的主要過程在課堂,課堂上用什麼模式去學習、決定着教學的效果和發展。幾年來我們圍繞提高初中物理實效性的這一中心,進行了備課、上課策略的研究,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和“30---15”課堂精講精練模式的研究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提出了有效教學的觀點,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展。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以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爲指導,依據現代教學價值論,運用現代教學結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進行了教學現狀的調研,經過學習培訓,開展研究課研討活動,以點帶面,總結研究成果,摸索創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實效性的有效方法,體現出“讓你充分發展”的辦學理念,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爲什麼要提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呢?

第一、目前,在一些中小學校的課堂教學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幹有餘、巧幹不足、有效性不高的現象,這已經制約和影響了中小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客觀上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入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很有必要。

第二、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學生及家長的文化素質差別越來越大.隨着中學生就近入學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現象越來越突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或策略使這些學生能得以提高,我們認爲,學校的現實要求我們做這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第三,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越來越注重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注重了人文主義的教育。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僅注重知識研究的結果,而是更重視研究知識的過程;不是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上教師爲中心,而是重視師生的互動性學習。新的課程越來越重視人的發展和培養。與時俱進的形勢要求我們冷靜思考,如何進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應該爲教學實踐服務。我們的實踐陣地是教學的

第一線,也就是說,要通過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們整體水平,在鄭州市素質教育中,取得實質性的好成績,不辜負開發區父老鄉親對我們的厚望。從這一點上說,我們更應該實事求是,認真地去進行新課程教學中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

課題的理論依據

這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基礎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牀”(又名“魔鬼之牀”)現象。“形而上者爲道,形而下者爲器”,據此,我們提出“有效教學”即“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效性”。這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依據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論闡述。1、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造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

2、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

3、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誘發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生必須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學生必須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必須積極建構意義,通過內在對話與思考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5、現代教育家、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也說過,教師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成爲社會有用的人。許多教育家的著作爲我們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以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爲指導,以現代教學價值論,運用現代教學結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爲依據,進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課題的界定

所謂“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效性”就是指通過老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

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這就向教師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指明學生們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複,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爲真正的教學。

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研究內容

1、備課研究。這是上課的第一步。老師的備課,再也不能象過去單純的爲傳授知識而上課,而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而備課中,就應當重視上課過程的設計。例如,標明所教課文的題目;從知識能力、情感等諸方面提出教學本課的要達到的目標;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所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討論、解決以及課時安排等。

2、上課研究。“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與學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師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統一,凡良師必深諳其理。

“教育要心理學化”,如果學生的心理(大腦的功能)沒有參與教學、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學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師的講授當做“耳邊風”,或者“心猿意馬”“身在曹營心在漢”,或者以爲“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或者不買老師的“帳”,導致“厭學、棄學、輟學”。 要消除學生的知識障礙。由於過去的知識沒有學好、沒有弄懂、或者產生遺忘,學生在學習後面知識時,產生這種障礙。教師要進行知識補救、知識溝通,或者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與聯想,或者簡介過去的舊知,或者提示有關的舊知,或者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等等,對新知學習進行鋪墊,都是很好的方法。

要消除學生的方法障礙。學生自主學習指導不好,往往使學生一籌莫展,常不知從哪裏入手。對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從方法上給予指導、點撥開竅,既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也讓學生嚐到解決問題的甜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也有“點金的指頭”,隨時學習,隨時都能“點石成金”。

要消除學生的思維障礙。一切學生思維不活,或凝滯、僵化,有時由於先入爲主的思維定勢,思維常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因而顯得思維遲鈍。對此教師要進行思維溝通,使他們能從多種思維種類中,爆發

出智慧的火花,領悟到“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要消除學生的意志障礙。《墨子·修身》雲:“志不僵(強)者智不達”。任務重、作業多,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有時學生對疑難問題缺乏鑽研精神;有些學生上課坐不住等都屬於學習中的意志障礙。

意志與情感、認識有密切關係。認識是意志活動的前提,情感對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目的的立志活動起着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要鞏固他們學習的信心,多鼓勵他們微小進步,這樣才能排除學生立志障礙。

消除學生行爲習慣障礙也是像我們這類學校必不可少的一種工作。行爲習慣比較固定、機械、有特殊傾向。如寫字潦草,答題不推敲等,對這些,教師要隨時矯正。

一句話,教師上課一定要研究學生。“教師不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沒有教育。”古詩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教師在課堂上也要推心置腹。

3、自主學習的研究。

在教學活動這個特殊的認識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教師是不能包辦代替的。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認識者。教師組織任何教學活動,是爲了讓學生認識,是爲了使他們掌握知識。離開了學生就不可能有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具有能動性。唯物辯證法認爲,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就是學習過程發展的內因。只有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才能掌握教材,思考,融會貫通,才能達到教學目標,落實教學要求,保證教學質量。 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育思想的更新。陳腐的傳統教育思想的顯著特徵是“惟書惟上”,扼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謂更新教育思想,集中到一點,就是必須認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4、“30--15”課堂精講精練教學模式的研究

