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來源:秀美派    閱讀: 4.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只有漢族不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衆多自然傳統節日也衆多,例如潑水節、火把節等,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1

1、蒙古族的那達慕

蒙古語意爲“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每年農曆6月初四開始的爲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

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3、藏族的酥油花燈

酥油花燈節,藏語稱“美多卻傑”,其間還要由寺院舉辦跳神等歌舞活動。跳神者身穿繡袍,臉戴面具,在藏式喇叭、嗩吶、牛皮鼓和鑼鼓的伴奏下,邊舞邊歌,以示歡慶。

每年藏曆正月十五日,爲了慶祝釋迦/牟尼與其他教派辯論的勝利,在藏區各大寺院都要舉行油塑藝術展覽,即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的形象並點燃酥油燈進行祝福。藏族稱之爲“甘丹昂曲”,爲傳統的宗教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2張

4、拉祜族的月亮

月亮節是拉祜族農事節日,又叫“哈巴節”。拉祜語音“哈巴”,意爲月亮,在拉祜年曆八月十五舉行,原爲祭獻月亮,歡慶豐收。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爲祭品,用篾桌擺設,擡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後面)祭獻爲人們分出了耕種節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着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由佛爺在奘房掛上一幅繪有月亮圖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設供桌、香爐、蠟臺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們帶着鮮黃瓜、芭蕉、菠蘿等供品供佛,點香燃燭、燒紙錢,佛爺唸經祈禱。

賧佛後,便到寨內活動。老人齊聚喝酒烤茶;年輕人云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能唱出本民族的歷史淵源者就獲得歌手稱號。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3張

5、苗族的花山節

花山節,又叫"跳場"、"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東北、滇南、川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在每年5月初舉行。

四川的興文縣一帶,雲、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衆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2

我國共有55個主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節日。其中蒙古族的節日主要是舊曆新年,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傣族的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男人節,隴端節,陀螺節,花朝節,吃立節,螞拐節。

東鄉族、回族、塔塔族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三大宗教節日。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怒族主要節日有“吉佳姆”、祭穀神節。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4張

滿族有六月六的“蟲王節”,八月添倉節。彝族、納西族有火把節、撒拉族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藏族有沐佛節、採花節、藏曆元旦、薩噶達瓦節、女兒節、望果節、雪頓節、白來日追節。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等。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瑤族主要有盤王節、達努節等。佤族有插種節、新米節。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

白族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錫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節和西遷節。德昂族有關門節和開門節,

彝族有有跳公節、插花節、火把節及二月八年節等。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節”。羌族的祭山會最爲著名,京族的“唱哈節”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總的來說,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很多,每個節日都是其民族的文化傳承,我們要尊重每一個民族的習俗。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3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1、走坡節

仫佬族青年傳統社交節日,節日裏,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羣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初次相會對唱《相逢歌》,告別時,互贈毛巾、布鞋等隨身帶的小禮物;二次對歌相逢,彼此稱“雙”;第三次相逢對歌改稱“舊”。通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現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賽、下棋等活動內容。

2、火把節

火把節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爲“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5張

3、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潑水節,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6張

4、社節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傳統節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舉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廟和社坪。社節供祭用的豬,在前一年抽籤決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節前30~40天內不得參與紅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婦的男人禁止參加。

5、拉鼓節

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爲3天。節慶活動分爲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階段,遠親近戚紛紛前來“吃鼓”,一起歡度節日;主人們分鼓吃豬肉,殺雞宰鴨,盛情款待,整個村寨沉浸在歡樂之中。拉鼓節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興旺,祭祀性與娛樂性融爲一體。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爆料
明星八卦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