“30--15”是針對我校學生進行有效教學的一種切合實際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當在全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推廣。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學習的主體,改變教師的一言堂的局面,擴大學生的訓練和研究性學習機會。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教的客體。教師既是教的主體,又是學生學習的客體。主客體對立統一,構成了新型的教師與學生關係。把“30--15”教學模式定爲我校進行研究探討的一項課題,是十分正確的。

子課題

(一)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

1、備課策略的研究

2、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3、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

4、反饋策略的研究

5、“30·15”精講精練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

(二)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1、怎樣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

2、培養合作學習品質和能力的研究

3、如何從合作學習中提高效率?

(三)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1、新型的師生關係心理因素的分析

2、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創新教育中的作用

(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中如何實現知識的建構和運用?

1、怎樣以知識爲載體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2、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

3、如何進行科學、技術、社會(STS)結合的教育?

4、如何進行各學科知識的有機滲透?

(五)“提高初中物理實效性”中過程評價的研究

1、過程評價的目標研究

2、課堂教學評估的研究

3、過程評價的研究與實踐

研究計劃安排

1、深入學習有關新課標文件,學習有關理論,認識這一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學校爲單位,各領取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並結合學校特點,制定出相關的研究方案或計劃。

3、以一個學期爲一個階段,進行階段性小結。小結分三部分:(1)研究的過程和實施方法;(2)研究的成果或經驗;(3)理論的上升或論文。

研究方法

1. 運用羣體優化法,課題組成員分工負責研究內容,有分有合。

2. 調查法:通過聽課、座談、問卷調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並經過綜合分析,找出影響物理實效性的癥結所在。

3. 資料法:利用圖書館和教育網,查閱有關資料,藉助前人的理論和經驗,指導我們的實驗研究,爲課題研究提供豐富詳盡的背景資料,並更新了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

4.培訓學習:首先由部分課題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參加新教材培訓與觀摩課學習;然後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學習他們帶回的學習內容及體會,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教育思想。

《課題結題報告範文》15

一、課題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級組向區課題組申請了題爲《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踐》並於年十月份在區級立項。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應關注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傳統作業出現的種種弊端,從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現狀並根據調查到的幾種弊端分析出相應的對策,對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從年十月到年七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總體目標: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一定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 並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

1、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於學生髮展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四階段:結題推廣階段。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在教學班中實行“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對於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業。

二、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該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生,好的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穫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二)課題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爲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瞭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爲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爲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複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的設計進行充分調查之後,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可見這樣的情景:快下課了,教師在學生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地進教室佈置作業,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的鈴聲以及學生的喧囂聲中;上完課後讓小老師將作業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滿滿一黑板,學生下課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傳着抄……

爲系統瞭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瞭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鑽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背景3: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低年級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低年級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爲做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三)文獻綜述:

“任務學習”認爲:學生是作業的主體,作業的設計與指導應該圍繞學生具體的、個性的學習活動展開,而不應是整齊劃一的。作業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它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標準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有效”不等於“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條件下的最優。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點,將作業進行最優化設計,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本課題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階段研究。

調查歸因找準切入點

作業形式體現多樣性

作業內容突出趣味性

作業評價構建人性化

作業方式力求兼容性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力差異是頗爲複雜且客觀存在的,不同學生感覺作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業佈置應該“因材而爲”,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和潛力後,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在考慮適量作業的同時,注意在作業的設計上下功夫。

另外,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們都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爲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爲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我們課題組成員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並以此作爲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並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四)研究基礎

我們課題組的區級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研究》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即是“識字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優化作業設計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因爲優化作業設計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啓發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在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另外,新課程的頒佈與實施爲優化作業設計創造了重要的契機。學校、家庭、社會已爲優化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將會爲此創造更佳的條件。

三、研究構想

(一) 研究內容

1.調查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

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

2.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後,爲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爲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信息,可以採用競賽、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佈置作業。

(二)研究對象

在《作業設計有效性》預試階段和正式實施階段,將年級組的幾個教學班的學生及教師作爲研究對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準備階段:本課題以調查分析爲主要方法輔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對象以海門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爲落腳點,分佈到各個班的課內外作業設計中去。

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爲主,輔之以個案跟蹤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外的作業設計中。根據兩位對照班教師對同一課文設計的不同作業進行對比比較,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和對策歸因。保證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讓作業成爲學生成長的一種需要並開展一系列活動,並對幾個典型的好、中、差學生建立個案,跟蹤研究,以觀察此研究的效果。

總結階段:以經驗總結法爲主。這階段教師將以論文,結題報告等形式對這一研究作總結,同時展示學生作業實踐、比賽活動等照片。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